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景陽岡酒店喝的是什麼酒?

2021-01-08 騰訊網

看過《水滸傳》中景陽岡打虎一段的人,不免要產生一個疑問:雖然店家警告「三碗不過岡」,但武松卻喝了十五碗,照樣還能打死老虎。那麼景陽岡酒店的酒是北方的燒酒,還是江南的米酒呢?

其實這個問題從《水滸傳》產生後不久就已經有人注意到了。明代人《豆棚夜話》認為武松在景陽岡吃的是山東燒酒。一個原因是,既然「三碗不過岡」,那說明這種酒的酒精度很高。以一碗三四兩計算,三碗大約在一斤左右。這在今天,也可以算作海量了。如果是江南米酒的話,三碗也頂不過一碗燒酒,怎麼能「三碗不過岡」呢?第二個原因是,山東不產稻子,向來以高粱作為燒酒的原料,自然也就不會有大米酒和糯米酒。

清代蘇州人錢開渠在《醉餘閒話》認為這是紹興米酒,他援引《本草綱目》認為,燒酒並非古已有之,而是產生於元代,「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氣令上,用器承取滴露」。既然燒酒到元代才出現,那麼宋代人也就不會吃燒酒。他也只能喝江南米酒。

這兩種說法各有道理,很難定出是非。因為從武松喝的碗數來看,應當是米酒。因為十五碗燒酒大約相當於五斤。這顯然超過了人的承受能力。可是文學作品既然允許誇張,那么喝十五碗燒也未嘗不可。而且寫武松在痛飲十五碗燒酒後還能打死猛虎,這實際上也是藉以烘託和誇張武松的勇武氣魄。至於宋代還沒有出現燒酒的問題,也不足為據。因為《水滸傳》雖然寫的是宋代故事,但成書卻是在元代和明代之間。作者不是寫史書,所以不會因為宋代沒有燒酒而不敢用白酒來烘託人物。這是「燒酒說」的道理;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既然允許誇張,那麼也就可以允許作者以此來誇張米酒的效力。況且《水滸傳》中的白酒,也事實上也是在指優質米酒(參看《白勝在黃泥岡擔的是什麼酒》一篇)。景陽岡店家的話,似乎也在暗示這是米酒,他說:「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村酒就是比較渾濁的家釀榨制米酒,老酒則好象是用蒸溜法釀製的燒酒。這顯然是說我的酒雖然是米酒,但力氣卻比得上燒酒。這又是「米酒說」的道理。究竟誰是誰非,也許不可能,或者沒必要完全搞清楚。

