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真相與謠言賽跑 信息公開條例經歷大考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天災突如其來。

  不僅是汶川百姓,全國大多數地方的民眾都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這場天災的威力。人們紛紛跑出房間,尋求權威的答案。哪裡地震了?震級多少?新聞有沒有報?對信息的極度渴求,立即凸現出來。

  公布災情速度前所未有

  汶川地震,讓我們看到中國對災情的公布速度。

  距地震發生18分鐘———5月12日14時46分,新華網發布消息:四川汶川發生7.8級強烈地震。此時,距地震發生剛剛過去18分鐘。緊隨其後,國內各主要門戶網站的頭條都是此條消息。

  距地震發生1小時22分鐘———15時50分新華網發布消息:總參謀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都軍區已派出人員前往震中了解情況。

  距地震發生1小時27分鐘———15時55分新華網發出快訊: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趕赴災區。

  距地震發生1小時32分鐘———16時新華社消息:民政部已從西安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四川災區。

  距地震發生2小時21分鐘———16時49分國家地震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張宏衛通報,針對四川汶川地震,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隊已經集結。

  ……

  距地震發生4小時54分鐘———19時22分,人們從電視畫面中看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抵達成都,正趕往地震災區,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距地震發生7小時14分鐘———21時42分,新華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經抵達地震災區四川省都江堰市開始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

  距地震發生17小時28分鐘———5月13日7時56分,人們獲知,救援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數以萬計的軍隊人員、武警官兵和地震救援專家克服交通中斷的困難,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災區,部分先遣部隊已徒步開進震中———汶川。

  距地震發生25小時32分鐘———5月13日16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民政部、中國地震局有關負責人向中外記者介紹了四川汶川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進展情況。面對記者的尖銳提問,這些負責人沒有迴避,而是十分坦誠地一一如實回答。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還公布了最新統計數字———目前地震災害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1921人。

  與此同時,新華網及時滾動播報、中央電視臺不間斷直播,及時轉發地震權威信息。

  記者接觸到的很多市民紛紛表示,震情的多渠道、全方位的持續發布,使大家在較短時間內對此次地震情況有了總體了解,同時也對所在地的相關情況「瞭然於胸」,因此雖然震感明顯,但並沒有出現恐慌情緒。

  真相面前謠言不攻自破

  汶川地震,更讓我們看到中國撲滅謠言的速度。

  汶川地震發生後,傳言即出,北京當晚將發生餘震的簡訊在市民手機中迅速傳播,重慶網上傳言晚上會有餘震,上海也謠傳滬浙交界處發生5.7級地震。當地地震局都在一兩個小時之內進行了闢謠,謠言在權威信息下立刻停止了傳播,人們很快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震感也引起貴州一些群眾的猜測和不安,貴州有關部門迅速通過手機簡訊和網絡等現代傳播手段,及時告知公眾「貴州處於非地震帶」,「此次地震對貴州沒有大的影響」等信息。

  河南省地震局也通過手機簡訊、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向群眾發布震情提示:汶川地震震感波及河南省,但不會影響正常生活,請不要恐慌,本局正關注震情並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有評論人士稱:「這一次,真相跑到了謠言和恐慌的前面;這一次,政府學會了與謠言賽跑。」

  北京一名網民說:「作為一名有素質的網民,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國家權威機構的解釋,正常生活和工作,切莫輕信、傳播謠言和無端恐慌,別讓謠言震了自己的心。」

  地震發生後,不少人在網上質疑,這麼大級別的地震為何事先沒有預警?還有人稱,地震之前已有徵兆,但相關部門並未重視。在1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就向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接到7位四川地震局職工的投訴,他們說在幾天前就察覺到地震的跡象,但局裡為了保證奧運前的安定局面,禁止透露這個信息。請問,這麼大級別的地震,是否事先可以得到預警?您對此投訴有什麼反應?」

  張曉東首先指出「這種推測是沒有道理的」,隨後他向記者詳細解釋說,三大因素決定地震預測是世界難題:第一是地球的不可入性,第二是地震孕律的複雜性,第三是地震發生的小概率性,「統計樣本的獲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難」。

