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制定「環境足跡」規則,或影響企業競爭力【2】

2021-01-08 人民網

按產品及行業分別制定「共同規則」

注重可以進行比較這一點也是環境足跡的特徵。以往,生命周期評估(LCA)及碳足跡常常是隨著產品、行業、企業、國家和地區等的不同,其計算方法及基礎數據也各不相同,原則上無法與競爭企業及產品進行比較。

而此次是要在歐洲境內製定統一的規則,建立消費者和企業可進行比較的體制。作為消費者獲得產品環境信息的手法,歐盟委員會提議在《單一市場法》等境內製度中列入環境足跡。並且還提出了與現有國際準則聯動的思路。

不過,即使排放同量的同一種物質,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也會因地形、人口、氣象條件及自然環境等的不同而出現很大差異。精通環境足跡計算及評估的東京都市大學環境系教授伊坪德宏警示說:「如果制定出符合歐洲境內實際狀況的環境評估規則,據此進行計算得出的結果,日本企業及日本產品的環境影響有可能大於其實力。」

伊坪教授製成了可計算日本國內403種農牧產品及工業產品生產會產生多大環境影響的資料庫,並於6月公開。利用該資料庫可計算出與14個環境影響領域相關的物質使用量。

例如電視機,不僅是組裝工廠,還可掌握包括從原料採集到零部件製造等過程在內的環境負荷。伊坪教授說:「希望日本企業以這個可進行簡易計算的資料庫為基礎,也積極參與制定歐洲規則。」

日本企業與政府態度不一

某日本汽車廠商負責環境工作的高管不感興趣地說:「我們目前並未調查歐盟的動向。業界團體似乎在跟蹤相關信息。」材料企業負責負責環境工作的高管稱:「歐洲制定了規則之後,如果對日本不利,只要指出即可。現在還不能確定歐盟是不是真的要制定相關制度,所以不會在這方面花費成本。只要歐洲的同行參加就足夠了。」

而另一方面,經濟產業省產業技術環境局環境政策課環境策劃調整官山田剛士則認為:「由於《單一市場法》也提出相關提案,因此環境足跡的制度設計應該會取得進展。為了充分發揮日本企業的優勢,最好儘早參與制定規則。」

日本企業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對於歐洲來說應該也有益的。日本瑞穗信息綜研環境能源第2部環境業務戰略組的古島康說:「日本目前已經在多個產品領域制定了LCA計算規則。這在制定環境足跡規則方面也可作為參考。也可以提出相關方案以作為歐洲制定規則的基礎。」

日本一直訴求本國的環保技術及產品屬於全球最高水平。如果制定出妨礙其發揮優勢的國際準則,很有可能會對日本企業的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相關焦點

