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南京農業大學李新華副教授發現橫斷山區被子植物新物種及新歸化種

2021-03-01 植物科學SCI

近期,南京農業大學生科院李新華副教授在雲南西北部橫斷山區,發現了被子植物商陸科一個新種,即雲南商陸,該成果發表於國際植物分類學權威期刊Phytotaxa,題目為:Phytolacca yunnanensis (Phytolacc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China with distinctive infl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這是南京農業大學歷史上首次發表的系列被子植物新物種,也是李新華團隊繼2015、2017年在橫斷山區先後發現小檗科新種寶興小檗、綠花小檗及新變種綠萼小檗後,在我國植物多樣性野外考察與研究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成果,有關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的資助。

橫斷山區位於我國西南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緣,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自然地理條件十分複雜,為地球上34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的核心地區。自6500萬年前新生代開始以來,橫斷山區不僅為一處保存植物多樣性的宏大自然歷史博物館,而且也是許多新物種演化和興盛的搖籃。

此外,受江蘇省句容市環保局委託,在與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王備新教授合作開展的句容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中,李新華老師及其研究生在句容東部山區發現了中國仙人掌科一個新歸化種,即二色仙人掌。該種為匍匐型仙人掌,花被片下部橙紅色、上部黃色,花色美麗而獨特。二色仙人掌原產美國東部地區,句容市野生歸化種群數量達910株成年灌木,且種群密度高。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446.1.6

