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豬肉的碳與環境足跡

2021-01-08 齊魯網

  美國生產商承諾以環保方式來管理豬場。現今美國的生產模式利用收集、處理和循環再造技術,將廢料蘊含的養份轉化成肥料,透過最佳的實踐和作業降低徑流汙染、氣味及其它排放。根據美國環保局最近發表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指出,養殖業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2.4%,豬肉產業受惠於豬只飼料及糞肥管理的改善,排放量僅0.33%, 而豬肉生產商對於履行公民責任和睦鄰的觀念也非常重視。

  美國養豬業者主要以穀物飼養豬只,因此豬肉肉質特別爽嫩,持水性高,肉汁豐富! 快來學習一道簡單的菜式吧!

  絲絲入扣

  種類: ................... 主菜

  準備時間: .............15分鐘

  數量: ................... 4人份

  美國豬梅花肉200克、榨菜50克、蘋果1個、蔥2支、油20毫升

  米酒3毫升、雞粉2克、生粉2克

  1豬梅花肉洗淨切絲;榨菜、蘋果切絲;蔥切1吋長。

  2炒鍋燒熱入油,入肉絲,滑鍋,至表面微熟後倒出。

  3原鍋入蔥段炒香,續入肉絲、榨菜絲、蘋果絲及全部調味料,炒3分鐘即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carbon footprint 碳足跡(組圖)
    有關專業機構還設計出一個碳足跡計算器,讓每個人都了解自己的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那麼,這個「碳足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一起來看下面的解釋:  Carbon footprint is a measure of the amountofcarbon dioxide emitted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fuels.
  • CSR百科|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
    因此,本文將介紹「碳足跡」,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到自身日常行動所帶來的碳足跡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推動可持續發展。目錄定義 | 分類 | 碳足跡計算方式 | 總結No.1定義維基百科碳足跡是指個人、組織、事件、產品或服務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常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用二氧化碳當量來表示。
  • 可持續發展系列直播課程第3期 | 《產品環境足跡(LCA生命周期評價、產品碳足跡等)
    2020年6月11日Intertek將舉辦以《產品環境足跡(LCA生命周期評價、產品碳足跡、公司碳足跡/企業溫室氣體盤查(ISO14064-1)》為主題的研討會:生命周期評估LCA(Life Cycle Assessment
  • 三星電子產品獲英國碳信託碳足跡認證
    集微網消息(文/Yuna),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 11月26日,三星電子在駐韓英國大使館接受了英國Carbon Trust(碳信託)產品碳足跡認證授予儀式,這是全球半導體業界首次獲得該機構「環境親和型」認證。
  • 素食或可減少一半碳足跡
    牛津大學的彼得·士嘉堡(Peter Scarborough)和他的同事統計了英國5萬多人的飲食數據,並計算出相應的飲食碳足跡。士嘉堡發現,如果每天吃超過100克肉的肉食主義者改做素食主義者,他們飲食碳足跡將減少60%,相當於每年減排1.5噸二氧化碳。即便不選擇完全素食,而只是肉類攝入量減少到50克以下,碳排放也將消減三分之一,相當於每年減少近1噸的二氧化碳。
  • 秘魯代表:我們需要碳足跡更大的透明度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主題為「氣候變化:氣候政策的新環境」的分論壇上,針對政府如何與企業合作應對環境變化,嘉賓展開討論,秘魯代表認為,市場和政府努力之外,需要披露食品的碳足跡,要有一個規則讓公眾知道接下來的20年方向是什麼樣的。
  • 【案例研究】環境足跡:研究現狀、挑戰與展望
    此後,少量圍繞足跡家族理論進行探索的論文陸續發表:Čuček全面回顧了各類足跡指標的定義、方法及計量單位,針對足跡家族研究限定於環境可持續性的情況,提出了一系列社會和經濟類足跡指標;Fang從足跡家族的角度系統比較了生態足跡、碳足跡、水足跡與能源足跡的概念和方法學異同,並分析了四種足跡整合的潛在優勢及障礙;Hoekstra提出了最大可持續足跡的概念,為科學評估人類活動的環境可持續性提供了參考依據;Ridoutt
  • 皮革環境足跡法規正式在歐盟得到通過
    之所以說2018年4月18日是皮革行業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是因為歐洲製革協會聯盟為之奮鬥5年的皮革環境足跡法規在這一天正式在歐盟得到通過。另外,還要感謝相關行業協會和人員為此做出的貢獻。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為過渡期,在此期間需要制定法規實施細則。
  • 一家三口年排放碳12.9噸 碳足跡成熱詞
