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有打虎武松,濟南有黃岡,兩處「岡」的意思相同嗎?

2021-01-09 指動歷史

大家都知道,山東陽穀有個景陽岡,出了個打虎武松而名聞天下。近日,有網友提問:發現濟南也有個地方叫黃岡,還有黃岡路等,但是在這裡看不到山和樹,很平坦。岡,至少是指小山吧,山中出老虎嘛,難道景陽岡、黃岡兩個地名中的「岡」字意思不同?

1、岡、崗,意思相近但有差別

岡(gāng),根據《說文》的解釋,是指山脊,《釋名》一書稱「山脊曰岡」,並非指小山,而是指平地聳起的高地。民間通常俗稱「岡」為「山崗」,這是因為從形態上兩者確有相似,都是平地起來的土坡。但是,細究起來還是有差別的,崗是高起的土坡,有長長的坡道,體量也更大一些。

岡、崗字的變化

相對於山來說,岡是如何形成的?據考證,有岡之地在古代多為河流灘地,或者臨近行洪河道。人們在清淤和治理河流時,會沿河培土堆積,久而久之漸成土岡。在《水滸傳》中有兩外比較有名的岡:景陽岡、黃泥岡。前者有行者武松連喝十八碗打虎;後者有晁蓋、吳用智取生辰綱……

2、濟南黃岡的來歷是什麼

從岡的本意來講,黃岡和景陽岡是一樣的。清朝乾隆年間編制的《歷城縣誌》有記載:「匡山之東一裡許有黃岡山,突起平岡,自西南而東北,長六七裡,若城之外垣矣。」同時,註明「柳塘河經黃岡北、鞍山南而東北注於濼」。不過,在明末清初的史料中並沒有無影山、金牛山的記載,說明黃岡當時才是此處最鮮明的地標。

研究者推測,黃岡之「岡」是清朝初年之後才出現的,與河道清理和整治有關,形成了六七裡長,如同城牆一樣的土坡。據記載,當時黃岡周圍河系發達,水源較多。黃岡之「黃」則表明了岡的顏色和土質。據記載,「黃岡山東三裡許有兩標山」,這說明黃岡所處的地勢和環境。

黃岡山已不見,匡山依存

3、黃岡在歷史同樣有大故事

黃岡在明朝時曾有過一段故事: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兵鋒過境濟南,遇到鐵鉉這麼一個刺頭,率領濟南兵頑強抵抗。據載,朱棣就駐紮在黃岡,率軍兵臨濟南府,架炮攻城時,一炮把城牆西南角給轟塌。刀銳、炮利、兵強……面對這樣的「靖難」王師,鐵鉉終於想出搬出朱棣老爹牌位的招數。

鐵鉉在濟南府的城牆上擺出朱元璋的牌位,逼迫朱棣不敢繼續炮轟城牆。朱棣一看,這招無解,只好領兵退走,直到攻下京城,濟南府依然無恙。據傳,濟南府這塊被崩塌的城牆一角,曾修復百餘次,遇到大雨就會再次崩塌。後人認為,這是天人感應,是為了讓人們記住朱棣所謂的「靖難」實為發難、篡權。

安靜的黃岡社區

關於這段歷史,明末大詩人王象春曾作《黃岡》詩:「城西十裡聳黃岡,成祖當年控驌驦。大炮從天驚地裂,至今一角失金湯。」

如今,黃岡山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昔日的黃岡路、黃岡東路已成濟南北跨的交道幹道,這片位於「北大門」的土地,正扮演著濟南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的重要角色。所以,未來的黃岡會更美好 !

