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 珠峰即將迎來新高度

2020-11-23 鄭凱Kay

珠穆朗瑪峰在藏語中,「珠穆」代表「女神」,「朗瑪」代表「母象」,珠穆朗瑪則是「大地之母」的意思,因此亦有聖母峰之稱。

作為整個世界的最高點,珠峰意味著「地球之巔」,它是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珠峰及鄰近地區的大地測量,可以研究我國大陸周期性地震活動的原動力。同時,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所以,珠峰測量意義非凡

在攀登者們還未登頂珠峰之前,珠峰的「身高」就充滿迷幻色彩,1960年的珠峰登山科考活動中,測繪工作者用水銀氣壓計測定基線端丘高程,並進行了天文觀測,首次獲得珠峰的高度8882米,逐漸揭開了珠峰高度的「面紗」。

珠峰測量,一步步的科技深入

珠峰的第一次高度精準測量發生在1975年,當時是我國第三次對於珠峰進行正式的測量工作,並得出了珠峰封頂的準確海拔高度8848.13米,這個數字也成為了此後很多年世界各國地圖集和教科書的標準數據。

1975年的這次測量實際上開啟了珠峰測量的科學計算時代,這是在海拔5600米至6300米的10個三角點上交會觀測,取得完整的珠峰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測量數據後,又依據青島黃海驗潮站建立的水平原點,並扣除了峰頂積雪深度後得出來的。

此後的歷次珠峰測量,開始不斷的增加科技水平。如1992年中國測繪工作者和義大利登山隊合作,再次對珠峰進行複測。這次測量進行了平面控制、水準、天王等測量,在大本營以及峰頂,用GPS接收機同步接收進行了珠峰測量。

迄今最精確一次珠峰測量,要數2005年。時隔30年後,已經有了更多的先進技術運用到測量中,包括衛星定位以及雪深探測雷達等設備,在多種技術方案的支持下,正式得出了最精確的高度數據8844.43米

無論是1975年的8848.13米還是2005年的8844.43米,每一次珠峰高程的複測,都代表著中國對自然科學的追求;每一次數值的精進,都體現著中國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

今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這一次的珠峰測量,我們的科技水平又有了極大的提高。包括GNSS衛星測量、冰雪探測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的結合,同時今年4月,我國已經在珠峰區域建成了5G基站,也將為本次精確測量珠峰的高度增加砝碼。

這些高科技的運用,勢必讓這次珠峰測量的高度成為一個新的標準

珠峰與科技,背後的三種內在精神

從1975年到2020年,珠峰精準測量已經走過了整整45個年頭。還原地球之巔最精準的高度,亦給科技產業留下了幾個值得思索的關鍵詞。

(一)創新精神,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突破極限

(1)雲計算突破了算力的極限

過去十年,是雲計算蓬勃發展的十年。傳統IT時代,應用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支持更多的用戶,需要更強的計算能力,需要更加穩定安全的運維,算力資源逐漸變成了創新的瓶頸,而雲計算則通過數據中心解決了計算力普惠的難題

2019年,IDC 最近發布的全球雲計算IT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雲上的IT基礎設施佔比將超過傳統數據中心,成市場主導者。時至今日,上雲已經是當下每一家企業都無法迴避的現實。當計算力的極限被突破,通過上雲,企業不斷融合各種新技術,不斷的開發雲原生應用,雲時代成為了賦能千行百業走向創新的沃土。

(2)物聯網突破了聯接的極限

網際網路的成功是建立在人與人聯接的基礎上,而萬物互聯的成功,聯接則要擴展到在人與物和物與物,這就是充滿想像空間的萬物互聯世界。物聯網技術是構建這個世界的基礎,優勢隨著Wi-Fi6和5G的不斷成熟,物聯網化所需的「基礎設施」已經完善

如今,物聯網正迅速成為全球一體化和互聯互通的下一個巨大技術飛躍。將網際網路廣闊的地理覆蓋範圍與日常物品結合起來,使物聯網成為真正的全球網絡。梅特卡夫定律告訴我們,一個網絡的價值等於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接入網絡的終端越多,網絡的價值就會越大。物聯網的價值,在於突破了聯接的極限,更多的設備接入到網絡,它的價值正在越來越凸顯。

