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vir Res:冠狀病毒膜融合機制為抗病毒藥物的開發提供了一種潛在的靶標

2021-02-15 生物在線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鑑定出COVID-19抗病毒治療的一個潛在的靶標。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6日在線發表在Antiviral Research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oronavirus membrane fusion mechanism offers 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antiviral development」。

圖片來自Antiviral Research, 2020, doi:10.1016/j.antiviral.2020.104792。


這些研究人員起初著手分析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MERS-CoV)的結構和特徵,重點研究了刺突蛋白--特別是它的融合肽---如何讓這兩種冠狀病毒通過轉移它們的基因組來感染宿主細胞。隨著當前的COVID-19疫情的不斷加劇,他們將SARS-CoV和SARS-CoV-2的融合肽序列進行了比較,發現它們的序列匹配度高達93%。

康奈爾大學的Susan Daniel研究團隊專門研究細胞膜的生物物理學特性;康奈爾大學的Gary Whittaker研究團隊研究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進入宿主細胞。Daniel團隊和Whittaker團隊組成的一個聯合小組正在深入研究這種膜融合---冠狀病毒傳播機制的關鍵部分---的複雜過程。

膜融合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首先是冠狀病毒識別到它能夠感染的合適細胞類型。為了做到這一點,冠狀病毒會從化學環境中接受反饋,包括宿主細胞呈現的受體等線索。然後,冠狀病毒通刺突蛋白附著在宿主細胞表面的受體上。

接下來,作為刺突蛋白的一部分,融合肽直接與宿主細胞膜相互作用,促進膜融合而形成一個融合孔(fusion pore),或者說開口。然後,冠狀病毒通過這個融合孔將它的基因組轉移到宿主細胞中。這些基因組指令本質上控制了宿主的分子機器來產生更多的病毒。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與這種融合肽相互作用的鈣離子可以改變它的結構,以及它與細胞膜的相互作用方式,從而促進MERS-CoV和SARS-CoV感染。如今,他們將目光轉向SARS-CoV-2,這是因為這種融合肽在這三種冠狀病毒中都是一致的。

這些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能夠闡明一些關於SARS-CoV-2/COVID-19的化學相關問題,比如SARS-CoV-2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是什麼化學線索促進了這個進入過程,以及為什麼這種冠狀病毒能夠如此容易地在呼吸道中複製。他們的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可以通過與融合肽相互作用阻止這種冠狀病毒進入宿主的抗體。

參考資料:

1.Tiffany Tang et al. Coronavirus membrane fusion mechanism offers 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antiviral development. Antiviral Research, 2020, doi:10.1016/j.antiviral.2020.104792.

2.Seeking COVID cures: Scientists find promising first step in antiviral treatment

