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10種讓人「膽寒」的深海魚類

2021-02-13 匯鮮海鮮達

10種讓人「膽寒」的深海魚類

吞噬鰻。吞噬鰻(Gulper Eel)是一種深海魚類。這種典型的深海魚是大洋深處樣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大嘴,這種鰻魚沒有可以活動的上頜,而巨大的下頜松松垮垮地連在頭部,從來不合嘴,當它張大嘴後,可以很輕鬆地吞下比它還大的動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傘嘴吞噬者」的名稱,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寬咽魚」。

毒蛇魚。分布在全球的熱帶至溫帶海域的代表性深海魚。它們的牙像毒蛇的牙齒,長而伸出。毒蛇魚,另一種極具掠奪性的魚類的代表。與琵琶魚相似,在毒蛇魚身體的某個部位也有一個發光器官,且處於淺水區。當夜晚來臨時,它們就會遊到更淺的區域,約莫不到700英尺深的海域,尋找自己的獵物,因為這裡獵物似乎更豐富。身體上有很多發光器,利用這些發光器引誘獵而捕食。胃就像橡皮極具彈性,因此能吞下和本身同大的獵物。

深海龍魚。屬於巨口魚目,它是一種兇惡的捕食者。它有一個大頭,有大量又長又尖的獠牙,它有一個發光器釣餌長在下頜。它不斷閃爍,前後擺動,以此來誘惑獵物,等獵物近了之後就用尖牙利齒一口咬定。深海龍魚身體兩側還有兩排發光器,這些發光器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魚發信號,也可以模仿從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從而誤導那些來自下方深處的捕食性魚類。

巨型烏賊,又稱大王烏賊、首席烏賊、霸王烏賊,為世界上存活的最大的無脊椎動物,為軟體動物頭足類烏賊目中最大的一類。生活在深海,自18世紀首次發現並獲取研究樣本以來,由於發現的樣本較少且多殘缺,對於其生活習性也知之甚少,學術界尚無法就定種達成一致。

鮟鱇,俗稱結巴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一般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深海水域。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鮟鱇頭部上方有個肉狀突出,形似小燈籠,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內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

王具足蟲,或稱巨型深海大蝨、巨型等足蟲,是世界體積最大的節肢動物門等腳目漂水蝨科動物。一般認為大王具足蟲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裡。2014年2月14日,世界「最長時間絕食者」,日本三重縣鳥羽市水族館飼養的大王具足蟲「1號」在一次公開餵食活動中,被館方宣告死亡,它已絕食5年零43天。

白令狼魚的英文學名為Anarrhichtys Ocellaus。表面上這種魚與海鱔,海鰻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它是屬於鯰魚的一種。最典型的要算是大西洋的灰色狼魚,被稱為「花鰍」。

瞻星魚又叫做鰧魚,是一種極其兇猛的魚,它常年生活在水底。它能把自身下嘴唇的奇特紅色突起物,從嘴上超常地伸出去老遠,其修長的身體形態,使得這種下唇突起物在海中沙底上的活動姿態更像是一條蠕蟲。而這「蠕蟲」似的新鮮東西,則使許多饞嘴貪食的小魚都成了這種兇猛魚類的「盤中餐」、「口中食」。

