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滲透油氣田怎麼效益開採?多位院士出主意...

2020-11-06 中國石油報

10月22日,由長慶油田主辦的《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科技論壇》在西安召開,包括9位院士在內200餘人參會。

圍繞頁巖油氣、緻密油氣等低滲透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眾多行業大咖出謀劃策,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剖析了頁巖油和複雜油氣藏勘探開發的重大理論和技術問題。

針對開發前沿問題,院士們都說了哪些觀點?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現場精彩話語,一起來學習。

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文智:

中低成熟頁巖油資源潛力巨大

我國發育兩大類陸相頁巖油,存在一場與美國海相頁巖油氣相媲美的革命新機遇。其中,中高成熟頁巖油資源現實性好,但經濟可採量不確定性較大,可作為我國原油年產2億噸穩產的重要補充。中低成熟頁巖油資源潛力巨大,但技術成熟度與資源經濟性還有不確定性。一旦先導試驗成功,將成為陸相頁巖油革命主體,為我國原油產量與能源安全帶來巨大變化。而依靠原位轉化技術實現可採石油資源量巨大,前景值得期待。

中國科學院院士 金之鈞:

頁巖油區別緻密油重要的一點在於運移與否

現在我們對長慶油田到底是頁巖油還是緻密油,還有所爭議。我認為這個爭議是很正常的。因為到現在為止,美國產生的是頁巖油還是叫緻密油,也存在爭議。我認為最實質性的問題是資源儲集屬於運移體系還是滯留體系。你如果叫緻密油,它一定是在烴源巖以外,經過一定的運移到油藏裡頭去的,這個叫緻密油藏。凡是滯留在成源巖體系裡頭的,我們統統把它叫做頁巖油層。我們要針對中高成熟度的頁巖油先開採,通過現有的水平井體積改造技術和「平臺式作業模式」實現有效開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士義:

氣驅是提高低滲油藏最現實的方法

對於低滲、特低滲油氣田來說,我認為最有效、最現實的提高採收的方法就是氣驅採油,因為有的注水效果不好,特別是我們最近新發現有些低滲、超低滲的緻密油、頁巖油開採不出去,但是注氣為提高採收提供了可能。經過近10年的科技攻關,我們在注氣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在二氧化碳驅、天然氣驅,還有泡沫驅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果。現場實驗提高採收的幅度都在10%甚至到20%左右。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合:

要因地制宜採取多種開發方式

我國陸相頁巖油普遍沿用北美水平井與體積壓裂開發模式,但不同地區開發效果差異大,不能全部都採取北美水平井與體積壓裂的開發模式。針對層多、層薄、水平井無法有效控制整體儲量的頁巖油藏,使用直井/大斜度井進行分層立體開發,對頁巖累積厚度較小、儲層分布相對穩定、砂體連通情況較好的區域,使用水平井,提高單井產能和井控儲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根生:

鑽採智能技術要落在具體場景上

人工智慧與油氣鑽採工藝深入融合,實現鑽採技術智能化落地是關鍵。油氣鑽採過程涉及多場景,相互影響、相互耦合,難以描述,缺少準確、全面的調控模型。未來智能鑽採系統具體要落實在高效破巖、風險管控、智能壓裂、智能完井、智能開採等多個場景上。

