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生態學家93歲孫儒泳院士逝世,是中國動物生理生態學奠基人

2020-12-06 騰訊網

南都訊 記者賀蓓 通訊員楊柳青 2月15日,華南師範大學發布訃告,華師痛失孫儒泳院士!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生態學家、中國動物生理生態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孫儒泳先生因突發心梗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14日8時5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孫儒泳院士是我國種群生態學和生理生態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他提出了地理變異季節相的新概念。首次對鼠類宿主開展了生境分布、 季節消長、垂直分布和繁殖生態等種群生態學研究。60載教書育人生涯中,孫儒泳院士開設了動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實驗、動物生理生態學、生物統計等課程。為我國生態學的學科發展和隊伍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國種群生態學和生理生態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

孫儒泳院士1927年6月12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51年6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195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1958年在國立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讀研究生,獲副博士學位。1951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原生物系)。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被聘為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儒泳院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態學科評審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理科生物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中國生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北京市政府水產科技顧問團成員。《生態學報》和《獸類學報》副主編,《動物學報》和《動物學研究》編委,國際學術期刊《Physiological Zoology》編委等職。

孫儒泳院士是我國種群生態學和生理生態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他通過大量實驗證明相距僅百餘公裡的地理種群在生理生態特徵上存在顯著的地理變異,為獸類地理物種的形成微小階段提供了生理生態學證據,並提出了地理變異季節相的新概念。

在森林腦炎自然疫源地調查研究中,首次對鼠類宿主開展了生境分布、 季節消長、垂直分布和繁殖生態等種群生態學研究,關於雄性繁殖強度研究對預測數量變動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在國家自然科學規劃資助下開展了我國大家鼠屬的能量代謝和水代謝研究,闡明了與棲息生境相適應的種間差異。

據華師訃告介紹,上世紀70年代以來,研究工作從闡明我國鼠類的生理生態特徵的種間差異、種內季節變化、年齡變異、地理變異等, 向生理適應進化和能量生態控制的機理等方面深入發展,並將研究領域擴展到水生動物生理生態學、行為學、保護生物學和生態系統管理等研究領域。

他的研究成果獲1983年北京市科技二等獎、1991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等。

60載教書育人成果豐碩,一生嚴謹治學淡泊名利

孫儒泳院士在近60年的教書育人生涯中,成果豐碩,開設了動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實驗、動物生理生態學、生物統計等課程。編著的《動物生態學原理》(1987年)出版後,獲1992年第二屆高校教材全國優秀獎和1992年全國教學圖書展一等獎。他撰寫和翻譯生態學教材近20部,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影響了我國幾代生態學工作者,為我國生態學的學科發展和隊伍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主持的北京師範大學基礎生態學課程2005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他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高質量的生態學教學、科研和管理人才。

華師訃告中表示,孫儒泳院士一生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提攜後學,為我國生態學科教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孫儒泳院士的逝世,是我們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生態學界的重大損失,他的學術品德和崇高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孫儒泳院士永垂不朽!

相關焦點

  • 著名生態學家、中科院院士孫儒泳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本文圖片均為微博@光明日報 資料圖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孫儒泳,因病於2020年2月1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孫儒泳,1927年6月生,浙江寧波人。195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1958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博士學位。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孫儒泳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廣州2月14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孫儒泳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1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孫儒泳,1927年6月12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 孫儒泳院士因病逝世 市委市政府發唁電
    &nbsp&nbsp&nbsp&nbsp唁 電&nbsp&nbsp&nbsp&nbsp孫儒泳院士治喪委員會:&nbsp&nbsp&nbsp&nbsp驚悉孫儒泳院士因病逝世
  • 「浙江院士」孫儒泳:治學嚴謹、樂為人師,50年教書、桃李滿天下
    談起孫儒泳院士,相信很多文科生會有些陌生。但是孫儒泳這個名字,對很多理科出身的同學來講是相當熟悉的。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的某冊課本中就有孫儒泳院士對當代青年學子的諄諄教誨:「韶光易逝,勸君惜取少年時!」
  • 兩天內共和國痛失兩位兩院院士 今年已有6位兩院院士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於2020年2月15日在武漢去世。1999年,由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問世。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過精密定位後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2009年,段正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學生們都叫他「機械狂人」,因為他認準的事從不放棄。
  • 悼念孫儒泳院士,一位出現在我們生物課本選修三的老者
    沉痛悼念中科院院士、生態學家、《動物生態學原理》作者、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科學家訪談》人物孫儒泳先生(1927-2020),孫儒泳院士於2020年2月14日在廣州仙逝,享年93歲。「韶光易逝,勸君惜取少年時」是他寫給青少年們的寄語,寫在生物課本的開篇頁。
  • 院士蔣亦元逝世,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近2天3位大師離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教授蔣亦元,因病於2020年2月24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2歲。蔣亦元,1928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延伸閱讀: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 近2天3位大師離世大師遠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同惠,因病於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95歲。
  • 訃告 | 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院士逝世
    、著名植物生態學家、無黨派人士優秀代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點10分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張新時院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中國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等,曾獲1988年和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 享年86歲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官方微信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生態學家、無黨派人士優秀代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點10分在美國西雅圖逝世,享年86歲。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稱,劉若莊先生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9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9日訊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我國今年已痛別31位...
    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
  • 86歲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9月已有3位兩院院士離世
    9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官網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時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9月25日5點10分在美國逝世,享年86歲。
  • 2020年還沒過完,就已經有31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2月去世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孫儒泳長期從事動物生態學的研究和教學,在嚙齒類動物生理生態的研究和動物生態學教材建設方面做出成績。2020年2月1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4月去世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纖領域奠基人鬱銘芳鬱銘芳主要從事化學纖維的理論和工程應用研製,主要有芳香族聚醯胺纖維、聚醯亞胺纖維、碳纖維、滌綸高速紡絲、高強滌綸等。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 孫儒泳:一生丹心寄綠野,如今白首歸青山—新聞—科學網
    而在當下,一場大疫迫使人們重新反思人與自然關係的時刻,孫儒泳的這番話仍然發人深省。 新中國的第一門動物生態學課 2020年2月14日,93歲的孫儒泳在廣州溘然長逝。這天北京的大雪紛紛揚揚。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德華站在窗前,看著鵝毛般的雪花落地而融,淚水也禁不住潸潸而下。
  • 2020年過去不到100天,共和國已痛失10位院士
    2020年1月7日,著名神經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池志強,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池志強,浙江黃巖人,194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藥學系。1959年獲蘇聯列寧格拉兒科醫學院副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
  • 著名植物生態學家張新時逝世
    張新時同志遺像 新華社發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我國著名植物生態學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優秀代表,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新時同志
  • 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劉建康逝世
    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劉建康逝世 劉建康院士  《楚天金報》資料圖>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魚類學家和淡水生態學家,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名譽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建康先生因病於北京時間2017年11月6日22時整在武漢逝世,享年100歲。
  • 盤點2020年離我們而去的36位兩院院士
    ,享年93歲。孫儒泳院士,浙江寧波人,生態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動物生態學的研究和教學,在嚙齒類動物生理生態的研究和動物生態學教材建設方面做出成績。,享年93歲。,享年93歲。張新時院士,河南開封人,中國著名植物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長期從事中國高山、高原、荒漠與草原植被地理研究,還致力於信息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研究與發,是中國數量植被生態學和國際信息生態學研究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