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珠峰的新高度背後的物理精神及實用價值

2020-12-15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方禮勇

2020年12月8日,中國、尼泊爾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對比之下,此前一次(2005年)的測量數據是8844.43米。

僅僅15年之間,珠穆朗瑪峰長出了接近兩個姚明的高度,這是為什麼呢?珠峰測量採用了哪些原理、新技術和新概念呢?測量珠穆朗瑪峰高度有什麼實用價值?對我們個人有什麼影響呢?本文從物理原理和精神的角度,解釋這次測量以及蘊含的價值。

01

測量山高的原理

要測量一個人的身高,我們通常用尺子就能做到。要測量一座高樓的高度,我們可以從樓頂上垂下繩子,然後測量繩子的長度。或者數樓層,或者數樓梯,再分別測量單層樓或單階樓梯的高度,做個算術運算就行。

但要測量山的高度,下垂繩子的方法就不行了。但我們可以設想,從海平面開始,建一條單階高度相等的臺階,直通到高山的山頂,這樣,從海邊開始往高山走,邊走邊數臺階的數量,就可以算出山的高度。細心的你會說,臺階的每個高度不一樣啊,不能直接數臺階,怎麼辦呢?那就用笨的方法,測量每一個臺階的高度,編上號,然後一個不漏地加起來,就得出山的高度了。當然,更細心的你會說,到山峰之前,臺階有起伏,有一些臺階是走下坡的。那我們就把這些臺階的高度記為負數,這樣,累加起來的結果就不會出差錯了。

你會繼續疑問,珠穆朗瑪峰離海邊那麼遠,怎麼可能修這麼長的臺階呢?其實,有一些事情只要弄明白原理了,如果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就只能老老實實地幹,不能偷懶。要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經典的方法就是用修臺階的辦法,從海邊一直修到山頂。這個辦法叫水準測量。測量科學家們按照30米或50米的水平相等間距,豎立測量杆替代臺階,一段接著一段連續測量下去。

所以,為了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從海邊到珠穆朗瑪峰的山頂,需要修建數以百萬計的「臺階」,毫無疑問,這是巨大的工程,一點也不比修建長城的工程小。當然,這些臺階是數字的,無需用推土機、挖掘機挖出實際的臺階。測量科學家們先劃分等距離測量段,帶著測量儀器走到其中一個測量段的中間位置,測量並記錄前後測量杆之間的位置高差,然後走到下一個測量段測量。如此一個挨一個地測量、記錄下去。

02

測量山高的三種方法

這次測量珠穆朗瑪峰高程,用了三種測量方法:水準測量、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重力測量。

上面講的臺階法測量是經典的方法,叫水準測量。大家可能經常見到城市裡有測量科學家低頭看一個水準儀,水準儀瞄準幾十米開外一根測量杆,杆上標著釐米刻度。現在的水準儀都採用了雷射技術,能夠發出雷射束,打到測量杆上,測量杆上的釐米刻度也變成了條形碼,這樣,水準儀直接讀數並記錄下來。然後再測量另外一側的測量杆,兩者相減即為高度差。

沿著向山頂方向的測量中,遇到一些地方上不去咋辦呢?比如到了珠峰周邊,有一些地方或者是懸崖,或者是被冰雪覆蓋,或者是容易發生雪崩。其實沒有其它辦法,沒有人上不去的山。遇到這種困境,就研究技術解決方案,如發明新的登山工具,減輕設備的重量、增加測量科學家的體能和營養食品、研髮長距離測距等,如果直升機能夠把人和設備送過去當然更好,總之要實現最終目標。這就是科學的精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珠峰而言,海拔5600米以上,則採用了6點交會測量的技術,這時候在珠峰上立一個覘標,六點交會測量,得出覘標的高程,減去覘標的高度,就得到了實際高程。

現代技術升級的方向是儘量遵循物理原則,利用物理原理不斷找出替代性方法。隨著物理科技和信息科技的進步,測量位置和高度的方法不止挖臺階這一種方法。這次珠峰測高採用的新方法之一是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

GNSS是我們智慧型手機中已經普及了的技術。裝載在手機中的地圖導航能夠實時顯示我們所在的位置以及到達某地的路線,這些位置信息包括了相對位置,比如從北京火車站到北京機場的距離;也包括了絕對位置,如位置的經緯度,進而提供了該位置的海拔高度。這樣,利用天上的衛星,在山頂上拿著衛星信號接收器,也能測量出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導航衛星系統的原理是基於電磁學原理,利用無線電波,通過衛星和地面的接收器之間的通訊,測量出接收器的位置。天上的衛星各自發射無線電波,接受器接收到每個電波的信息。無線電的速度和光速一樣,每秒30萬公裡,通過計算傳播時間,結合其它參照數據,就能得到接收器的位置信息,換算後得到海拔信息。

