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在4℃密度最大?為什麼冰會漂浮?機器學習能模擬解釋?

2020-12-04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量子物理學類

為什麼水在4攝氏度左右密度最大?為什麼冰會浮?為什麼重水和普通水的熔點不同?為什麼雪花有六重對稱?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ottingen)和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合作研究,將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技術和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物理上的洞見。這項研究於2019年1月2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大多數可觀測物質的基本成分是電子和原子核。遵循量子力學的定律,它們的行為可以用波函數來描述,這是一種瀰漫的雲,與在給定的時間點觀察它們的概率有關。

博科園-科學科普:通過求解薛丁格方程,可以對包括水在內的任何物質進行模型和預測。但有一個問題。隨著電子和原子核數量的增加,即使使用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甚至在優化此類計算方面取得了一個世紀的著名進展之後,所涉及的複雜性也很快變得難以處理。事實上,對於原子超過幾百個,或者時間超過一納秒的系統,也就是1/ 1000,000,000th秒,量子力學計算仍然負擔不起。為了克服這些苛刻的限制,研究人員利用人工神經網絡(ANN)從量子力學中學習原子間的相互作用。神經網絡結構可以表示為幾個相互連接的節點層,這些節點層模擬了人腦神經元的結構。神經網絡首先學習原子間的量子力學相互作用,然後快速預測原子系統的能量和力,而不需要進行昂貴的量子力學計算。到目前為止,這一切聽起來都像是機器學習的典型成功案例。

然而其中也有微妙之處。與實際的量子力學計算相比,神經網絡有一個殘餘誤差:大多數情況下,它會引入一個很小的噪聲,有時它會胡亂猜測輸入是否與它學過的任何東西有很大不同。如何避免人工神經網絡的陷阱?研究人員沒有單獨使用ANN來預測原子系統,而是將其作為替代模型。從本質上講,有限溫度下材料性能的計算通常涉及到許多計算步驟,這些繁瑣的重複部分可以委託給廉價的替代模型。最後,代理真理與基礎真理的區別,也就是人工神經網絡與量子力學的區別,可以從最終的預測中得到解釋和減去。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從量子力學中再現水的幾種熱力學性質,包括冰和水的密度、正常水和重水熔融溫度的差異以及不同形式冰的穩定性。

將人工神經網絡應用於水和冰的熱力學性質計算,揭示了量子核漲落的重要影響。圖片:Christoph Dellago此外,這項研究還揭示了一些關於冰和水的特殊性質的物理見解。最值得注意的發現之一是核量子漲落,即像氫這樣的輕元素更像擴散雲而不是局域粒子的傾向,促進了冰內部分子的六邊形排列,最終導致雪花的六倍對稱。到目前為止,這一切聽起來都像是機器學習的典型成功案例。然而其中也有微妙之處。與實際的量子力學計算相比,神經網絡有一個殘餘誤差:大多數情況下,它會引入一個很小的噪聲,有時它會胡亂猜測輸入是否與它學過的任何東西有很大不同。如何避免人工神經網絡的陷阱?研究人員沒有單獨使用ANN來預測原子系統,而是將其作為替代模型。

