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時0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準控制下,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沿著正確的路線飛向火星。
自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順利入軌以後,控制權就轉移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手中,探測器的全部狀態都將在中心科技人員的嚴密監控之中。本次軌道中途修正是3000N發動機首次在軌開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利用該機會對其進行了實驗測試,以防止在後續使用時出現故障。在火星探測任務中,近火制動非常關鍵,關係著探測器能否順利被火星捕獲,因此在長達6個多月的地火轉移階段,需要適時對天問一號實施軌道中途修正和深空機動控制,為此,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將幾次中途修正和深空機動控制聯合起來進行規劃設計,確保探測器精準到達制動點。據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團隊主任設計師金文馬介紹,為了確保天問一號完成第一次中途修正軌道控制,中心編制了200多條正常飛控指令計劃,制定了20餘項故障預案,其中包含需現場決策處置的緊急重大故障預案,力爭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室主任陳明表示,地火距離遙遠,推進劑至關重要,要用最優的軌道設計,在達到控制目標的前提下,做到推進劑最省。因此既要嚴密記錄燃料使用情況和餘量,還要分析軌道數據、修正軌控策略,隨時準備應對複雜多變的空間環境。
目前,火星探測器工況正常、狀態穩定,已按預定計劃完成規定動作。後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將繼續有序開展地火轉移軌道控制工作,確保天問一號探測器平穩運行。
為什麼要進行中途修正?
據專家介紹,現在很多汽車都具有車道保持功能,如果車偏離了自己的車道,就會自動修正方向,讓車回到原本的車道上來。火星探測器的軌道修正與之類似,但不同的是火星探測器要修正的不僅僅是飛行方向,還有飛行速度等多個變量。而在茫茫太空中,探測器也沒有道路標線作為參照物,因此難度很大。
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過程中,探測器會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由於探測器長時間處於無動力飛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誤差會逐漸累積和放大,如果不進行修正,將使探測器錯過火星,導致「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的嚴重後果。
因此執行飛行任務時,需要制定地火轉移軌跡中途修正控制策略,包括每次修正的時機、每次修正速度增量大小及速度增量方向。實際任務中,科研人員需要根據中途修正策略完成對應的探測器姿態和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預定的軌道上。
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