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景陽岡武松打虎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的著名片段,小說中,武松借著酒勁赤手空拳,將景陽岡的老虎打死了,武松本人也因為這次事件名聲大振。
但是《水滸傳》畢竟只是一部小說,其中虛構誇張的成分有很多,歷史上根本沒有武松打虎這麼一回事。據說,武松打虎的靈感是源於施耐庵一次外出散步。當時施耐庵不過是到大宅裡村後的後陽崗散步,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莊丁武阿二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後陽崗改作景陽崗,黃狗變成吊睛白額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可是,這個據說也沒有具體的歷史資料來佐證。倒是另一種說法更為可信,就武松打的老虎是人,不是真的老虎。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這些史籍資料中都證明了,武松本來是一個浪跡江湖的賣藝人,因為武功高,而且屢立奇功,最後成為了當時知府大人高權的心腹。
後來,知府高權因為得罪了權貴,又被奸臣陷害只能罷官回家。繼承高權知府位子的是一個叫蔡鋆的人,他是當朝太師蔡京的兒子。蔡京是個大奸臣,他的兒子也比他爹好不哪裡去。蔡鋆在擔任杭州知府期間,禍害百姓,百姓們對他又恨又怕,就將蔡鋆叫做「蔡虎」。武松當時本就對陷害高權的人恨之入骨,加上蔡鋆任職期間一件好事都沒做,反而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最後,武松剷除了蔡鋆,也是為百姓除了一大害。
所以,根據史籍記載,武松打的老虎應該是「蔡虎」而不是真的老虎。客觀的來說,一個人武功再高,也不可能赤手空拳的打死一隻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