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足跡】「一帶一路」國家環境足跡和隱含資源環境要素轉移研究

2021-01-20 3E論文速遞

原文題目:Mapping the environmental footprints of nations partner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原文作者:Kai Fang, Siqi Wang, Jianjian He, Junnian Song, Chuanglin Fang, Xiaoping Jia

一作單位: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期刊名: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期刊月份:2021年1月

關鍵詞:環境足跡 多區域投入產出 貿易隱含流 空間分布 供應鏈 一帶一路

相關焦點

  • RCR新文:「一帶一路」國家環境足跡和隱含資源環境要素轉移研究
  • 【案例研究】環境足跡:研究現狀、挑戰與展望
    LCA方法的足跡指標在清單分析、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方法學差異,辯證看待LCA與足跡研究之間的關係。此外,足跡指標的分類研究也是近年來的熱點之一。常見的生態足跡、碳足跡、水足跡、能源足跡、生物多樣性足跡、化學足跡、氮足跡和磷足跡均旨在評估由資源消費或廢料排放導致的某一類具體環境影響,可視為影響導向型足跡;而如產品足跡、部門足跡、國家足跡則致力於研究特定尺度對象的局部或全局環境影響,屬於對象導向型足跡。
  • 先進院牽頭「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課題
    陳勁松研究員介紹,「『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課題的總體目標為研發基於多時空解析度遙感數據的生態環境要素監測方法與增量更新方法;生產「一帶一路」區域生態環境要素數據產品,構建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認知「一帶一路」生態環境時空變化規律、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監測與國際合作,發展壯大區域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的國際化團隊,為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信息與決策支撐
  • 生態足跡報告稱環境問題正制約經濟發展
    中國要想在繼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實現不透支地球資源的目標,那麼,解決碳排放和城鎮化問題至關重要。15日發布的《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0》指出,過去的三十年裡,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了50多倍。然而,迅速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集約化也增加了對自然資源的壓力。
  • 歐盟將制定「環境足跡」規則,或影響企業競爭力
    針對可定量顯示其影響的「環境足跡」,歐盟(EU)正在進行制度設計。 歐盟委員會將在今年10月~11月著手開展試點項目,探討各產品領域及行業的環境足跡計算規則。已於5月30日開始徵集參加試點項目的企業。徵集截止於7月26日,歐洲地區以外國家的企業也可參加。 迄今有關方面也一直在探討使表示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碳足跡」成為一項制度。
  • 我國鋁業當下的環境足跡及綠色發展
    鋁生產環境足跡明顯  鋁生產是能源密集型產業,鋁工業耗電量佔比去全國用電量的5%以上。與此同時,鋁製造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汙染物(如氟化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多環芳烴(PAH)等),嚴重破壞臨近地區的環境和人生健康。
  • 常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方法
    由於對資源環境承載力概念及認識的不統一,相應對其的評價方法也呈現出不同的學科和種類。總體上,目前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主要偏重於現狀的靜態評價分析,評價要素主要集中在單要素承載能力研究,如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法、礦產資源承載力評價法、城市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法、氣候環境承載力評價法等。
  • 首次量化塑料產品的環境足跡!油控研究項目最新成果出爐
    12月28日,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以下簡稱「油控研究項目」)舉辦線上發布會,發布最新報告:《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該報告由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撰寫,研究了中國塑料物質流,分析了塑料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包括能源足跡、碳足跡和水足跡。
  • 【環境足跡】歐、美、中、印的環境足跡已經超出了行星邊界
    Netherlands; Copernicus 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trecht University, Utrecht, the Netherlands期刊名: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期刊月份:2020年1月關鍵詞:行星邊界(Planetary boundaries) MRIO建模 環境足跡
  • 皮革環境足跡法規正式在歐盟得到通過
    之所以說2018年4月18日是皮革行業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是因為歐洲製革協會聯盟為之奮鬥5年的皮革環境足跡法規在這一天正式在歐盟得到通過。另外,還要感謝相關行業協會和人員為此做出的貢獻。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為過渡期,在此期間需要制定法規實施細則。
  • 環保部:正開展全國範圍內環境承載力研究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公開信息披露,目前除國家層面外,全國各省市、各科研單位正逐步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研究與實踐。這項研究與實踐根據中央高層的要求進行部署。《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
  • 歐盟將制定「環境足跡」規則,或影響企業競爭力【2】
    按產品及行業分別制定「共同規則」 注重可以進行比較這一點也是環境足跡的特徵。以往,生命周期評估(LCA)及碳足跡常常是隨著產品、行業、企業、國家和地區等的不同,其計算方法及基礎數據也各不相同,原則上無法與競爭企業及產品進行比較。
  • 廈門大學考察組印尼調研「一帶一路」營商環境(圖)
    :張艾京     以廈門大學中國投資決策研究中心主任唐禮智教授為組長的廈門大學「一帶一路」印尼項目考察組,11日下午抵印尼首都雅加達,開始對「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印尼的營商環境進行考察調研。
  • 翼龍足跡化石處再現木化石 印證翼龍生長環境
    翼龍足跡化石處再現木化石 印證翼龍生長環境 21日,即墨文化部門專家鑑定後判定,這是一億年前植物的矽化木(又名木化石),由於此處正是發現翼龍足跡化石的地方,印證了一億年前當時翼龍與真蕨、種子蕨等植物為伴。  「我在一大片石堆附近溜達時,意外發現了一塊石頭有樹根形狀的痕跡,是不是傳說中的木化石?」
  • DPA發布現代鑽石開採業報告 聚焦行業環境足跡
    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4日電    鑽石生產商協會 (Diamond Producers Association,簡稱DPA) 近日發布其首份成員企業對當地社區、員工和環境所產生影響的獨立研究報告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曹淑豔團隊發布《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報告
    2020年12月21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China EV100)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為建言「十四五」:2025年前實現石油消費達峰。
  • 可持續發展系列直播課程第3期 | 《產品環境足跡(LCA生命周期評價、產品碳足跡等)
    2020年6月11日Intertek將舉辦以《產品環境足跡(LCA生命周期評價、產品碳足跡、公司碳足跡/企業溫室氣體盤查(ISO14064-1)》為主題的研討會:生命周期評估LCA(Life Cycle Assessment
  • 你聽說過生態足跡嗎?
    生態足跡可不是指某個人在土壤、沙漠、溼地等自然生態環境中留下的腳印,而是指人、城市、國家乃至整個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所留下的痕跡。 為什麼要研究生態足跡? 在地球生態環境備受關注的今天,人們設計出多種指標來衡量人類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生態足跡就是其中之一。生態足跡可以這樣理解:一隻負載著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城市、工廠、鐵路、農田等的巨腳,踏在地球上時留下的腳印就是生態足跡,它可用來衡量一個人、一座城市或者一個國家在佔用生態資源和環境方面對地球所烙下的「傷痕」。
  • 《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2》在京發布
    生態足跡記錄了人類對地球自然資源的需求和消耗,不僅包括人類對農林牧漁等生態資源的直接需求,也包括吸收人類二氧化碳排放所需要的生態資源,即碳足跡。報告發現,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雖然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已經超過自身生物承載力(自然資源再生及吸收碳排放的能力)一倍。
  • 工業發展與環境汙染:探尋晚清洋務運動的環境足跡
    工業發展與環境汙染:探尋晚清洋務運動的環境足跡 2018-11-15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