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其實我國的航母設計跟一個老外有著很大關係。他曾是前蘇聯船舶設計與建造資深專家,擁有30多年的經驗,但最後卻隻身來到我國成為了中國首個外籍軍艦專家。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位老外,曾經的蘇聯海軍實力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跟美軍所抗衡的,當時處於巔峰時期的蘇聯海軍,甚至於擁有著數量可觀的海上潛艇以及各種軍艦。可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很多優秀的船舶設計者也跟這個聯邦體的未來一樣迷茫,都不知道自己今後該去往何方。
瓦列裡·巴比奇也是在短暫的迷茫後,堅持在烏克蘭境內造船,繼續著他對航母的研究。但是烏克蘭的經濟發展在那個時期是處於下滑狀態的,所以根本沒有多餘的財政來擴張海上的軍備,這也讓巴比奇非常失落,他覺得自己的才華空有一身無處施展。
在這個時期,很多專家都選擇了去美國發展,而巴比奇是一個異常愛國的人。因為曾經蘇聯和美國之間冷戰時期造成的矛盾,所以即使美國向他拋出了巨額薪資的誘惑,他也表示自己是堅決不會去美國的。
就這樣他輾轉了幾次來到了當時的中國,因為當時中國是和烏克蘭關係很好的友國,作為「瓦良格號」前總設計師的他,幫助我國的瓦良格號航母改建,甚至於為山東艦的創造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了我國首個外籍軍艦製造方面的專家。
如果沒有他的幫助,可能我國在航母上的建設還要晚許多年。
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曾經前蘇聯強大的海軍,也正一步步地在中國身上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