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啟動777X低速風洞測試模擬起降(圖)

2020-11-27 環球網

QinetiQ低速風洞中接受測試的777X模型

【環球網綜合消息】2013年12月9日,西雅圖——波音公司今日宣布已經啟動777X的低速風洞測試。這是該機型發展的一個重大裡程碑。

777X項目副總裁兼總工程師Terry Beezhold表示:「這是自項目在上月啟動以來的第一個重大發展裡程碑。風洞測試將驗證我們的性能模型,並生成大量數據,以供工程團隊在現階段的飛機設計工作中使用。」

測試於12月5日在QinetiQ公司位於英國範堡羅的設施中開始。風洞模型可以允許專家們測試飛機的多種構型。低速測試可以通過模擬起降情況的多種增升舵面設定來測量飛機性能。

目前正在接受測試的低速模型是一個1:20比例的777X基本型模型,長約4.22米,翼展月3.92米。模型中安裝了數百個壓力傳感器,用於確定飛行載荷,並可針對給定設計的氣動性能提供非常有用的診斷。

在QinetiQ公司設施進行的低速測試預計將持續5個月。明年,還將在位於西雅圖的波音跨聲速風洞進行測試,以進一步驗證777X的高速性能預測。

Beezhold表示:「我們正按計劃順利開展工作,預計於2014年完成頂層設計,並在2015年實現確認構型。」

777X家族包括777-8X和777-9X兩種機型,將可以滿足市場需求和客戶期望。這種機型在多處採用了最新的技術,包括迄今最先進的民用發動機——GE航空的GE9X發動機,以及翼展超過當前777的全新高效複合材料機翼。

