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長慶油田主辦的《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科技論壇》在西安召開,包括9位院士在內200餘人參會。
圍繞頁巖油氣、緻密油氣等低滲透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眾多行業大咖出謀劃策,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剖析了頁巖油和複雜油氣藏勘探開發的重大理論和技術問題。
針對開發前沿問題,院士們都說了哪些觀點?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現場精彩話語,一起來學習。
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文智:
中低成熟頁巖油資源潛力巨大
我國發育兩大類陸相頁巖油,存在一場與美國海相頁巖油氣相媲美的革命新機遇。其中,中高成熟頁巖油資源現實性好,但經濟可採量不確定性較大,可作為我國原油年產2億噸穩產的重要補充。中低成熟頁巖油資源潛力巨大,但技術成熟度與資源經濟性還有不確定性。一旦先導試驗成功,將成為陸相頁巖油革命主體,為我國原油產量與能源安全帶來巨大變化。而依靠原位轉化技術實現可採石油資源量巨大,前景值得期待。
中國科學院院士 金之鈞:
頁巖油區別緻密油重要的一點在於運移與否
現在我們對長慶油田到底是頁巖油還是緻密油,還有所爭議。我認為這個爭議是很正常的。因為到現在為止,美國產生的是頁巖油還是叫緻密油,也存在爭議。我認為最實質性的問題是資源儲集屬於運移體系還是滯留體系。你如果叫緻密油,它一定是在烴源巖以外,經過一定的運移到油藏裡頭去的,這個叫緻密油藏。凡是滯留在成源巖體系裡頭的,我們統統把它叫做頁巖油層。我們要針對中高成熟度的頁巖油先開採,通過現有的水平井體積改造技術和「平臺式作業模式」實現有效開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士義:
氣驅是提高低滲油藏最現實的方法
對於低滲、特低滲油氣田來說,我認為最有效、最現實的提高採收的方法就是氣驅採油,因為有的注水效果不好,特別是我們最近新發現有些低滲、超低滲的緻密油、頁巖油開採不出去,但是注氣為提高採收提供了可能。經過近10年的科技攻關,我們在注氣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在二氧化碳驅、天然氣驅,還有泡沫驅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果。現場實驗提高採收的幅度都在10%甚至到20%左右。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合:
要因地制宜採取多種開發方式
我國陸相頁巖油普遍沿用北美水平井與體積壓裂開發模式,但不同地區開發效果差異大,不能全部都採取北美水平井與體積壓裂的開發模式。針對層多、層薄、水平井無法有效控制整體儲量的頁巖油藏,使用直井/大斜度井進行分層立體開發,對頁巖累積厚度較小、儲層分布相對穩定、砂體連通情況較好的區域,使用水平井,提高單井產能和井控儲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根生:
鑽採智能技術要落在具體場景上
人工智慧與油氣鑽採工藝深入融合,實現鑽採技術智能化落地是關鍵。油氣鑽採過程涉及多場景,相互影響、相互耦合,難以描述,缺少準確、全面的調控模型。未來智能鑽採系統具體要落實在高效破巖、風險管控、智能壓裂、智能完井、智能開採等多個場景上。
記者 | 周問雪 慄倩瑋
圖片 | 張涵
統籌/責編 |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