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物理學家朗道,因心胸狹窄嫉妒強者,親手「扔」掉諾貝爾獎

2020-12-04 科學伴我行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物理學家朗道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在前蘇聯為數不多的世界級著名物理學家中,朗道排名第一是當之無愧的。1908年,朗道出生於前蘇聯巴庫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親是著名的石油工程師,母親是醫生。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聰穎的天資使朗道在科學思維上超人一等。早在1927年讀大學時,朗道就通過對量子力學理論的研究,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論雙原子光譜強度》。告別了學校生涯,朗道又先後遊學德國、瑞典、荷蘭、英國、比利時和丹麥諸國,先後得到了玻爾、泡利和海森堡等許多著名科學家的指導。

結束了兩年左右的遊學生涯,朗道又回到國內,先後在列寧格勒理工學院、烏克蘭理工學院以及莫斯科大學執教。1937年起,朗道擔任了前蘇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部主任,在這個職位上一直工作到逝世。朗道一生的物理學研究範圍極其廣泛,他曾經研究過固體物理、原子碰撞理論、原子核物理、天體物理、熱力學一般問題、量子電動力學、氣體動力學、化學反應論等許多問題,提出過一系列重要的科學思想。比如,他通過對金屬理論方面的基礎研究,創立了著名的電子抗磁性理論,即「朗道抗磁性」;他提出了在關於庫侖交互作用情況下的動力方程、鐵磁疇結構和鐵磁體共振理論、反鐵磁變理論、原子核統計理論和二級相變理論等等。

他研究了基本粒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問題,創立了宇宙射線中簇射的聯級和超導居間態理論;他創立了電子等離子體振蕩理論、新的超導唯象理論、高速粒子碰撞的複合初態粒子理論等等。從這些眾多艱難專深的創造性科學研究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朗道不愧為20世紀少有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一生論著多達一百二十餘部,涉及理論物理學的各個領域。僅《理論物理學教程》就有9卷。朗道傑出的科學才能還表現在其優秀的領導和組織管理方面,比其個人的科學貢獻更重要的功績是,由他創立的著名的朗道物理學派,為前蘇聯培養了一大批高精尖的物理研究人才,朗道的學生中有許多人後來也成為傑出的科學家,這一史實一直被人們傳為科學界的佳話。

由於朗道在物理學研究中的卓越功績,1946年被選為前蘇聯科學院院士,1951年被選為丹麥科學院院士,1956年被選為荷蘭科學院院士,1959年被選為英國物理學會會員,1960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同年還獲得美國倫敦獎金和德國普朗克獎金,1962年獲得列寧勳章,並於同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朗道以他卓越的物理學研究成果,被科學史家譽為20世紀上半葉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在充分肯定朗道對科學的功績之後,我們不妨看看朗道的另外一面。作為一個極不尋常的著名科學家,朗道在個人性格方面有時也表現得不同尋常,甚至導致出不應有的失誤。

朗道思維敏捷,聰慧過人,他總是喜歡打破陳規陋習,愛好標新立異,因而在科學探索中屢屢獲得新的發現和創造。遺憾的是,人無完人,在個人的工作作風方面,朗道的那種自以為是的表現就往往顯得有些弊大於利了。他常常憑著自己智力上的強大優越感,對自己缺乏克制能力,往往是固執己見,很難商量,這種缺乏開放的強硬態度,不但給同事留下了強烈的不良印象,也使他自己犯下了一系列不應該犯下的失誤。我們僅以朗道對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的態度為例。本世紀20年代,狄拉克通過自己的獨立研究提出了重要的粒子空穴概念,得到了物理學界的好評。而朗道對這一重要理論的評價卻只有兩個字:「廢話」。與此同時,他還把他所不喜歡的別人的研究理論,統統稱之為「病態」。

他和前蘇聯理論物理學家伊凡寧柯本來是很好的科研夥伴,兩人曾合作發表過5篇論文,但後來卻主要由於朗道的個人性格缺陷而使這一友誼演變成了「病態」的關係。由於和伊凡寧柯的分裂,在選編朗道論文集時,他堅決反對把他與伊凡寧柯合作的論文納入其中,也決不允許伊凡寧柯再參加他的研究討論會。心胸狹窄的朗道甚至發展到誰要是在他面前提到伊凡寧柯的任何著作,露出讚賞的神情,誰就會招來朗道無名的怒火。如果僅僅是和某一兩個科學家合不來倒也情有可原,但朗道的這種自以為是的工作作風隨著其科學地位的不斷上升也愈演愈烈,最終導致朗道犯下不可饒恕的失誤。

