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風洞測試將在2030年走入歷史?

2020-11-27 騰訊網

由於建造一座風洞的價格非常昂貴,所以並不是每一支F1車隊都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風洞設施,像是哈斯、賽點車隊都是通過租借的方式使用風洞進行賽車的研發工作,再配合上電腦上流體力學(CFD)的軟體。

為了進一步降低各車隊的參賽成本,近年來國際汽聯通過修改規則來限制各車隊的風洞使用時間,而在近期的策略會議中,半數以上參賽車隊更在會議中開始推動自2030年起禁止使用風洞設備的相關計劃。

對此奔馳車隊領隊託託·沃爾夫表示這項計劃遲早會實現,但前提是須做好配套措施:「別忘了我們是在研發地表最快的賽車,我可不想用車手的安全開玩笑。」

「我們的風洞設備和其他車隊一樣,雖然各界在近年來一直強調風洞的重要性,又或者是動力單元、輪胎很重要等等,但要打造出好賽車是需要整合所有資源的,因此風洞禁令對F1的整體環境是利大於弊,畢竟這攸關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雷諾車隊執行董事馬欽·布科沃斯基也提出了他的看法:

「老實說,討論風洞禁令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重點仍在於其他項目。目前風洞測試是研發賽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CFD仍有一部分的風險,即使CFD有時能顯現出相當漂亮的模擬數據,但有時實際上路的結果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一來一往下反而耗費更多資源,而且還不一定能修正相關錯誤。」

如同布科沃斯基所言,維珍車隊曾在2010年推出號稱完全採用CFD設計的VR-01賽車,但整體成績證明CFD仍無法有效替代風洞設備。

「現在的F1仍充滿著各項挑戰,我認為如果現在對我們說有可能在10年後擺脫目前研發賽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是有可能的;以前的會議中常說要準備禁用風洞2年或3年,但最後都沒有實現,因此如果作為中長期計劃就較為可行,這當然會改變我們未來研發賽車的方式。」

「風洞禁令對我們當然是一大挑戰」,阿爾法·羅密歐車隊領隊弗雷德·瓦塞爾表示,「雖然這樣的計劃到2030年確實有可能成真,但老實說,要全數使用CFD設計賽車仍有一定的難度。」

「如同馬欽·布科沃斯基所言,安全性是一大問題,要在開賽前不能使用風洞調整、或是進行賽車後續升級確實是項難事,但我們也能縮短測試時間,像是只能用等比例模型進行測試等等。」

「這些確實是一項挑戰,但F1正是不斷挑戰才有現在的成就,而且如果我們有10年的時間可以嘗試,為何不試試看?」

「距離預期的時間點還有很長,而且CFD的發展與升級也相當迅速,如果給予這樣的時間,也許到了2030年我們真的不需要風洞」,紅牛二隊領隊弗朗茲·託斯特表示。

「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哈斯車隊領隊岡瑟·斯泰納表示,「重點就在於科技發展的腳步了,雖然我們不需要立即作出決定,但我認為朝這個方向走是對的,如果大家有心朝這個方向前進,我們會給予支持。」