  張曉東坦陳:「近二十年來,我們也在二十幾次地震之前有所察覺,有一些地震也取得了減災實效,但這個比例很低,所以這個預報很難,地震預告沒有過關。因為每次地震,現象都非常複雜。我們確定的指標,有可能在另一個地方、另一段時間,可能就變了。難就難在這兒。」

  「謠言往往是通過信息的真空才得以滋生。一直以來,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因為種種原因,地方政府的失語往往導致謠言泛濫,從而引發公眾恐慌。而此次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對震情的及時權威發布,有力地證明了謠言止於公開。」有評論人士稱,當政府暢通了信息渠道時,社會上的流言、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地震是一個涉及到無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災難,越公開越有利。」

  分析人士稱,嚴重的自然災害對我們是一場考驗,也是一次鍛鍊。我們無法控制地震,但我們能夠應對地震。過去,在信息封閉的情況下,發生地震之後,不會迅速造成如此大範圍的輿情反彈。但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網際網路、手機通信等信息傳播手段迅速讓更廣泛範圍內的人了解到這場天災,能否迅速反應、積極應對,在某種程度上考驗著我們的執政智慧和善治能力。這位分析人士特別指出:「公開準確的信息披露,是此時此刻公眾情緒最好的鎮靜劑,是減震良方。而這一次,國家地震臺網及時發布的信息和各地政府職能部門震後闢謠信息的迅捷發送,可以說是交上了一份高分考卷。」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經歷大考

  地震逞威之時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不到半月,汶川地震無疑是條例實施後的一次嚴峻大考。

  「有關部門在此次地震事件中反應迅速,充分表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條例的宗旨在此次地震災害信息披露工作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建順今天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莫紀宏也認為:「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災害的法律法規,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無疑起到了一個綱領性的作用,使得整個信息披露工作的整體進程和必要性以明確的法律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對於發揮其他法律的聯動協同作用大有裨益。從目前的效果來看,條例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謠言不攻自破,民心安如磐石。」

  「按照條例規定,可以公開的政府信息分為兩類,一是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二是經申請公開的信息。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是與公眾切身利益相關的,需要廣泛為人們所知曉的信息,地震事件顯然屬於此類。」楊建順說。

  莫紀宏補充說:「具體到此次地震災害,在信息公開和披露上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震情發展的情況;二是震災發展的情況,比如死傷人數,破壞地區等;三是對人民群眾進行合理的宣傳,鼓舞起眾志成城抗擊災害的決心。」

  據介紹,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範圍內發布準確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楊建順告訴記者:「在條例實施之前已經有了將近一年的準備時間,可以說,政府部門的方方面面都對條例的具體規定進行了熟悉和磨合。」

  他認為,條例的實施以及此次地震中我國政府的良好表現有其特定的歷史淵源。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在致力於政務公開工作的推廣和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包括條例的起草和實施可視為這一大歷史趨勢中的關鍵步驟。而最根本的目的,是確保民眾真正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中來,形成一個和諧穩定、良性運轉的社會公共領域。

  莫紀宏提醒說,今後幾天內,面對可能發生的餘震以及災情,相關地區政府和部門應繼續堅持及時權威的震情信息發布。「在今後救災工作中的信息披露依然應該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震情,比如還有沒有餘震,對於此次地震前因後果的分析等;二是震災,要隨時披露死亡人數和受災情況。在救災工作結束後,應該有一個總的傷亡數據統計;三是對於民眾進行地震災害預防的宣傳,當人們了解了地震之後,恐慌心理也會大幅度消除。」

  「在條例的指導作用下,能夠有效地闡明真相,避免恐慌也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行為。」楊建順說,「普通民眾對災害來臨時的信息披露要予以理解,予以支持,去偽存真,自覺地消除恐慌,積極應對。這是一種政府和民眾間雙向的溝通與認同。」

  楊建順表示,溫家寶總理親臨災害現場對於民眾信心是個極大的鼓舞,但更為重要的是徹底調動現場指揮人員,將其所獲得的最前沿的信息及時告訴公眾,這樣才能真正確保民眾對於抗災工作的認同,切實穩定民心。(杜曉 陳麗平)

