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發現巨型魚類,是白堊紀最恐怖的魚類之一,牙齒跟針那麼尖

2020-12-06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據報導,日前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研究員發現了一個巨型魚化石,通過年代分析,它距今大約有7000萬年的歷史,而且它生活的區域也是在恐龍的生活範圍之內,或者你也可以這麼認為,這條魚曾經和恐龍一起生活過,它的身長超過5米,是一種肉食性魚類。

來自於白堊紀晚期的掠食者

提到白堊紀,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不過白堊紀時期的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是非常豐富的,哺乳動物的祖先也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只不過當時因為恐龍具有絕對的「統治地位」,所以很多動物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罷了。

當然,地球上的掠食者並不會只有恐龍一種,因為這樣會導致生態系統不完善。這次發現的這條史前巨魚,它就是來自於白堊紀晚期的最強大掠食者之一,通過化石分析,研究者發現它的頭部巨大,牙齒異常的鋒利,就好像是一根根堅硬的針一般,牙齒的長度也有數釐米長,科學家認為它屬於劍射魚,是地球歷史上大型掠食性魚類之一,鮮少有天敵。

什麼是劍射魚?

它們是一種生活在8700萬年前-6500萬年前的魚類,目前已知的天敵是鯊魚和滄龍。這種魚的背部和腹部顏色上看起來都和海水融為一體,所以可以讓它們很好的偽裝自己,以防被天敵或者獵物發現。

在白堊紀時期,它們廣泛分布在內陸海道地區,多年來在歐洲、美洲、澳洲等多地,都曾經發現過劍射魚的化石。研究發現,劍射魚曾經是海洋裡最厲害的遊泳高手,它的速度要比海洋中任何的生物都要快,甚至它還可以躍出水面,以極快的速度去捕食海鳥。

那麼,劍射魚是如何滅絕的呢?從它滅絕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出,災難發生在6500萬年前,它和恐龍一樣,都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中被淘汰掉了,因為地球發生了巨變,氣候環境、棲息地等等都不再適合它們,於是它沒過多久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這次發現有什麼意義?

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看出,劍射魚的化石並不罕見,那麼,為何這次在阿根廷發現劍射魚化石,科學家們非常激動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此前發現的劍射魚化石,都來自於北半球,對於南半球來說,還是非常罕見的,特別是這次發現劍射魚化石的巴塔哥尼亞,它被公認是恐龍化石和史前物種化石最重要的發現地之一,自然就更具有意義。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劍射魚生活在海洋之中,而如今的巴塔哥尼亞地區,從氣候環境上來說,它則屬於乾旱寒冷氣候,同時有著廣袤的草原和荒漠。這裡雖然東部毗鄰大西洋,不過卻被陡峭的懸崖所遮擋,由此可見,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非常讓人驚訝的。

劍射魚化石的發現意味著,在白堊紀時期,這裡曾經是一片海洋,而且是內陸海道,並且從氣候環境上來說,這裡曾經是溫暖的熱帶海域,後來在白堊紀晚期伴隨著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到來,以及地球板塊運動,因為造山運動持續進行,海道面積就不斷縮小,最終劍射魚的棲息地完全喪失,它們也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巴塔哥尼亞還發現過什麼?

上文中我們說過,巴塔哥尼亞是最重要的化石出土地之一,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也來自於這裡。研究者將這種恐龍稱作巴塔哥泰坦龍,它的重量達到了77噸,也是已知的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地動物,它們的身長更是超過了36米。

同時,在1941年的時候,巴塔哥尼亞還發現了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竹子化石,為竹子的起源提供了最重要的化石證據。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在去年,這裡還發現了大量來自於6500萬年-7000萬年之間的哺乳動物化石、兩棲動物化石以及魚類化石等等,這次發現的魚類化石,則來自於今年3月份開始的新一輪科考。

科學家表示,通過研究這些來自於白堊紀晚期的化石,或許可以為我們還原出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後的真相,幫助我們了解為何一些動物會滅絕,一些動物會倖存下來,同時為我們還原出其它動物和恐龍一起生活時,它們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的,期待這些謎團可以被早日解開!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文章《外媒:研究人員發現7000萬年前的魚類化石》