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武松打虎前,在景陽岡吃了一頓飯,消費了多少錢
    那麼回到遙遠的北宋時代,在水滸傳中,當年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曾於陽穀地界的酒館裡山吃海喝了一頓,也就是著名的三碗不過岡事件,那麼這頓飯到底花費了他多少錢呢?我們可以參考《水滸傳》原書第二十三回:「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通常一塊碎銀重量不過幾錢,十錢為一兩,這些碎銀子加起來究其是多少兩,書中並未提到,但基本上買到的是十八碗酒和四斤熟牛肉,還有一碟熱菜。
  • 武松在景陽岡酒店喝的是什麼酒?
    看過《水滸傳》中景陽岡打虎一段的人,不免要產生一個疑問:雖然店家警告「三碗不過岡」,但武松卻喝了十五碗,照樣還能打死老虎。那麼景陽岡酒店的酒是北方的燒酒,還是江南的米酒呢?明代人《豆棚夜話》認為武松在景陽岡吃的是山東燒酒。一個原因是,既然「三碗不過岡」,那說明這種酒的酒精度很高。以一碗三四兩計算,三碗大約在一斤左右。這在今天,也可以算作海量了。如果是江南米酒的話,三碗也頂不過一碗燒酒,怎麼能「三碗不過岡」呢?第二個原因是,山東不產稻子,向來以高粱作為燒酒的原料,自然也就不會有大米酒和糯米酒。
  • 《景陽岡》知識點梳理
    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
  • 武松景陽岡痛飲18碗酒還能打死老虎,喝的到底是什麼酒?
    武松劇照在《水滸傳》108好漢的這些故事中,武松,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並且深受作者施耐庵和廣大群眾的喜愛,在武松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中,武松打虎更是被人津津樂道,武松上喝了十八碗酒,然後在景陽岡上打死了猛虎,為民除害
  • 武松打虎被縣令賞了1000貫錢,相當於如今多少錢?難怪全散給獵戶
    引言「景陽岡上的武松 ———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水滸傳》中,打虎的不只有武松,還有李逵殺四虎(在沂嶺)、解家兄弟(解珍和解寶)合力殺虎等,但最出名的只有武松。李逵和解家兄弟不出名的原因,可能他們的打虎都只是為了滿足《水滸傳》的劇情需要,而武松不是如此,除《水滸傳》第二十二回詳細描寫外,京劇、崑腔、高腔和川劇中都有演繹。
  • 部編版五(下)第二單元 第2課《景陽岡》圖文講解
    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
  • 武松打虎真的有可能嗎?
    看到老虎殺人的案件,突然想起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人真的有可能打贏老虎嗎?
  • 水滸傳中景陽岡武松打虎,喝的三碗不過崗是啥酒?為啥能打死老虎
    還有一種酒,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關於這個就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那就是「武松三碗不過崗,醉臥山中打虎強」。簡單來說武松要回清河縣的時候,到了景陽岡地接的時候,疲勞饑渴就在一個小店裡邊吃牛肉,喝美酒。老闆說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做『出門倒』不能多喝,這酒多喝兩碗就容易醉。可武松是誰啊,他才不管這個呢。喝了三碗不過癮,整整喝了十八碗。
  •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喝的是多少度的酒,居然連喝18碗都沒倒!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喝的是多少度的酒,居然連喝18碗都沒倒!小編今天閒聊水滸的酒換成白酒的話,誰敢這樣喝一喝,保證他醉死。俄國人平均壽命短,主要就是男人喝酒太多,很多都英年早逝了。難道梁山的好漢都是特殊材料做的?都這麼能喝酒嗎?其實不然!他們喝的酒,並不是我們今天的白酒!
  • 武松在景陽岡喝的「三碗不過岡」多少度?
    《水滸傳》寫武松在景陽岡喝了那裡的一種烈酒,叫「三碗不過崗」,並創造了歷史記錄:18碗。這種酒碗底高、口寬,盛酒較淺,一碗大約有三兩,18碗酒即6斤左右。別說酒了,就是水也得灌一個肚子圓,武松確實能喝。
  • 按照人的最高戰鬥力,武松到底有沒有可能徒手打死老虎
    而在水滸傳中,武松也是以力量見長,書中為了說明武松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就說了一個例子,武松當著施恩的面表演了手拋石墩。那個石墩的重量是五百斤,武松徒手抱起來之後,然後把石頭扔到空中。500斤的石頭,一般人想搬動都不可能,而武松是輕易就抱了起來,而且還扔到空中。
  • 景陽岡「透瓶」
