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冰的密度小於水

2021-02-23 第1材料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冰塊在水面上漂浮,影視作品上,更是看到巨大的冰山浮在大海中。冰,水為之,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呢?為什麼不符合熱脹冷縮的原理呢?

  熱脹冷縮,指的是物質受熱時體積會變大,受冷體積變小。就拿最常見的溫度計就是依據這一原理製作的,對於物質這一性質大家深信不疑。但是,有一種物質比較反常,冰是水降低溫度到0度下的產物,卻比水輕。

  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為什麼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水在結冰的時候,體積增大了,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來水分子之間存在一種特殊的作用——氫鍵。

  液態水,除含有簡單的水分子(H2O)外,同時還含有締合分子(H2O)2和(H2O)3等,當溫度在0℃水未結冰時,大多數水分子是以(H2O)3的締合分子存在,當溫度升高到3.98 ℃時,水分子多以(H2O)2締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佔據空間相對減小,此時水的密度最大。

  如果溫度再繼續升高在3.98 ℃以上,一般物質熱脹冷縮的規律即佔主導地位了。水溫降到0 ℃時,水結成冰,水結冰時幾乎全部分子締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巨大的締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個氧原子有四個氫原子為近鄰(兩個共價鍵,兩個氫鍵)。這樣一種排布導致成一種敞開結構,也就是說冰的結構中有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溫度的水小。

  冰與水中氫鍵的比較

  知道水結冰時體積會膨脹,我們就要利用這一性質。所以冬天到來之前,放在露天的瓦缸都應該倒扣過來,免得積了水會凍裂。自來水管得用稻草包紮起來,結了冰放不出水來還是小事,凍裂了損失可大了。不能耐寒的花樹果樹和幼小的苗木,也得用稻草包紮。樹木的細胞裡含的水要是結了冰,會把細胞膜脹破,植物的組織就給破壞了。 農用機車用完之後必須將水箱的水放盡,以免凍裂等等。

來源:馬博士教育網

第1材料,發現材料學趣味,讓材料學流行起來,做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好的材料科學傳媒。