相關焦點

  • 盤點深海中存在著10種鮮為人知的「可怕」生物
    海洋佔據了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所以形容它是波瀾壯闊一點都不為過,海洋不但給我們帶來氧氣,以及一些珍貴的資源,同時海洋裡也存在著許多可怕的生物,這些生物非常的神秘,因為它們棲息在深海區域,例如馬裡亞納海溝,因此這也給科學家探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也由於它們的危險性,更讓人產生敬畏之心
  • 俄漁民捕怪異長翅深海魚 盤點十大可怕的深海魚類!
    近日,他又分享了一張白色「深海怪物」魚的照片,這條魚不但長相怪異,而且生著一對「翅膀」,令眾多網友大開眼界。在羅曼以前分享的照片中,既有牙齒極其鋒利、樣貌可怕的魚類,比如鯊魚、蜘蛛蟹等;也有像紫色海星一類相對可愛的動物。
  • 深海裡有哪些「可怕」生物?細數來自深海鮮少有人知曉的10種生物
    海洋佔據了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所以形容它是波瀾壯闊一點都不為過,海洋不但給我們帶來氧氣,以及一些珍貴的資源,同時海洋裡也存在著許多可怕的生物,這些生物非常的神秘,因為它們棲息在深海區域,例如馬裡亞納海溝,因此這也給科學家探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也由於它們的危險性,更讓人產生敬畏之心,今天小編來聊聊
  • 酷似毒液 一批深海魚類被科學家發現 這外觀不忍直視
    據外媒Futurism消息,日前,科學家發現了16種新的深海魚類,這些深海魚類幾乎不反射光線,就像超黑材料「Vantablack」一樣,外形也十分可怕。 科學家發現了16種新的深海魚類 海洋生物學家凱倫·奧斯本(Karen Osborn)在分類中試圖為這些深海魚類拍照
  • 深海最深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深海確實是可怕的,人類陷於深海就如同進入一個無法走出的恐怖深淵,唯有死路一條。但深海的可怕在於其環境本身,並沒有什麼可怕的生物,超深淵的海溝裡其環境已經可怕到罕有生物能生存的地步了。深海的可怕之一是高壓海洋表面的壓力約等於一個大氣壓,每下潛10米就增加一個大氣壓,最深處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有11034米深,在這裡的生物要承受1100個大氣壓,若沒有特殊的身體結構會被一下子壓扁,所以最深水層中棲息的反而是那些能順應壓力的無脊椎動物。下圖為海底平原的海參。
  • 真實存在的10種深海怪物!建議千萬不要獨自觀看!
    深海龍魚身體兩側還有兩排發光器,這些發光器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魚發信號,也可以模仿從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從而誤導那些來自下方深處的捕食性魚類。2、大王具足蟲吞噬鰻(Gulper Eel)是一種深海魚類。
  • 過度捕撈致使五種深海魚類正面臨滅絕危險
    如果深海都沒有魚了,大海會變成什麼樣子?英國《衛報》給出了答案,大海要空了。《衛報》等多家媒體1月5日發出警告,深海的魚類正面臨滅絕危險。  深海魚要被撈光了  加拿大研究人員研究了北大西洋海底的魚類,分析了過去幾十年間捕魚船的捕魚日誌,結果發現,至少有五種魚類在1978年到1994年間減少了89%到98%。
  • 深海魚類擁有彩色視覺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在黑漆漆的深海裡,有些魚類非但不是瞎子,反而有著高靈敏度的彩色視覺。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部分深海魚類能在陰暗環境中擁有彩色視覺,讓魚類能感知深海裡的殘餘光線以及生物體發出的光。  脊椎動物靠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產生視覺。
  • 深海怪魚,滿嘴獠牙的帆蜥魚,讓人覺得可怕不敢有食慾!
    海洋佔地面積達到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所以在海洋中,還有很多物種,是人們沒有見過,特別是深海中,有些生物長得完全出乎人的所料,來看看這種長著滿嘴獠牙的深海怪魚——帆蜥魚!很多人都會被帆蜥魚可怕的外形嚇倒,但是一般是很難發現遇見這種魚的,帆蜥魚主要生活在大西洋深海中,基本不會出現在淺水海域,不會來淺水區域活動,除非是生病或受傷的帆蜥魚,才會被海浪衝到岸邊,那時幾乎沒有殺傷攻擊力。
  • 深海之下住著誰?聊聊這些住在深海的可怕怪物
    探索最深最深的海底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了,就算你把所有能找到的恐怖片和你最害怕的事物都加起來,仍然不足以體會海洋學家探索深海的恐懼感。在1000米以下的海底世界中,海平面的光線無法到達這個深度,除非自帶光源,不然面對的就是永恆的黑暗。在這個深度的水壓就相當於你被一頭藍鯨壓在身下。
