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年輕人到底有多開放?年輕人紛紛「效仿」,老人:不堪入目

2021-01-08 涵涵大世界

每個國家其實都有自己盛行的文化,而一些比較發達的地區的文化,其實會隨著全球的經濟交流,然後慢慢的流傳出去,並且影響到其他的國家,跟著一起流行起來這些文化,當然也要看這個文化和當地的相似度,畢竟也有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日本的年輕人到底有多開放?年輕人紛紛「效仿」,老人:不堪入目。我們都知道,在近現代,其實是西方國家的經濟是比較發達的,所以其實很多國家的文化都有受到西方的影響,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而這個在日本流行起來的節日,其實就是地鐵無褲日,這在歐美國家是非常盛行的,當然最開始的時候,這其實只是一個惡作劇,但是因為它的新穎以及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叛逆心理,以及人們想要打破傳統束縛的那種心理。

於是就慢慢的開始在各個國家盛行,先是在西方國家內部進行流傳,然後漸漸的就開始往東走,於是在日本就流行開了,當然這也不是所有的人日本人都能接受的,很多人也依然會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很不好的。

是一種不忍直視的行為,不過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傳統與開放並存在國家,所以互相之間也不會太過去幹擾,這個其實一度傳到了中國,不過剛開始就被掐滅了,畢竟我們國家其實還是相當注重儀容儀表的,想要上地鐵。

是需要穿戴整齊的,所以這個苗頭都沒起來就被消滅了,當然如果是別人想要用這種方式打破傳統束縛,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再怎麼說那都是人家的個人選擇,不過在不同的國家,對於公共場合的服裝要求是不一樣的,這也也是需要遵守的,畢竟這是人家國家所默認的規則。

