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過去,我們身外的世界,紛繁依舊。
如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擁有一個確定的自己;如何在現代多元化社會,擁有「一個現代文明人所必須知道的那些知識和素養」?
閱讀房龍的書一定能帶給你收穫。
亨德裡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生於1882年,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
他在歷史、文化、文明、科學等方面都有著作,是偉大的文化普及者。
其作品先後在荷蘭、德國、法國、瑞典、日本、中國等二十多個國家翻譯出版。
房龍青年時期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房龍在上大學前後,屢經漂泊,當過教師、編輯、記者和播音員工作,還曾經專門從通俗劇場中學習說話技巧。
他文筆優美,知識廣博,其中不乏真知灼見。經他的手筆,枯燥無味的知識也能輕巧俏皮,通俗易懂。其作品幾乎本本暢銷,影響了幾代人。
著名作家鬱達夫曾說:
房龍的筆有一種魅力,枯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麼一寫,無論大人小孩,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更重要的是,他把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相結合來講述。他是文化思想普及的先驅者,也是用文藝手法宣傳科學的大師。
「房龍全譯插圖典藏版」選取房龍最具代表性的五本著作《人類的故事》《人類的藝術》《發明的故事》《地球的故事》《寬容》。既有對世界起源的宏觀展示,也有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娓娓道來。
詼諧輕鬆的風格,生動流暢的文字,深入淺出的講述,它將會是你「最好的通史類入門書」。
《人類的故事》
迄今為止,人類是地球上最晚出現的生物,卻最先憑藉著智慧徵服了自然。
在這部著作中,房龍用生動流暢的文字,將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它的故事從遠古的時候講起,包括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源起,希臘與羅馬時代的輝煌,沿著宗教興起的線索講述到中世紀社會的發展和演變,從城市的興起、文藝復興、到世界性的變革和各國的革命。
在追溯到一些主要國家的歷史線索時,也講述了一些重要歷史人物的故事,評述他們的功過。
房龍對人類文明史上的許多問題的見解非常獨特,他用生動流暢的文字講述著人類文明史上最基本的知識和最精彩的內涵,將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呈現在讀者面前。
曾經擁有的光榮的歷史,給予我們力量和勇氣,讓我們不再畏懼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人類的故事》於1921年11月出版,房龍因此書一舉成名,飲譽世界。
《人類的故事》曾一度被美國的中學採用為歷史教科書。值得一提的是,它所獲得的最高榮譽獎並不是歷史學類的,而是美國最著名的兒童文學獎「紐伯瑞獎」。
紐伯瑞獲獎作品,都有極高的文學水準,是美國青少年學習閱讀、寫作的參考範本。評委顯然認為,它的文學成就甚至高於其他候選的文學作品。
《發明的故事》
為了生存,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發明了第一件衣服、第一根繩子、第一座橋、第一隻碗……
這些不起眼的發明,極大地延伸了人類的手、腳、嘴、眼、耳等身體器官,使人體中蘊藏的無窮力量得到了發揮。
《發明的故事》是一部人類發明簡史,更是一部人類奮鬥簡史。
人類從簡單的發明到發明機械、建造房屋、製造飛機......本書對這些奇蹟的產生做了科學而又生動的闡釋。
本書的主人公們深入每一個角落,探索所有未知的領域,對於每一件事而言,他們都將在智慧能達到的範圍之內深究其意義。
他們不會盲從任何人、任何事,除了那些已經得到驗證的真理,這些真理是人類進一步探索的基石。
《人類的藝術》
藝術源自人類的天性,與人類一同誕生,只要有人類,藝術就如影隨形。
《人類的藝術》既不是藝術的教科書,也不是有關藝術的專著,而是通過清新、通俗易懂而又個人化的描述,把深奧的東西介紹給那些徘徊於藝術大門之外的人。
全書涵蓋了建築、雕塑、繪畫、音樂、戲劇,以及文學、舞蹈、服飾、工藝美術等幾乎所有藝術領域,房龍以其深厚的歷史知識底蘊,輕鬆自如地駕馭了如此豐富繁博的內容。
與其他同類書籍不同的是,房龍堅持將藝術放到人類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活動中加以探討,體現出他一貫堅持的從全人類的高度來觀察敘述人類文明的思想精髓。
讀者也因而在全面而清晰地了解人類藝術發展進程的同時,對藝術發展所賴以存在的人類社會能有所洞悉。
《地球的故事》
《地球的故事》(初譯《房龍地理》),是房龍關於人類地理的力作。
在《地球的故事》裡,房龍打破了常規地理書的寫作方式。
不僅簡要地介紹了基本的地理知識,還視角獨特地從地理的角度講述了各國的歷史演變,分析了地理對國家的歷史演變、人群性格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生動地演繹了「人文地理」這一概念。
為什麼丹麥人喜歡靜謐的書齋,而西班牙人則熱衷於廣闊的天地?
為什麼日本近代瘋狂地向外擴張,而國土同樣狹小的瑞士卻保持中立,難道國家性格真的與國家地理有關?
在《地球的故事》中都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房龍沒有羅列蒼白的數字,沒有堆砌深奧的名詞,而是把人作為重點,來探究人的生存命運。
在房龍撰寫的所有著作中,《地球的故事》是擁有最廣泛讀者的一部著作。出版一年間在美國始終名列非虛構作品排行榜榜首。
英國、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匈牙利文、葡萄牙文等版本隨後面世,銷量無法統計,被視為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
《寬容》
在房龍的多部著作中,始終貫穿著的一個主題可以歸結為「寬容」二字,這種寬容不是基於無知的無原則的避讓,而是一種智者的包容。
《寬容》堪稱認識西方文明的必讀經典,暢銷近百年。是關於寬容和自由思想的最經典最通俗的讀本。
房龍以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為依據,縷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探尋千百年來人類精神中「不寬容」的根源,倡導思想自由,主張包容,譴責保守、專制和迫害。
宗教史上的對立與融合、迫害與反迫害,歷來是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房龍以他犀利的眼光,從不同宗教派別的衝突中去尋找背後的深層根源。
最終他看到:歷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義,對一切不利於自己發展的思想創新進行殘酷迫害,這種精神上的不寬容導致的恰是他們的「敵人」犯下的那些錯誤。
藉助於房龍的「寬容」之眼,我們不難對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現象的發展建立一個清晰的輪廓。
據說法國著名作家蒙田講過一個故事,有人問蘇格拉底是哪裡人,蘇格拉底不說「雅典人」,而回答自己是「世界人」。
蒙田感嘆蘇格拉底終究是蘇格拉底,「視宇宙為自己的故鄉,把自己的知識投向整個人類,與全人類交往。」
年終歲尾,我們愈發感受到「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也許重讀最會講故事的「科普巨匠」房龍的著作,聽他講述世界起源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可以用他的智慧為我們人生指明方向。
原標題:《把宇宙視為自己的故鄉,與全人類交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