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現代快報訊33.8 ℃、34.6 ℃ …… 最近,不少市民反映,自己通過紅外體溫計測量的體溫偏低,他們質疑這樣的體溫計不靠譜。2 月 2 日,現代快報記者走訪多個小區發現,使用紅外體溫計為進出居民量體溫的地方還不少。醫生表示,受到操作環境溫度影響,存在誤差屬於正常現象。
△小區保安使用紅外線體溫計測體溫
保安:存在誤差,超 37.3 ℃會自動提示
"36.5 ℃,正常 ",小區保安黃師傅正在使用紅外線體溫計為進入業主測量體溫。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因為測量結果快,使用安全衛生,所以小區普遍使用紅外線體溫計。
黃師傅說,他在測量體溫時,出現過 33 ℃、34 ℃的低溫情況,但是這種現象多出現在早晚。他解釋稱,紅外體溫計測量的是皮膚溫度,冬天室外溫度低,如果人在外吹風后再測量,體溫則會低一些。黃師傅說," 比如騎電動車的人吹了風,那麼額頭溫度會偏低;但是開私家車的人,可能溫度會高一些。"
那麼如何能夠測出發燒呢?黃師傅說,如果測量的結果為 37.3 ℃,那麼體溫計則會自動發出警報提示,這就意味著可能發燒了。隨後,他會再反覆多測量幾遍,確定體溫測量的結構。
記者注意到,保安所使用的紅外體溫儀有使用的精確範圍,在 32 ℃至 34.9 ℃內,存在 0.3 ℃誤差;在 35 ℃至 42 ℃內,存在 0.2 ℃的誤差。
而同樣負責測體溫的石師傅也表示,同一時間測量身體的不同部位,體溫也會有所不同。他為記者測量的額頭是 35.8 ℃,脖頸是 36.4 ℃,這是因為額頭暴露在外,被風吹得溫度較低。
△藥店紅外線體溫計售罄
藥店店長:受操作環境影響,出現誤差屬正常範圍
2 月 2 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探訪了十多家藥店發現,紅外體溫計已經全部售罄。一位姓方的店長告訴記者,相較於紅外體溫計,玻璃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的測量時間更久,測量的結果也更為準確。方店長說,紅外體溫計的測量結果受到操作環境的影響。例如冬天室外溫度較低,測量的結果也偏低。但是,人體發燒,還是能夠測出來的。
現代快報記者也在一個紅外體溫計的說明書上發現,該產品的適用溫度在 16 ℃ -35 ℃之間。因此,想要準確地測量出體溫,最好在測量之前,把紅外體溫計在常溫狀態中放置一段時間。
【來源:現代快報+ZAKER南京】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