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東光
日本《東京新聞》2月18日報導,朝鮮平壤將於4月份解除手機使用禁令。《東京新聞》在報導中引用了朝鮮官員的表態,韓國媒體認為,這則新聞的可信度很高。
這兩天,韓國媒體紛紛報導,朝鮮境內全面禁止使用手機的禁令,有望在近期從首都平壤開始解除。
埃及公司獨家經營
當地時間1月30日,埃及奧拉斯科姆電訊公司宣布其子公司CHEO科技與朝鮮郵電公司將進行手機業務及手機網絡建設合作。朝方將擁有CHEO科技25%的股份。
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奧拉斯科姆公司將在今後25年時間內,經營朝鮮全境的手機業務,其中包括4年的獨家經營權。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納吉布稱,進入朝鮮市場是這個公司提倡的「進入人口雖多,手機市場開發程度不高的國家」的重要一環。奧拉斯科姆公司計劃,將用一年的時間首先向平壤和其他一些朝鮮主要城市提供手機服務。
手機禁令有望解除,平壤市民的生活將更加方便,而對於在平壤工作生活的外國人來說,這更是一個大喜訊。韓國媒體稱,朝鮮重新開放較為敏感的手機服務行業,可以看作是一個「積極信號」。
手機曾是身份象徵
其實,早在2002年11月,朝鮮就曾在平壤和一些地區開展手機業務。
據了解,當時要買一部手機得花「重金」。裸機的價錢是200-700多美元,加上入網和手續等費用要花1500美元左右。這個價錢對一般朝鮮人來說無疑是「天價」,加上不菲的通話費,很少有普通市民自掏腰包買手機的。當時擁有手機的朝鮮人大部分是國家幹部和貿易部門的工作人員,手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被平壤人看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2004年4月,朝鮮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封殺手機,無論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一經發現使用,立即沒收。外界分析認為,在距中朝邊境不遠的平安北道龍川火車站發生的列車爆炸事件是朝鮮政府禁用手機的重要原因。一些外國媒體還稱,爆炸現場發現了手機碎片。
也有一些人認為,手機的移動性和保密性對於朝鮮來說是一個安全隱患,對朝鮮政府構成了較大的「威脅」。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手機做著走私、傳遞情報等危害國家和政府的事情,朝鮮政府不得不逐漸加大了對違法使用手機人員的懲處。
部分地區一直有信號
雖然朝鮮政府禁止使用手機,但朝鮮的部分地區一直能夠收到外國的手機信號。比如,離中朝邊境近的新義州可以收到中國移動的手機信號,在離韓國近的開城工業園區、金剛山等地區還能收到韓方的手機信號。
去年12月12日,朝韓雙方在第七次南北將軍級會談中,就開城工業園區允許使用無線通訊電話事宜達成共識。韓方稱這是一個值得慶賀的、積極的信號。韓國的通訊公司也非常看好項目前景。
從理論上講,三八線南側的韓方手機基站完全可以覆蓋到開城。基站的覆蓋範圍約30-40公裡,而從板門店到開城的直線距離只有8公裡。但在南北對峙的情況下,韓國禁止向朝方發射手機信號。即使如此,開城工業園區還是偶爾能夠收到韓國的手機信號,只不過朝方不允許接收而已。
據了解,韓國通信擁有的首爾至開城、首爾至平壤光纜,也可以被用做連接手機基站的線路。去年12月,朝鮮統一戰線部的高級官員還專門到這個公司的研究院參觀了可視電話等先進的服務設施。
責編: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