波音和QinetiQ公司不久前達成協議,將把在範堡羅風洞設施上的合作關係延長5年。

777X項目於上月啟動,共獲得來自阿聯航空、阿提哈德航空、漢莎航空和卡達航空的259架確認訂單和承諾訂單。

波音預計於2014年完成777X的頂層設計,並在2015年實現確認構型

相關焦點

  • 波音7E7飛機的低速風洞測試現已接近尾聲(組圖)
    2003年6月20日——波音7E7飛機的低速風洞測試現已接近尾聲,被測模型將進入第一輪高速風洞測試階段。  通過風洞模型,專家們可針對所設計的飛機進行各種不同配置的測試。低速測試採用各種大升力表面設置值來模擬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條件,以測量飛機性能。
  • 通用原子公司完成MQ-25無人機第4次風洞測試
    資料圖近日,通用原子公司宣布完成MQ-25無人機的第4次風洞實驗,截至目前,已完成MQ-25的艦載起降性能以及任務執行能力風洞驗證。此次低速風洞實驗中,對其增升裝置及直接升力控制系統進行了測試,結果與數值模擬結果一致,證明其足以完成起飛、降落以及觸艦復飛等機動動作,驗證了其艦機適配性。此前還進行過高速風洞實驗,對其任務執行能力進行了驗證。後期還將測試發動機的進氣道和噴管,無人機及發動機的防冰性能,以及高速飛行狀態下空中加油接觸和分離的安全性。
  • NASA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完成風洞試驗
    LA-8(Langley Aerodrome-8) 已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12英尺(3.7米)低速風洞中完成了第一次風洞試驗,並計劃在8月底之前將LA-8從風洞試驗轉移到飛行試驗。NASA無人機系統部門負責人戴夫·諾斯說:「該研究項目名為先進城市空運試驗臺,旨在探索未來城市空運,既包括無人駕駛飛行如包裹運送,也包括可搭載6~8人的有人機。
  • 格爾發全新一代重卡K7風洞測試大揭秘
    等待做風洞測試的江淮格爾發重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等待做風洞測試的江淮格爾發重卡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是我國最大的空氣動力學研究、試驗機構。這裡建有一個總體規模居亞洲第一的風洞群,本次跨越K7就是在其中一個低速風洞裡完成了風洞試驗。
  • 我國已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
    (FL-10風洞)氣動噪聲試驗在航空工業氣動院順利完成,宣告我國正式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氣動噪聲風洞試驗是航空型號研製重要的地面試驗項目,是評估航空型號的適航符合性、舒適性、環保性以及聲隱身等性能的重要依據。此次, 氣動院在8米低速風洞順利完成某型號降噪驗證風洞試驗,獲得了該型號的氣動噪聲特性數據,並驗證了降噪設計的降噪效果,為型號研製及時提供了高質量驗證數據,獲得客戶單位高度認可。
  • 波音777X的未知前途
    作為波音777X客機目前最大的訂戶,阿聯航空是波音公司的優先客戶,原計劃要在2021年開始運營該型客機。如果上述消息屬實,也就意味著波音777X的交付時間將再次推遲至少一年。波音777X複合材料機翼中心在阿聯航空發布上述消息三周之後,姍姍來遲的波音公司才語焉不詳地表示有可能會推遲波音777X的交付日期,同時還表示該機的所有測試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 風洞與空氣動力學剪不斷的關係
    圖:在0.04馬赫(約為50km/h)至0.58馬赫(710km/h)(圖中左至右是0.04馬赫、0.4馬赫、0.58馬赫的測試情況)的風速區間段對人體進行風洞測試,當時的飛行員提供測試數據。不同於上述的風洞測試,運用的是150臺高解析度相機來建立騎乘時的3D模型,再運用CFD電腦模擬不同騎姿的風阻,這樣一來即可找出最小風阻的騎姿。不僅僅是斯柯達,像是BMW也以自動駕駛的偵測技術協助美國泳隊在本屆奧運奪冠,此前Ferrari也曾協助過英國和義大利運動代表隊。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飛機在試飛之前必須要經過密集的風洞測試,才能確定其氣動性能,測量出飛機模型表面的壓力、壓強和流場,這樣一來才能夠獲得飛機的各種數據,包括阻力、升力、加熱特性等等,使得後續飛機的研製工作事半功倍。風洞的作用如此重要,以至於有人說飛機是「吹出來的」。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1900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建造了一個風洞,截面40.6釐米×40.6釐米,長1.8米,氣流速度40-56.3千米/小時。為他們成功地進行世界上第一次動力飛行奠定了基礎。1901年,萊特兄弟又建造了一個風速12米/秒的風洞,繼續為他們的飛機進行有關的實驗測試。  我國建造風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
  • 4米×3米風洞新試驗 首次用於某型無人機
    本報訊 (胡興雨)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傳來捷報,該所自行研製的4米×3米風洞大迎角尾撐系統試驗裝置,首次成功應用於某無人機型號試驗,這標誌著該裝置已完全具備風洞試驗能力,對我國無人機等新型飛行器研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美國宇航局第一架全電動X飛機組件正在進行風洞測試
