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減少環境足跡?

2021-01-08 騰訊網

A3.1 環境及天然資源行動

指引原文

描述業務活動對環境及天然資源的重大影響及已採取管理有關影響的行動。

指標釋義

該指標為關鍵績效指標,披露要求為「不遵守就解釋」。

「對環境及天然資源的重大影響」主要是指企業在氣體排放、廢棄物產生與處置、資源使用方面的表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採取管理有關影響的行動」指企業如何降低在氣體排放、廢棄物產生與處置、資源使用方面的表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提供相關實例。

此關鍵績效指標要求企業做出陳述性表述,為其他關鍵績效指標中的量化披露賦予意義,故很大程度是環境範疇中其他關鍵績效指標的補充。

對標分析

ESG指引、ISO 26000及GRI Standards均涵蓋了在保護環境及天然資源方面的內容。ESG指引中側重於披露企業在排放、廢棄物產生和處置以及資源使用方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減低該影響的方式;ISO 26000側重於介紹企業可採取對環境負責任的行動範疇,以及具體措施,由此輔助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更大限度履行相關責任;GRI Standards則列出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的各種行為,並對水、生物多樣性、供應鏈等方面的管理方法進行詳細闡述。按照ESG指引所披露的內容,可作為指標GRI 303-2、GRI 304-1、GRI 304-2、GRI 304-3、GRI 304-4及GRI 308-2一部分進行披露。

表A3-2 關鍵績效指標A3.1與ISO 26000、GRI Standards對標分析

管理要點

伴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不僅是收入水平,還有環境的持續惡化、能源的高度依賴。潔淨空氣、純淨飲用水、清潔能源等已成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企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力軍,全面融入「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以前瞻性視角主動管理並降低經營活動中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助於企業創造更大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 識別企業決策和活動對環境和天然資源存在的消極影響。

• 採用可持續農業、漁業和林業的做法。

• 提高可持續技術、工藝、商品的使用比例。

• 制訂實施計劃與方案,採取可行性措施落實相關政策和制度的要求。

披露建議

多數企業可將該項指標納入氣體排放、資源使用、廢棄物管理等內容中進行披露,而針對採掘業、礦產開發等行業,應識別企業運營過程對水源、海洋生態環境或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並單獨在此項指標中進行披露。

當對環境和天然資源產生的是正面影響時,需要側重披露如何進行複製和擴大;產生的是負面影響時,需要側重披露如何補救和修復。

該指標的相關信息可能來源於機構的環境管理系統或其他內部文檔,也可從環境和社會影響評估或生命周期評估、供應鏈上下遊機構獲得。

典型案例

中國五礦堅持「珍惜有限 創造無限」理念,高標準開展環境保護、生態恢復工作,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守護生物棲息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公司在採礦或擾動活動開始前,利用環境評估和區域戰略評估來確定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影響;在清理礦山的過程中實行分級風險緩解機制,避免產生風險;進行閉礦規劃時,在恢復植被的基礎上發展能夠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