(3)數據爆炸突破了智能的極限

舍恩伯格在他的《大數據時代》中寫道:「數據可以量化一切,文字變成了數據,方位變成了數據,溝通變成了數據,直到萬物的數據化。」如今,這個願景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數據大爆炸帶來了空前的挑戰,根據IDC的預測,全球數據總量預計到2025年更將達到175ZB。同時,數據類型的多樣化。諸如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的大量衍生。我們也看到,企業數據的利用率面臨空前挑戰。IDC預測,未來兩年企業數據將以每年42.2%的速度增長

這些大量的數據成為了企業智能化的「燃料」,傳統的行業都將採用智能技術實現升級換代,也會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而對大數據的處理,將會讓智能化突破極限,成就更美好的未來世界。

(二)實幹精神,技術與實踐要完美結合

珠峰測量,每一次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惡劣環境帶來的難題,但卻越來越精準和精細化,這是一種務實的實幹精神。它也給我們啟示:科技與實踐同樣要完美結合

我們知道,年初的新基建發布之後,得到了眾多科技企業的紛紛響應,並開始了新一輪的數位化的競速。的確,新基建是一個明確的風口,但新基建並不需要逐風者,而要呼喚踏踏實實,將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落地的實幹家。

貴陽政府就是這樣的實幹家,作為貴州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也是貴陽貴州省唯一一個國家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項目的貴陽,以智能製造協同共享平臺為支點,在引導全市本土不同規模製造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同時,還通過產業鏈整合和生態聚合,向貴陽多個行業提供智能製造數位化工廠及供應鏈服務定製化解決方案和SaaS服務,推動貴陽市整體經濟的快速高質量發展

戴爾科技集團也是這樣的實幹企業,讓業務穩健而又踏實的融入中國,助推中國的新基建和行業數位化轉型,一直是戴爾的中國精神。從1998年的35個員工,從最初的電腦製造到今天的擁有從設計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銷售到服務的全面體系。戴爾靠的就是步步為營,實幹為先

今年7月,戴爾科技集團專注於企業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品牌Dell EMC,推出涵蓋從邊緣計算到核心數據中心再到雲計算領域的創新產品組合與解決方案Power家族。戴爾將積極通過技術創新,全力融入「新基建」的建設

(三)持之以恆,不斷加碼,去追求終極答案

珠峰測量,更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對地球之巔的精確計算,當我們認定這是一件正確的工作,可以不斷加碼,不斷付出,去追求答案。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就是這樣的典型,長期致力於使用冷凍電鏡技術探索病毒世界的秘密,今年則是在冷凍電鏡HPC平臺上,通過海量數據研究,揭開了新冠病毒的「神秘面紗」,讓病毒以三維結構的形態,直觀展現在科研人員面前,從而加速疫苗研究,為抗疫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戴爾4.0戰略也是持之以恆的典範,在2015年戴爾初次提出「在中國,為中國」口號的同時,宣布未來5年將要在中國投入1250億美元,並貢獻進出口1750億美元。這五年來,戴爾始終不斷加碼,努力融入中國,從2020年的成果看,5年裡,戴爾(中國)業務總額翻了一番,在電子產業出口、數位化轉型、企業社會責任、「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現在戴爾公司在中國創造的進出口總值,大約佔中國電子信息行業進出口總值的3%左右。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戴爾,在中國建立了387個戴爾學習中心,特別關注對貧困地區青少年的計算機技能培訓已有將近35萬學生受益

戴爾早就提出了「在中國、為中國」的口號,這件正確的事,就像是珠峰測量一樣,戴爾會不斷的豐富它的內容,不斷提高投入的強度,並與貴陽政府、清華大學這些路上的同行者一道,幫助中國的百行百業去探索科技的極限和極致。