相關焦點

  • 日本處於低欲望社會,老人存錢年輕人不消費,會是我們的未來嗎?
    年輕人對於買車幾乎沒有興趣,奢侈品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簡,在低欲望社會的背後原因諸多,既有一個社會高速發展趨勢成熟後的一些些共同原因,也有日本在指定稅收政策上的傾斜因素,更有日本社會獨特的傳統文化基因因素。
  • 中國老人升華篇:年輕人很累,憑什麼對他們倚老賣老?
    這是這兩年我們不乏探討的問題,其根源在於有些老人總善於對年輕人倚老賣老,甚至因為座位大打出手。老人權力結構社會我們是很早就瓦解了,但只是表象的瓦解,在實質上老人還是擁有著絕大部分的權力,而且近些年明顯有了反噬的意思。
  • 以下類型的老人很有智慧,遇上幸福三代人,年輕人別不懂珍惜
    作為一名80後寶媽,我對此頗為不服氣,忍不住插話表示我們80後可孝順了,怎麼就成「有得受」了?兩位老人家相視一笑,表示你們年輕人的孝順可不比我們當年,有些時候頗為不識好歹,不懂得珍惜,經常讓他們覺得自己真心錯付。今天就來提醒下各位年輕人,以下類型的老人很有智慧,遇上幸福三代人,別不懂珍惜。
  • 新一輪改革開放 年輕人一馬當先
    37歲的廖自涵在香港、紐約和新加坡都有代表作,他在事業黃金期更換賽道,看中的是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有可能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這裡承擔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貿區兩項改革開放任務,在全國絕無僅有。廖自涵和他的團隊要在政策、制度的設計上大膽謀篇布局,助力區域的高水平改革開放。
  • 年輕人學鑄造到底有沒有發展前途?
    知乎上有一個瀏覽了2.2萬次的問題,問的是「年輕人學鑄造到底有沒有發展?」回答欄裡的答案各不相同。 那麼,年輕人學鑄造到底有沒有發展前途呢? 答案是:有的。 年輕人認為鑄造行業不適合他們從業的主要原因無非是發展潛力小,工作環境差、薪資福利低等。其實在當今的鑄造行業,這些情況已顯著改善。
  • 中國年輕人愛北上廣深,日本年輕人卻樂意到鄉下去-虎嗅網
    那麼,一個小城市出身、在大城市過上了「中產生活」的年輕人,為什麼會放棄東京的生活搬到這個只有六萬多人的小鎮來呢?最基本的當然是經濟因素。雖然東京這樣的大城市機會多,但是日本企業的工作高度模式化,規則至上、程序為先,辦事守則規定得事無巨細,不給人多少發揮創造力的餘地,普通上班族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而且,時至今天,日企依然講究「年功序列」、論資排輩,薪資上漲,主要由入職年頭決定,職位晉升對於20出頭的年輕人來說顯得遙遙無期。
  • 這一屆年輕人只想跟貓同居
    Netflix紀錄片《網紅喵星人》在採訪多個新媒體研究者後,得出了驚人卻不意外的結論:「網際網路是屬貓的,任何一個偶像藝人的粉絲都不會有全球貓民的數量多,貓靠刷臉刷成了這個時代的超級頂流。」外表冷淡疏離、誰都懶得理,內心卻豐富敏感,渴望陪伴,這一屆年輕人和貓正變得越來越相似。在城市壓力越來越大的當下,貓為他們提供了治癒的源頭。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多麗絲·萊辛說:「我相信,每隻貓都有魔法,我始終弄不明白的是,到底是我們收養了貓,還是貓恩準了我們進入她的生活?」
  • 跳樓、臥軌、上吊自殺……日本社會正在逼年輕人去死
    每一個生命選擇自我終結,都是有理由的,到底是什麼在追趕「捕殺」著日本年輕人,逼迫他們去自殺?去年的自殺對策白皮書裡,統計分析了日本過去十年以來年輕人的自殺原因。結果是: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往往是「親子關係不和」、「家人的教育和斥責」;高中、大學生的自殺原因包括「學業不振」、「對未來的擔憂」、「抑鬱症」等等。
  •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眾多華裔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華裔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年逐漸引起人們重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在洛杉磯舉辦的世界積極心理學大會上指出,華裔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嚴重,其中文化適應和傳統上對心理問題的關注不夠是造成華裔心理問題嚴重的兩大因素,而華裔老人和年輕人則是心理疾病高危人群。
  • 闢謠:猝死的年輕人這麼多,難道是這些年輕人不行?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容易猝死? 三、猝死之前有什麼症狀? 猝死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畢竟,跟生死有關的問題都值得探討。 最近很多年輕人都發生了猝死,人們比以前更關注生命了。
  • 為什麼年輕人的性生活越來越少了?