文/寧稼雨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武松景陽岡痛飲18碗酒還能打死老虎,喝的到底是什麼酒?
    武松劇照在《水滸傳》108好漢的這些故事中,武松,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並且深受作者施耐庵和廣大群眾的喜愛,在武松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中,武松打虎更是被人津津樂道,武松上喝了十八碗酒,然後在景陽岡上打死了猛虎,為民除害
  • 水滸傳中景陽岡武松打虎,喝的三碗不過崗是啥酒?為啥能打死老虎
    中國名酒特別多,什麼茅臺、五糧液、竹葉青啊、劍南春、瀘州老窖等等非常之多。還有一種酒,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關於這個就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聽過,那就是「武松三碗不過崗,醉臥山中打虎強」。簡單來說武松要回清河縣的時候,到了景陽岡地接的時候,疲勞饑渴就在一個小店裡邊吃牛肉,喝美酒。
  •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喝的是多少度的酒,居然連喝18碗都沒倒!
    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喝的是多少度的酒,居然連喝18碗都沒倒!小編今天閒聊水滸的酒換成白酒的話,誰敢這樣喝一喝,保證他醉死。俄國人平均壽命短,主要就是男人喝酒太多,很多都英年早逝了。難道梁山的好漢都是特殊材料做的?都這麼能喝酒嗎?其實不然!他們喝的酒,並不是我們今天的白酒!
  • 武松酒量怎麼那麼好,連喝了十八碗酒還能去景陽岡打老虎?
    武松回清河縣的途中,在「三碗不過岡」酒家連喝了十八碗酒,還跑去景陽岡上打死了一隻老虎,這酒量放到現在,應該能拿個世界冠軍了吧。其實武松喝的並不是烈性的白酒,他喝的是低度數的黃酒。而且黃酒喝之前一般要溫一溫,酒精又會揮發不少。
  • 武松在景陽岡喝的「三碗不過岡」多少度?
    《水滸傳》寫武松在景陽岡喝了那裡的一種烈酒,叫「三碗不過崗」,並創造了歷史記錄:18碗。這種酒碗底高、口寬,盛酒較淺,一碗大約有三兩,18碗酒即6斤左右。別說酒了,就是水也得灌一個肚子圓,武松確實能喝。
  • 武松打虎前,在景陽岡吃了一頓飯,消費了多少錢
    那麼回到遙遠的北宋時代,在水滸傳中,當年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曾於陽穀地界的酒館裡山吃海喝了一頓,也就是著名的三碗不過岡事件,那麼這頓飯到底花費了他多少錢呢?我們可以參考《水滸傳》原書第二十三回:「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通常一塊碎銀重量不過幾錢,十錢為一兩,這些碎銀子加起來究其是多少兩,書中並未提到,但基本上買到的是十八碗酒和四斤熟牛肉,還有一碟熱菜。
  • 景陽岡「透瓶」
    專家評鑑:窖香幽雅、陳香舒適、綿甜柔順、回味悠長  做人透明,好酒透瓶。  「五洲四海話景陽,千載陳釀透瓶香;漫道三碗不過岡,武松豪飲猛虎降。」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和《金瓶梅》以警世妙筆對景陽岡酒的生動描寫,更使這別名「透瓶香」、「三碗不過岡」的好酒數百年盛傳不衰,而當代尤被世人推崇青睞。  自古以來,陽穀以產美酒「透瓶香」而負盛名,「透瓶香」正是當年武松在三碗不過岡酒店喝的酒。宋代以後,「透瓶香」曾作為貢酒,譽滿京師。
  • 《景陽岡》知識點梳理
    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
  • 景陽岡三碗不過崗,武松打虎前連喝18碗,相當於現在多少白酒?
    眾人皆知,武松者名之為是景陽岡虎,然在上前武松猶飲也,當時之肆稱三碗過崗,意謂其酒甚烈,眾人只得飲一二碗,若飲至三碗,則不能以景陽岡之,畢竟山有大蟲,亦即是虎,易將人給食之,然武松嗜酒是不信之。乃武松連飲了十杯酒,終提一殺威棒而去,終於山上假寐之時果遇虎,因酒力發,即將虎與殺,所謂順者酒壯膽,況武松猶一能者,則事來矣,初武松飲之十八碗酒當今之多寡?小編則與眾言。
  • 部編版五(下)第二單元 第2課《景陽岡》圖文講解
    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
  • 打虎故地尋酒家,醉倒景陽岡下
    十八碗酒,一隻斑斕大蟲,成就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借著施耐庵的如椽巨筆,武松打虎的故事傳遍神州,也讓景陽岡的好酒香飄四海,成為英雄酒的代名詞。或許打虎的故事還有些文學虛構的成分,但景陽岡的好酒卻是名副其實的存在。這酒興於唐朝玄宗年間,盛於宋元,傳承至今,為無數英雄豪傑文人墨客所傾倒。「造成玉液流霞,香甜津潤堪垮。開壇隔壁醉三家,過客停車駐馬。洞賓曾留寶劍,太白當過烏紗。
