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忘記,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2021-01-0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Ray先森 ,作者Ray先森

Ray先森

閒話職場法則,漫談人生故事,與你一起成長。

在可選擇的範圍內,一如既往做好自己選擇的事,並無愧於自己的選擇,最後保持不變形,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呈現出自己的最佳狀態出來。

作者:Ray先森

來源:Ray先森(ID:RayZhang1993)

迅疾無聲。

如果你要問我,2020年給你最直觀的感受是什麼?

我可能第一反應是上面的這4個字,這4個字裡既有時間的流逝,也有人事的迭代,最讓人警醒的是一切變化都在悄無聲息中來臨和過去,一切總好像把人打的措手不及。

也是這一年,很多人都遭遇了很多事情,並且面臨著很多選擇。

是選擇去一線大都市打拼還是留在二三線城市興嘆?

是選擇多拿點錢去小公司還是去大公司當螺絲釘?

是選擇一個愛自己的人還是選擇一個自己愛的人?

是選擇職業發展忍痛割愛還是選擇步入婚姻退居家庭?

每種選擇,都藏匿著未來不同人生的走向和發展。

前段時間,有一位讀者在微信中問我說,自己做了快2年的工程造價了,但是自己根本就不喜歡這份工作,只是身邊人都說這個工作有前景、發展好,問我該如何是好。

那時候我並沒有立刻回復,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過了多久,我想給的建議只有這一個:永遠不要忘記,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什麼是餘生中最重要的事?

「沒有人能知曉我們在未來幾周會面臨什麼,但每個人都非常清楚,新冠病毒將測試我們的善良和慷慨的程度、超越自我和擯棄個人利益的程度。

在這個非我們所願、前所未有的、複雜迷茫的世界裡,我們的任務就是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個人技能最好地呈現出來。願智慧和優雅陪伴我們前行。」

這段話來自於哈佛的校長勞倫斯·貝考。

就在2020年疫情剛剛在北美爆發的時候,哈佛大學在3月份確診首例新冠肺炎,而貝考校長和他的夫人剛好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

前面援引的這段話,就來自於貝考校長在3月13日寫給哈佛全體成員的公開信,目的是通報情況,呼籲所有人全力配合學校的防疫工作。

就如同演講中貝考校長說的那樣,可能沒有人知道未來的疫情會發展什麼樣子,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個人技能最好的呈現出來,比如積極配合防疫工作,非必要不外出等等。

這段話在今天看來可能顯得有點稀鬆平常,甚至有點平平無奇,但放到時代和人生的重要節點上,總能散發出讓人信服的力量。

今年的疫情,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小的改變,可最讓我佩服的是有一群人:

依然在改變中,堅持不變。

2020年12月,時隔五年之後的羅振宇和許知遠,再次進行了一次訪談,許知遠第一個問題就問道:疫情對你有改變嗎?

羅振宇坦然回答道:疫情沒有改變我什麼,我行動如常。

這也算是疫情期間我想通的一個問題。事情越大,我們能做的事其實就越少。

請注意,不是影響小,是我們能做的事很少。

對我來說,真正影響大的,可能是得到上線了一門課,品控沒有做好,這事挺嚴重的。是如果啟發俱樂部一期的稿子,我不能在周二晚上寫出來,這事後果也挺嚴重的。

你會發現,疫情期間最有利於什麼樣的人,就是動作沒有變形的人。

我很驕傲,疫情沒有改變我什麼,我在正常做自己的事。

世界紛紛擾擾,可能對我們升鬥小民而言相距太遠,而每個人輻射的範圍也有大有小有遠有近,對於不同的人而言,餘生中最重要的事也各不相同:

學生積極學習,職人誠心工作,商人守信交易。

誠如貝考校長和羅振宇而言:在可選擇的範圍內,一如既往做好自己選擇的事,並無愧於自己的選擇,最後保持不變形,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呈現出自己的最佳狀態出來。

這就是對餘生中最重要的事,最好的理解和演繹。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做餘生中最重要的事?

