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0度的草原,牧人堅守自然法則!

2021-01-17 小四說旅遊

每年最寒冷的冬天,去內蒙古大草原自駕遊,是許多人渴望又害怕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渴望置身於無邊的草原,在天地一色的白茫茫的世界裡縱情馳騁,完全自由自在。而與此同時,他又害怕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實際上,冬天去草原,絕不是人人都可以「說走就走」的旅行,尤其對於東部和南部省份的遊客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與牛、馬、駱駝相比,在草原寒冬時節,最需要特別保護的牲畜是羊。這一次,我們所在的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滿都寶力格鎮是最典型的一個地方,這裡的羊群受到牧民的特別保護。據了解,烏珠穆沁羊由於肉質肥美,味道鮮美,溫補不燥,深受肉食愛好者的喜愛,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烏珠穆沁肥尾羊肉就被各國運動員指定為專用羊肉。

滿都寶利格冬天的溫度最低可以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但是牛、馬和駱駝基本不需要特別照顧,而羊則比較嬌貴,大多數牧民家的羊群都會用勒勒車圍在羊圈裡,幾百隻羊互相擠在一起取暖,羊圈外圍還會插上一排排一人多高的蘆葦遮蔽風擋。溫度下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根本不可能有羊「抱團取暖」。但是有些牧民不用蘆葦,只用帆布和鋼釺把羊群圍起來,也能起到防風、防寒的作用。聽說,冬天的時候,幹羊糞是最好的燃料,蒙古包裡的暖氣主要靠它,而不是幹牛糞。幹羊糞無味無毒,而牛糞燒得較快,相對而言對牛糞的保暖效果較差。

放牧人在草原上生活的大部分需要,都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得到滿足,而且放牧人對自然沒有任何傷害。例如,牧民在回鄉的時候,隨便找一個靠近水塘或河邊的地方建蒙古包,不需要新的建築材料,在他們要離開的時候,就會把拆除氈房的裝車移走。在這個時期,大部分的生活資料來自於自然,最後也會將生活資料歸還給自然。再過了一年半載,原來在牧人搭蒙古包的地方,幾乎看不到有人居住生活過的痕跡。

東烏旗大草原上的很多人,至今仍不願放棄傳統的生活,仍然遵循著簡單到無法再簡單的生活和規律。例如,每天早晨,當放羊結束時,牧民們就會將羊圈清理乾淨,然後再放羊。她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或骯髒,她們的臉上每時每刻都保持著快樂和滿足的微笑。即便是在看似嚴寒的環境中,我們也沒有看到太多現代化的生活生產工具,這就是東烏旗草原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現實生活。

面對這看似嚴酷的環境,牧民甚至倒了一盆洗臉水都會覺得是一種浪費,因為冬天草原生活條件艱苦,一切都來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特別珍惜才行。也許人的欲望永遠不會百分之百得到滿足,該在哪裡反思到底是發展不足?或者不知道減少需求?還是不懂得珍惜資源?簡樸和快樂」是大草原上牧民的生活秘訣,我們其實也應該學會樂觀主義精神。

大多數蒙古族牧民在草原上都對馬情有獨鍾,甚至會有人把馬當作自己最親密的伴侶或家人。一年中最理想的馴馬季節,並非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春、夏、秋三季,而是寒冬,即使天氣再冷,駿馬也能扛得住,我們在冰天雪地裡,看到許多馬的背上和鬃毛上都結滿了細密的冰溜。看駿馬就像情人一樣,彼此競爭,彼此依賴,每一個優秀的牧人都有一匹寶馬良駒,但是馴服的過程也是極其痛苦的。

內蒙古大草原上,環境惡劣的牧民有他們自己的馴馬方式,這是蒙古人從遠古就傳承下來的自然規律。馴馬,其實也是蒙古族繼承千年的一個傳統項目,它同「男子三藝」(賽馬、射箭、摔跤)一樣,是一項能充分體現蒙古族同胞勇氣、技巧和勇氣的競技運動。因此,蒙古族同胞將「精騎射,馴烈馬」視為衡量一個優秀蒙古漢子的根本標準,已有千年之久。

這位牧人和他的幾個兒子來到這裡,在當地都是一位馴馬師。蒙古人有句古話:「好馬是嚴格馴養的」。現在每到冬季,東烏旗草原滿都拉格都會集中開展一次馴馬活動,相當於一場豐富多彩的蒙古族遊牧文化匯演,好看極了。