相關焦點

  • #攀登者#珠峰即將迎來新高度
    評論  在攀登者們還未登頂珠峰之前,珠峰的「身高」就充滿迷幻色彩,1960年的珠峰登山科考活動中  01  珠峰測量  一步步的科技深入  珠峰的第一次高度精準測量發生在1975年,當時是我國第三次對於珠峰進行正式的測量工作,並得出了珠峰封頂的準確海拔高度8848.13米,這個數字也成為了此後很多年世界各國地圖集和教科書的標準數據。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攀登者》:電影與現實2019年9月30日,電影《攀登者》公映,卻遭遇了差評,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1分。去年國慶檔的三部獻禮片,記者都看了,不得不說,《攀登者》是這三部電影中拍攝難度最大,拍得也是最盪氣迴腸、藝術質量最高的一部。李仁港作為香港地區的導演能夠將內地的主旋律獻禮片拍到這個份上,已經讓人驚喜過望了。
  • 攀登者原型故事根據什麼事件改編 夏伯渝幾次登珠峰成功?
    攀登者電影原型登頂幾人?電影攀登者即將上映,電影講述的故事原型讓人淚目,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故事。親歷者現狀如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吳京如何演繹中國攀登者。
  • 勇攀高峰 08奧運珠峰火炬手孫斌與長城炮詮釋攀登者精神
    珠峰長高了,祖國也長高了!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任務的圓滿完成,是對中國實力的又一次見證,更是對攀登者精神的最佳詮釋。 作為2008年奧運珠峰火炬手、多次攀上珠峰的登山...珠峰長高了,祖國也長高了!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任務的圓滿完成,是對中國實力的又一次見證,更是對攀登者精神的最佳詮釋。
  • 《攀登者》:登頂珠峰,那些使命與生命的抉擇時刻
    尼泊爾方認為,如果你們都沒有登頂過珠峰,為何我們要分享這座最高峰? 從北線登頂是一個悲壯的宣告,也是中國的決心。影片《攀登者》中登山隊的方五洲和曲松林在完成使命和隊友生命之間選擇的內心掙扎,貫穿在兩次珠峰登頂行動中。
  • 1960年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他們是真正的「攀登者」
    今天上午,1960年中國首次攀登珠峰英雄北京見面會暨院線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啟動儀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1960年登頂珠峰唯一在世者、88歲的貢布和多位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親歷者來到現場。電影《珠峰北坡·極地使命》以王富洲、貢布、屈銀華等登山英雄登頂珠峰北坡的重大歷史題材為背景,是一部向英雄致敬的作品。
  • 《攀登者》:人類心臟「珠峰」透視圖
    徐纓的「方隊長,氣象組徐纓前來報到」句將電影的情感點推到了高潮,並為「第三次珠峰窗口期」的逆轉做了重要的鋪墊。在電影《攀登者》,充滿著有很多冰雪搏鬥的冷場,但也有溫暖的時刻。他用幾個簡單的故事來解釋:愛不是看著對方,而是一起看著相同的方向。
  • 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在萬千期待中,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於5月27日上午11時正式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的「身高」即將迎來歷史性更新,其意義非凡。  這次珠峰測量登山活動究竟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從專業隊員、科研人員到登山愛好者,想要完成登頂的壯舉又將面對何種考驗?讓我們一探究竟——
  • 吳京章子怡胡歌《攀登者》:登上珠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人
    第一時間去看了《攀登者》的點映,我挺喜歡這部電影的。電影劇情挺精彩的,一波三折,險象環生,特效也非常震撼,驚心動魄,讓人看得很揪心。電影裡有不少淚點,主題鮮明,以攀登者的故事為主的主旋律愛國電影,涉及國家,個人,集體,榮譽,生命,信念和愛情,可以說,當年那些勇攀珠穆朗瑪峰的人都是無所畏懼、值得歌頌的英雄。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這不是厲偉第一次攀登珠峰。
  • 《攀登者》:登頂珠峰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為國登頂,寸土不讓