在羅振宇回答許知遠問題的期間,他講了一則弘一大師的故事:

豐子愷某次去看望在杭州出家的弘一大師李叔同,李叔同修的是佛家的律宗,持戒甚嚴,每天從早到晚地做功課。

但即使是這樣,那天傍晚,看著夕陽西下,李叔同還是感慨四個字:

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作為佛教徒,李叔同大師感慨的是,成佛來不及了。

講完這個故事,羅振宇感慨,我想做的事太多,而很多事情來不及了,比如:

跨年演講還剩15年,那個替我上臺的人,還沒有找到,快來不及了。

得到App能接替我的下一個梯隊還沒有培養起來,快來不及了。

從現在這個角色上退休,到下一步自己要幹什麼,還沒有找到答案,這個也快來不及了。

我女兒今年4歲半,距離她放學回來就把門關上不理我,也就五六年時間,也快來不及了。

當然,你可以說羅振宇有這樣的理解,是因為他已幾近年過半百,但你不要忘記,在穩定流逝的時間大河之上,誰人都是一樣。

而這一聲「來不及了」,恰是對我們時常糊塗的時間觀報以最好的警醒和提點,讓我們在前行的路上,知道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哈佛大學曾有一項研究持續跟蹤700多人一生,目的是探尋決定一個人過得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最終的研究結論是:只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包括和諧溫暖的親情、友誼、工作等關係,才能讓人們幸福和快樂。

布羅妮·瓦爾是澳大利亞的一名護士,專門照顧生命僅餘12周的病人,她將病人彌留之際的頓悟,記錄在《人在彌留之際的五大憾事》這本書裡。

她所總結的人生五大憾事是:

1.我希望能夠有勇氣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按別人的期望生活。

2.我希望自己工作別那麼努力。(這一項是男性的憾事之首)

3.我希望能夠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4.我希望我能與朋友們保持聯繫。

5.我希望能讓自己更快樂。

看到這裡,讓我們再次來思考一下那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做,餘生中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暫時沒有答案,不妨可以想想:

現在做的工作,是你真正發自內心所熱愛的,還是聽從父母之命選擇的?

現在交往的對象,是你真正認可並賞識的,還是覺得對方條件不錯而選擇的?

現在生活的狀態,是你真正喜歡且享受的,還是僅僅為了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

如果你還是沒有答案,不妨可以再想想:

把自己的餘生壓縮到最後一天,我會作何選擇?

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和成長在一個信息大爆炸時代,每一件新事物的出現都在用最吸引人關注的方式出現,或誇張或出格或露骨或獵奇,不一而足。

很多人對各路明星私生活了如指掌,對張三李四的八卦熟稔於心,對公司領導的各種癖好倒背如流,卻始終一事無成。

越是繁雜喧囂的時代,越要保持對內心深處的關注,越是要撇開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事情,把時間浪費在餘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上。

讓自己沉浸在解決自己問題之中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102歲。

他是一個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紀念碑的人。但是,你如果去讀他的傳記,會發現,幾乎他的每一個建築作品,在當時都面臨責難和挑剔,都是歷經千難萬險才來到世間的。

曾經有人問他:你怎麼看待外界對你的挑剔?

貝聿銘先生對此的回答是:「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因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中。」

你,我,每個人都會有過這樣的「貝聿銘時刻」。

不論你做過什麼、在做什麼,你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戰。怎麼辦呢?

貝先生的這句話是我聽過的最好答案: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中。

世界紛紛擾擾,時間去而不返,我們終其一生最重要的事情,無非是沉浸在解決各種自己遇到的問題上。

所以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當你面臨種種選擇時,不妨先參考這幾點:

1.懂得運用奧卡姆剃刀原則

奧卡姆剃刀原則認為,無論是哲學、科學還是其他領域的問題,通常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最佳的解釋,所以「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把奧卡姆剃刀原則應用到工作上,就意味著應當尋找最簡單的方案。比如說,在工作中要儘量少做,且只做必須要做的事情。

有時候,「儘量少」甚至意味著「少到只有一個」。

記得我剛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每個周末都會提前做好下周一的工作匯報PPT,但每次做出來的匯報方案總是被領導批評說太過冗長且無重點。

後來費了好大勁,把最初準備的15頁減少到4頁,但還是無法達到要求。這種情況下,我只能重新思考:這次匯報的重點是什麼?

再後來,我就只圍繞重要的信息和流程做匯報,其他無關的信息和數據一律不談,結果幾次下來匯報工作明顯有所長進。

2.對過多的目標說「不」

研究發現,在職場中有24%的人認為自己無法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是因為上司設計了太多的目標,而工作成績最好的那群人,往往更善於對上司說「不」。

當然,向上司說「不」需要講究方法。拒絕過度的目標不是為了偷懶,而是要對最重要的事情全力以赴,從而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

當下次上司再派給你很多工作時,一定要抵制「我要更加努力工作」的過時想法。

你可以這樣問上司:「能不能讓我對這些任務排個優先順序?這樣我就可以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投入更多精力。」

這樣做,你既可以知道自己的優先次序與上司的是否一致,也避免陷入無頭蒼蠅的做事狀態。

這個道理,用在人生選擇上,一樣可以幫你規避很多看似是便宜其實是跌坑的無效選擇,畢竟人生時間寶貴,何必浪費。

3.學會透過現象看清本質

在這裡不得不提的是,另一個取捨的原則是透過表象,看清本質。

比如,關注工作的實際價值,而不是公司內部考核目標。

很多人只是關注自己是否能夠完成公司的考核目標,而工作成績出色的人不這樣做,他們總會問一個關鍵問題:我的工作能創造什麼實際價值?