相關焦點

  • Nucleic Acids Res:冠狀病毒RNA結構預測潛在藥物靶點
    2020年11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格羅寧根大學,華沙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詳細研究了SARS-CoV-2冠狀病毒RNA基因組結構。 RNA結構是開發抗病毒藥物的潛在目標。結果於11月10日作為「突破性論文」發表在《Nuclear Acid Research》雜誌上。
  • 冠狀病毒RNA結構預測潛在藥物靶點
    RNA結構是開發抗病毒藥物的潛在目標。結果於11月10日作為「突破性論文」發表在《Nuclear Acid Research》雜誌上。在整個人類歷史中,細菌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一直存在。COVID-19是由SARS-CoV-2(一種帶有線性單鏈
  • 港中大學吳濰龍團隊綜述:冠狀病毒RNA校對及藥物治療丨CellPress論文速遞
    2020年1月31日,Cell Press新型冠狀病毒資源中心正式開放。您可以在該資源中心頁面上查找到COVID-19相關論文的投稿政策,以及Cell Press旗下期刊已發表的有關疫情和病毒的論文。網站正在不斷更新中,所有內容都可以免費閱讀,點擊查看。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Nature子刊評述文章介紹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藥物選擇
    不幸的是,尚無批准用於治療人類冠狀病毒的藥物或疫苗。可以設想幾種方法來控制或阻止新出現的2019-nCoV感染,包括疫苗、單克隆抗體、基於寡核苷酸的療法、肽、幹擾素療法和小分子藥物。但是,新的幹預措施可能需要數月至數年的開發時間。
  • 中國學者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機制
    中國學者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囊膜糖蛋白合成機制 2017-03-01責任編輯:唐云云   中新網哈爾濱3月1日電 (王斌 張曉鵬 記者 王舒 史軼夫)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對外發布,該所基礎免疫團隊鄭永輝研究員和王斌博士在國際上首次闡明了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的合成機制
  • 冠狀病毒與抗病毒簡史
    2002年冬到2003年春,有一場肆虐全球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中的一種。 2012年9月,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在沙特被發現,因與非典病毒同屬冠狀病毒而得名,目前尚未找到醫治該病的有效辦法。
  • 高福:疫苗還有諸多未知 未來可考慮測試多靶標組合功效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理想的新冠疫苗靶標應該是能夠誘導高滴度的中和抗體,並且降低人體內非中和抗體成分的產生,以最大程度降低抗體依賴增強(ADE)和呼吸道疾病(ERD)的風險,並維持長期持久的免疫記憶,在冠狀病毒之間提供交叉保護。他還表示:「目前尚未測試通過不同靶標組合開發的多靶標疫苗,但將來有可能考慮這種可能性。」
  • 苦參多路徑抗冠狀病毒的機制探究
    面對這場疫情,全國各地迅速掀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峰,但短期內尚未研發出對COVID-19有效的藥物。近期,多家醫院在運用化學藥的基礎上聯合中醫藥治療,臨床效果顯著,證實了中藥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大量的藥理學和臨床研究證實,苦參具有顯著的抗病毒作用。
  • 抗病毒藥物重大發現 甘草苷可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來源:證券時報網據報導,北京大學謝正偉團隊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秦正峰團隊合作,發表題為「人工智慧系統顯示甘草苷通過模仿I型幹擾素抑制SARS-CoV-2」的論文,該研究通過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藥效預測系統發現甘草的主要成分之一甘草苷能抑制SARS-CoV-2在Vero細胞中的複製,揭示了甘草苷潛在的抗病毒機制
  • 羅氏宣布與Atea合作開發針對COVID-19患者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
    目前,一種可能成為新冠肺炎首款口服藥的抗病毒新藥正在進行測試,製藥公司Atea Pharmaceuticals已宣布與瑞士巨頭羅氏達成開發和銷售協議。該藥名為AT-527,目前正處於2期測試,臨床試驗的最後階段將於2021年上半年進行。這種新藥應該是可以阻斷新冠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防止其在人體內傳播的能力。
  • 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時大顯身手,其科學機制是什麼?
    近日,《中草藥》期刊發表了學術論文《清肺排毒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機制的網絡藥理學探討》【趙靜,張衛東,清肺排毒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機制的網絡藥理學探討,中草藥,2020,51(4)】,該文通過網絡藥理學方法,從分子水平探索清肺排毒湯治療SARS-CoV-2的機制。本研究發現清肺排毒湯通過多成分、多靶標對機體起到整體調控作用。
  • Nature子刊評述文章介紹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
    不幸的是,尚無批准用於治療人類冠狀病毒的藥物或疫苗。可以設想幾種方法來控制或阻止新出現的2019-nCoV感染,包括疫苗、單克隆抗體、基於寡核苷酸的療法、肽、幹擾素療法和小分子藥物。但是,新的幹預措施可能需要數月至數年的開發時間。
  • ACS Catalysis|基於兩種冠狀病毒主蛋白酶3CL的催化機制提出藥物...
    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以極快的速度席捲全球,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針對新冠肺炎尚無臨床特效藥物用以治療,通過研究冠狀病毒關鍵性蛋白的通用機制,對研發抗病毒藥物就變得極為重要。
  • Nature重磅:高福/施一首次解析了砂粒病毒科聚合酶結構,對於藥物開發有重大意義
    砂粒病毒科病毒可引起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嚴重出血熱和神經系統疾病,例如Lassa乳腺病毒,Machupo乳腺病毒和淋巴細胞性脈絡膜腦膜炎病毒,對公共衛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 「快訊」羅氏與美國Atea合作開發抗冠狀病毒口服藥
    ,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2020年10月22日, 瑞士製藥巨頭羅氏製藥公司表示:他們正在與Atea Pharmaceuticals合作開發一種口服藥物,以治療尚未住院的冠狀病毒雙方已達成一項合作協議,將聯合開發、生產和推廣Atea公司的在研口服抗病毒藥物AT-527。AT-527是一款病毒RNA聚合酶小分子抑制劑,體外和體內實驗證明:它對幾種包膜單鏈RNA病毒(包括黃病毒和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
  • CellPress|構建可降解激酶組圖譜為加速降解藥物開發提供資源
    由於TPD可以處理先前無法訪問的靶標,因而引發了藥物研發者的興趣。然而,降解劑的發現與優化依舊是一個低效的過程,這是由於缺乏對誘導靶標降解關鍵分子事件相對重要性的理解。作者構建的數據集為大約200中激酶提供了化學指南,並且證明了從最高效結合開始的策略是低效方法。作者開發了多靶標降解模型來回答泛素蛋白酶系統最基礎的問題,並揭示了激酶降解是p97依賴的。
  • 研究揭示冠狀病毒主蛋白酶催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南開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尚魯慶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催化》發表論文,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蛋白酶的催化機制,並討論了冠狀病毒MERS-CoV與SARS-CoV
  • 抗病毒藥物150頁深度報告:新冠映射下的價值窪地
    一種是不具被膜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種是在核衣殼外面有包膜(裹膜)包圍所構成的複雜病毒粒子。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NV)第七次報告(1999),將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據核酸類型分為單股DNA病毒、雙股DNA病毒、DNA與RNA反 轉錄病毒、雙股RNA病毒、負單股RNA病毒、正單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亞病毒因子(新增)等8大類。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9期)
    3.Antivir Res:冠狀病毒膜融合機制為抗病毒藥物的開發提供了一種潛在的靶標doi:10.1016/j.antiviral.2020.104792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