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巨核細胞、血小板新來源:人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基質/幹細胞系(ASCL)
血小板輸注的臨床需求正在增加; 然而,供體依賴性血小板輸注面臨很多實際問題,比如供應有限和感染風險。因此,專家新開發了一種來自供體非依賴性細胞來源的血小板製造系統:人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基質/幹細胞系(ASCL)。ASCL是使用倒置培養瓶法獲得的,並且滿足國際細胞療法協會定義的間充質幹細胞(MSC)最低標準。ASCL顯示其增殖能力≥2個月,沒有任何異常核型。ASCL在巨核細胞誘導培養基中培養。獲得ASCL衍生的巨核細胞,在培養的第8天達到峰值,並獲得ASCL衍生的血小板(ASCL-PLT)。我們觀察到CD42b+細胞表達MSC標記(CD90),其與細胞粘附有關。與外周血小板相比,ASCL-PLT表現出更高水平的PAC1結合,P-選擇素表面暴露,瑞斯託菌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以及相似水平的纖維蛋白原結合和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ASCL-PLT的腎上腺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較少。ASCL-PLT具有與外周血小板相似的特徵,具有作為MSC的額外功能。ASCL的建立及分化不需要基因轉移。
2.用enasidenib治療突變型IDH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子緩解和反應模式
大約8%至19%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具有異檸檬酸脫氫酶-2(IDH2)突變,其發生在活性位點---精氨酸殘基R140和R172。IDH2突變產生一種代謝物,2-羥基戊二酸(2-HG),導致DNA和組蛋白高甲基化並損害造血分化。Enasidenib是突變型IDH2蛋白的口服抑制劑。這項研究評估了345名突變型IDH2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在連續28天周期內給予50至650 mg / d的enasidenib劑量後的反應。
總體而言,345名患有復發或難治性(R / R)AML的患者中有214名(62%)接受了enasidenib,100 mg / d。中位年齡為68歲。42例患者(19.6%)達到完全緩解(CR),19例(10.3%)進行同種異體骨髓移植,總有效率為38.8%(95%置信區間[CI],32.2-45.7) 。中位總生存期為8.8個月(95%CI,7.7-9.6)。IDH2- R140或IDH2患者的反應和存活率相當-R172突變。在研究開始時復發(37.7%)或難治療(37.5%)或非強化(43.2%)治療的患者的反應率相似。66例(43.1%)紅細胞輸血依賴患者和53例(40.2%)血小板輸血依賴患者實現輸血獨立。研究中2-HG減少的程度與IDH2 -R172患者的CR相關。突變體間隙IDH2克隆也與CR的實現有關。在所有345例患者中,最常見的3級或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為高膽紅素血症(10%),血小板減少症(7%)和IDH分化症候群(6%)。
Enasidenib耐受良好,並且在先前治療失敗的AML患者中能誘導分子緩解和血液學反應。
參考文獻:
1.Keiichi Tozawa.et al.Megakaryocytes and platelets from a novel 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line.Blood 2019 133:633-643
2.Eytan M. Stein.et al.Molecular remission and response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mutant-IDH2 acute myeloid leukemia treated with enasidenib.Blood 2019 133:676-68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