  • 景陽岡酒第五屆老酒封藏大典隆重舉行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宋全厚,山東省白酒工業協會會長姜祖模,山東省糖酒副食品協會會長薛劍銳,齊魯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山東省白酒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王瑞明,中國釀酒大師孫慶文等知名專家、社會名流、各新聞媒體記者、全國各地的懂酒、愛酒、藏酒的人士共1000多名各界賢達參加了此次活動。上午8時30分,景陽岡酒專家品鑑會在山東景陽岡酒廠有限公司會議中心舉行。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喝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呢?
    鬥酒詩百篇的李白,如果喝的是濁酒,那說明他肚子還行;如果喝的是醇酒,鬥酒便倒頂了,那只能說詩仙的酒量不盡人意,擱今天一個中學生都可能把他喝倒(一鬥醇酒的酒精含量略低於4瓶啤酒)。濁酒也好,醇酒也罷,因為是糧食發酵,都有一些甜味。此外,隨著釀酒技術的發展,兩者的度數其實也在增加之中,大概到宋朝時,酒的度數陡然提升,醇酒最高可達10度左右。
  • 武松打虎被縣令賞了1000貫錢,相當於如今多少錢?難怪全散給獵戶
    引言「景陽岡上的武松 ———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水滸傳》中,打虎的不只有武松,還有李逵殺四虎(在沂嶺)、解家兄弟(解珍和解寶)合力殺虎等,但最出名的只有武松。李逵和解家兄弟不出名的原因,可能他們的打虎都只是為了滿足《水滸傳》的劇情需要,而武松不是如此,除《水滸傳》第二十二回詳細描寫外,京劇、崑腔、高腔和川劇中都有演繹。
  • 除了武松,換水滸中誰赤手空拳也打不死一隻三四百斤的老虎!
    魯智深過景陽岡能不能和武松一樣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不用考慮,我們提轄做不到。為什麼小編會這樣說?不是說魯智深力氣和功夫比武松差,而是智慧與力量分配上魯智深比武松遜色一籌,別急著抬槓,咱們一條一條來比。首先,武松是在喝了18碗酒後景陽岡打死了這隻大虎。喝酒那是好漢們標配,魯智深酒量也是按壇算,但魯智深喝醉了可是醉得一塌糊塗,沒有能瞬間清醒能力。十字坡武松輕鬆調戲孫二娘,魯智深被麻翻後差點做了人肉包子,還鬧出過醉打山門的笑話。幾乎一眼就能看出,在對「酒」和「醉」把握及意識恢復上,我們提轄和都頭還差的遠。是不是這樣?
  • 武松真的能打贏老虎?看泰森與老虎戰鬥力對比,你就知道了
    傳統小說《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橋段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最喜歡的故事了,武松路過景陽岡時在酒家連喝十八碗酒,然後不顧眾人的勸阻上山去尋找那隻老虎,並在和老虎相遇後三拳將其打死,這段描述也成為了水滸中最為經典的一幕。多年後當再次看到這段時,心中卻不免有了疑問,一個成年人真的可以徒手將一隻成年老虎制服嗎?
  • 武松打虎被賞1千貫錢,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難怪他全分給了獵戶
    論人物人氣,武松定當名列前茅,丰神俊朗、武藝高強、懲奸除惡,標準的俠客形象。 話說武松從柴進那裡離開,準備回到自己家。途經景陽岡時,遭遇虎患。這虎患有多嚴重?獵戶稱道:「如今景陽岡上,有一隻極大的大蟲,夜夜出來傷人。只我們獵戶,也折損了七八個;過往客人,不 計其數,都被這畜生吃了。」「本縣知縣著落當鄉裡人正和我們獵戶人等捕捉。那業畜勢大難近,誰敢向前!我們為他,真不知吃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
  • 品牌觀察 | 景陽崗酒:老品牌還能「硬核」起來嗎?
    齊魯網3月25日訊 導讀:傳說武松前往景陽岡的路上,
  • 二斤牛肉,兩角酒,水滸傳中的好漢們吃飯都是這麼簡單粗暴的嗎?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水滸中的好漢們要吃飯時,往往來到酒店,叫喊著切二斤牛肉下酒,因為這酒肉出現的太多次,以致於總給人一種錯誤,他們這吃食也太過簡單了吧?難道宋代的食物就這麼單調嗎?切二斤牛肉下酒之所以讓人深刻印象,主要是因為武松打虎的情節太過經典,那時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前吃的一頓飯,是這樣的情形:「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
  • 古人過年喝什麼酒,和我們現在的酒一樣嗎?
    從古至今,無酒不成席。古時候人們過年喝的酒跟我們現在的酒有什麼不同?如果仔細去探究中國酒的歷史,還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事兒,比如武松喝了18碗的是白酒嗎?唐詩宋詞裡頻繁出現的酒又是什麼?現代酒的雛形:米酒文學作品中,最經典的喝酒場面,莫過於《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前的豪飲。別人「三碗不過崗」,他卻連喝18碗。那他喝的是什麼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