  • 歐盟將制定「環境足跡」規則,或影響企業競爭力
    (2)谷歌看好風力發電的理由 從原料採集到廢棄及回收利用,產品及企業活動會對環境產生多大影響?針對可定量顯示其影響的「環境足跡」,歐盟(EU)正在進行制度設計。 歐盟委員會將在今年10月~11月著手開展試點項目,探討各產品領域及行業的環境足跡計算規則。已於5月30日開始徵集參加試點項目的企業。徵集截止於7月26日,歐洲地區以外國家的企業也可參加。 迄今有關方面也一直在探討使表示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碳足跡」成為一項制度。
  • 皮革環境足跡法規正式在歐盟得到通過
    之所以說2018年4月18日是皮革行業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是因為歐洲製革協會聯盟為之奮鬥5年的皮革環境足跡法規在這一天正式在歐盟得到通過。另外,還要感謝相關行業協會和人員為此做出的貢獻。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為過渡期,在此期間需要制定法規實施細則。
  • 「碳足跡」認證標準正制定 或成外貿新壁壘
    而在中國,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標準研究院、質量認證中心等機構制定國內的產品「碳足跡」認證。  「在未來的一兩年內,企業做『碳足跡』標籤,主要是為了彰顯社會責任,尋求差異化競爭,但再過三五年,這也許就會成為一項強制性措施,是任何企業都必須去做的一件事情。」來自法國的低碳業務專家克裡斯多夫建議佛山企業,尤其是外向型企業應當保全相關數據,積極尋求應對措施。
  • 歐盟制定物質、混合物標識的法規
    2007年9月1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制定了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關於物質和混合物分類、標識和包裝的法規,並且修訂指令67/548/EEC和法規(EC) No 1907/2006的提案。    該提案將在聯合國層面已議定的分類標準和標籤規則,即所謂的化學品分類和標籤全球協調系統(GHS)編入歐盟法規。
  • 歐盟強化電池相關立法
    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有關修訂《電池指令》的法律草案,計劃建立新的電池監管框架,確保歐盟市場上的電池在全產品周期內符合持續、高性能和安全標準。草案目前正在徵求公眾意見,2月24日後將進入立法辯論程序。這份法律草案是在歐盟2006年發布的《電池指令》基礎上提出的,旨在加速綠色經濟轉型,提升歐洲電池產業競爭力。歐盟環境、海洋事務和漁業專員辛凱維奇斯表示,歐盟將確保關鍵原材料供應安全,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清潔能源,限制使用有害物質,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材料耐用度。
  • 企業如何減少環境足跡?
    「對環境及天然資源的重大影響」主要是指企業在氣體排放、廢棄物產生與處置、資源使用方面的表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採取管理有關影響的行動」指企業如何降低在氣體排放、廢棄物產生與處置、資源使用方面的表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提供相關實例。
  • 世界發展飛快:飛行汽車規則制定的國際競爭已悄然啟動
    日本經濟新聞8/25報導,作為下一代的移動手段而備受矚目的飛行汽車的實用化規則的制定,已經成為一個國際競爭的對象。歐美已經正式推出了實際飛行機體所需的安全基準等制度設計。如果在制定規則中掌握主導權的話,相關產業很容易進入海外市場。
  • 【案例研究】環境足跡:研究現狀、挑戰與展望
    (3) 結果標準化:Cagiao、Čuček、Shepon分別將各類足跡結果折算為碳足跡、歐元和時間,目的是為了使最終的計算結果有統一的參照物;de Benedetto採用DDT以及Ridoutt將各類足跡分別除以相應的全球人均值,也同樣意在消除單位和量綱的差異。
  • 歐盟計劃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首先,歐委會計劃將總額7500億歐元的歐盟「恢復基金」中37%的資金用於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基礎設施改造等領域。其次,歐委會計劃在2021年夏季以前,修訂歐盟所有的氣候和能源立法,促進實現新的減排目標。此外,歐委會還將全面推動包括碳排放交易、能源稅等領域的改革,為政策落實掃清障礙。
  • 融資額最高縮水77.3%,GDPR短期對歐盟創新企業產生了什麼影響?
    本文根據產業類型的不同,將數據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醫療及金融企業的融資數據,另一類是其他行業的融資數據。這是因為無論在歐盟還是在美國,醫療和金融行業一般都有特定的嚴格數據監管法規,所以將其與其他產業類別分開討論,可以使我們更清晰的知道GDPR對這一領域企業的潛在影響。此外,兩類分組有助於我們構建一個按周、狀態和類別劃分的總體水平的平衡樣本。
  • 代森錳鋅、毒死蜱等12種農藥在歐盟遭禁限用,將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