    該飛機被稱為X-57麥克斯韋(Maxwell),最近在維吉尼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進行了風洞測試。該測試在低速航空聲學風洞中進行,以收集飛行條件的運行和性能數據。該測試使用了加利福尼亞Empirical Systems Aerospace公司提供的一對全尺寸螺旋槳組件。完成的飛機將配備12臺電子高舉電動機和螺旋槳。螺旋槳和電動機沿著飛機的巡航效率機翼的前緣放置。
  • 三菱PLC風洞測試軟體設計-珍藏乾貨
    今天海藍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三菱PLC風洞測試軟體設計的文章。詳見下文。1.三菱PLC風洞測試軟體概述為了測試風扇的性能而設計的測試系統。三菱PLC風洞測試軟體設計圖1 硬體結構原理框架圖將風扇上電之後,通過三菱可編程控制器PLC來控制變頻器的頻率變化,從而控制風扇的電流改變風扇的風力大小,在風洞設備儀器上檢測傳感器上數據的變化,將兩個傳感器的數據傳回三菱可編程控制器PLC。
  • NASA對太空發射系統火箭模型進行風洞測試
    為了更好地理解環境因素對火箭發射之前和過程中產生的影響,美國宇航局使用一個1.82米長的SLS火箭迷你模型進行亞音速風洞測試,揭曉了側風和地面風如何影響火箭不同部分。研究人員在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4.2×6.7米亞音速風洞中進行測試,模擬該火箭可能體驗的風力狀況,這將有助於確定火箭和發射臺之間的最安全距離。近期測試項目包括:模擬升空時的地面風力,使用煙霧流動顯示風力對發射臺表面的影響。同時,這個模型火箭將承受時速225公裡的風力。風洞測試是SLS火箭首次發射之前進行的最新檢測,未來SLS火箭將攜帶獵戶太空飛船進入遙遠逆行軌道。
  • 中國研發的「2小時全球到達」噴氣發動機開始風洞測試
    由中國技術團隊研發的能讓飛行器2小時內全球到達的噴氣發動機開始在北京附近的風洞進行測試。該發動機在高超音速風洞中模擬的飛行環境是9倍音速。科學家們表示,這臺引擎讓高超音速商業飛行變得十分可能。
  • 中航工業又有好消息,神秘飛機模型現身超級風洞,和六代機有關
    對此,有專家分析這款模型可能是一架無人機,因為其採用了無尾翼設計,因此可能是在測試的新一代無人機。中國此次研發出來的FL-62風洞,對於未來發展六代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戰機研發的過程中,有一個步驟是每架戰機都需要經歷的,那就是吹風洞,在風洞中能夠模擬出飛機在飛行時的氣動效應,從而為飛機設計合適的飛控並最終成型,風洞也因此被稱為飛機的孵化場,目前美國在這一領域佔據優勢,美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低速風洞,同時還有最大的跨音速風洞。
  • 一張風洞圖片折射出的中國航空強大實力
    大家應該能猜出,這是一張風洞的圖片,圖中的某款飛機縮比模型正在進行吹風試驗。細看這架飛機模型,大概是我國新研製的L15高級教練機。不過圖中的亮點不在於這架飛機模型,而是背後的那幾個字:FL-60風洞。以前我們關注的重點一向是飛機本身,而忘卻了飛機設計所依賴的重工設施之一的風洞;而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則擁有眾多的風洞設施,比如低速風洞群,有Φ1.5米開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5)、3.5米×2.5米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8)、4.5米×3.5米低速增壓風洞(FL-9)、4.5米×3.5米開/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51)、8米×6米開/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
  • 我國JF-12激波風洞,居世界領先地位
    迄今為止,中國已研發生產出低速、高速、超高速以及各種類型的激波、電弧風洞模型。 美國 LENS系列激波風洞和中國JF12激波風洞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風洞。對30馬赫以上飛行狀態的研究是很困難的,一方面是因為模擬這種飛行環境比較困難,另一方面是由於想要提高這種飛行速度的武器很難。 但是我們的國家成功了。實際上!我國研製的JF-12激波風洞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夠模擬9馬赫的高超音速風洞。儘管在速度上和美國有差距,但在保持時間上卻達到了100毫秒,遠遠超過了國外30毫秒的紀錄。
  • 我國JF-12激波風洞,居世界領先地位
    該風洞對於飛彈戰機等裝備的研發極其重要,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就是利用自己建造的風洞來進行模擬試飛,但是上世紀西方主流國家對風洞的建設並不感興趣,他們認為人類無法建造速度極快的風洞,因此中美兩國都率先開始了對高速風洞的研究建設,從上世紀郭永懷提出的高超音速設備,到他的學生俞鴻儒設計的中國第一個激波風洞,中國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在風洞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 中國要打造世界最強大的「超級風洞」
    一座高水平的風洞決定一代飛行器的研製水平,更是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象徵,是當之無愧的國家重器!歐美等國家能夠研發出空客、波音甚至高水平太空梭正是得益於100多年的風洞建造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