相關焦點

  • 汶川地震:真相迅速揭開 謠言不攻自破
    不僅是汶川百姓,全國大多數地方的民眾都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這場天災的威力。人們紛紛跑出房間,尋求權威的答案。哪裡地震了?震級多少?新聞有沒有報?對信息的極度渴求,立即凸現出來。公布災情速度前所未有汶川地震,讓我們看到中國對災情的公布速度。
  • 「5·12」汶川地震12周年,這些謠言別再傳了!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科普張掖 「5·12」汶川地震
  • 流傳十年的汶川地震簡訊:你只有經歷生死,才能體會生活的真相
    但你可能並不記得,明天,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就在下午,我在網上,又讀到了那條流傳了十年的汶川地震簡訊。地震裡,一位被埋在廢墟下的女孩,給男友發了這條信息。他們約定,如果女孩還能活著回來,就永遠在一起。但是,她沒有回來。此後十年,男友再也沒有開始新的戀情。我曾經以為,這只是網絡上的一段傳說。
  • 李四光預測四大地震已有三處靈驗,剩下一處在臨沂?謠言別再相信
    聳人聽聞的謠言2010年5月6日,某網友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則信息,該網友稱根據中國地震監測局、山東省政治委員會等官方機構判定,臨沂將於2010年6月13日發生8到9級地震。地面產生晃動、動物表現異常、火山噴發……一時之間,關於地震的謠言漫天。不久之後,臨沂市地震局在網上發布了闢謠信息,官方組織稱:此次臨沂地震的預測就是無稽之談。為了減輕民眾們的擔憂,官方機構發布了專家們的專業預測:山東省近期發生地震的可能性不大,5級以上的地震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 關於地震的這些謠言,別再傳了!
    關於地震的這些謠言,別再傳了!12年前的今天,汶川地動山搖。那段記憶銘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然而,在大家關注地震信息的同時,一些流言也隨之盛行:李四光預測過特大地震;地震可以提前一小時預警;路面開裂都是地震造成的;磁鐵可以預測地震……那麼,就讓科學家來幫我們終結這些謠言。
  • 網際網路提升預警速度 地震信息服務與地震波賽跑
    科技人員在地震信息發布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隨著這些技術的推廣,地震信息服務逐漸轉向既滿足公眾的需求,又能推進地震信息服務產業常態化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地震信息服務一直在與地震波賽跑。通過網際網路預警、大數據拼圖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地震信息服務逐漸轉向既滿足公眾了解地震信息的需求,又能夠推進地震信息服務產業的常態化。
  • 李四光預測了四個地震,三個都發生了?這些地震謠言別再傳了
    12年前的今天,汶川地動山搖。那場災難與苦痛,永遠銘刻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中。時至今日,關於地震的流言依然盛行:李四光預測過特大地震,地震可以提前一小時預警,路面開裂都是地震造成的,磁鐵可以預測地震……等等。
  • 與地震波賽跑的AI
    對許多四川人民來說,這不是第一次經歷地震了,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震感來臨前,他們的電視上收到了地震預警彈窗成功預警本次地震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由成都高新減災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地震發生時,該預警網同步向政府和應急部門、場鎮、社區、學校、電視、手機和媒體等不特定公眾同步發出地震預警信息。
  • 李四光成功預測3次大地震,還剩下一處在臨沂?不要再被謠言誤導
    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人們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幾乎都是「碎片化」的,再加上大家越來越忙,忙到看書只能看完「簡介」,忙到看新聞只能看到「標題」,以至於很多時候都無法了解事情的全貌。於是乎謠言四起,真相和假象不斷被揉在一起,再經過無數人的「語言加工」,到最後,真相徹底被掩蓋,畢竟人們往往只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只願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2008年,一場可怕的地震降臨,給中國無數家庭帶來了傷痛,在傷痛的同時,人們對大自然的恐懼也進一步加深,畢竟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實在太渺小。
  • 王琳:海南擊破海嘯謠言不妨設地震避災演習日
    這些政府行為,體現了政府責任,對於謠言的平息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謠言傳播的大眾心理上來分析,「9·13地震海嘯」謠言死灰復燃是有多種誘因,必須予以正視和疏導。其一,在這個影像媒體時代,民眾籍由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目睹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慘烈,心有餘悸。其二,「汶川大地震」後,多位權威地震專家向公眾普及了「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預報地震發生的準確時間」這一常識。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十三條 除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的政府信息外,政府信息應當公開。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採取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的方式。第二十二條 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確定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並按照上級行政機關的部署,不斷增加主動公開的內容。