  • 五種深海醜魚,這些魚長得也太隨心所欲了
    五種你聞所未聞的深海醜魚,個個長得隨心所欲,醜到爆炸,果然深海沒人去,這些魚就隨便長長啊!第一種:尖牙魚尖牙魚棲息在大洋中特別深的地方,儘管它們最常棲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處的深淵帶中部都是它們恐怖的家,此處的水壓大得可怕,而溫度又接近冰點。這裡食物缺乏,所以這些魚見到什麼就吃什麼,它們多數的食品可能是從上面幾層海洋落下。
  • 深海之下住著誰?聊聊這些住在深海的可怕怪物
    探索最深最深的海底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了,就算你把所有能找到的恐怖片和你最害怕的事物都加起來,仍然不足以體會海洋學家探索深海的恐懼感。從遠古時代開始,地球上就流行著深海怪物的傳說,各大洲的文明中,都可以找到海怪留下的烙印。海的最深處,到底居住著什麼可怕的東西?
  • 深海1萬米有多可怕,為何去到那裡的人比登月還少
    儘管人類的科學已經發達可以足夠支撐人類離開地球,探索未知的太空,但迄今為止,人類對於地球海洋的了解卻比太空還少,面對佔據地球總面積70%的海洋,人們對其的探索還不到5%,而阻擋人類探索剩餘95%的,是來自深海的恐怖,那麼,深海究竟有著怎樣可怕的存在,以至於去到萬米以下深海的人比登月的人數還要少呢
  • 過度捕撈危及深海魚類
    日前,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以及海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海床附近的深海魚類能起到自然積碳作用,而過度捕撈不僅會引起海產類漁業物種滅絕,而且對全球變暖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顯示,中層海水魚類、水母以及章魚等頭足類動物常常會在短時間裡浮遊到海水表面進食,然後重新潛遊至海水深處,而它們又為深海魚類提供了食物來源。
  • 這8種比較「恐怖」的深海生物,你知道幾個呢?
    這8種比較「恐怖」的深海生物,你知道幾個呢?在深海中有著很多我們從來沒有了解和見識過的生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深海中的生物因為未知而總是讓人覺得有些恐懼。但人類又是一種非常糾結的生物,正是因為恐懼反而越想去研究它,在深海中有著很多非常恐怖的生物,大家都知道幾種呢?
  • 在深海世界被人們發現的6種生物
    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在深海世界被人們發現的6種生物。 1、深海琵琶魚 例如深海琵琶魚,這種魚可能不會經常遇到合適的獵物,所以它們有非常大的嘴和胃,以及長而尖的牙齒,以便捕捉和吞食它們發現的任何東西。像所有的琵琶魚一樣,它們也有一個誘餌,用來吸引獵物。深海琵琶魚的誘餌充滿了自己發光的細菌。利用肌肉皮瓣,深海琵琶魚可以隱藏或暴露它發光的誘餌。通過發出脈衝光和來回移動誘餌,它們成功地吸引了遠洋甲殼類動物、魚類和其他獵物。
  • 地球上10大深海魚類,仿鯨科胃能伸縮存儲食物,你知道幾類?
    1、囊頭鮋亞科:囊頭鮋亞科主要分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中,有3屬5種,它們有些體內帶有毒性,而且背部基本上都有著11-13的硬棘。2、新燈籠魚科:新燈籠魚科主要分布於大西洋和印度洋,據統計全球共有3屬6種,大部分的身體都會發光,上顎骨相對來說比較的細長,一般很少見到眼下骨。
  • 為什麼深海魚類活動自如,人類卻無法承受深海壓力?
    深海魚類相對淺海魚類,骨骼變薄,容易彎曲;肌肉組織變得特別柔韌,纖維組織變得很細密,這使它們不但能夠在深海生存,還能夠在巨大的壓力下靈活自如;其次,這些魚的皮膚變成非常薄的層膜,可以滲入水分,使魚體內充滿水分,這樣保持了體內外的壓力平衡。
  • 好可怕!組圖:活在深海中的恐怖生物
    攻擊船隻的巨大章魚:黑暗的深海是一個可怕的地方,那裡盛產的生物能夠激發許多令人驚恐的故事素材。這裡就是我們收集到的真實怪獸,這些動物被稱作深海怪獸,它們的體型遠比生活在淺水區的親屬大得多。人們尚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巨型動物,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很少會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與它們親密接觸。
  • 在深海中,黑暗中的海洋魚類已經進化出了超能力的視野
    「那些[最深的居民]擁有所有這些視覺效果意味著深海中光與進化之間的相互作用比我們意識到的要複雜得多,」波特說。在1000米的深度,最後一縷陽光消失了。但是在過去的15年裡,研究人員已經意識到,閃爍的蝦,章魚,細菌,甚至魚類都會產生微弱的生物發光。大多數脊椎動物的眼睛幾乎看不到這種微妙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