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磁炮自從已經上艦測試的消息曝光以來,不少網友關心這款武器的研製進度。最近有官媒暗示,我國新型電磁炮即將量產,其進度已經超過美國。
中國已經解決了艦艇對新式主炮的供電問題,電磁炮研製進展迅速,很可能會安裝在055驅逐艦改良型上,射程達到200公裡。這款最新電磁武器對「耐強磁場環境和強衝擊環境」有特殊要求,而為其專門研發的「直流有刷電機」具備啟動響應速度快、運行平穩、控制精度高等特點,已能完全滿足需要。同時就在5月底,搭載電磁炮的中國海軍936號坦克登陸艦再次出現在負責改裝艦艇的造船廠碼頭。因此,中國的電磁炮技術已成熟,很可能會超越美國率先裝備海軍艦艇。
前一段時間中國的電磁炮照片的曝光引發了世界的廣泛關注,電磁炮上艦也使得中國在電磁炮方面已經擺脫了理論驗證和室內靜態實驗階段,正式向現實階段靠攏,那麼電磁炮的原理是什麼?電磁炮有哪些種類?電磁炮為什麼難以進入軍事領域,有哪些困境?我們來一一分析一下。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與傳統的火藥推動的大炮,電磁炮使用的力量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電磁炮分為如下幾種:線圈炮、軌道炮、電熱炮和重接炮。其中線圈炮又稱交流同軸線圈炮,由加速線圈和彈丸線圈構成。
當它通入交變電流(或者利用直流電進行RC震蕩)時,產生的交變磁場就會在彈丸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加速線圈電流的磁場互相作用,產生電磁場力,使彈丸加速運動並發射出去。而軌道炮由法國人維勒魯伯於1920年發明,是利用軌道電流間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彈丸發射出去。它由兩條平行的長直導軌組成,導軌間放置一質量較小的滑塊作為彈丸。當兩軌接入電源時,強大的電流從一導軌流入,經滑塊從另一導軌流回時,在兩導軌平面間產生強磁場,通電流的滑塊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彈丸會以很大的速度(理論上可以到達亞光速)射出。
從目前可以公開的圖片來看,中國的電磁炮的炮管短小並且炮管為圓形,但是其口徑和炮塔極大,並且近日爆出電磁炮的所屬艦船是登陸艦。眾所周知,登陸艦巨大的船艙可以給電力設備進行保存工作,並且電力設備應該以大容量電容為主。所以筆者大膽猜測:應該屬於電磁線圈炮或者是電磁軌道炮這一類型的電磁炮。一旦海試成功,將會為國產武器系統帶來革命性的成果。
從應用遠景來看,電磁炮可以攻陸、反艦、防空、反導和反衛星,並且因為初速快、射程遠和打擊猛而必然會成為新一代海軍主戰艦載武器。
由於電磁炮擁有較高的初速和較遠的射程,在海基反導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外美軍原本還計劃用電磁炮代替「密集陣」近防系統,也就是說一門電磁炮可以代替傳統的主炮加近防系統;而隨著電磁炮技術的成熟,其炮彈的射程未來可能會達到200至300公裡,實際上已經超過了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反艦飛彈的射程,電磁炮很有可能成為改變未來海戰作戰模式的武器系統之一,美國在提出電磁炮概念的時候,就一直雄心勃勃。比如我們的055大驅未來會配合電磁炮將成為海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