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導外媒稱,一些音樂專輯的封面非常有吸引力,讓人回味無窮。這樣的封面總會吸引一些樂隊或歌手通過自己的專輯封面進行致敬、模仿甚至惡搞。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5月8日刊文回顧了其中一些有名的案例。
1、《倫敦呼叫》撞擊樂隊(1979年)
撞擊樂隊在《倫敦呼叫》的封面設計中借鑑了「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1956年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Elvis Presley》。雖然畫面中沒有出現「貓王」,但其排版所使用的字體以及文字的顏色和位置都與「貓王」的專輯類似。
在《倫敦呼叫》發行40年後的今天,專輯封面使用的那張貝斯手保羅·西莫農把貝斯摔到地上的照片已經成為20世紀流行樂壇最具標誌性的圖片之一。
在《倫敦呼叫》問世後的1983年和2002年,兩支來自西班牙不同地區的樂隊分別以模仿的方式向《倫敦呼叫》的封面致敬,只不過一個把摔到地上的貝斯換成了風笛,另一個則換成了家用電視遊戲機。
2、《飆》麥可·傑克遜(1987年)
在專輯《顫慄》大獲成功之後,麥可·傑克遜需要超越自己。於是,他創作出大量歌曲,請昆西·瓊斯擔任製作人,並請馬丁·斯科塞斯出任導演。
幾位才華橫溢的大師合力創作的成果就是專輯《飆》。這張專輯展現了全新的麥可·傑克遜。他在封面的形象與以往截然不同:輕蔑的眼神、被打溼的捲髮、皮夾克……這一切讓他顯得更粗獷、更搖滾也更具男子氣概。
美國搞怪歌手艾爾·揚科維奇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惡搞和以幽默的方式改寫流行樂壇的成功之作。在《飆》發行一年後的1988年,揚科維奇發行了一張封面模仿《飆》的專輯。
3、《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甲殼蟲樂隊(1967年)
1967年6月,英國的唱片店擺滿了這張專輯。專輯封面由英國藝術家彼得·布萊克設計,甲殼蟲樂隊的成員們在封面中不是以他們的真實身份出現,而是以「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樂隊」成員的面目示人。
事實上,有許多歌迷沒有理解這個梗,搞不清到底是誰創作了這張專輯。由於謠言四起,發行方不得不召開記者會澄清,該專輯確為甲殼蟲樂隊作品。
《比伯軍曹》的封面是搖滾樂史上得到致敬、模仿和惡搞最多的封面之一。第一個進行模仿的是由美國音樂人弗蘭克·扎帕領銜的發明之母樂隊。1968年,弗蘭克·扎帕和他的樂隊發行了專輯《我們只是為了錢》,並在其中重新演繹了《比伯軍曹》的封面。
由於沒有得到明確授權,為了避免吃官司,發行公司決定將惡搞《比伯軍曹》封面的圖片作為內飾圖片而非封面。不過,久而久之,這張圖片就在眾人的誤傳下變成了專輯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