記者 | 周問雪 慄倩瑋

圖片 | 張涵

統籌/責編 | 王芳

相關焦點

  • 「三低」油氣藏成效益「泉眼」
    「三低」油氣藏成效益「泉眼」 2020-10-14
  • 這所非211高校培養出了至少5位院士,包括亞洲深海石油之父
    培養出亞洲深海石油之父的大學,終於從雙非一躍而成雙一流重點大學2017年以來,我國在教育領域正式從官方上廢除985、211,轉而進行雙一流重點大學的建設。重點高校名單有了一點變化,有大概25所從前的雙非院校入選雙一流重點大學。這些入選的大學無一不是實力強悍。
  • 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側記
    這一年,克服疫情和低油價嚴峻挑戰,原油生產走出低谷,產量實現同比增長;這一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當量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天然氣當量產量首次超過1億噸,天然氣產量首次佔據半壁江山,實現歷史性突破;這一年,一批油氣田再攀歷史新高峰,寫下濃墨重彩一筆……  穩油增氣再上新臺階  進入12月下旬,中國石油上遊不斷傳來喜訊。
  • 自然資源部:去年油氣勘查開採投資大幅回升,達到歷史最高
    油氣勘查發現勢頭良好,找礦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油氣開採繼續呈現「油穩氣增」態勢,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油氣資源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中石化集團下屬公司在緬甸西北部發現大型油氣田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5日訊(王紅娟)緬甸地方報紙《鏡報》(Kyemon Daily)周一報導說,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與緬甸當地企業聯合設立的合資公司在緬甸西北部地區發現了一個大型油氣田。目前每天可開採天然氣210萬立方米。
  • 自然資源部:2019年我國油氣勘查開採投資大幅增長 勘查投資達到...
    油氣勘查發現勢頭良好,找礦取得多項重要突破,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加,新增2個億噸級油田、3個千億方級天然氣田、3個千億方級頁巖氣田;油氣開採繼續呈現「油穩氣增」態勢,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油氣資源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油氣地質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 西南油氣田公司頁巖氣年產量超100億立方米
    12月29日8時,西南油氣田公司2020年累計生產頁巖氣100.0019億立方米,成為我國年產氣規模最大的頁巖氣開發企業。西南油氣田公司頁巖氣產氣主要分布在四川宜賓、自貢、內江、瀘州和重慶永川等地。2020年以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有序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提質增效,鑽獲頁巖氣井240多口,新增年產能86.85億立方米,日產氣量比年初提高40%。四川盆地頁巖氣資源豐富。2006年,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啟動頁巖氣勘探開發評價工作,2007年率先開展頁巖氣地質綜合評價。經過十多年的技術攻關和生產建設,形成規模產能,建成我國最大的頁巖氣產區,也創造了十多項國內第一。
  • 用科技重器撬開「磨刀石」油氣寶 -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
    低滲透油氣藏勘探開發是全球開發的大趨勢,也是中國油氣開發建設的主戰場。在我國已探明的儲量中,低滲透油藏儲量約佔全國儲量的2/3以上,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用舉足輕重。鄂爾多斯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號稱「滿盆氣、半盆油」,但95%的油氣藏以低滲透、緻密油氣、頁巖油氣為主,開採難度極大。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2025年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
    8月1日,在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2019年領導幹部工作會上,備受關注的《西南油氣田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發展規劃》正式亮相,根據規劃,2025年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其底氣何在?科研平臺:建立由7名院士領銜的四川省院士工作站、6個博士後工作分站、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三大技術平臺。戰略聯盟:與中國石油集團內部單位共建研究機構3個,與4所國內知名高校建立5個特色技術研究中心。
  • 「三低」油氣田如何實現產量持續攀高
    由於油氣儲層緻密,將油、氣從地下開採出來異常困難,實現規模有效開發更是難上加難。「井井有油、井井不流」是長慶油田的客觀現實,井不壓裂不出油,油田不注水沒產能,這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東部石油會戰蓬勃發展、長慶油田卻陷入低谷的原因。長慶油田曾經油井平均日產油只有1.3噸,氣田單井日產氣僅為0.7萬立方米。
  • 六千萬噸特大型油氣田意味著什麼
    12月27日10時許,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再次實現突破,一個年產6000萬噸的特大型油氣田正式誕生,這是我國非常規油氣開發的重大突破。在有「磨刀石」之稱的「三低」油氣資源區域,長慶油田是如何實現油氣產量持續高速增長和低成本開發的?經濟日報記者提前赴長慶油田調研採訪,探尋長慶人數十年破解「三低」油氣田開發世界性難題的經歷。
  • 自然資源部:去年油氣開採呈現「油降氣升」態勢
    原標題:自然資源部:去年油氣開採呈現「油降氣升」態勢   中國網財經7月13日訊 據自然資源部網站消息,2017年度全國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查開採情況通報今日發布。2017年,國際油價穩步上升,油氣行業逐漸回暖。全國油氣資源勘查開採投資觸底回升,實物工作量增長明顯。油氣勘查取得重要成果,新增兩個億噸級油田和兩個千億方頁巖氣田。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深層頁巖氣試採成效突出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進一步加大深層頁巖氣的持續攻關,實施深層頁巖氣試採井30口,截至11月18日,完成測試井7口,累計測試日產氣量216.4萬立方米。
  • 不必捨近求遠,土耳其或在黑海發現天然氣田,地中海油氣爭端迎來終局?
    【環球網軍事報導】彭博社當地時間8月19日報導,據兩名有關人士透露,土耳其在黑海發現了新的能源儲備,並且有很大可能是天然氣,但沒有透露天然氣田的具體規模及開採難度。對於東地中海的油氣爭端來說,這或許是個好消息。
  • 建大型開採模擬裝置,重慶這所高校重稠油開採技術如何「走在前面」?
    這個裝置,可從線性、平面、立體3個維度,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重稠油的流動,從而攻克相關開採技術難題。這個裝置的成功研發,讓重慶科技學院複雜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重稠油開採技術達到領先水平。重慶科技學院複雜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重慶日報李星婷 攝該實驗裝置成功研發的背後都有哪些故事?
  • 西南油氣田水平井再獲新突破
    日前,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雲安廠氣田傳出消息,新鑽的雲安012-X16井鑽穿長興組地層的兩個生物礁體。一口井鑽兩個生物礁體,這在中國石油四川盆地油氣勘探史上還是第一次。雲安012-X16井是雲安廠氣田大貓坪區塊的一口水平井,位於重慶市萬州區。
  • 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召開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李延平)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石油2020年度油氣田開發年會在廊坊召開。油氣產量當量穩中有升,長慶油田攀上油氣當量6000萬噸新高峰,塔裡木油田油氣當量超過3000萬噸,西南油氣田建成300億立方米大氣區,成為我國最大的頁巖氣田。高效建成瑪湖、華慶等10個年產50萬噸以上整裝油田以及安嶽龍王廟、克深等13個年產10億立方米以上的大氣田。全力推進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成效顯著。  對於下一步工作,李凡榮強調三點意見。
  • 大港油田實現陸相頁巖油工業化開採
    「從全球範圍看,頁巖油潛力很大,滯留在生油巖中的油氣資源量預計是常規資源量的2至3倍。」大港油田公司副總經理周立宏說,我國頁巖油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陸相湖盆富有機質頁巖中。據國際能源署預測,中國頁巖油可採資源量約50億噸,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在全球排第三位,主要分布於渤海灣、松遼、鄂爾多斯、準噶爾等大型沉積盆地。
  • 重慶科技學院重稠油開採技術研發國際領先——
    重慶科技學院複雜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這個裝置,可從線性、平面、立體3個維度,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重稠油的流動,從而攻克相關開採技術難題。這個裝置的成功研發,讓重慶科技學院複雜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重稠油開採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1月26日,重慶日報記者對該科研團隊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