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 環境及天然資源行動
一
指引原文
描述業務活動對環境及天然資源的重大影響及已採取管理有關影響的行動。
二
指標釋義
該指標為關鍵績效指標,披露要求為「不遵守就解釋」。
「對環境及天然資源的重大影響」主要是指企業在氣體排放、廢棄物產生與處置、資源使用方面的表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採取管理有關影響的行動」指企業如何降低在氣體排放、廢棄物產生與處置、資源使用方面的表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提供相關實例。
此關鍵績效指標要求企業做出陳述性表述,為其他關鍵績效指標中的量化披露賦予意義,故很大程度是環境範疇中其他關鍵績效指標的補充。
三
對標分析
ESG指引、ISO 26000及GRI Standards均涵蓋了在保護環境及天然資源方面的內容。ESG指引中側重於披露企業在排放、廢棄物產生和處置以及資源使用方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減低該影響的方式;ISO 26000側重於介紹企業可採取對環境負責任的行動範疇,以及具體措施,由此輔助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更大限度履行相關責任;GRI Standards則列出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的各種行為,並對水、生物多樣性、供應鏈等方面的管理方法進行詳細闡述。按照ESG指引所披露的內容,可作為指標GRI 303-2、GRI 304-1、GRI 304-2、GRI 304-3、GRI 304-4及GRI 308-2一部分進行披露。
表A3-2 關鍵績效指標A3.1與ISO 26000、GRI Standards對標分析
四
管理要點
伴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不僅是收入水平,還有環境的持續惡化、能源的高度依賴。潔淨空氣、純淨飲用水、清潔能源等已成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企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力軍,全面融入「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以前瞻性視角主動管理並降低經營活動中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助於企業創造更大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 識別企業決策和活動對環境和天然資源存在的消極影響。
• 採用可持續農業、漁業和林業的做法。
• 提高可持續技術、工藝、商品的使用比例。
• 制訂實施計劃與方案,採取可行性措施落實相關政策和制度的要求。
五
披露建議
多數企業可將該項指標納入氣體排放、資源使用、廢棄物管理等內容中進行披露,而針對採掘業、礦產開發等行業,應識別企業運營過程對水源、海洋生態環境或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並單獨在此項指標中進行披露。
當對環境和天然資源產生的是正面影響時,需要側重披露如何進行複製和擴大;產生的是負面影響時,需要側重披露如何補救和修復。
該指標的相關信息可能來源於機構的環境管理系統或其他內部文檔,也可從環境和社會影響評估或生命周期評估、供應鏈上下遊機構獲得。
六
典型案例
中國五礦堅持「珍惜有限 創造無限」理念,高標準開展環境保護、生態恢復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守護生物棲息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公司在採礦或擾動活動開始前,利用環境評估和區域戰略評估來確定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影響;在清理礦山的過程中實行分級風險緩解機制,避免產生風險;進行閉礦規劃時,在恢復植被的基礎上發展能夠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
資料來源:《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P84-85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了中國五礦在礦山開採全過程降低對環境與天然資源影響所採取的行動。公司根據運營地土地、生物多樣性以及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特點,制定降低對當地生物多樣性影響的行動計劃,保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