相關焦點

  • 阿根廷發現遠古魚類化石,身長超5米,是白堊紀最恐怖的捕食者
    根據最新的報導,考古學家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發現了遠古時期的魚類化石,根據分析發現這些遠古巨型魚類距今已經有7000多年的歷史,也就是地球白堊紀末期,和恐龍屬於同一個時期。劍射魚一種恐怖的海洋獵殺者!這種生活在白堊紀的巨型魚類,身長可以超過五米,就算是在恐龍時代也屬於食物鏈的頂端,雖然說在白堊紀時期,五米的大魚不算很大,因為當時的滄龍、遠古鯊魚體型都超過十米以上,但是劍射魚也有自己的優勢,劍射魚是當時速度最快的魚類,而且劍射魚的肌肉組織強大。
  • 阿根廷發現7000萬年前巨型魚類化石,長6米多,牙齒鋒利如針
    阿根廷科學家當地時間7月6日表示,在這個南美洲國家的巴塔哥尼亞發現了一具7000萬年前生活在恐龍時代的巨型魚類化石。據法新社報導,研究人員在一份聲明中說,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具6米多長的掠食性魚類的殘骸」。
  • 白堊紀海洋竟然存在這種生物 十大遠古魚類盤點
    恐龍絕滅前後,新一輪的魚類進化產生了現代的硬骨魚類。鮭魚和大馬哈魚就是從那個時代存活下來的倖存者。矛齒魚沒有存活下來。它是17.5釐米長、像大馬哈魚一樣的魚類,有巨大的牙齒,咬合後像一個捕捉器。高背鰭魚是金魚和鯉科魚類的淡水祖先,體長可達20釐米。從其耳朵中細小的骨片判斷,高背鰭魚具有良好的聽覺。始鮃是最早的像今天的比目魚一樣扁平的魚類之一。
  • 新疆瑪納斯縣首次發現中生代白堊紀叉鱗魚類化石
    上周,新疆瑪納斯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在該縣發現了兩塊魚化石,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初步鑑定,這兩塊魚化石是中生代白堊紀叉鱗魚類化石,對天山一帶的地質年代特徵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據。  5月14日,瑪納斯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在該縣南部山區(清水河鄉)發現了二塊較為完整、且紋理清晰的魚化石。
  • 阿根廷荒漠發現遠古巨魚,身長六米長相嚇人,曾和恐龍同一時代
    阿根廷荒漠發現遠古巨魚,身長六米長相嚇人,曾和恐龍同一時代地球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世界上誕生了許多種奇妙的生物。這些生物有的能夠不斷適應周圍的環境,經過不停的進化和演變,直到如今還依舊存活在地球上。
  • 阿根廷荒漠發現遠古巨魚,身長六米長相嚇人,曾和恐龍同一時代
    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這個基本由草原和沙漠構成的地區,人們卻在這裡發現了一個遠古的巨型魚類化石。通過年代分析,這個化石誕生於大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和恐龍大致處於同一時代。科學家在經過研究之後,認定這種魚屬於劍射魚,是地球上的大型掠食性魚類之一,很少有天敵。它們身長超過5米甚至可以長到6米左右,頭部巨大,牙齒也異常的鋒利,如同一根根尖利的針一般。
  • 俄羅斯發現巨型魚類化石,長著螺旋狀牙齒
    那麼這種工具究竟是誰發明的,它是否借鑑了一些地球上存在的相似物體呢?大約2.7億年前,地球上存在一種最大的掠食者,它的名字叫做旋齒鯊(Helicoprion),它有許多顆鋒利的牙齒,從大到小螺旋狀向內排列。它的牙齒就像銑刀一樣鋒利,甚至讓人覺得它就是鯊魚界的「電鋸狂魔」。
  • | 史前最恐怖的五種魚類,巨齒鯊一口就可以吞掉霸王龍!
    10個驚人的巨齒鯊傳說史前最恐怖的五種魚類,巨齒鯊一口就可以吞掉霸王龍!1:旋齒鯊二疊紀最巨型的海洋生物為旋齒鯊,旋齒鯊類共有兩大類,一類與晚石炭紀出現,最大可達6米。一類於二疊紀稱霸海洋,以魚類、菊石及珊瑚為食。
  • 深海下的這些巨型生物 恐怖又奇幻
    深海下的這些巨型生物 恐怖又奇幻儘管海洋佔地球表面70%的面積,但是我們人類迄今為止對海洋的勘探不到5%。蔚藍的大海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的同時,又因為深不見底而使得相當一部分人感到恐懼,讓我們來看看海洋裡的巨型生物吧。
  • 10種讓人「膽寒」的深海魚類
    吞噬鰻(Gulper Eel)是一種深海魚類。這種典型的深海魚是大洋深處樣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大嘴,這種鰻魚沒有可以活動的上頜,而巨大的下頜松松垮垮地連在頭部,從來不合嘴,當它張大嘴後,可以很輕鬆地吞下比它還大的動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傘嘴吞噬者」的名稱,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寬咽魚」。
  •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
    恐龍時代的「劍魚」,嘴中長滿鋒利牙齒劍魚(Xiphias gladius)是今天海洋中遊得最快的魚類之一,最高速度超過90公裡/小時。在白堊紀的海洋中,曾經生活著一種與劍魚很像的古老魚類,它就是古金梭魚。儘管看上去相似,但是古金梭魚與劍魚並沒有關係哦。