    「碳足跡」,一個聽著陌生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名詞,如今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昨日的「全國低碳日」青島市宣傳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現場為市民測算家庭「碳足跡」,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參與。根據「碳足跡」測算,有一戶三口之家的人均年碳排放量達4.3噸。  今天,你測自己的碳足跡了嗎?
  • 中國城市碳足跡遠高於農村 須轉變消費方式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馥李 實習記者 周麗麗 2012年12月12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北京發布《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2》。報告指出,自1985年起,中國人均消費的增速逐漸超過生態效率的提高速度;從2003年開始,人均生態足跡增長成為驅動中國生態足跡總量增長的主要因素。
  • 沙田:中國紡織業第一張企業碳足跡證書落戶沙田
    3月24日,東莞百宏實業有限公司舉行零碳中和、碳水足跡頒證典禮活動,頒發企業碳足跡等七張證書。其中中國紡織業第一張企業碳足跡證書落戶沙田更標誌著該企業朝綠色供應鏈方向轉型升級的信心和決心,環保工業再上新臺階。  頒獎典禮上,中國認證中心主任宋向東、東莞市臺辦及臺灣媒體等人員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其中包括多張中國第一的認證證書。
  • 每天都在用手機,那你可知手機產生的「數字碳足跡」
    首先,什麼是「碳足跡」?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水、電、煤氣、冰箱、空調、以及交通出行、消耗的食物、垃圾處理等等,這些活動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層中,而我們排出的碳量就是「碳足跡」。北極熊的無奈那麼,什麼又是「數字碳足跡」?
  • 「碳足跡」認證標準正制定 或成外貿新壁壘
    「碳足跡」與佛企息息相關。(資料圖片)。  動向:   正制定「碳足跡」認證標準  去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之後,「低碳經濟」一時間成為炙手可熱的字眼,但是,對於「碳足跡」這一具體衡量指標,國內不少企業還知之甚少。  據了解,目前法國已經頒布法律,宣布從明年7月起,在法國銷售的消費品必須具備「碳足跡」標籤。
  • 2025年產品碳足跡降低30% 奧迪向碳中和生產全面邁進
    昨日(11月23日),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發表聲明稱,奧迪致力於為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做出貢獻,並已啟動一系列減排行動,以期在2050年前實現整個公司碳中和的願景,助力環境保護。為此,到2025年,奧迪計劃所有生產基地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 漢譯英交傳練習|什麼是碳足跡,如何減少碳足跡?
    錄音僅供口譯練習使用,講述如有不準確之處,請參考行業專家觀點專業詞彙提示: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碳信用額 Carbon credit隔溫 insulate溫室氣體 Green house
  • TUV南德為BYD光伏組件出具第三方碳足跡評估報告
    中國廣州2015年6月24日電 /美通社/ -- 近年來,光伏組件的買家尤其是海外買家在對製造商進行調查評估和採購時,越來越多地提到了產品碳足跡報告。特別是在法國的政府採購要求中,對產品碳足跡的披露也成為一項必要的內容。
  • 她很自在|Hana Kajimura:碳足跡離你我有多遠?
    1970年,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發起,2千萬美國民眾集結起來,提醒人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表達共同為地球尋求更美好的未來的願望。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同做大自然的守護者。今年的主題為「氣候行動」,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但也蘊藏了無限機遇。
  • 【公告解讀】保齡寶(002286):關於赤蘚糖醇產品取得碳足跡認證的公告
    [公告摘要]  近日公司委託權威檢測機構——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赤蘚糖醇產品進行碳足跡核算、評估,並獲得Intertek碳足跡證書及綠葉標籤。  [機構解讀]  此公告解讀為利好。
  • 歐盟將制定「環境足跡」規則,或影響企業競爭力【2】
    按產品及行業分別制定「共同規則」 注重可以進行比較這一點也是環境足跡的特徵。以往,生命周期評估(LCA)及碳足跡常常是隨著產品、行業、企業、國家和地區等的不同,其計算方法及基礎數據也各不相同,原則上無法與競爭企業及產品進行比較。
  • 《中國生態足跡報告》:生態赤字正逐年擴大
    受消費模式的拉動,中國生態足跡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高於生物承載能力,生態赤字正逐年擴大。10日開幕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0年會(下稱「國合會」)公布了《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據報告稱,2007年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達到了2.2全球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