    據了解,歐盟目前已禁止銷售400餘種農藥,此次對12種農藥品種採取措施,更是將大部分的農藥有效成分拒之門外,這體現了歐盟對於保護環境和消費者健康,同時也不排除通過技術性手段,提高進口農產品的門檻。  相關措施對我國農產品貿易影響  根據歐盟農藥管理的特點,在對相關有效成分採取禁止銷售、使用以及限用措施後,將很快會修改相應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極有可能將現有限量修改為一律限量(0.01 mg/kg或檢測方法的定量限)。
  • 融資額最高縮水77.3%,GDPR短期對歐盟創新企業產生了什麼影響? |...
    在GDPR推行後,歐盟國家企業的融資總額、融資交易筆數以及每筆融資交易金額均大幅減少。2. GDPR使新企業每周減損90萬美元投資,使成熟企業每周減損710萬美元投資。3. GDPR使新興、年輕和成長階段企業每筆交易融資額分別縮水27.1%、31.4%和77.3%。4.
  • 會計準則制定的影響因素分析
    財政部宣布,將於2007年1月1日開始在上市公司實行新會計準則,同時在所有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新審計準則。其中,會計準則由過去偏重工商企業的17項準則擴展到橫跨金融保險農業等眾多領域的39項準則,審計準則也有48項之多。  會計模式是對一定國家或地區的標準化會計實踐活動的綜合或描述。被描述的要素主要有:一定國家或地區的會計管理體制,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的制訂與實施,會計信息的披露制度等。
  • 歐洲航空業掙扎求生,呼籲歐盟出臺統一的旅行規則
    根據Eurocontrol預測,2020年全歐的航班數量相比2019年將減少600萬次(55%),包括航空公司與飛機製造商在內的全行業收入損失將達1400億歐元。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高級副總裁米科茲(Sebastian Mikosz)在會議上表示,目前航空業還沒有進入復甦階段,仍在為生存而掙扎。
  • 中國企業踏足全球貿易規則制定
    這也展現了中國企業在全球治理和全球貿易規則制定中的影響力。 按照B20的主張,eWTP由企業為代表的私營部門主導,也會與政府等公共部門積極對話,旨在促進公私對話,推動建立相關規則,為跨境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營造切實有效的政策和商業環境。 根據設想,eWTP將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自由公平開放貿易的平臺,讓中小企業、年輕人更方便地進入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經濟。
  • 複合的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歐盟的經驗與啟示
    此外,20世紀歐盟啟動一體化進程,促使歐盟成員國在政治、經濟、環境等多個領域實現協同發展,雖然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與歐盟國家層面的一體化存在差異,但是兩者在經濟要素均衡布局[20]、區域間環境治理協同合作[21]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因此,歐盟環境治理的政策法規建設將給我們以啟示[21],並且歐盟一體化進程中的區域聯盟經濟發展差異和治理碎片化等問題也值得我國在推動政策實施的過程中警醒和改進[22]。
  • 南德議質|廣州石頭造環保科技獲TÜV南德碳足跡證書及標籤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指在產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而碳足跡認證主要測量和計算企業運營所產生或將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除了確定排放的主要來源,還能提供創新方法來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石頭造依靠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致力於可降解改性塑料母粒及成品的研發與生產。
  • 歐盟將鈦白粉列為疑似致癌物
    ,將二氧化鈦歸為2類疑似致癌物。該法規將於2021年9月生效,這無疑將給全球鈦白粉行業帶來影響。針對這項法規,業內人士建議鈦白粉行業積極應對。  業內人士指出,二氧化鈦對人體健康潛在風險的爭議起源於法國,已經持續了3年。將二氧化鈦列入第2類可疑致癌物質的決定是由歐洲委員會於去年10月做出的,過渡期至2021年9月。  顏鈦鈦行業分析師楊遜認為,該事件對我國鈦白粉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
  • 歐洲的綠色協議對其他國家造成了環境破壞
    歐盟貿易協定沒有規定進口必須符合哪些具體標準,也沒有規定出口國是否應該制定適當的環境法律或進行監測。例如,歐盟-南方共同市場條約的籤署國只同意「努力」改善其環境和勞動保護法律。 自願認證計劃填補了這一空白。這些都是由農業和工業代表和歐盟認可的。歐洲配合飼料製造商聯合會(FEFAC)在比利時運行的一個廣泛使用的計劃,建議成員在生產或購買飼料時遵循哪些可持續性規則。
  • 歐盟擬將二氧化鈦列為可疑致癌物 國內企業亟待關注
    (原標題:歐盟擬將二氧化鈦列為可疑致癌物 國內企業亟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