    「五洲四海話景陽,千載陳釀透瓶香;漫道三碗不過岡,武松豪飲猛虎降。」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和《金瓶梅》以警世妙筆對景陽岡酒的生動描寫,更使這別名「透瓶香」、「三碗不過岡」的好酒數百年盛傳不衰,而當代尤被世人推崇青睞。  自古以來,陽穀以產美酒「透瓶香」而負盛名,「透瓶香」正是當年武松在三碗不過岡酒店喝的酒。宋代以後,「透瓶香」曾作為貢酒,譽滿京師。
  • 景陽岡三碗不過崗,武松打虎前連喝18碗,相當於現在多少白酒?
    本傳傳為四大名著一國古,不惟在歷史上有甚重其位,且於時宋之文亦多之治直,而108將中最令人難忘者一人為武松矣,為手打死老虎者猶甚矣,亦是以曉喻武松。眾人皆知,武松者名之為是景陽岡虎,然在上前武松猶飲也,當時之肆稱三碗過崗,意謂其酒甚烈,眾人只得飲一二碗,若飲至三碗,則不能以景陽岡之,畢竟山有大蟲,亦即是虎,易將人給食之,然武松嗜酒是不信之。乃武松連飲了十杯酒,終提一殺威棒而去,終於山上假寐之時果遇虎,因酒力發,即將虎與殺,所謂順者酒壯膽,況武松猶一能者,則事來矣,初武松飲之十八碗酒當今之多寡?小編則與眾言。
  • 打虎故地尋酒家,醉倒景陽岡下
    借著施耐庵的如椽巨筆,武松打虎的故事傳遍神州,也讓景陽岡的好酒香飄四海,成為英雄酒的代名詞。或許打虎的故事還有些文學虛構的成分,但景陽岡的好酒卻是名副其實的存在。這酒興於唐朝玄宗年間,盛於宋元,傳承至今,為無數英雄豪傑文人墨客所傾倒。「造成玉液流霞,香甜津潤堪垮。開壇隔壁醉三家,過客停車駐馬。洞賓曾留寶劍,太白當過烏紗。神仙愛酒不歸家,醉倒景陽岡下。」
  • 武松打虎真能打贏?看泰森與老虎戰鬥力對比,你就知道有多假了
    《武松打虎》作為《水滸傳》中的經典橋段,已經被演繹了不知道多少回。武松一身是膽,在景陽岡連喝十八碗之後,不顧店小二的勸阻,踉踉蹌蹌就上山去了。店小二早就告訴他,山上有一隻吊睛白額大蟲在此為禍許久,獵戶都不敢獨自上山打獵,連官府都無可奈何,但是面對這樣的勸阻,行走江湖多年的武松卻以為是店小二在故意嚇唬自己。就這樣,武松真的在山上遇到了那隻吊睛白額大蟲。按照書中的描寫,那隻老虎模樣十分兇猛,身材也十分高大,可即便兇猛異常、連害數人的老虎,也經不起武松沙包大的拳頭。只三拳,老虎就被武松給打死了。
  • 魯智深和武松誰的力氣大?《水滸傳》中早有定論,相差至少300斤
    尤其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幾個人物,更是描繪的入木三分,比如說魯智深還有武松這兩兄弟。魯智深原名為魯達,關西人氏。早年在延安府從軍,積功至關西五路廉訪使。後來魯達因武功高強被調撥到渭州,讓他在經略府擔任提轄官。但他雖然為官,但卻不是一個攀龍附鳳之人,而是喝酒練武,專為人打抱不平。比如說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事跡,鎮關西是狀元橋下殺豬賣肉的鄭屠,同時也是為禍一方的大惡霸。
  • 歷史上武松根本就沒有打死老虎,實際上打死的是他?
    《水滸傳》中,景陽岡武松打虎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的著名片段,小說中,武松借著酒勁赤手空拳,將景陽岡的老虎打死了,武松本人也因為這次事件名聲大振。但是《水滸傳》畢竟只是一部小說,其中虛構誇張的成分有很多,歷史上根本沒有武松打虎這麼一回事。
  • 武松酒量怎麼那麼好,連喝了十八碗酒還能去景陽岡打老虎?
    武松回清河縣的途中,在「三碗不過岡」酒家連喝了十八碗酒,還跑去景陽岡上打死了一隻老虎,這酒量放到現在,應該能拿個世界冠軍了吧。其實武松喝的並不是烈性的白酒,他喝的是低度數的黃酒。而且黃酒喝之前一般要溫一溫,酒精又會揮發不少。
  • 除了武松,換水滸中誰赤手空拳也打不死一隻三四百斤的老虎!
    魯智深過景陽岡能不能和武松一樣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不用考慮,我們提轄做不到。為什麼小編會這樣說?不是說魯智深力氣和功夫比武松差,而是智慧與力量分配上魯智深比武松遜色一籌,別急著抬槓,咱們一條一條來比。首先,武松是在喝了18碗酒後景陽岡打死了這隻大虎。喝酒那是好漢們標配,魯智深酒量也是按壇算,但魯智深喝醉了可是醉得一塌糊塗,沒有能瞬間清醒能力。十字坡武松輕鬆調戲孫二娘,魯智深被麻翻後差點做了人肉包子,還鬧出過醉打山門的笑話。幾乎一眼就能看出,在對「酒」和「醉」把握及意識恢復上,我們提轄和都頭還差的遠。是不是這樣?
  • 武松真的能打贏老虎?看泰森與老虎戰鬥力對比,你就知道了
    傳統小說《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橋段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最喜歡的故事了,武松路過景陽岡時在酒家連喝十八碗酒,然後不顧眾人的勸阻上山去尋找那隻老虎,並在和老虎相遇後三拳將其打死,這段描述也成為了水滸中最為經典的一幕。多年後當再次看到這段時,心中卻不免有了疑問,一個成年人真的可以徒手將一隻成年老虎制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