在他們看來,為客戶和他人創造的價值才是實際價值,完成考核目標只是為自己創造價值。

很多時候工作出色的人確實也很努力,但他們之所以出色,並不主要因為他們天資更好、更努力,而是因為他們有勇氣在別人加班加點的時候懂得精簡工作;在別人向過多的工作說「好」的時候說「不」;在別人只顧內部目標的時候追求價值,在別人滿足現狀的時候成為職場中的創造者。

以上就是我對一些人生選擇和取捨上,能給你3個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或許,對於每個人而言,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或許各不相同,但或許就像羅振宇說的那樣:

讓適合唱歌的人去唱歌,讓適合走路的人去走路。

彼此在各自的世界和時間裡,不舍晝夜,永不停歇。

原標題:《永遠不要忘記,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導演40歲改命背後:永遠去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05   永遠去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不全心投入,即對不起自己的生命 >  永遠去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這句話同時也說明了人生戰略的重要性,給出了為什麼要永遠去做你餘生中最重要的那件事,因為你的每個選擇,都沒有退後的餘地,都導向最後的結局。   什麼是餘生中最重要的事?
  • 永遠不要對自己做的十件事
    用生活中的話來說便是,假如你在生活中做錯了一件事,如果你沒有及時的改變而是繼續錯了下去,那麼你需要用九件事來彌補你做的那一件錯事。所以請你不要在這個時間段去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而浪費這最寶貴的時間。3、不去模仿任何人。永遠記住,你有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所以不要去模仿別人,儘可能的過自己的生活。4、不要去追求安逸。
  • 成功必要做的九件事,永遠不要做的十件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行為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換言之,倘若你做錯1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9件事去彌補它,追著錯誤跑你會越錯越遠。
  • 費斯汀格法則:永遠不要對自己做這12件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行為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所以,費斯汀格法則就是為了告訴我們:當你做錯了1件事後,需要用9件事來彌補,但這9件事必須慎重選擇,否則你會追著錯誤,越跑越遠。
  • 永遠不要對自己做的5件事!(經典)
    換句話說,就是生活中你無法掌控的東西有10%,而能掌控的有90%之多。在生活中,我們對這些抱怨總是特別熟悉:我怎麼這麼不走運呢?幫了別人還要受委屈;每天都有煩心事纏繞著我,怎麼才能擁有好心情呢?今天真倒黴啊,感覺做什麼都不順利!……要想改變這些,就需要擺脫以下五件事!無論何時何境,都不要對自己做這些事,這樣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 不要對你的前任做無意義的事,因為那對你非常不利!
    讓前男友回來實際上包含了兩個關鍵的概念,那就是時機和定位,當他們齊心協力,為重新在一起創造了完美的環境。問題是,通常當人們沒能找回前任時,他們在這兩件事上都做得不好。他們要麼開始動作太快,要麼在他們沒有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做了。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任何情況下,你都不應該乞求你的前任回來。此外,從定位的角度來看,沒有什麼比失去你所建立的標準更糟糕的了。
  • 如果你是懷孕初期,前三個月這10件事不要做
    第一件事:晚睡熬夜如果在你沒懷孕之前,告訴你,你每天晚上10點之前必須睡覺是不是感覺很可笑,但是有了寶寶以後一定不要熬夜或者晚睡了。因為長時間的熬夜晚睡,對身體的免疫力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免疫力低下,容易讓孕婦更容易生病。第二件事:同房懷孕的整個孕期,希望準爸爸可以體諒孕媽媽的辛苦。
  • 「不要」對自己做的10件事(深度好文)
    換言之,倘若你做錯一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十件事甚至更多去彌補和補救。追著錯誤跑就會越錯越遠。如果想要改變自己,就請不要對自己做這10件事:1. 不要和小人以及雞毛蒜皮的小事糾纏。周國平先生曾言: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 15件旅行中最後悔的事,我經歷過7件,你呢?
    #但是旅行,並不是只有美好偶爾也會有一些小驚嚇這15件旅行中最後悔的事你經歷過幾件呢?旅行只去A多的景點,真的不叫旅行,那只能叫旅遊。許多城市,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小眾旅行地,景色絕美,沒有人流,去一次,就能讓人愛上,這樣的地方,就需要在出發之前,多做功課了。