草地上最好的馴馬手,將受到牧民的尊敬,牧民就像「00後」追星族一樣對好的馴馬手著迷。用技巧徒手將一人多高的烈馬跌倒在地,用細長的套馬杆精確地將飛奔的駿馬套住。當問到他們制服烈馬的秘訣時,馴馬師輕而易舉地回答說:蒙古族每一個優秀的牧人,都懂得自然的生態法則,動物(馬)也是自然的一分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生產生活中總是可以創造出符合大自然法則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市地頭條丨黑河:零下30度的堅守,守好社區「安全門」
    ​市地頭條丨黑河:零下30度的堅守,守好社區「安全門」 2021-01-05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冬天零下30多度,草原牧民怎麼上廁所?看完你服不服?
    每到冬天的時候,這裡的氣候能夠達到零下30多度,加上當地還有很多牧民堅持著遊牧的生活,不願意住進城鎮裡面,所以讓人感覺充滿了塞外風情。但這群草原牧民究竟應該怎麼上廁所呢?蒙古包裡面可沒辦法安馬桶吧!看完他們的解決方式你服不服?
  • 最後的獵人和最後的牧人
    老家牧區的變化越來越大,總擔心著不久將來的一天她會消失在草原上,山谷間。
  • 海拔最高的邊境派出所,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零下30度也要出警
    因為海拔高這邊的環境,自然也跟中東部地區有很大的差異。而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海拔最高的邊境派出所,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零下30度也要出警,而這個派出所就是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它在喜馬拉雅山脈這邊,也就是中國和不丹的交界處。
  • 那拉提空中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原植物區
    西藏 的 那曲 羌塘草原,背後是連綿起伏的白雪皚皚的念青 唐古拉山 脈,牧草是短小似寸頭但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苜蓿草,畜群是黑色的犛牛,牧人的居所多是黑色的帳篷。在羌塘草原看不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家鄉附近的草原是壩上草原,還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草原吧,是農耕民族向遊牧民族過度的地帶。也有山但山不高,是高原草甸,看不到雪山。
  • 零下30度找油人的堅守
    進入12月份以來,氣溫不斷下降,最低溫度已經超過零下30攝氏度。極寒天氣對人員、設備都是極大的挑戰。平時可以維持一天的排列供電電瓶,現在平均3個多小時就要更換。「每天更換電瓶上千個,沙漠區域山梁、高丘多,走一步滑半步,體力消耗非常大。」放線班班長王延君說,25公斤重的電瓶需要人背肩扛才能送到點位。
  • 從神舟到嫦娥,老賈在大草原堅守了30年!
    30年,觀風測雨恪守初心;30年,守護神舟踐行使命。30年如一日,他在草原深處執著不渝、勤奮刻苦;30年如一日,他在氣象觀測崗位嚴謹求實、兢兢業業,他就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氣象技師賈長牛。這裡的氣候比較複雜,一年四季天氣多變,尤其是冬季,漫長而寒冷,最低氣溫能夠達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不論颳風下雨,賈長牛堅持每天觀測天氣變化情況,並定期組織氣象觀測設備巡查,及時排除設備安全隱患,確保任務期間提供的氣象數據準確無誤。
  • 全球最冷的村莊,最低氣溫零下72度,人均壽命卻高達100歲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世界上最冷的村莊,這裡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71度。很多網友都非常好奇他們是如何生存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具體是什麼樣子的?說到最冷的地方,大家一定會想到南極和北極。在我們的印象中認為南極和北極就是世界上最冷的兩個地方,但其實還有一個地方比這兩個地方還要冷得多,那就是位於俄羅斯的奧伊米亞康村莊。
  • 世界上「最冷的村莊」,最低溫度零下71度,上廁所需攜帶根木棍
    在今天的奧伊米亞康村擁有500多名居民,而原來這個地方是沒有人居住的,後來一些牧人發現這裡的泉眼可以供給牲畜們足夠的飲水,於是就慢慢留了下來,定居在這裡。因為長期的定居,當地人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環境,因而不想離開,如今的奧伊米亞康村更像一個世外桃源,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都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 帶著驚喜與幸運的呼倫貝爾冰雪之旅,挑戰零下30度