珠峰測高中採用的另一種新技術是重力測量。

重力測量是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原理,通過重力儀進行測量,重力儀測量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重力加速度是變化的,離地面越近,則加速度越大;離地面越遠(也就是山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這樣,重力加速度的變化就能換算成高程的變化,等於測量出了山的海拔高度。這次,科學家們帶了更高精度的重力儀到了珠穆朗瑪峰的山頂,記錄下山頂的重力參數數據,用於高程換算。

03

珠峰測量的科學性和精度

上面講的是測量珠峰高度的原理和方法,這些內容幫助我們理解那些抽象的詞彙。在實際測量時,則需要考慮測量的科學性和精度。在這幾天的科普文章中,有些關鍵概念被搞混了,如高程和基準點。

從科學性上講,測量出的珠峰高度要滿足科學界對山高的概念和規範。比如,過去我們會講海拔高度,但這次我們用了「高程」這個新的高度詞彙,這個詞彙本身是由一套測量概念和過程定義的,通過這套概念和過程,才能準確定義「高程」。其中,我們需要了解重力學理論,知道地心是怎麼定義的,引力線是怎麼定義的,否則我們可能測歪了。接著,我們需要知道高程相對的起算點是怎麼定義的,這被稱為大地水準零點。在2005年的那次測量,我們採用的是基於黃海海平面的國家高程基準,這個點在青島。但在這次測量中,我們為了進一步和國際標準接軌,採用了全球高程基準。

然後是對「高程」的具體約定。在山頂上,由於峰頂被冰雪覆蓋,我們發布的珠峰高度實際上是雪面的高程。那麼,還存在另外一個高度:巖石面的高度。為此,需要測量覆蓋在巖石上冰雪的厚度,將雪面高程數據減去這個厚度就得出巖面高程數據。但珠峰的冰雪非常硬,在1975年測量的時候,科學家只能用冰鎬使勁挖進去,只挖進了92釐米。2005年測量的冰雪厚度是3.5米,宣布的數據是巖面海拔高度,所以這個數據比新數據小很多。這次測量升級了新技術——雪深雷達,它採用了和發現潛艇的雷達的同一種技術:通過發射無線電波,測量電波在雪地交界面的反射波,計算出冰雪的厚度。當然,這個冰雪厚度是隨時間變化的,但只要我們基於相同的約定,它的意思是清晰的。

在重力測量方面,我們也需要建立基準進行校準。

一方面,和水準測量臺階法類似,重力測量也是採用逐步測量法。沿途利用導航衛星系統定位,每隔固定間距(如五百米)進行一次測量。另外,需要對整個區域進行重力測量,以便進行區域引力校準。但對珠峰地區內的所有區域進行逐點測量的成本太高,為此,這次採用了航空重力測量方法,即把重力儀放在飛機上,通過導航衛星系統導航和雷射測距,在空中對飛行區域進行測量,這次測量了1萬多平方公裡。航空重力測量技術和飛機雷達類似,但由於引力的能量比電磁力小10的37次方,因此,飛機的顛簸對測量精度影響極大。為此,引進了慣性導航技術來減輕飛機電波和噪音產生的幹擾,通過雷射測距來提高精度。航空重力的引入,將測量的精度提高了三倍,測量誤差由原來的15釐米減小到5釐米。

同樣,在採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進行測量時,為了相互校驗,一方面要增加衛星的數量,至少用3顆衛星定位以減少誤差;另一方面,這次測量採用了多個系統聯合測量的方式,如美國的GPS、俄國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及日本、歐洲等相關的增強系統,將測量精度控制到了1、2釐米之內,這個精度比上次測量提高了一倍多。

正因為如此,本次測量採集了多達1T的數據。實地測量工作在5月份完成,花了數月的大數據分析和研判,才得出現在的結果。

04

珠峰測量的科學、技術和實用價值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珠峰「長高」的原因,這一方面是由於兩次測量之間地質環境的變化,改變了基準面,並增加了雪地高度;另一方面是此次測量的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都達到一個新高度。那麼本次測量的意義還有哪些?有沒有實用價值呢?