相關焦點

  • 水的密度為什麼在4攝氏度最大?
    知乎上有一位同學問我:您能給我解釋下水為什麼在4°C時密度最大嗎?我的回答:這其實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現在都很難給出定量的回答。(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什麼水在某個溫度下密度出現最大值是可以定性解釋的,但具體是哪個溫度,很難用定量的計算模擬算準。
  • 水的密度
    歷史上有很多古怪的科學家,但也許亨利·卡文迪許是其中最古怪的一個,他和女傭人只能通過紙條交流,他還修建了私人樓梯與入口以避免和管家接觸,某些人相信他有自閉症
  • 為什麼水在4℃時密度最大
    原標題:為什麼水在4℃時密度最大 一般來說,大多數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越高,物質的密度越小。但水卻是一個例外,熱脹冷也脹,只有在4℃時候,體積最小。高於4℃或低於4℃時,體積都會膨脹。這種現象被稱為「反常膨脹現象」。
  • 水為什麼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
    水為什麼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絕大多數物質有熱脹冷縮的現象,溫度越低體積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時體積最小,密度最大,為1kg·m
  • 乾冰、冰和水,誰的密度大?看完漲知識了!
    有很多「地主家的傻兒子」還把乾冰放進自己家的泳池製造氣氛,不得不說,乾冰真的是一種很神奇的物質呢。乾冰既然可以沉在泳池中產生霧氣,說明乾冰的密度應該是比水大的。而平時我們看到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不難得出結論:水的密度是比冰大的。那麼,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水的密度比乾冰小,原因在於水分子之間有一種名叫「氫鍵」的作用力。
  • 為什麼水在4℃密度最大?為什麼冰會漂浮?機器學習能模擬解釋?
    4攝氏度左右密度最大?為什麼冰會浮?為什麼重水和普通水的熔點不同?為什麼雪花有六重對稱?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ottingen)和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合作研究,將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技術和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物理上的洞見。
  • 為什麼冰體積比水大?為什麼有的水會突然結成冰?
    比如空氣的密度是1.293千克/立方米,液態空氣的密度是900千克/立方米,兩者相差約696倍!而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決定了常態下物質體積的大小!2、水的固態液態和氣態分子之間的間隙水是一種比較有趣的物質,一般來說氣態體積最大,液體次之,固體的體積最小,但對於水來說,大約在3.98℃時的時候體積是最小的!
  • 3.98℃時水的密度最大
    幾乎所有的液體的密度都隨溫度的下降而增大,而水的密度最大值卻不出現在0℃。
  • 水的密度為什麼剛好是1
    首先水的密度是1是人為設定的。但並不是直接定義水的密度為1。而是因為定義質量單位時用了水這種物質作參考。法國大革命時,科學家定義了長度單位米,製作了國際米原器。科學家定義了質量單位千克,製作了國際千克原器。
  • 凝固的冰為什麼還能浮在水面上?
    可是放進水裡的冰塊並沒有快速融化或者沉入底部,而是靜靜地浮在水面上,這是為什麼呢?物體較「輕」時會浮在水面上,這裡所說的「輕」並不是重量、體積,而是與浮力相關的密度。密度與浮力關係為:若ρ物體<ρ水,則物體漂浮(上浮);若ρ物體=ρ水,則物體懸浮;若ρ物體>ρ水,則物體沉底(下沉)。因為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根據密度與浮力關係可知,冰會浮在水面上。
  • 一升100℃的水裡倒入一升0℃的水,得到的是不是兩升50℃的水?為什麼
    首先應明確熱水與冰水混合時與外界的換熱可忽略, 然後查水的物理性質表可得0度時水的焓值為0kJ/kg,100度時水的焓值為419.10kJ/kg。100度的熱水與0度的冰水等體積混合時,0度水的焓增與100度水的焓減應相等, 不是兩升,因為水和冰的密度不同,一升冰融化後是沒有一升水的,所以總體積小於兩升。
  • 都說熱脹冷縮,可水為什麼能熱縮冷脹?
    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水,一般情況下提到水的密度,會認為是,並以此作為標準定義出其他物體的密度。水的密度是會隨溫度變化的,在4攝氏度時水的密度最大,此時水的密度被定義為1克每立方釐米,其他溫度下水的密度都要小於1克每立方釐米。
  • 【奇智物理】假如水的密度在0℃最大
    博銳奇智教育創始人,初高中物理骨灰級大咖,8年中高考花匠經歷。千餘次琢人經驗。有笑,有料,有效,這就是我的奇智物理!人生理想:做一名有範兒的教書匠! 世界上絕大多數物質都遵循密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的規律,而水卻例外。 液態水在4℃時,密度最大。
  • 火星上有水冰,為什麼卻沒有一滴水?
    探索火星的主要方略,是跟著水走,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火星的水的故事。在了解火星的水之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地球的水資源。地球的水,目前人類的共識是由宇宙中彗星水冰帶來的。宇宙中的彗星不斷將水冰帶到地球上,而後這些水冰經熔化分化後形成了海洋和逐漸進入地下變為地下水。
  • 簡析:水在4℃時密度最大的原理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我們知道,物質基本上都是熱脹冷縮的特性,受到加熱,粒子之間運動加快,粒子之間間隙加大,表現密度減小。而低溫下恰恰相反,粒子之間運動減小,表現間隙減小,反之密度加大。但這似乎不能解釋水的這種現象,為何低溫狀態下的冰密度會比水小,在這裡如果仍用"熱脹冷縮"就說不通了。
  • 採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不小於( )的可燃氣體為燃料
    採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不小於( )的可燃氣體為燃料
  • 關於冰和水,還有你不知道的事情!
    那麼「水-冰」狀態改變之後,到底什麼改變了呢?答案就是:密度和體積。如下圖:從圖中我們大致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討論:(1)-4℃—0℃,這一段是冰的體積隨著溫度變化的圖像。(前提是質量不變)也就是說:溫度升高,冰的體積增大,然而密度減小了;溫度降低,冰的體積減小,然而密度增大了。這也是一切符合「熱脹冷縮」現象的物體所遵循的普遍規律。(2)接下來我們來討論「0℃—8℃」這條曲線,它是水的體積隨著溫度變化的圖像關係圖。
  • 質量和密度的理解
    (2)同種物質的狀態不同,密度往往不相等,比如水和冰的密度不相等。(3)體積相等的不同物質,密度越小,質量就越小。【解析】選C。從密度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冰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所以A、B選項都不正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D選項錯誤;從密度表中可知:銅的密度大於鋁的密度,根據公式m=ρV可知,體積相同的銅塊的質量大於鋁塊的質量,故應該選C。
  • 水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云為什麼可以在天上懸浮?
    2.在學習浮力時,我們會學到,如果物體的密度比液體或氣體的小,物體受到的浮力就會大於重力,物體會在液體或氣體中漂浮;如果物體的密度比液體或氣體的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會小於重力,物體會在液體或氣體中下沉。
  • 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密度是普通水的60倍!
    「超離子冰」是固態和液態的共存體,它的密度是普通水冰的60倍,它的溫度上幾乎和太陽表面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