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進展!陝西科技大學在自然指數期刊上發表最新論文!

2021-01-21 陝西科技大學招生辦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周友平教授領導的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Isotopomics in Chemical Biology)團隊,通過近4年的努力,率先開發出葡萄糖分子內全部5個氧原子的自然豐度18O/16O測定新方法,相關成果在自然指數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發表,青年教師馬然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課題組19級博士生趙雨為論文的第二作者(Maet al., 2020; Anal.Chem.,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analchem.9b05314;Maet al., 2018; Anal. Chem., 90, 10293-10301;),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為論文的參與單位。

獲得單個位置氧同位素組成的策略和合成化學途徑

C4來源植物澱粉葡萄糖單元分子內氧同位素分布模式

植物來源葡萄糖分子內氧同位素組成(18O/16O)是植物光合、代謝、生理及環境信息的忠實記錄者,測定分子內氧同位素組成卻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周友平教授領導的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發展了合成有機化學(圖1)、氣相色譜/熱解/同位素比質譜學(GC/Py/IRMS)和化學動力學計算相結合的方法,首次證實C4來源植物澱粉中葡萄糖分子內氧同位素分布非均一性(圖2)。研究結果表明O-2相對分子平均值稍微富集18O,O-3相對富集而O-4和O-6相對貧化。O-6的相對貧化推測與葉片光合作用過程中RuBP(1.5-二磷酸核酮糖)中C-5上氧原子與葉片中蒸發富集水交換的可能性最小有關,據此推測,O-6最有可能記錄根部水源的信號。

該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完善樹輪纖維素氧同位素分餾機理,為破解糖植物分子內氧同位素記錄的代謝、生理及環境與氣候信息打開一扇技術大門。本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773032和41973072]資助。

相關焦點

  • 陝西科技大學又一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自然指數期刊
    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指數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陝科大青年教師王波博士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課題組碩士生鄭帥和黃燕分別為論文的第二和第三作者,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為參與單位。作為陝西省&34;,陝西科技大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 陝西科技大學又一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自然指數期刊
    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周友平教授領導的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Isotopomics in Chemical Biology,ICB)團隊,通過近3年的努力,首次建立了同時分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δ18O和δ15N的新方法。
  • 陝西科技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在cell子刊發表高水平論文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薛惠丹副教授在Cell Press旗下的國際植物學重要刊物《Trends in Plant Science》雜誌(SCI影響因子14.006)發表文章。這是陝西科技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該期刊發表論文,極大地提高了學校在生物工程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 陝西科技大學以第一作者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發文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周友平教授團隊分別在基於天然木材和木質纖維素的新型炭質功能材料的研究和葡萄糖分子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在基於天然木材和木質纖維素的新型炭質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武漢科技大學在國際TOP期刊上發表一系列論文!
    近期,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李誠予副教授與武漢大學唐宏武教授、南開大學龐代文教授合作,在分析化學領域國際TOP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論文。李誠予副教授是該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是武漢大學唐宏武教授,武漢科技大學是論文第二單位。
  • 陝西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慶彩團隊分別在《ACS Nano》《ES&T》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
  • 《自然》論文發表指數:中國學術影響力持續上升
    《自然》雜誌今日出版了增刊「2013 年度亞太地區《自然》雜誌論文發表指數 (NPI)」。增刊編輯一致認為,中國在亞太地區科學界的主導影響力正在逐步上升。增刊編輯預測,中國「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逐步成為亞太地區 NPI 的首要貢獻者」。中國在 2013 年已經取得不俗進展,中國科學院 (CAS) 首次將東京大學擠下 NPI 學術機構排名的榜首位置。
  • 近1個月來,南方科技大學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論文!
    論文第一作者為劉瑋書課題組博士後韓成功,共同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錢鑫對於論文在協同效應的理論解釋上有重要貢獻。劉瑋書和陳剛為論文通訊作者,南方科技大學為論文第一通訊單位。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鄭焰應邀在《科學》雜誌(Science)以「Global Solutions to a Silent Poison」為題發表評述文章,討論飲用水砷暴露的人體健康影響最新進展及世界各國飲用水砷標準差異,分析了全球民用井水砷篩查的必要性等。
  • 陝西科技大學教授團隊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陝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學川教授團隊近日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發表題為"A novel bio-inspired multi-functional collagen aggregate based
  • 自然指數AI增刊: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
    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顯示,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這是自然指數首次聚焦涉及人工智慧的研究。近年來,計算機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集不斷擴展,算法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這讓涉及人工智慧(AI)的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大量增加。
  • 重要進展!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譚靜強教授領銜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在Reviews of Geophysics發表了題為&34;的長篇論文,系統研究了新型波形類定位方法在多尺度地震定位中的重要進展和應用前景。
  • 最新自然指數排名:中國3所高校進入世界前十!
    近期,國際頂級科研期刊《自然》雜誌出版方公布了最新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本次榜單為2018年7月1日到2019年6月30日的大學/機構排名。自然指數又是個啥呢?自然指數於2014年11月首次發布,目前已成為評價科研機構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的重要指標。主要對前一年各科研機構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82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82種來源期刊分為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學四類。
  • 陝西教授團隊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引發國際關注!
    近日,在趙進才院士工作室的支持下,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英宣教授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該成果陝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李英宣教授為第一作者,李英宣教授和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王穎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2018級碩士研究生惠丹屏為第二作者。這是李英宣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 Technol.等自然指數期刊發表論文之後,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 2019年最新高校自然指數公布,各上榜院校的王牌專業都是什麼?
    在2019年國慶期間,著名的高等院校排名參考的重要數據機構在自然指數網站更新了2019年最新的自然指數排名,本次排名的統計的時間是參考2018年7月1日到2019年6月30日之間的自然指數的數據信息。那麼什麼是各所高校都很在乎的自然指數呢?
  •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19日,「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最新自然指數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居第一,緊隨北京之後的城市分別為美國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中國上海。自然指數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David Swinbanks)通過視頻連線在論壇上指出,人才和資助資金、科研設施等資源集中,是排名全球前5位城市持續保持科研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例如,北京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眾多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校院所。其中,中國科學院是自然指數中位居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
  • 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一
    中新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於立霄)19日,「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在中關村論壇上發布。最新自然指數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居第一,緊隨北京之後的城市分別為美國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中國上海。
  • 最新自然指數發布 北京位居全球科研城市首位
    9月19日,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創始人戴維·斯文班克斯在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繼續蟬聯第一,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聖何塞地區和上海分列第2至5位。
  • 祝賀:山東農業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自然指數首次聚焦年輕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排名第一
    中國科學院大學位於年輕大學榜單首位,其論文數量上是位居第二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三倍以上。這份榜單是自然指數首次對辦學時間不超過50年的年輕大學的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進行排名。榜單顯示,中國有9所大學位列自然指數年輕大學50強,位於其後的是澳大利亞(6所大學)和印度(6所大學),以及德國(5所)、韓國(5所)和美國(4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