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GPS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等自研技術挑起珠峰測高大梁

2020-12-03 快科技

5月27日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這是中國第三次進行珠峰高程測量。

據了解,測量登山隊員登頂後,在峰頂立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雪深,並使用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

上述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峰頂測量完成後,將對觀測數據進行聯合處理,才能獲得珠峰高程最終數據。

據央視報, 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中國自主研發的科技產品挑起了大梁。

精準測定珠峰高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在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信息,從而換算海拔高度。

此前測量珠峰主要依賴美國的GPS系統,而今年,主要使用的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配合北鬥系統使用的GNSS接收機也都是國產。

由於珠峰高程測量在極端環境下進行,很多測量裝備都需特別改裝研製,為此,多家國內生產廠商與國測一大隊共同研製了多類特殊測量設備。

據悉,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均為國產儀器。其中被豎立在珠峰頂端的覘標,科技含量都大幅提升。

除了測高技術設備的國產化,5G信號的鋪設同樣為此次珠峰測高提供了保障。移動5G信號已經覆蓋到珠峰峰頂位置。在這次任務過程中,這套5G設備不僅技術領先,還經受住了嚴酷低溫環境的考驗,並且實現了首次手機直播登頂珠峰。

據了解,登頂測量結束後,科學家們還要在對數據分析、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才能確定珠峰精確高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概需要2到3個月時間。

相關焦點

  • 替代GPS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等自研技術挑大梁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這是中國第三次進行珠峰高程測量。據了解,測量登山隊員登頂後,在峰頂立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雪深,並使用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上述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峰頂測量完成後,將對觀測數據進行聯合處理,才能獲得珠峰高程最終數據。
  • 衛星傳回中途實況,登山隊用北鬥測珠峰—新聞—科學網
    此次珠峰測高將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並以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數據為主。同時,登山隊在登山途中由中星6A通信衛星提供通信保障,中途實況畫面通過衛星傳回。風雲四號等氣象衛星提供氣象監測支持。
  • 南方衛星導航:珠峰新身高8848.86背後的中國製造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廣州南方衛星導航儀器有限公司聯合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國測一大隊)定製開發的「高原冰雪探測雷達系統」,經受住了珠峰頂上低氧、高寒、低壓、大風等極端惡劣使用環境的考驗,成為珠峰高程測量不可或缺的主力設備。【科技日新月異,為何要堅持人工登頂測量?】
  • 2020版中國衛星導航市場調研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一旦相關技術成熟應用,中國衛星導航 產業將進入井噴期,年增長將遠遠高於截至**50%,**年中國導航市場產值將遠遠超過4000 億。北鬥多模導航系統政策扶持前途光明。第一部分 衛星導航行業特性研究    行業特性是對該行業一個全局性的把握,是最核心最精華的部分!!
  • 打開手機導航的定位為什麼還是GPS,而不是中國的北鬥?
    我們普遍接觸的GPS,使用的是美國的衛星,而北鬥,我國北鬥導航已經全面覆蓋了,簡稱為BDS導航系統,北鬥,則是實打實的國貨,智慧型手機是北鬥民用的主要發展方向,這可不是一句空話。BDS全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手機上的定位一般理解成定位,或者定位服務,從字面上看,GPS的叫法相對更貼切一些,而GPS也叫習慣了,也可以理解成一個統稱。
  • 北鬥衛星導航正式發布系統官方標誌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正是公布了北鬥系統的標誌,並對這一標示進行了解析。此外,還確定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命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鬥系統,英文名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縮寫為BDS。
  • 中國北鬥導航市場調研與行業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第一節 2016-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業運行綜述    一、全國首個雙星導航服務系統在哈建成    二、廣西衛星導航定位技術進入新階段    三、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四、中國衛星導航呈現多元化格局分析    五、衛星導航產業對上海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2016-2020年中國
  • 北鬥珠峰「首秀」 國產設備主擔綱——細數珠峰高程測量中的「黑...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多項最新測量技術和設備大顯身手。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記者近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採訪測繪人員和專家,盤點此次測量中的技術亮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用於珠峰測高此次珠峰測高將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
  • 珠峰測高背後:中國科技夯穩「地利」 自主研發的科技產品挑大梁
    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中國自主研發的科技產品挑起了大梁。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用於珠峰測高  精準測定珠峰高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在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信息,從而換算海拔高度。
  • 北鬥如何彎道超車GPS?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此次珠峰測高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並以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數據為主。
  • 新知| 首次應用航空重力測量技術與北鬥衛星數據 珠峰測高更專業更...
    交匯點訊 5月24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部分人員從前進營地出發,前往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這支由專業登山運動員和專業測繪人員組成的隊伍攜帶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接收機、重力儀、雪深雷達和覘標等測量設備,登頂珠峰,測定珠峰高度。  珠穆朗瑪峰作為地球之巔,一直為世人所矚目。攀登珠峰是勇敢者的挑戰,測量珠峰更是難上加難。
  • 珠峰「身高」怎麼測?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事隔多年,如今為什麼再測珠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說,我國是珠峰的主權國家之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世界最高峰的數據測出來。作為終年積雪、高聳入雲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測量起來頗有難度。
  • 首次應用航空重力測量技術與北鬥衛星數據 珠峰測高更專業更精準
    交匯點訊 5月24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部分人員從前進營地出發,前往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這支由專業登山運動員和專業測繪人員組成的隊伍攜帶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接收機、重力儀、雪深雷達和覘標等測量設備,登頂珠峰,測定珠峰高度。珠穆朗瑪峰作為地球之巔,一直為世人所矚目。
  • 北鬥gps衛星信號轉發器的原理和介紹有哪些?
    目前能夠提供的衛星信號轉發器,主要分為北鬥信號轉發器和gps信號轉發器,能夠接收到「三星八頻」的衛星信號。雖然針對的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和衛星信號,但是其原理是一樣的。隨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離不開衛星導航。
  • 珠峰測高動用四大硬核「黑科技」
    北鬥首次亮相珠峰測高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此次珠峰測高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並以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數據為主。同時,登山隊在登山途中由中星6A通信衛星提供通信保障,中途實況畫面通過衛星傳回。風雲四號等氣象衛星提供氣象監測支持。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什麼時候可以替代GPS呢?
    原本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原定於 6 月 16 日就進行發射,不過為確保發射任務的萬無一失,當時航天人員決定再次針對發射任務做最後一次技術排查。 就在今天上午 9 點 43 分,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刻組網衛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珠峰長高了還是變矮了?中國第三次高程測量的技術才是硬核
    中國曾經於1975、2005年兩次對珠峰高程測量。今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這次的珠峰高程測量測什麼?意義在哪裡?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解釋,重測珠峰高程主要有兩個原因:珠峰高度一定發生了變化;珠峰測量技術也有了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峰測量精度。
  • 北鬥領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北鬥組網,星耀全球。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 北鬥導航等中國科技為光伏發電打CALL
    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領導人出席儀式並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現場響起熱烈掌聲。6 月 23 日,一束火光從西昌大涼山沖天而起,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順利升空,標誌著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標
  • 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是否會超過美國的GPS?
    據北鬥衛星發起人之一沈榮駿院士介紹,就在1996年中國的一次軍事大演習,由於美國關閉了所在地區的GPS,致使兩顆飛彈發射後失去控制而不知所蹤,中國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2004年「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向中國拋出橄欖枝,但需要先投資,於是中國向歐洲投資2.3億歐元,但仍然接觸不到核心技術。2005年歐洲拉攏美國,將中國正式排擠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