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它們可真不行,揭秘珠峰測高背後的國產「黑科技」
昨日13時22分,中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並圓滿完成了珠峰測高任務。這是時隔15年後,我國再次測量世界最高峰高度。這是因為,想要得到珠峰精確的高度,必須要進行複雜的計算以消除誤差。整個過程大概需要花費2到3個月的時間,之後就可以向世界公布珠峰的最新高度了。本次成功測量珠峰,離不開各種國產高端測量設備的支持。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衛星測量重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測高任務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提供的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
-
珠峰高程測量氣象工作者如何洞悉「天時」?專家解讀
珠峰高程測量氣象工作者如何洞悉「天時」 中國科技怎樣夯穩「地利」?專家解讀→ 氣象保障洞悉「天時」 2020珠峰高程測量,先後三次衝頂,前兩次都因天氣原因不得不下撤到營地休整,足以說明天氣的重要性。那麼這一次氣象工作者是如何洞悉天時,保障隊員最終登頂呢?
-
替代GPS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等自研技術挑起珠峰測高大梁
5月27日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這是中國第三次進行珠峰高程測量。上述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峰頂測量完成後,將對觀測數據進行聯合處理,才能獲得珠峰高程最終數據。據央視報, 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中國自主研發的科技產品挑起了大梁。精準測定珠峰高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
-
替代GPS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等自研技術挑大梁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這是中國第三次進行珠峰高程測量。上述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峰頂測量完成後,將對觀測數據進行聯合處理,才能獲得珠峰高程最終數據。據央視報, 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中國自主研發的科技產品挑起了大梁。 精準測定珠峰高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
-
珠峰測高動用四大硬核「黑科技」
本報特約記者 海 生 本報記者 劉 揚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並成功開展多項峰頂測量作業。在本次珠峰峰頂測量工作中,多個國產硬核裝備和系統發揮了關鍵作用。《環球時報》記者梳理了其中的幾大國產黑科技。
-
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啟!長城炮上珠峰,彰顯中國製造新高度
近期,關於珠峰的消息頻登熱搜,包括珠峰每年都向長春偏移、三大罕見奇雲與珠峰同框、珠峰曠世奇景……而使"世界第一高"再次登上熱搜舞臺的,實則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的開啟——5月的珠穆朗瑪峰北坡,依然白雪皚皚、寒冷刺骨,而此刻,35名中國測量登山隊員卻正負重奮力向上攀爬,這場時隔15年的測高工作
-
南方衛星導航:珠峰新身高8848.86背後的中國製造
8848.86米是中國新高度也是世界新高度更是中國測繪人攀登的新高度12月8日,中尼兩國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8848.86,珠峰新高度誕生背後,是測量裝備的完全「國產化」,中國製造企業展現出大國應有的科技力量與實力擔當。
-
別誤會,這不代表珠峰「長高」了
此前,我國曾兩次測得珠峰「身高」。1975年,中國登山隊首次測得珠峰海拔高度8848.13米。2005年,我國測得珠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此次公布的新高程8848.86米似乎刷新了珠峰的新高度,這是否意味著珠峰「長高」了呢?
-
國機製造珠峰測繪重力儀閃亮珠峰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雪深;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測量所用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這也是人類首次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
-
高級工程師阮羚:勇攀電力「珠峰」扎穩「定海神針」
自信飛揚的背後,是他多年來的匠心求索。38年,他從一線工人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一名技術學徒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8年,他始終奮戰在生產和科研的第一線,帶領創新團隊創造了20項電力工程「世界第一」,讓中國技術走向世界。38年,從風華正茂到霜染鬢髮,他的人生像一股永不枯竭的電流,釋放著無限的激情和能量。
-
珠峰測高,這次用上了一項硬核「黑科技」
珠峰航空重力與遙感測量,對任何國家和機構都是一個測量技術、綜合能力、飛行技術的挑戰。在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中,一項「黑科技」引起廣泛關注,它就是來自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的「航空地質一號」飛機及其搭載的測量設備。
-
北鬥導航等中國科技為光伏發電打CALL
6 月 23 日,一束火光從西昌大涼山沖天而起,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順利升空,標誌著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標為了保障新一輪珠峰測高可以順利行動,我國的中堅技術力量也不曾懈怠。
-
直播預告丨珠峰測量-中國科技如何「定義」世界新高度?
珠峰作為世界「第三極」,其精確高度歷來受到人們關注,2020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無疑是全世界矚目的熱點事件 1975年,我國測繪隊員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量得:珠峰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冰雪深度3.5米。2005年測量中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很多都還來自外國,而這次測量,則是採用了中國自主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而且大量裝備國產化,測量隊採用的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設備均為國產儀器。
-
嗷夜|珠峰高度一測再測,多個「身高」背後有啥說頭
在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後,2020年5月6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出發,開啟珠峰高程登頂測量。1975年和2005年測定的數據都是科學且有效的,為啥要再次登頂測高?這次測高與以往有何不同,有何意義?如今科技這麼發達,珠峰測高還必須要人登頂嗎?
-
測量珠峰的新高度背後的物理精神及實用價值
投稿來源:方禮勇2020年12月8日,中國、尼泊爾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對比之下,此前一次(2005年)的測量數據是8844.43米。比如到了珠峰周邊,有一些地方或者是懸崖,或者是被冰雪覆蓋,或者是容易發生雪崩。其實沒有其它辦法,沒有人上不去的山。遇到這種困境,就研究技術解決方案,如發明新的登山工具,減輕設備的重量、增加測量科學家的體能和營養食品、研髮長距離測距等,如果直升機能夠把人和設備送過去當然更好,總之要實現最終目標。這就是科學的精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
珠峰測量的背後是一部科技進步史|讀+
今年是中尼建交65周年,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周年,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運動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完成了這一壯舉。1966年,中國的珠峰測量終於拉開帷幕。幾年內,中國在珠峰周圍進行了一系列基礎測量工作,最終測得珠峰高程為8849.75米,但是沒有樹立覘標,也沒有公布這一結果。
-
中國晶片產業的大梁都是誰在挑?
fRpednc鬥轉星移,走過崢嶸歲月的清華電子系,不僅茁壯成長為清華第一大系,而且開始自由的奔湧,挑起了中國晶片產業的大梁。fRpednc如今的晶片產業,放眼望去,數不勝數的晶片企業高管的履歷上,赫然寫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
海融科技:競爭力突出、業績持續穩增
成立於2003年的海融科技主業為植脂奶油、巧克力、果醬等烘焙食品原料的研發、生產、銷售,植脂奶油系列產品系海融科技拳頭產品,統計數據顯示,海融科技植脂奶油產品在國內總體市場份額排名老二,如果剔除外資企業則居榜首。與此同時,海融科技在食品行業中盈利能力突出,去年52.44%的毛利率在整個食品加工行業中排到第8,甚至超過部分白酒。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5月27日,中國登山運動員從北坡登上峰頂,展開了中國國旗,測量了峰頂積雪厚度,豎起紅色金屬測量覘標。這是人類測量史上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頂峰。7月23日,中國政府宣布:我國測繪工作者精確測得珠峰的海拔高程為8848.13米 (已減去積雪厚度0.92米)。
-
測量珠峰高度 攀登科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測繪登山隊員分別於1966年到1968年、1975年、2005年對珠峰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而這一次,中國與尼泊爾兩國第一次聯合宣布珠峰新高度,則樹立了重大工程國際合作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