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人們每天都需要喝水,並用水來洗澡、耕種、做飯和清潔。水是人體中數量最多的分子。事實上,如果沒有水,所有的生命都會死亡。為什麼冰塊會浮在水面上呢?
如果這些冰塊是固體的氬元素做成的,被放入一杯液體氬中,它們就會下沉。其實大多數物質都是固態的密度大於液態。但是不知為何,固態的水,也就是冰,密度比液態水小。為什麼會這樣呢?眾所周知,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水中的一些分子,如果水溫是25攝氏度。這時,水分子會彎曲、伸展、旋轉並在空間中移動。接下來,降低水的溫度,每個水分子裡所含的動能也隨之減少,那麼水分子的彎曲、伸展、 旋轉和移動也會相應減少。這意味著平均而言,它們將佔據更少的空間。
現在,你可能會認為隨著液態水開始凍結,水分子將越來越緊密地堆積在一起,但事實並非如此。水相對大多數其它物質不同,水分子之間有一種獨特的相互作用,叫做氫鍵。通常在共價鍵裡,兩個電子在原子之間被不均等地共享著。在氫鍵裡,氫原子也被不均等地共享。一個氫鍵是這樣的,兩個是這樣。這是三個、四個、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還可以繼續加下去。
一滴水裡,在數百、 數千、 數以百萬、數十億、數萬億的水分子之間,氫鍵由此而形成巨大的網絡連接,這種連接又不斷地斷開再重新形成。現在還是回過頭來講水溫降低的情況吧。4攝氏度以上時,水分子的動能使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時間很短。氫鍵快速形成再斷開,就好比是中學時期同學之間的關係,真的是變化多端。但溫度低於4度時,水分子的動能開始跌落至低於氫鍵內的能量。所以,氫鍵形成比斷開還頻繁,無序中開始呈現出新的美妙結構。
固態的水也就是冰,從分子圖上是這樣的。請注意,這種有序的六角形結構的密度低於無序結構的液態水。大家都知道,如果物體放入比其密度低的液體中,該物體就會浮起來。那麼,冰浮於水上又有什麼意義嗎?好,設想一下沒有浮冰的世界吧。海洋最冷的部分將是漆黑不見五指的海底,一旦結冰就將永遠凍結。別指望再吃到龍蝦卷了,因為甲殼類動物會失去它們的棲息地,壽司也永別了,因為海藻森林不復存在了。
加拿大的孩子們在冬天能做什麼?他們沒法玩冰球或在冰面上釣魚了。詹姆斯·卡梅隆也拿不到他的奧斯卡獎了,因為鐵達尼號根本沒機會沉沒。永別了那反射著陽光的雪白極地冰帽,而陽光將烘烤著我們星球。事實上,連我們熟知的海洋也將不復存在,現在地球表面面積的 70%以上是海洋,調節著整個地球的大氣層。
想觀看本文相關的精彩視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