在朗道的科學聲望如日中天的時候,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感到難以與之共事。1956年,前蘇聯物理學家沙皮羅通過對介子衰變的研究,提出介子衰變中字稱不守恆的新看法。這本來是一項極其重大的科學發現,但是朗道對於沙皮羅的發現卻沒有在意,當沙皮羅把他的這一重要發現寫成論文,交給朗道審閱時,過於自負的朗道只是冷冷地一笑,就隨手把它扔到了一邊。他哪裡知道,此時被他扔掉的不僅僅是沙皮羅的一篇論文,而是一個垂手可得的諾貝爾獎的大好機會。

不久以後,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在深入研究了這一問題之後指出:「字稱守恆定律」雖然在強相互作用中絕對成立,但在弱相互作用中就不成立了,介子衰變中的字稱不守恆就是一個重要的證明。他們的論文發表以後立刻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他倆也因此而獲得195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此時的朗道如夢初醒,但已悔之晚矣。當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金後,人們才逐漸了解到沙皮羅的論文提出的時間實際上還要早幾個月,只是由於朗道那習以為常的主觀武斷作風,使前蘇聯的物理學家失去了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好機會,他的這個失誤幾乎和他曾經有過的功績一樣使人們久久難以忘記。

小編總結朗道失誤的教訓,可以看出,一個功成名就的科學家如何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寬闊的胸懷,將成為一道歷史性的難題留給所有有成就的人們去思考。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不但不能居功自傲,而且還要繼續保持如臨深淵的謹慎態度,才能使自己對科學、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而不是成為妨礙社會持續進步的障礙。好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如果你也有好的想法,不妨在下方評論區內給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朗道
    這位蘇聯的物理學家,出生在一個猶太族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工程師在油田工作,母親曾當過醫生和教師,4歲開始讀書,7歲自學完中學數學,12歲掌握微分,13歲掌握積分,並中學畢業,我們13歲的時候才剛上初中,是不是很震驚他的天賦。中學畢業後的他在父親的建議下並沒有直接進入大學學習,而是同他姐姐一起學習財經。
  • 最苛刻的諾貝爾獎得主朗道 年輕時不要太帥
    朗道(百度百科)這就是著名的「朗道十誡」,模式是仿照聖經中摩西代天主說出的十條戒律。摩西是遠古時代的以色列人傑出的領袖,他曾率眾歷盡千辛走出埃及,在蘇聯物理學家的心目中,只怕唯有朗道才有摩西那般天賦的氣魄和才幹。朗道對學生的要求近乎苛刻深深影響了蘇聯物理學界的一代學風。
  • 物理學家朗道給科學家們做了排名,為什麼名單中沒有楊振寧?
    我們先說什麼是朗道十誡。話說在1962年1月7號,朗道出了一場車禍,這場車禍很可能是物理學史上最震動的一場車禍了。當時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因為朗道這場車禍十分痛心,著名的物理學家波爾甚至安排頂級的醫生前往蘇聯一起幫忙治療,在朗道昏迷的那些日子裡,為他治療的醫生皆是當時世界頂級的醫學專家。當時很多人擔心朗道會因為車禍而去世,尤其是諾獎委員會。
  • 頂級物理學家朗道給科學家們做了排名,為什麼名單中沒有楊振寧?
    尤其是在上世紀的前30年,量子力學的基礎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方程和狄拉克方程都被提出了。而朗道出生得有點略晚,他要比提出不確定性原理的海森堡和提出狄拉克方程的狄拉克晚幾年。在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時,朗道還在學校裡面學習,也就是說,朗道剛剛好錯過了量子力學最黃金的時代。
  • 朗道曾給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進行排名,為何名單裡沒有楊振寧?
    有人說朗道曾經給當時世界上有名的物理學家都做了排名,並且他認為楊振寧是末流的物理學家,是這樣嗎?有這回事嗎?今天偶然之間看到了這個問題,描述的與事實偏差很大,故前來說一說是怎麼回事。可是好景不長,1938年,朗道因為某些原因被蘇聯安全部門逮捕了,在監獄中度過了一年,在獄中的一年是他最難熬的一年,在他被釋放出來時,他在書中寫道:如果再在監獄裡待半年,很顯然我會死掉。不過,對於朗道為什麼會被逮捕入獄,他作為一個科學家,為什麼會陷入到政治漩渦之中呢?
  • 天才科學家朗道:物理學家分6級,楊振寧位於第5級
    朗道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他在科學界也是大名鼎鼎,有「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的讚譽,堪稱天才科學家。根據朗道自己對排名的解釋,就是上一級的物理學家比下一級的物理學家貢獻要大10倍左右,也就是說,0級物理學家比5級物理學家的貢獻大10萬倍。更為狂妄的是,對於排名裡面的物理學家,3-5級的朗道稱之為「蠢材」,而位於第5級的更是被朗道稱之為「智障」。
  • 天才科學家朗道:物理學家分6級,楊振寧位於第5級
    朗道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他在科學界也是大名鼎鼎,有「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的讚譽,堪稱天才科學家。2.5級:朗道等,朗道先是把自己排在2.5級,後來又變為2級,晚年升為1.5級。3-5級:幾乎囊括了所有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位於第5級,大概排名在一百多名。