首先從科學發現的角度,這次測量對認識喜馬拉雅山的區域地質運動非常有好處。比如我們了解到珠峰每年整體上向長春和北京方向移動,每年移動速率是3釐米左右;在垂直運動方向,珠峰整個地區每年隆升4毫米左右。

其次,從實用性上,關於珠峰地區的地形、構造等新知識,對於預測地震有直接好處。同時,這些知識增加了我們對我國珠峰地區地形、構造、植被、氣象等情況的理解和掌控,我們能夠更容易地進入這些「無人區」,現場觀測、開發和保護。

同時,這些高端技術既可以推進到農業、林業、礦產研究等領域,也可以用在民間登山、戶外運動等領域,拓展體育愛好者的探險空間,為全民健身提供專業級的知識和裝備。

第三,從技術創新的角度,這次測量採用了大量黑科技: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雪深雷達、重力儀、電子水準儀、雷射雷達、慣性導航、交會測量、大數據分析等等,這些技術在名字上不算新,但有一些技術是第一次用在地質、地形測量領域並進行了技術升級。綜合利用這些現代科學技術,提高了測量的效率和精度,從而提升了我國的測繪水平。

第四,研發這些精密測量設備帶來了我國高端製造的升級。測量的精度標準提得越高,對製造的要求就越高,因此,科學研究要求的精密化測量刺激了高端製造的升級需求。

在這次測量過程中,北鬥導航衛星系統、重力儀、雪深雷達、超長距離測距儀設備和技術等都是自主研發的,這一方面加快了我國測繪領域設備製造業的進步,另一方面這些新精度的技術可以用在其它製造領域,提升中國製造的整體水平。