  • 世界十大恐怖海怪傳說,真的有海怪嗎?
    古往今來,世界各地關於海洋巨型生物的傳說故事有很多,那些海洋生物是巨大兇猛的,有鋒利的牙齒等等其他特徵。海洋中生活著大量形形色色的「怪物」。廣袤的海洋裡生活著很多我們叫不上名字來的生物,一直以來世界各地也都陸續報導過一些海灘之上驚現死掉了的海怪的新聞。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盤點世界十大恐怖海怪傳說,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 南極洲發現體型最大的白堊紀蛇頸龍,體重可達15噸!
    南極發現巨型恐龍化石?你們又被忽悠了!最近網上流傳著南極洲發現巨大恐龍化石的新聞,小盜龍看到復原圖就笑出了聲,這明明是一隻蛇頸龍類,和恐龍有毛關係?本著嚴謹的態度,我還是給大家科普一下吧。化石在1989年的一次考察中被William Zinsmeister發現,William Zinsmeister向阿根廷的化石研究所報告了自己的發現。2012年,阿根廷南極研究所才開始對於化石進行挖掘,但是由於惡劣天氣的影響,直到2017年整個挖掘工作才基本完成。
  • 世界上危險的魚類
    其高超的放電本領使其成為十分出名的魚類,可作為水族館中的展示魚或觀賞魚。虎魚擁有鋒利的牙齒,攻擊性強虎魚,根據被抓時好鬥的特點、強力掠奪的習性或外觀而命名的數種魚類的統稱。除極地以外的海水和淡水水域。棲息於近岸潮間帶或底質為泥沙、巖礁的淺海區,也有棲息於河口鹹淡水水域的泥塗中,有些種類生活於淡水,少數生活於激流或穴居於泥洞中。
  • 世界上最危險的五大魚類:電鰻最弱,第一自家養自家吃!
    5、電鰻: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可以釋放出300-600伏電流,強大的電流甚至有可能對人類的生命造成危害,主要分布在沼澤和渾濁的水域中!4、虎魚:分布在剛果河和非洲,是一種有著鋒利牙齒的魚類,其攻擊性甚至會對大型動物發起攻擊!
  • 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的10大巨型海洋巨獸
    如果說到恐怖的海洋生物,很多人會說鯊魚、巨型章魚、有毒水母等等。但是,現代海洋中不管是哪一種可怕生物,似乎也無法與曾經生存在地球上但已滅絕的巨型生物相提並論,特別是恐龍時代的巨型海洋生物們。而這次,擼哥就要為你帶來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的10大巨型海洋巨獸。
  • 世界上最詭異的魚類—加布林鯊,因長相極其恐怖,堪稱海裡的魔鬼
    大海是地球上最神秘莫測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區域,然而裡面卻生活著數以萬計的魚類和生物,讓人嘆為觀止。如果挑選一種最令人恐懼的海洋生物,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鯊魚,因為在浩瀚的海洋中,鯊魚無疑是最兇猛的一種魚類,它們外形恐怖,天生愛吃肉而且嗜血如命,堪稱海洋裡頂級的捕食者。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人員7日宣布,發現一種大約2000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的超巨型鸚鵡,直立時身高可達1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德新社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把這種已滅絕的鸚鵡命名為「意外赫拉克勒斯」,既反映它如神話中大力神一般的體格和力量,也說明發現它實屬意外。
  • 今日科普|白化雀鱔——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
    叮咚~又到了我們的 科普時間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侏羅紀的活化石——白化雀鱔白化雀鱔又稱白化火箭、白金幽靈火箭等,是一個古老的魚種,繁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屬於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雀鱔一般體長可達3米,體延長,上下頜亦長,口裂深。上下頜有骨板,兩顎與面部形成一個有尖牙的喙,牙齒發達鋒利,口尖如鱷魚。因它細長且突出的吻部、整齊排列的尖牙和整個體型就像「長矛」一樣,因此雀鱔英文名Alligatar Gar在英國撒克遜語中意為「長矛」。
  • 男子河中洗澡發現古老"殭屍魚" 盤點全球能嚇死人的瀕危巨型魚類
    男子河中洗澡發現古老"殭屍魚" 盤點全球能嚇死人的瀕危巨型魚類發稿時間:2016-09-21 16:50:00 來源: 綜合 中國青年網男子河中洗澡發現古老"殭屍魚" 盤點全球能嚇死人的瀕危巨型魚類   【 男子河中洗澡發現古老「殭屍魚」】英國一男子在河邊洗澡時,突然發現一條半米長的生物在水裡遊動,嚇得他連忙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