  • 17位前蘇聯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後一個你肯定認識!
    巴·切連科夫(1904-1958)1958年與蘇聯物理學家塔姆、弗蘭克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4年在蘇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時發現了「切連科夫效應」。所謂切連科夫效應是指當帶電粒子在某些透明介質中以大於光在介質中的速度傳播時,這種帶電粒子就會發出一種特殊的波。5. 伊·弗蘭克(1908-1990)物理學家,195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朗道視楊振寧為三流之後的科學家,楊振寧真的在三流之後嗎?
    朗道是前蘇聯的傑出物理學家,他聰明絕頂,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問世。在他50歲生日的時候,他收到蘇聯原子能研究所精心為他準備的一份禮物:刻有他十項重要科學成果的大理石板,他在物理學上的貢獻被總結為「朗道十誡」。朗道在1962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年他因嚴重的車禍住進了醫院,諾貝爾獎方面破例在病房裡為朗道頒獎。
  • 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朗道的早期經歷
    朗道。他標新立異,愛打破傳統,並以精煉的著作風格和高傲的性格而為人熟知。他由於「關於凝聚態物質的開創性理論,特別是液氦」獲得196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62年,仍活躍於研究前沿的朗道發生嚴重車禍,智力和記憶力均受損,身體狀況大不如前,6年後去世。
  • 如何看待朗道把楊振寧歸入5流科學家?
    比起楊振寧,國內對朗道並不太熟悉。朗道全名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1908-1968),蘇聯猶太人,號稱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這不是自誇,這確實是一位天才,他一生著作多達120餘部,涉及物理學的各個領域。
  • 他是頂級物理學家,因車禍留下後遺症,連自己的論文都看不懂
    小小的朗道在這個崇尚科學的家庭裡深受影響,4歲便能閱讀書籍,其中,數學成了他最喜歡的一門學科。他7歲便學完了中學的數學課程,12歲就學會了微分,13歲學會了積分。因他聰明好學,天賦過人,所以從小就被稱為「神童」。
  • 啥是「朗道十誡」,聽著好高大上的樣子
    朗道十誡,當然要先從字面意思來分析了。首先,我們要把這個詞進行拆分。朗道,其實是個人名,全名為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是蘇聯猶太人,號稱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在他50壽辰之際,蘇聯學界把他對物理學的十大貢獻刻在石板上作為壽禮,以向先知一樣的稱謂稱之為「朗道十誡」。
  • 世界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因車禍變普通人,連自己論文都看不懂
    而在獲得諾貝爾獎後,他又給自己升了半檔,1.5,一流半的水平。他還是朗道,這個標度被稱為朗道標度,而在他之後的,朗道一律稱為蠢才,標度達到5則是病態、智障,需要定期服藥。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應該也在一流到一流半之間。
  • 朗道和他的學生們
    整整一個世紀前的1月22日,在俄國裏海之濱「石油城」巴庫的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家庭,誕生了一個後來自稱是「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的孩子,他就是朗道。 朗道這一自詡之稱無人否認,因為他對物理學的貢獻涉及諸多方面。蘇聯原子能研究所在祝賀朗道50歲壽辰時,曾送給朗道一塊刻有他10項重要成果的大理石板,謂之「朗道十誡」。
  • 科學時報:諾獎得主朗道和他的學生們
    整整一個世紀前的1月22日,在俄國裏海之濱「石油城」巴庫的一個猶太知識分子家庭,誕生了一個後來自稱是「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的孩子,他就是朗道。
  • 他是世界級科學家,卻因一場車禍淪為普通人,連自己論文都看不懂
    然而車禍確實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公害,在所有意外事故中,車禍是佔首位,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因車禍死亡的人數達到了25萬~30萬人,受傷者大約有3000萬人,永久性傷殘者約300萬人,如果腦神經受損,很可能會導致失憶。
  • 世界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毒舌至極,還敢給牛頓、愛因斯坦打分
    他號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以他名字命名的物理學名詞有:朗道能級、朗道阻尼、朗道抗磁性、朗道-金茲堡理論……還憑藉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有個奇怪的癖好,像給愛豆打榜一樣,給物理學家(包括自己)評級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