相關焦點

  • 專門為測試帳篷建造的DAC風洞實驗室是怎樣的存在?
    本文將揭秘DAC Wind Lab上一篇中的視頻看到了風洞測試:硬核:7種帳型風洞測試,哪種最扛風?為什麼做風洞測試?從第一次風測到建立了自己的風洞實驗室,我們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在1991年推出DA17帳杆時,我們開始開發新的家庭露營帳篷,使用更大直徑的鋁杆。然而,我們手上沒有任何關於這些帳篷與當時常見的棚屋式鋼架帳篷相比強度的參考資料。」
  • 三菱PLC風洞測試軟體設計-珍藏乾貨
    今天海藍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三菱PLC風洞測試軟體設計的文章。詳見下文。1.三菱PLC風洞測試軟體概述為了測試風扇的性能而設計的測試系統。圖1 硬體結構原理框架圖將風扇上電之後,通過三菱可編程控制器PLC來控制變頻器的頻率變化,從而控制風扇的電流改變風扇的風力大小,在風洞設備儀器上檢測傳感器上數據的變化,將兩個傳感器的數據傳回三菱可編程控制器PLC。
  • 波音7E7飛機的低速風洞測試現已接近尾聲(組圖)
    2003年6月20日——波音7E7飛機的低速風洞測試現已接近尾聲,被測模型將進入第一輪高速風洞測試階段。  通過風洞模型,專家們可針對所設計的飛機進行各種不同配置的測試。低速測試採用各種大升力表面設置值來模擬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條件,以測量飛機性能。
  • 波音啟動777X低速風洞測試模擬起降(圖)
    QinetiQ低速風洞中接受測試的777X模型【環球網綜合消息】2013年12月9日,西雅圖——波音公司今日宣布已經啟動777X的低速風洞測試。這是該機型發展的一個重大裡程碑。風洞測試將驗證我們的性能模型,並生成大量數據,以供工程團隊在現階段的飛機設計工作中使用。」測試於12月5日在QinetiQ公司位於英國範堡羅的設施中開始。風洞模型可以允許專家們測試飛機的多種構型。低速測試可以通過模擬起降情況的多種增升舵面設定來測量飛機性能。
  • 在時速309km的風洞裡接受測試是什麼感受?
    沒錯,簡單來說,空氣動力學測試就是用風洞來測試全尺寸車型、原型車及量產車輛的空氣動力學特性。為確保能有效提升品牌車款的空氣力學效益,日前本田公司宣布,將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交通研究中心(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斥資高達1.24億美元(約合8.5億人民幣)打造一座全新的風洞實驗室,同時預計將會在今年夏天正式開始啟用!
  • 新品風洞測試儀氣動力測量儀器要求原理
    新品風洞測試儀氣動力測量儀器要求原理   用以測量風洞氣流特性和氣流作用於模型上的各種氣動參量的裝置。早期的風洞僅作靜態實驗,被測參量項目少,量值小,量程也窄,多採用錶盤式儀表或光學定性分析儀器。
  • 揭秘汽車工業最高大上的測試:風洞試驗
    鳳凰汽車訊 汽車風洞測試,被稱為汽車工業最高大上的試驗,作為一項並非國家強制性的測試,它每分鐘耗資高達400元,一輛車從最初的設計到改進、驗收一般要經過三次測試,每次測試最短一天時間,這意味著將耗資75-90萬元,堪稱「最燒錢」的實驗。
  • NASA對太空發射系統火箭模型進行風洞測試
    為了更好地理解環境因素對火箭發射之前和過程中產生的影響,美國宇航局使用一個1.82米長的SLS火箭迷你模型進行亞音速風洞測試,揭曉了側風和地面風如何影響火箭不同部分。研究人員在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4.2×6.7米亞音速風洞中進行測試,模擬該火箭可能體驗的風力狀況,這將有助於確定火箭和發射臺之間的最安全距離。近期測試項目包括:模擬升空時的地面風力,使用煙霧流動顯示風力對發射臺表面的影響。同時,這個模型火箭將承受時速225公裡的風力。風洞測試是SLS火箭首次發射之前進行的最新檢測,未來SLS火箭將攜帶獵戶太空飛船進入遙遠逆行軌道。
  • NASA開始進行靜音超音速飛機的風洞測試
    這架飛機目前已經進入風洞模型測試的階段,將利用 NASA 可以達到 1.6 馬赫的超強力風洞,來看看模型是否真的有如預期的減音效果。   風洞測試預計持續到今年中,但接下來如何除了看測試結果外,還是要取決於政府的預算,看能不能在 2020 年推出一架全尺寸的測試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或許未來從東亞到美國西岸,可以減少一半的時間呢。
  •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從模擬到復現 預計4年建成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本報記者 馬愛平  熱點追蹤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 為什麼中國汽車行業需要獨立第三方汽車風洞測試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車企自身建設的風洞試驗室,中國汽研汽車風洞作為汽車行業獨立第三方風洞測試和技術研發服務平臺,將為國內外車企的研發提供技術工程支撐,也將為眾多「中國製造」以及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自主研發提供重要基礎服務。據了解,目前長安汽車、泛亞汽車、東南汽車、江鈴汽車、江淮汽車等10家車企已為此成立「風洞聯盟」,將未來的諸多研發項目落地至此。