  • 水肺潛水後永遠不要立即做的7件事
    水肺潛水後永遠不要立即做的7件事7 Things You Should Never Do Immediately After Diving「大多數潛水員都知道,在進行水肺潛水後立即乘飛機旅行會導致減壓病。但是,你知道還有其他類似的潛水規則嗎?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潛水後的飛行規則。
  • 你好,5月17日 | 人生最重要的一天,永遠是今天。
    你好,5月17日 | 人生最重要的一天,永遠是今天。 專注視覺營銷 陳列共和♫ How can I love the heartbreak - 樂童音樂家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你不妨大膽一些
  • 司機在夜間開車時,一定不要忘記的10件事
    司機在夜間開車時,一定不要忘記的10件事不要直視汽車,減少機艙內的光線,使用合適的眼鏡,最重要的是保持眼睛「健康」。 夜間駕駛,司機面臨障礙,如視力限制,睏倦和路上的意外情況。Popularmechanics提供10個技巧,幫助駕駛員在每次旅行中駕駛更安全:注意車頭燈不同型號的車頭燈的照度不均勻。如果汽車在黑暗的拱廊中移動,即使是新車型也不能提供足夠的光線。
  • 生命中不值得我們去做的30件事
    世界上最悲慘的事情是,太愛某一個人而丟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也是不一樣的存在。是的,要幫助別人,但是更要愛護自己。如果你從沒有跟從自己的內心,從沒有為自己做些重要的事情,那現在就開始。 5. Stop trying to be someone you’re not.
  • 從現在起,你要停止對自己做的30件事
    這就是生活的真相,但是,在開始這一轉變過程之前,你必須停止去做那些阻礙你前進的事情。1不要花時間在錯誤的人身上生命太短了,不要和無法讓你幸福的人呆在一起。永遠不要向一個忽視你價值的人做出妥協,因為在對的人面前,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 時光倒流,我最渴望實現這3件事,那你最想要做哪些事情?
    如果有時光倒流的話,可以讓我擁有新的人生,新的勵志生活,我最渴望就是去改變以下這3件事。第1件事:爭分奪秒培養各種興趣愛好,掌握各種技能。一種被規劃滿滿的人生,被安排的生活,充滿著力量,充滿著希望,面對殘酷的現實,可以早早地獨當一面,能夠無所畏懼地應對自如。
  • 從現在起,你要開始為自己做的30件事
    30件事》中,我給大家列出了一份「不為清單」,很多人反饋這種清單的形式雖然簡單,但是卻可以引發自己對生活的很多思考。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忠誠,要相信你是帶著使命來過完這一生的。如果暫時不能全力以赴,那就先讓自己擺脫困境。按照自己真實的意願過一生,才會不枉此生。6開始活在當下當下是一個奇蹟,當下是你可以做出行動的唯一時刻,所以當下就是生活。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養寵物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答:硝化細菌。除了古法養金魚的玩家們,絕大部分寵物魚高手估計都沒什麼意見。這個看不見的「小東西」,是我們魚缸裡最忠誠的騎士,24小時保護著我們的愛魚。可是,面對這些隱形的騎士,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千萬不要做呢?家裡有魚缸的朋友們請坐好,聽譁仔說說硝化細菌那些事。本文適合玩龍魚錦鯉金魚的朋友們,也適合玩孔雀魚鸚鵡魚羅漢魚的朋友們。預計閱讀218秒。
  • 損耗「陰德」的三件事,最好不要去做!
    種善因,得善果,如果經常種惡因,就會感召惡果,在佛家看來,這三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不要去做,看看你有沒有做過?第一件事:殺、盜、淫。殺生、偷盜、邪淫,在佛教看來,是最損陰德的三件事,在佛教的基礎戒律中,殺盜淫排在前三位,殺生、偷盜和邪淫的果報極其嚴重。
  • 牛人的共性:只做那20%的事
    所謂要事第一,其實是一種自我有效管理,是自律地、有條理地實施計劃:永遠先做最重要的事。一、二八定律引發的思考世界每天都在變化,不變的是我們對效率的持續追求。a.對於要事,採用優先原則優先不等於先做。真正的優先,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要把這件要事優先安排在日程表中。第二層意思是,如果事件發生衝突,要優先保證這件事。比如,對你而言的要事是健身,這不代表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必須是去健身。
  • 當你老了,真正的孤獨,無非是這四件事
    一個人的一生,孤獨是永遠無法逃避的話題,也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種情感體驗。有人說,當你老了,你就會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孤獨,而當你老了,真正的孤獨,無非是這四件事啊。02◆第一件事:家不像家。當我們老了,我們最需要的,是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