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珊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9日在海南陵水召開。 王曉斌 攝
中新網海南陵水12月9日電 (記者 王曉斌)中國珊瑚保護聯盟9日在海南陵水成立。聯盟旨在團結社會各界人士,提高全社會對珊瑚及其棲息地的認識與關愛。
該聯盟是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指導下,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院和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共同發起。
聯盟設立了三個工作站,南海工作站設立在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海南工作站設立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廣東工作站設立在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各工作站設有專門的辦公室,面向聯盟成員開放。
據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造礁石珊瑚狀況報告》,中國一共有造礁石珊瑚物種2個類群16科77屬431種,其中南沙群島的造礁石珊瑚物種多樣性最高。但近年來,在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雙重影響下,不同地區的造礁石珊瑚覆蓋率出現下降,多地區的造礁石珊瑚群落結構發生退化。人類活動被認為是中國南海造礁石珊瑚退化的主要因素。
當日成立大會上,遊泳奧運冠軍樂靖宜以一名潛水員的身份發出倡議。她呼籲大家:保護海洋環境,保護珊瑚的家園,節能減排,抵制汙染。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不向海洋及海岸丟棄廢棄物;積極參與珊瑚普查、海灘清潔、海底清潔等珊瑚保護公益活動,成為珊瑚保護志願者;宣傳珊瑚保護理念和知識,共同保護珊瑚等瀕危野生動物;響應國家號召,擁護法律政策,抵制打擊非法交易;參與監督、舉報關於珊瑚等瀕危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行為;作為潛水員,嚴格遵守潛水守則,不觸碰、不傷害珊瑚等海洋生物;遊泳及潛水時不過度使用對珊瑚有害的防曬品。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相關官員現場發布了《中國珊瑚保護行動計劃綱要》,提出力爭到2025年,重點區域珊瑚群落衰退的趨勢基本得到有效遏制,新建或升級3個以上珊瑚相關的保護區,80%的珊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到2030年,中國珊瑚得到切實保護,90%以上的珊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活造礁石珊瑚覆蓋率和珊瑚群落健康狀況小幅回升,在國際珊瑚礁保護決策中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政指揮中心、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執法總隊等單位的200餘位代表參加了成立大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