  • 貴陽地震危險全國排名第19 市內建築可抗6級地震
    11月6日凌晨4時,(貴州)黔西南自治州貞豐縣發生3.9級地震,地震沒有造成人員財產損失。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我省西部和南部一帶已陸續發生3-4級左右的地震,有的已經造成了重大損失。  地震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省城貴陽發生地震的危險有多大,城市建築抗震設防的情況如何?記者採訪了省地震局相關專家。
  • 汶川地震受災大熊貓當媽媽 幼崽公開亮相(圖)
    新快報記者 寧彪/攝  「小公主」於8月9日誕生,於前天公開亮相,你不妨給它起個名字  新快報訊 記者李佳文報導 前天上午,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總經理董貴信對外宣布,又有一隻熊貓寶寶於2015年8月9日誕生。這隻大熊貓幼崽出生時體重為170克,於前天進行了公開體檢,這也是它首次亮相。
  • 香港的汶川地震捐款,並沒有被貪汙
    近年來,網上一直流傳著香港的汶川地震捐款200億被內地貪了的謠言,還說給郭美美買包了,但是實際上,香港紅十字會和內地紅十字會根本不是一個組織,香港的捐款是專項督察的
  • 汶川地震,德國賽車手豪捐1億美元?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2008年對我國來說是自豪的一年,但同時也是悲傷的一年,在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讓全世界看到了我們中國的繁華,但是在同一年我國還發生了一次特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在這一次地震中我們有很多的同胞離開了人世,無數家庭破碎。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幾乎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軍人、醫生、救援隊還有無數聞詢趕來的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趕到了汶川,來到了救災搶險的第一線。中國軍人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汶川震後,災區道路損壞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震中茂縣已成「孤島」。當時汶川海拔高、氣候條件複雜,此前直升機6次嘗試降落未果。,空降兵成了進入災區了解災情的最後希望。
  • 長寧地震很多人收到的預警信息,背後是一個怎樣的系統?
    有了預警信息要傳遞到老百姓那裡,才能更好地取得減災的效果。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特別是電視和手機需要加快。」3如何讀懂地震警報聲?有關四川長寧地震的這些謠言,別再傳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牽動全國人民的心,謠言也不脛而走。以下這些謠言別再傳了——118日凌晨四川宜賓市將有7.6級地震 6月17日,四川宜賓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隨後,網上出現「四川手機報」發布的關於「6月18日凌晨3時12分將會有更大地震發生」的消息。
  • 紀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一句話簡短 512汶川地震紀念語句
    汶川地震十年,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這些  十年,太長,足以讓地震中幼稚懵懂的少年長大成人;十年,太短,地震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在與時間的賽跑中,我們學會了堅持、感恩、樂觀、夢想、勇氣、力量、希望、奉獻……作為家長,請您一定要告訴孩子:  學會堅持——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抱定堅持的態度,遇到困難時堅持、被別人質疑時堅持……學會堅持,生命就會因此而閃光。
  • 山西省地震局發公告:「近日有大地震」純屬謠言
    中新網太原4月13日電 (範麗芳)4月12日晚間,山西省地震局官網針對近日流傳的一則題為《地震警示,山西》的謠言發布闢謠公告,稱文中所說的「未來兩個月內中國還將發生7級以上地震,湖北、山西等地為重點」等信息純屬謠言。
  •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預警信息快于震波(圖)
    秒收到預警信息。  利用汶川(微博)地震餘震研製  已成功預警60餘次  地震預報在全球範圍內還是一大難題,但無法預報不代表不能預警。  自汶川地震發生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利用汶川大地震餘震這一不可複製的資源,致力於地震預警技術研究。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在掌握了地震預警核心技術的同時,吸收了國內外特別是日本的技術,並將其融入到自主開發的軟硬體一體化系統中,形成了地震預警技術系統的全套自主智慧財產權。這套系統布設在約2萬平方公裡的汶川餘震區域,已經對布設區域內發生的60次餘震成功實現了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