  • 超A乾貨:風洞,風洞,是個啥子玩意?
    么妹:那汽車風洞是今年才流行起來的嗎?么哥:風洞技術其實早在1869年就開始發展。就汽車風洞來講,中國的起步相對較晚,但也有一定發展歷程,哥給你整張表看看。么妹:可以啊,沒想你還是科技控呢,這麼一講,我清楚多啦。
  • 風洞與空氣動力學剪不斷的關係
    世界上公認最早的風洞出現在19世紀末(1869~1871年),由英國人韋納姆(E.Mariotte)研究發明,後來飛機發明者美國萊特兄弟也在1900年、1901年前後均對他們的飛機進行風洞測試。可以說當年的風洞測試和空氣動力研究大多數是與航空領域有關。
  • 殲20後繼有人,疑似國產第六代戰機風洞測試系統獲突破
    10戰機模型吹風洞我們不妨看看美國的F-22隱身戰機,其研製周期達16年,其中約10年的時間是在採集各項風洞數據,通過將23款氣動方案模型在15座不同用途風洞的長期吹風測試後,才有了如今F-22的面貌,滿足隱身效果的同時,讓氣動效率達到最優化。
  • 眾泰T500風洞測試表現優異風阻係數僅有0.32
    」— 測試最專業的風阻係數作為我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整車級風洞試驗場,「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並不是建造在某個地方的獨立運作機構,而是由同濟大學於2009年耗資5億元設計打造的擁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風洞,其正是坐落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內。
  • 通用原子公司完成MQ-25無人機第4次風洞測試
    資料圖近日,通用原子公司宣布完成MQ-25無人機的第4次風洞實驗,截至目前,已完成MQ-25的艦載起降性能以及任務執行能力風洞驗證。此次低速風洞實驗中,對其增升裝置及直接升力控制系統進行了測試,結果與數值模擬結果一致,證明其足以完成起飛、降落以及觸艦復飛等機動動作,驗證了其艦機適配性。此前還進行過高速風洞實驗,對其任務執行能力進行了驗證。後期還將測試發動機的進氣道和噴管,無人機及發動機的防冰性能,以及高速飛行狀態下空中加油接觸和分離的安全性。
  •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基於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空氣動力學家俞鴻儒的爆轟驅動方法,姜宗林團隊從2000年就開始探索復現風洞理論與創新技術驗證。經過了16年的艱苦努力,2017年完成JF12復現風洞的系列實驗研究。    從國際高超聲速風洞技術發展來看,JF12復現風洞突破了三大「卡脖子」的技術瓶頸:風洞驅動功率小、實驗時間短、測量精度低。
  • 中國超級風洞完成測試,空氣動力技術突破,六代機問世指日可待
    ,據媒體報導,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研發的FL-62風洞在瀋北新區的測試場完成了主壓縮機最大轉速測試。FL-62風洞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連續式跨風速風洞,它的成功測試意味著中國在大型風洞上實現了跨越。有消息稱,該風洞容積約17000立方米,重達6620噸,研發難度不亞於研發飛機。在技術特點上,其可以更換多個試驗段。該風洞未來將服務於新機測試等領域,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未來在第六代戰機上,會多一個強力幫手。
  • 從海面飛行器風洞中心到中國汽研,見汽車風洞「進化史」
    所有這些都需要使用汽車風洞。汽車風洞中巨大的人工風可以模擬不同駕駛環境下的空氣阻力、噪聲、熱力狀態、天氣環境甚至太陽輻射來測試樣車的安全性和操縱穩定性,最大限度可以減少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動力損失,為汽車的設計提供條件哪個更節能美觀。
  • 一男子來自2030年?竟通過了科學家的測試,穿越時空將揭秘
    一男子來自2030年?竟通過了科學家的測試,穿越時空將揭秘。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穿越時空的情節。但大家有沒有考慮過,現實中是否真的存在時空穿越?如果時間能夠自由穿梭,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近日,有一個名叫諾亞諾瓦克的男子,自稱是來自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