資料來源:《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P84-85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了中國五礦在礦山開採全過程降低對環境與天然資源影響所採取的行動。公司根據運營地土地、生物多樣性以及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特點,制定降低對當地生物多樣性影響的行動計劃,保護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 瑞士紡機企業如何減少染整行業的環境足跡
    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 瑞士紡機企業如何減少染整行業的環境足跡 發表時間:2020/3/3
  • 歐盟將制定「環境足跡」規則,或影響企業競爭力
    針對可定量顯示其影響的「環境足跡」,歐盟(EU)正在進行制度設計。 歐盟委員會將在今年10月~11月著手開展試點項目,探討各產品領域及行業的環境足跡計算規則。已於5月30日開始徵集參加試點項目的企業。徵集截止於7月26日,歐洲地區以外國家的企業也可參加。 迄今有關方面也一直在探討使表示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碳足跡」成為一項制度。
  • 歐盟將制定「環境足跡」規則,或影響企業競爭力【2】
    按產品及行業分別制定「共同規則」 注重可以進行比較這一點也是環境足跡的特徵。以往,生命周期評估(LCA)及碳足跡常常是隨著產品、行業、企業、國家和地區等的不同,其計算方法及基礎數據也各不相同,原則上無法與競爭企業及產品進行比較。
  • 漢譯英交傳練習|什麼是碳足跡,如何減少碳足跡?
    錄音僅供口譯練習使用,講述如有不準確之處,請參考行業專家觀點專業詞彙提示: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碳信用額 Carbon credit隔溫 insulate溫室氣體 Green house
  • 我國鋁業當下的環境足跡及綠色發展
    鋁生產環境足跡明顯  鋁生產是能源密集型產業,鋁工業耗電量佔比去全國用電量的5%以上。與此同時,鋁製造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汙染物(如氟化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多環芳烴(PAH)等),嚴重破壞臨近地區的環境和人生健康。
  • 皮革環境足跡法規正式在歐盟得到通過
    之所以說2018年4月18日是皮革行業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是因為歐洲製革協會聯盟為之奮鬥5年的皮革環境足跡法規在這一天正式在歐盟得到通過。另外,還要感謝相關行業協會和人員為此做出的貢獻。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為過渡期,在此期間需要制定法規實施細則。
  • 素食或可減少一半碳足跡
    而日前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則表示,如果肉食主義者停止吃肉,那麼他們在飲食方面的碳足跡將可能減少一半。牛津大學的彼得·士嘉堡(Peter Scarborough)和他的同事統計了英國5萬多人的飲食數據,並計算出相應的飲食碳足跡。士嘉堡發現,如果每天吃超過100克肉的肉食主義者改做素食主義者,他們飲食碳足跡將減少60%,相當於每年減排1.5噸二氧化碳。
  • 【案例研究】環境足跡:研究現狀、挑戰與展望
    本文從理論探索、整合實踐和分類比較等3方面對環境足跡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在此基礎上圍繞極具爭議的足跡定義、計算方法和加權方式等問題,深入分析了阻礙當前研究進一步推進的關鍵性因素;指出未來應從建立足跡類型學、完善跨區域投入產出模型、細化產品和機構環境足跡標準等方面入手,推動實現環境足跡的量化整合;並首次提出了環境足跡與行星邊界耦合的構想,以期為監測和預警人類活動的生態閾值、促進環境影響評價向可持續性評價轉變提供科學依據
  • DPA發布現代鑽石開採業報告 聚焦行業環境足跡
    這份名為《大型鑽石開採企業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報告由Trucost撰寫,是首份有關DPA成員企業貢獻的全方位分析報告。  儘管過去15年來,鑽石開採行業已在社會責任和業務透明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外界對這個行業依然知之甚少。  這份報告顯示,其成員企業每生產一克拉拋光鑽石,會排放160千克的二氧化碳當量。
  • 秘魯代表:我們需要碳足跡更大的透明度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主題為「氣候變化:氣候政策的新環境」的分論壇上,針對政府如何與企業合作應對環境變化,嘉賓展開討論,秘魯代表認為,市場和政府努力之外,需要披露食品的碳足跡,要有一個規則讓公眾知道接下來的20年方向是什麼樣的。
  • 沙田:中國紡織業第一張企業碳足跡證書落戶沙田
    3月24日,東莞百宏實業有限公司舉行零碳中和、碳水足跡頒證典禮活動,頒發企業碳足跡等七張證書。其中中國紡織業第一張企業碳足跡證書落戶沙田更標誌著該企業朝綠色供應鏈方向轉型升級的信心和決心,環保工業再上新臺階。  頒獎典禮上,中國認證中心主任宋向東、東莞市臺辦及臺灣媒體等人員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其中包括多張中國第一的認證證書。
  • 可持續發展系列直播課程第3期 | 《產品環境足跡(LCA生命周期評價、產品碳足跡等)
    2020年6月11日Intertek將舉辦以《產品環境足跡(LCA生命周期評價、產品碳足跡、公司碳足跡/企業溫室氣體盤查(ISO14064-1)》為主題的研討會:生命周期評估LCA(Life Cycle Assessment
  • 生態足跡報告稱環境問題正制約經濟發展
    15日發布的《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0》指出,過去的三十年裡,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了50多倍。然而,迅速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集約化也增加了對自然資源的壓力。這份報告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下稱「國合會」)聯合發布,它研究了在世界資源持續緊縮背景下,中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 ™充電測試程序 電動汽車用戶充電可賺錢還可減少環境足跡
    據外媒報導,本田計劃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將佔其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二,因此,本田推出了一項新本田SmartCharge™測試程序,允許電動汽車用戶減少因充電帶來的環境足跡,同時獲得金錢獎勵。
  • 【環境足跡】「一帶一路」國家環境足跡和隱含資源環境要素轉移研究
    Junnian Song, Chuanglin Fang, Xiaoping Jia一作單位: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期刊名: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期刊月份:2021年1月關鍵詞:環境足跡
  • 「耕育足跡」大足跡促進三生產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社會公眾對生態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認識到要對社會承擔生態責任。在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各種資源,尤其是自然資源和能源時,應該履行「水效率、碳減排」生態義務,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到生態環境、社會效益的平衡。
  • 【環境足跡】歐、美、中、印的環境足跡已經超出了行星邊界
    Netherlands; Copernicus 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trecht University, Utrecht, the Netherlands期刊名: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期刊月份:2020年1月關鍵詞:行星邊界(Planetary boundaries) MRIO建模 環境足跡
  • 首次量化塑料產品的環境足跡!油控研究項目最新成果出爐
    12月28日,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以下簡稱「油控研究項目」)舉辦線上發布會,發布最新報告:《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該報告由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撰寫,研究了中國塑料物質流,分析了塑料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包括能源足跡、碳足跡和水足跡。
  • 《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2》在京發布
    生態足跡記錄了人類對地球自然資源的需求和消耗,不僅包括人類對農林牧漁等生態資源的直接需求,也包括吸收人類二氧化碳排放所需要的生態資源,即碳足跡。報告發現,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雖然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已經超過自身生物承載力(自然資源再生及吸收碳排放的能力)一倍。
  • 三星電子產品獲英國碳信託碳足跡認證
    集微網消息(文/Yuna),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 11月26日,三星電子在駐韓英國大使館接受了英國Carbon Trust(碳信託)產品碳足跡認證授予儀式,這是全球半導體業界首次獲得該機構「環境親和型」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