    作者:薛-子說說這次旅行:嚮往之地今年冬季一直在挑戰,去完零下15度的新疆,接著來零下20-30度的內蒙。對內蒙的印象,還停留在一望無際、綠油油的大草原,隨時隨地抬頭便能看到藍天白雲。這是我第一次來內蒙,沒有看到大草原,卻看到了一個白皚皚的冰雪世界。帶著一種驚喜,一種幸運,走進我的夢中嚮往之城——呼倫貝爾,我來啦!
  • 全球最冷的村子,全年零下30度,上廁都要帶小棍,活百歲很正常
    全球最冷的村子,全年零下30度,上廁都要帶小棍,活百歲很正常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非常的大,所以旅遊便成為了人們能夠釋放壓力,開闊眼界的好方法。也有許多人喜歡去一些有著世界之最冠名的地方,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全球最冷的村子,全年零下30度,上廁都要帶小棍,活百歲很正常。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可能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就是南極北極了,那裡氣候寒冷,常年都是冰天雪地的,除了科考全隊會前往那裡,其他的基本沒有什麼人會在那裡居住,但其實南極北極並不是全球最冷的地方。
  • 北極寒潮席捲韓國 雪後寒最低零下30度
    受北極寒潮來襲影響,韓國全國8日出現極寒天氣,氣溫最低跌至零下30度,南部地區積雪厚度超過31釐米,海陸空交通全部受阻。氣象廳當天已對中部和南部內陸發布寒潮預警,西南部的全羅道和濟州等地發布大雪預警,並預計部分地區的降雪天氣將持續至本周末。韓半島大部分地區被暴雪和寒流凍僵。
  • 零下30度極寒中享受40度溫泉 身體炙熱頭髮冰凍
    零下30度極寒中享受40度溫泉 身體炙熱頭髮冰凍 (1/2) "← →"翻頁
  • 零下的水要結冰,呼倫貝爾不凍河零下40度竟不結冰,專家:是地熱
    據地質專家考證,這裡集聚著豐富的地熱資源,流經此地的河流,零下40度的氣溫下也不會結冰。零下40度的環境,讓人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水不結冰?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不顧寒冬前來參觀。讓人驚喜的是,除了能看到零下不結冰的水,還能看到水中有藻類遊來遊去。除此之外河兩岸的霧凇帶來了童話般的世界。河面的霧氣更是給這裡渲染了一層靜謐。大概最美好的畫面就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了。
  • 《呼倫貝爾大草原》
    在草原上,河流馬群相伴,一覽無餘卻又望不到盡頭。 七月是草原最美麗的季節,也最讓人心曠神怡。 世代生活在這片美麗草原上的牧民,他們遵循著自然規律生活和放牧。蒙古包的材料都是自然物:木頭、鬃毛繩、氈子等。遷走時,搭建過蒙古包的地方會被收拾乾淨,不留任何雜物,很快就會花草茂密,綠色如初。居住地牧場邊的河水中野鴨徜徉,魚兒暢遊,牧人不會捕獵它們,它們也不懼怕,近距離地與人相處,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 穹頂之下 ,一碧千裡。
  • 《烏蘭察布》零下20度開機 張曉晨倪虹潔領銜主演
    影片經過6年深入內蒙古草原腹地採風,在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全境內取景,真實還原草原四季自然風光,捕捉時光流轉與人生變化,開機現場零下二十度,一片白雪皚皚。 該片由李小江自編自導,田豔監製,預計拍攝周期為10個月。
  • 零下30度、平均海拔3550米以上 護邊員新年堅守巡邏線
    護邊員們除了巡邏,還要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低溫天氣中進行耐寒和抗高原反應的訓練,即使在新年期間,他們也從沒有鬆懈。29號護邊站有8名護邊員,巡邏的線路雖然只有6公裡,但基本都在3550米以上的山上。有的地方積雪沒膝,有的地方亂石成堆,行走起來非常困難。
  • 芝加哥近零下30度!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遭遇致命寒潮,天然氣的機會...
    據美國國家氣象局,芝加哥奧黑爾機場的氣溫在周一觸及華氏34度後(1攝氏度),會在當天晚間跌至接近華氏0度(零下17攝氏度);周二晚間,氣溫將進一步走低,預計將跌至華氏零下23度(零下30攝氏度),接近1985年1月20
  • 零上100度和零下100度哪個更可怕?
    我們平時生活在亞熱帶氣候裡,夏天溫度30-40攝氏度左右,一般超過40度就覺得人快受不了了。眾所周知,中國的「四大火爐」有10個左右,可能有重慶、南京、武漢、長沙、杭州、南昌、上海、福州等地區,如果有沒有提到的,也不要生氣哈。這個四大火爐是怎麼評選的呢?
  • 非洲草原法則的啟示
    在每天早晨曙光剛剛照亮非洲大地的時候,草原上的羚羊一睜開眼睛就開始了奔跑,他們箭一樣向前奔跑。只是為了能找到一些新鮮的草和躲過獅子的追趕。這時候他們的天敵之一獅子也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生存下去,獅子只能去拼命追趕這些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