    日本的年輕人性生活越來越少了。「無性症候群」,這是日本媒體發明的詞,用來形容當下日本年輕人對於親密關係和性生活的冷淡。日劇《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呢》劇照,劇中男主被設定為一個無性無欲、每日只一心讀書看片的「高等遊民」。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上電子菸?要小心了……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導讀這幾年電子菸市場除了老煙槍,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記者採訪的一位抽了3年多電子菸的85後表示,年輕人還是不要為了趕潮流去玩電子菸,很容易上癮的。「那一年,朋友從日本遊玩回來,給我帶了個新穎的禮物,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電子菸,以前也知道有電子菸這個東西,但我內心有點排斥,覺得肯定和抽真煙沒法比,就沒在意。」
  • 到了晚年,以下類型的老人最受歡迎,年輕人遇上是三代人的福氣
    文|文兒中國父母一貫奉行養兒防老,年輕時傾盡所有為子女,等到老了,子女就承擔起孝順老人的義務。但這並不代表老人能就此放心,畢竟不同性格的老人,享受的待遇大不同。那麼,今天就來提醒下各位即將步入老年的父母,以下類型的老人最受歡迎,年輕人遇上都自稱是三代人的福氣,想跟子女同住,我們就要努力把性格往這些方面培養。不摻和小家事的老人:距離產生美在小區裡,我家婆婆是遠近聞名的好婆婆,她從不倚老賣老,更不認為她年齡大了,我們小輩就必須讓著她。
  • 到底是誰讓臺灣年輕人變成散播惡意的鍵盤刺客?真相不簡單
    到底是誰讓臺灣年輕人變成散播惡意的鍵盤刺客?真相不簡單一位對臺灣地區未來經濟以及下一代發展抱著美好願望的小菜販,在領導人選舉之時,把手中的票投給了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選,卻因此被網軍攻擊得體無完膚。這個小菜販就是陳樹菊,由於現身凱道挺韓國瑜,就遭到了"挺綠"網軍的"誅殺",譏諷的言語尖銳刺耳並充滿惡意,有的人以"老人智力一向不足"來歧視老者,而有的人直接罵陳樹菊"沒資格活下去"。面對"挺綠"網軍的聯合攻擊陳樹菊,臺灣《聯合報》忍不住發生為老人辯解,陳樹菊一生與世為爭,並且儘自己的能力做善事,總是把賺到的錢用來幫助窮苦的人,而自己平時則在廟裡吃齋念佛。
  • 令年輕人為之瘋狂的「盲盒」,到底是在「賭」,還是在娛樂自己?
    而筆者看著滿柜子的盲盒和身邊一大群正在抽盲盒的遊客陷入沉思,抽盲盒到底算不算一種「賭」呢?在我們國內盲盒文化已經十分流行,在小城市可能還不是十分盛行,但是在各大城市,例如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方,盲盒文化就是年輕人的潮流文化之一,年輕人不一定都玩盲盒,但一定會有很多年輕人玩盲盒,而且一發不可收拾。近些年已經有不少新聞指出,部分年輕人在盲盒上最高消費可達20萬元以上。
  • 年輕人如何看2030?中國年輕人「明天觀」報告發布
    有超過90%年輕人正在當下通過「可持續生活實驗」改變明天,同時,還湧現出了6大「明天合伙人」族群,引領著可持續生活的新風潮。今天(7月3日),在上海舉行的歐萊雅可持續發展2030戰略發布會上,化妝品集團歐萊雅與共益企業BottleDream共同發布了後疫情時代首個中國年輕人可持續觀念與行動觀察報告——《2020個年輕人如何看2030:中國年輕人「明天觀」報告》。
  • 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這次讓年輕人都害怕了...
    原標題:打了雞血一般的中國老人,這次讓年輕人都害怕了...01,經常會聽到有人說,讀書有什麼用?薛奶奶的學習筆記看到這裡,咩咩不得不說,這幾位老人,牛逼!老人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都已經這麼努力了,你還有什麼資格混吃等死?
  • 日本7成年輕人有「視線壓力」 或與SNS滲透於生活之中有關
    人民網東京10月17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據日本化妝品廠商「曼丹」公司的調查顯示,在10~30歲的年輕男女中,約有七成的人對他人的視線感到有壓力。該公司分析認為,這可能與社交網站(SNS)上無需面對面交流的滲透有關。
  • 日本相對貧困率達16% 以年輕人居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依然存在著比較嚴峻的貧困問題,不過主要體現為「相對貧困」,而非「絕對貧困」。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國內的「相對貧困」人群多為年收入在12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萬元)以下,且獨自一人生活的人士。根據日本政府機構的推算顯示,目前日本的相對貧困率為16%,也就是說,每6人當中就有一人處於相對貧困的狀況,尤其是在近幾年,以20歲年齡段為首的年輕人群的貧困率急速增加,其中獨自一人生活的年輕人的相對貧困率分別達到了女性33%,男性25%。
  • 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斷舍離",無欲無求的生活有多"可怕"?
    最近,"斷舍離"這個詞變得非常流行,很多年輕人都開始重新整理讓生活變得更簡單。斷是拒絕"不需要的"物品,舍表示丟棄"多餘的"產品,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一位博主在社交媒體上輸出自己斷舍離的視頻,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圍觀,斷舍離已經變成了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