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內容來源:南京農業大學

相關焦點

  • 江西武夷山新發現11種植物 系江西省新記錄種
    江西日報11月9日,記者獲悉,國內核心期刊《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和《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分別於近日刊登相關論文,公布了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發現的11種植物(系江西省植物新記錄種),即6種石松類和蕨類植物:柳杉葉馬尾杉、西藏瓶蕨、灰背鐵線蕨、骨牌蕨、異鱗鱗毛蕨、鋸蕨,5種種子植物:車桑子、大花腋花黃芩、巖藿香、高野山龍頭草、九龍山鳳仙花。
  • 中國林科院專家發現珍稀新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專家指出,尖峰水玉杯目前發現的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對物種瀕危程度的劃分標準,建議將該種列入漸危級甚至瀕危級加以保護。該新植物種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SCI刊物《Phytotaxa》的第429卷第2期上。尖峰水玉杯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中,是一種腐生性草本植物。
  • 伊犁發現我國尚未記載植物新物種
    5月21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質庫」)了解到,採集人員在赴新疆開展種子採集時,發現新的植物,收集到數顆鑑定困難的種子,經最新確認,屬我國尚未記載的物種。據了解,經過形態解剖,查閱相關植物志及國內外相關標本及諮詢類群專家後,研究人員確認新發現的物種分別是紫草科土庫曼狼紫草、十字花科天山糖芥、菊科犁形棘頭花、茜草科盾苞茜和輪葉拉拉藤,其中盾苞茜屬和棘頭花屬為我國新記錄屬。種質庫採集員蔡傑說,本次新發現的物種是採集人員在新疆伊犁發現的,目前正在對新發現的植物進行進一步研究。
  • 江西植物家族「添丁」武夷山發現11個新物種
    【江西植物家族「添丁」 武夷山發現11個新物種】江西省是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較為突出。11月9日,記者獲悉,國內核心期刊《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和《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分別於近日刊登相關論文,公布了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發現的11種植物(系江西省植物新記錄種),即6種石松類和蕨類植物:柳杉葉馬尾杉、西藏瓶蕨、灰背鐵線蕨、骨牌蕨、異鱗鱗毛蕨、鋸蕨,5種種子植物:車桑子、大花腋花黃芩、巖藿香、高野山龍頭草、九龍山鳳仙花。
  • 山東農業大學段巧紅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是作物種子形成的關鍵環節。已有研究表明,單一花粉管進入胚珠後破裂,釋放精細胞,進而完成雙受精過程。但是花粉管與胚珠如何相互作用以保證這個過程的精確進行,還有很多未知。
  • 新觀點!王希胤課題組發現石松類植物中的多個古多倍化事件
    責編 | 逸雲近日,華北理工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王希胤課題組在基因組學權威期刊該研究通過識別基因組多重加倍區域,重構現存石松類和種子植物的祖先基因組,首次發現多個古多倍化事件存在石松類植物形成過程中,並發現了石松類比種子植物受更多古多倍化事件影響的痕跡,奠定了古多倍化事件在整個維管植物譜系-種子植物(seed plants)和石松類植物
  • 【神奇新疆】伊犁發現我國尚未記載植物新物種
    「種質庫」)了解到,採集人員在赴新疆開展種子採集時,發現新的植物,收集到數顆鑑定困難的種子,經最新確認,屬我國尚未記載的物種。▲茜草科輪葉拉拉藤種質庫採集員蔡傑說,本次新發現的物種是採集人員在新疆伊犁發現的,目前正在對新發現的植物進行進一步研究。
  • 新近發現植物新記錄種12種
    本次調查共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還發現了廣東省新記錄種2種,深圳新記錄屬3屬(每屬各發現1種),深圳新記錄種7種。  全市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2種  調查結果顯示,共發現廣東省新記錄種2種,分別為灰巖粗毛藤、黃唇線柱蘭;深圳新記錄屬3屬(每屬各發現1種),分別為:南山藤屬(南山藤)、地寶蘭屬(地寶蘭)和叉柱蘭屬(德基叉柱蘭);深圳新記錄種7種,分別為紫丹、隔山香、異色線柱苣苔、崖柿、寬葉十萬錯、南方鹼蓬和小草海桐。
  • 南京大學發現植物根應答病原菌的新機制
    近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蘭文智教授和趙福庚副教授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欒升教授合作在植物學知名期刊《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題為「Danger-Associated Peptides Interact with
  • 湘西這個地方發現首個植物新種
    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的古丈縣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首個植物新種——湘黃精湘黃精(一)近日,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官宣,以科研宣教科的林業工程師王本忠與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劉輝華共同調查發現而命名的植物新種
  •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被子植物中由水介導的受精系統
    新華網昆明5月22日電(記者 張東強)中國科學家在姜科植物距藥姜(Cautleya gracilis)中首次發現了被子植物中由水介導的受精機制。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上。
  • 伊犁發現我國尚未記載植物新物種 這些物種你見過沒有?
    (以下簡稱「種質庫」)了解到,採集人員在赴新疆開展種子採集時,發現新的植物,收集到數顆鑑定困難的種子,經最新確認,屬我國尚未記載的物種。十字花科天山糖芥  據了解,經過形態解剖,查閱相關植物志及國內外相關標本及諮詢類群專家後,研究人員確認新發現的物種分別是紫草科土庫曼狼紫草、十字花科天山糖芥、菊科犁形棘頭花、茜草科盾苞茜和輪葉拉拉藤,其中盾苞茜屬和棘頭花屬為我國新記錄屬。
  • 在雲南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科技傳真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近日,西南林業大學研究人員聯合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分類》上分別發表文章,描述植物新種大圍山梧桐和豆科植物新種元江木藍。目前,全世界已知有梧桐屬植物18種,中國記錄有10種。
  • 西南林業大學科研人員發現植物新種「大圍山梧桐」、豆科新物種「元江木藍」
    西南林業大學研究人員聯合雲南省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分別發表文章《Firmiana daweishanensis sp. nov.
  • 遼西凌源發現被子植物化石為花朵演幹上提供新啟示
    他們發現了遼寧凌源大王丈子義縣組(約1.25億年前)地層中出產的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被子植物「變果」化石為花朵演化研究提供新啟示果實中科院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近日,《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了王鑫研究團隊與福建農林大學共5位學者合作完成的題為《早白堊世包括不同器官的新型被子植物為花朵演化提供新的啟示》的論文。他們發現了遼寧凌源大王丈子義縣組(約1.25億年前)地層中出產的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
  • 2018 年發現的十大植物新物種
    北京時間12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幾百年以來,植物收藏家一直在搜尋植物世界隱藏的秘密,令人感到欣喜的是,科學家們每年都會發現一些植物新物種,大約每年能發現2000種。2018年,英國皇家植物園的科學家發現並命名了100多種植物,他們列出新發現的植物包括:食肉性豬籠草、奇異蘭花和尚未藥用開發的攀緣植物。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秘早期被子植物新成員——變果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在Historica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A novel angiosperm including various part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sheds new light on flower evolution(《早白堊世包括不同器官的新型被子植物為花朵演化提供新的啟示》)的研究論文
  • 華中農業大學聯合西南林業大學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蠟梅全基因組多倍化事件以及樟目植物基因組進化歷史;對蠟梅花香合成代謝網絡中相關關鍵基因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系統解析了蠟梅花芽分化到開花的發育過程;為被子植物演化、蠟梅花香生物合成及開花提供了新見解。目前,幾乎所有的中國園林綠地中都栽種有蠟梅;近年在上海、重慶、成都開發它作為春節和聖誕節的木本切花;蠟梅作為藥草植物,在木草綱目中已有記載。蠟梅作為木蘭類植物的代表,在被子植物進化歷史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蠟梅基因組的破譯為木蘭類植物系統位置提出了新見解,為解析蠟梅生物學觀賞特性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溫州發現5個世界性植物新種 此前從未被發現
    昨天,該書主編、溫州大學退休教授丁炳揚透露,《溫州植物志》的出版證實了溫州是浙江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並發現了5個世界性植物新種:浙南茜草、細喙薹草、雁蕩山薹草、坤俊景天、木本牛尾菜;明確了16種溫州特有種子植物。溫州第一次植物系統調查,歷時7年完成《溫州植物志》丁炳揚畢業於杭州大學生物學系,從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30多年。
  • 潮州市發現新物種—「潮州蕕」
    通過綜合形態特徵,結合分子實驗證據,確定這是唇形科蕕屬的新種。近期,該植物的中文名被正式命名為「潮州蕕」。,深入調查及分子系統學分析,證實了生長在潮州的一種小草是一個奇特、珍稀的新物種,並在國際生物分類權威期刊《Phytotaxa(植物分類)》上正式發表論文,描述並命名了唇形科蕕屬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