第五,這次珠峰測量體現了物理精神的奧秘——測量精度的提升總是能夠帶來科學新發現、製造技術新進步、文明新知識和文化自豪感,基礎研究和實用之間的相互促進關係得到進一步驗證,是物理精神的一次偉大勝利,是物理精神的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攀登者#珠峰即將迎來新高度
    02  珠峰與科技  背後的三種內在精神  從1975年到2020年,珠峰精準測量已經走過了整整45個年頭。還原地球之巔最精準的高度,亦給科技產業留下了幾個值得思索的關鍵詞。  創新精神  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突破極限  1 雲計算突破了算力的極限  過去十年,是雲計算蓬勃發展的十年。
  • 美國人出手搶奪珠峰話語權,中尼聯手宣布新高度,珠峰又長高了!
    老閒人今天就說道說道這事,珠穆朗瑪峰的新高度數字很簡單,但這是背後的事情可不簡單。 中國和尼泊爾聯手重新測量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這是歷史性的大事件,對全世界最直接的影響是:所有的教科書以及所有涉及珠穆朗瑪峰的文字記錄以後都可以統一了。
  • 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啟!長城炮上珠峰,彰顯中國製造新高度
    近期,關於珠峰的消息頻登熱搜,包括珠峰每年都向長春偏移、三大罕見奇雲與珠峰同框、珠峰曠世奇景……而使"世界第一高"再次登上熱搜舞臺的,實則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的開啟——5月的珠穆朗瑪峰北坡,依然白雪皚皚、寒冷刺骨,而此刻,35名中國測量登山隊員卻正負重奮力向上攀爬,這場時隔15年的測高工作
  • 攀登者 珠峰即將迎來新高度
    這一次的珠峰測量,我們的科技水平又有了極大的提高。包括GNSS衛星測量、冰雪探測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的結合,同時今年4月,我國已經在珠峰區域建成了5G基站,也將為本次精確測量珠峰的高度增加砝碼。
  •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精彩搶先看
    珠峰新高度的公布,展現了中國人不斷攀登、勇於突破的精神,也彰顯了中國科技的進步和大國風範。《中國測繪》雜誌2020年第12期將為讀者講述那些為珠峰新高而「攀登」不止、奮進不止的動人故事。《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封面
  • 珠峰測量的背後是一部科技進步史|讀+
    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這是我國第3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為什麼我們要一次次測量珠峰?2020年的這次測量行動,有哪些看點和亮點?2005年,中國又對珠峰高程進行了測量。此次測量有三套觀測方案同時進行,最終測得的珠峰巖石面高程為8844.43米。
  • 南方衛星導航:珠峰新身高8848.86背後的中國製造
    8848.86米是中國新高度也是世界新高度更是中國測繪人攀登的新高度12月8日,中尼兩國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8848.86,珠峰新高度誕生背後,是測量裝備的完全「國產化」,中國製造企業展現出大國應有的科技力量與實力擔當。
  • 珠峰測量丨關於中國的珠峰高程測量
    從1852年開始,不同的國家開始對珠峰高程進行測量。珠峰到底有多高?歷來引世人關注。回顧珠峰峰頂高程的測量歷史,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1966年、1968年我國兩次對珠峰高程進行測定,建立了高水平高質量的測量控制網,開展了三角、水準、天文、重力、物理測距、折光試驗等測量工作。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5G見證珠峰新高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5月27日11:00,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新華社、央視關於登山隊登頂測量的高清視頻畫面登山隊員在珠峰峰頂通過中國移動5G網絡撥通了電話,與在珠峰大本營的登山總指揮王勇峰實時連線,並表示「峰頂5G信號特別好」。至此,中國移動依託覆蓋珠峰峰頂的5G網絡,獨家全程圓滿完成珠峰高程測量通信保障工作。
  • 上太空拍地球不過癮 小米10又要測量珠峰高度
    來源:【快科技】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首場新聞發布會在珠峰大本營召開,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今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度45周年,開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珠峰高程測量活動,小米10將全程助力,要用1億像素相機定格世界新高度。這已經不是小米10第一次挑戰極限。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兩個月左右揭曉珠峰新高度
    中新社西安5月27日電 (記者 阿琳娜)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27日成功登頂,記者從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了解到,中國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將根據測量數據進行珠峰高程計算,兩個月左右計算出初步結果。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這是人類第一次測繪珠峰,但沒有留下高程數據。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屬印度測量局多次對珠峰進行遙測,並公布8840米的高程數據,將珠峰確認為世界最高峰。百餘年來,珠峰的高程一直沿用國外測定的數據。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提出要「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繪製珠峰地區地形圖」,並將其列入新中國最有科學價值和國際意義的「填空」項目之一。
  • 珠峰測量的西電身影|史志剛:志在高山,剛毅篤行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中國人再次站上世界之巔。而此次測量成功,離不開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的測繪人員默默無聞的奉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2005級本科生史志剛,就是此次測量登山隊重力組中的一員。
  • 丈量珠峰新高度 中國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為什麼再測珠峰曾經,很多人對於珠峰高度的記憶是8848米。2005年,我國對珠峰的測量顯示珠峰高度是8844.43米。 事隔多年,如今為什麼再測珠峰?為測量一座山峰如此大動幹戈,值得嗎?要知道,此次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是第三次攻頂,此前兩次皆因天氣原因撤回。
  • 有關2020珠峰高程測量,你還要知道這些
    登頂測量成功只意味著取得了一手的測量數據,但並沒有得到珠峰的精確高程。珠峰高程測量是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過程,涉及GNSS衛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最終公布的海拔高度,是對多種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的結果。
  • 直播預告丨珠峰測量-中國科技如何「定義」世界新高度?
    珠峰作為世界「第三極」,其精確高度歷來受到人們關注,2020年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無疑是全世界矚目的熱點事件 1975年,我國測繪隊員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量得:珠峰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冰雪深度3.5米。2005年測量中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很多都還來自外國,而這次測量,則是採用了中國自主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而且大量裝備國產化,測量隊採用的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設備均為國產儀器。
  • 第一觀察 | 中尼元首共同宣布珠峰「身高」有何深意?
    新華社發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便提出「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繪製珠峰地區地形圖」。1975年和2005年,我國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友誼的新高度中尼兩國共同宣布珠峰高程,是習近平主席2019年10月訪問尼泊爾時雙方確定的。此前,為了弄清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對珠峰高度可能造成的影響等,尼泊爾開啟了該國歷史上首次珠峰高程自主測量。
  • 致敬登峰精神!長圖講述「用生命測量珠峰的中國故事」
    13時22分,歷經兩個小時,各項測量工作完成,勇士們開始下山返回!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峰頂開展測量工作。 扎西次仁 攝「世界最高峰」是怎樣測量身高的?當覘標豎立在峰頂後,在珠峰周邊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的6個交會點,測量隊員開始同步開展峰頂交會測量和GNSS聯測,獲取珠峰高程測量數據。
  • 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珠峰「新身高」由他們測量計算
    中尼首次聯合構建了珠峰地區全球高程基準,峰頂大地水準面差距僅相差7.2cm,成果符合性好,為兩國聯合發布基於全球高程基準的珠峰新高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採用大量自主研發的數據處理軟體,基於陝西局地理空間大數據中心資源與雲計算技術,研發出適應不同環境、具有不同區域特點的數據處理軟體。
  • 一文回顧,2020珠峰高程測量
    而無法測量的,是理想、求知、探索的高度,是內心的忠誠、堅強和勇敢。 2020珠峰高程測量,展現了中國不斷提升的科技實力,展現了新時代中華兒女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於攀登、不懈探索的民族氣魄。 山就在那裡,人的精神,也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