    1960年,中國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當時物資匱乏,設備簡陋。最終,王富洲,屈銀華與貢布齊心協力讓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珠峰最高處,也成為世界上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的第一人。1975年,後輩接過任務,再次登頂,進行了測繪並架上了「中國梯」。電影《攀登者》的主線故事是二次登頂,也就是中國登山隊在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 有成功也有失敗,攀登珠峰的電影見證勇敢者的壯舉
    《攀登者》,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
  • 封面新聞專訪《攀登者》原型、1975年登珠峰中國運動員桑珠 回憶...
    》的熱映,帶領很多觀眾回到一段關於攀登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員的激情燃燒的往事。10月10日,《攀登者》原型人物之一、1975年成功登頂珠峰的九位中國登山隊成員之一桑珠先生,以及多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來到封面新聞咖啡廳,分享當年的真實往事,以及他們對電影《攀登者》的一些感受。桑珠(中)1952年,出生於日喀則的桑珠17歲入伍。
  • 攀登者:歷史上中國人首次登上珠峰,沒有留下證明的真相是什麼
    《攀登者》這部電影強有力地向世人展現中國人不屈服,勇於攀登的精神。生於新時代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攀登者是如何在資源匱乏,信息不發達,設備不齊全的情況下徵服珠穆朗瑪峰的。那些真正的攀登者,他們恐怕才是最好的編劇,詮釋了生與死,詮釋了人性的光輝。影片開頭先是演繹了中國攀登者在1960年攀登珠峰,雖然成功但是不被國際認可的故事。原因是他們沒有照片證明。團隊在攀登途中突遇暴風雪,負責攝影的曲松林被暴風雪無情地撲倒,在雪坡上滾至數百米,攝影機與他被迫分離。隊長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的性命,索性拋下攝影機不管,最終把他救了回來。
  • 由《攀登者》的珠峰 「中國梯」看 「中國基站」(略有劇透)
    國慶假期,小編也去看了《攀登者》,此片劇情上是有許多不足,添加了大段多餘的感情線,卻沒有詳細描繪為何登山的背景,第一次登頂不被國際承認的挫敗,第二次登山前期準備這些重要看點都被潦草帶過。
  • 攀登者聯盟,能把國產電影帶到哪個高度?|攀登者|喬治·馬洛裡|國產...
    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攀登者》昨天(22日)在珠峰大本營舉辦了史上最高海拔的關機儀式,並宣布影片今年9月30日國慶檔全國公映。電影《攀登者》出品人、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仲倫說:「《攀登者》中每個演員都不是跑龍套的,都有鮮明的角色。」電影《攀登者》註定是一出有血有肉的群戲。既然是攀登珠峰的故事,珠穆朗瑪峰本身也是重要的角色。如何通過電影的視效向觀眾呈現世界第一高峰的風採,是電影《攀登者》的一大看點。
  • 攀登者用血肉之軀在珠峰搭成「中國梯」,這一幕感天動地!
    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軀搭建「中國梯」,將國旗插上珠峰之巔在珠峰北坡海拔8600米的地方,有一處30米高、幾乎垂直的峭壁,如同大自然使用天斧將雪山垂直劈開了一塊——它就是曾經令所有登山者們都談之色變的「第二臺階」。
  • 攀登者真實事件方五洲原型是誰 1960年登珠峰不被認可怎麼回事
    馬上電影《攀登者》就要上映了,今天也發布了國際版預告,看得不少人眼眶發紅,也讓更多人想知道攀登者真實事件,想要知道攀登者是根據什麼改編的。電影主角方五洲原型又是誰呢?在預告說有說到的1960年登珠峰不被承認,這是怎麼回事?
  • 吳京《攀登者》被質疑:飯都吃不飽,登珠峰有什麼意義?
    現在吳京導演又有一部新作即將上映。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攀登者》。自從吳京導演憑藉著戰狼二一舉登上中國票房榜排名第一之後。吳京導演就成為了大家心中的神。似乎有吳京導演在的電影就一定會火。尤其是流浪地球,本來吳京導演和流浪地球並沒有什麼瓜葛。是流浪地球的導演找到了吳京導演這才創造了流浪地球的票房紀錄,可以說如果沒有吳京導演的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絕對不可能成功。
  •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精彩搶先看
    珠峰新高度的公布,展現了中國人不斷攀登、勇於突破的精神,也彰顯了中國科技的進步和大國風範。《中國測繪》雜誌2020年第12期將為讀者講述那些為珠峰新高而「攀登」不止、奮進不止的動人故事。《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