從本質上講,有限溫度下材料性能的計算通常涉及到許多計算步驟,這些繁瑣的重複部分可以委託給廉價的替代模型。最後,代理真理與基礎真理的區別,也就是人工神經網絡與量子力學的區別,可以從最終的預測中得到解釋和減去。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從量子力學中再現水的幾種熱力學性質,包括冰和水的密度、正常水和重水熔融溫度的差異以及不同形式冰的穩定性。此外,這項研究還揭示了一些關於冰和水的特殊性質的物理見解。最引人注目的發現之一是,核量子漲落(即氫等輕元素的行為更像彌散雲而不是局部粒子的趨勢)促進了冰內分子的六邊形堆積,最終導致了雪花的六重對稱性。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維也納大學參考期刊文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化學物理學報》DOI:10.1063/1.480195Cite:arXiv:1811.08630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水的密度為什麼在4攝氏度最大?
    知乎上有一位同學問我:您能給我解釋下水為什麼在4°C時密度最大嗎?我的回答:這其實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現在都很難給出定量的回答。(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什麼水在某個溫度下密度出現最大值是可以定性解釋的,但具體是哪個溫度,很難用定量的計算模擬算準。
  • 水為什麼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
    水為什麼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絕大多數物質有熱脹冷縮的現象,溫度越低體積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時體積最小,密度最大,為1kg·m
  • 為什麼水在4℃時密度最大
    原標題:為什麼水在4℃時密度最大 一般來說,大多數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越高,物質的密度越小。但水卻是一個例外,熱脹冷也脹,只有在4℃時候,體積最小。高於4℃或低於4℃時,體積都會膨脹。這種現象被稱為「反常膨脹現象」。
  • 為什麼冰的密度小於水
    為什麼不符合熱脹冷縮的原理呢?  熱脹冷縮,指的是物質受熱時體積會變大,受冷體積變小。就拿最常見的溫度計就是依據這一原理製作的,對於物質這一性質大家深信不疑。但是,有一種物質比較反常,冰是水降低溫度到0度下的產物,卻比水輕。  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為什麼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水在結冰的時候,體積增大了,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簡析:水在4℃時密度最大的原理與水產養殖的關係
    而且,根據現有研究表明,在液態水形態下,它的密度在超冷水狀態或者趨於零度時竟然不是最大,而是在4℃時密度最大,這也不適用於熱脹冷縮的說法。所以4℃時是水密度最大的時候。事實上氣態是水密度最小的時候,只有這樣才會上升天空,形成雲。而固態是水密度第二小的形態,由形成的冰漂浮於水可以知道,冰的密度是絕對沒有液態狀的水大的。由此可以知道,液態水是水的三種形態下密度最大的存在。
  • 「STEAM科學第一季」為什麼熱縮冷脹?!
    阿郎在驗證阿基米德的浮力實驗時, 提出了兩個問題:為什麼冰會浮在水裡?為什麼相同體積的水結冰後,明顯感覺體積會大一些, 難道熱脹冷縮是錯的?大多數其他物質都是固態重於液態,但是,不知為何,固態水,又稱冰,密度比液態水小。怎麼會呢?眾所周知,一個水分子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請看一滴水中的幾個分子,假設溫度是 25 攝氏度。
  • 水的密度為什麼剛好是1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孩子絕對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多時候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解答問題還重要。
  • 400度的水星,連水都沒有,為什麼會有冰?科學家這麼解釋
    它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材料組成,雖然其體積很小,但是密度在太陽系中是第二高的——僅次於地球。在白天太陽直射的時候,水星表面溫度可以高達427℃,而在夜晚時,溫度則會降低到-173℃。天文學家們發現水星上的冰山多達20多處,冰山直徑大多數在15~60千米,其中最大的一個直徑居然達到130千米。在這時我們不禁會產生疑問,為什麼呢?
  • 壓強與浮力之冰化成水引發的思考
    為什麼呢?這看似一個液體壓強的問題,但你沒有學習過阿基米德原理,解釋起來並不容易,hang!---好,先上圖吧!2、這部分冰化成的水哪去了?水面以上的部分體積有多大?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假如冰的質量是90g,那麼它排開的水也是90g!那麼,根據密度的公式:ρ=m/v,又已知冰與水的密度分別是0.9g/cm3  、1g/cm3,可以算出冰的體積是100cm3、它排開水的體積是90cm3。
  • 水的密度
    歷史上有很多古怪的科學家,但也許亨利·卡文迪許是其中最古怪的一個,他和女傭人只能通過紙條交流,他還修建了私人樓梯與入口以避免和管家接觸,某些人相信他有自閉症
  • 為什麼水即使不沸騰也會蒸發?
    如果海洋和湖泊中的水不沸騰,那麼形成雲的蒸汽究竟是從何而來呢?為什麼水坑(或洗過的地板)即使在寒冷的天氣也會變幹?為什麼水會蒸發對這一解釋,我們必須加上一個細微的差別:液體中的大多數分子都以相同的速度在運動,但總有一部分分子以足夠快的速度從液體中逸出,也就是說,它們具有足以蒸發的溫度。
  • 普林斯頓大學:解釋了數十年來使人迷惑的水的奇異行為
    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太普遍而且太重要了,它是我們生命存在的源泉。水會結冰,這看起來很簡單也司空見慣。可是水結冰的奇異行為,卻迷惑了物理學家數十年:為什麼冰的密度小於水?其他液體凍結時會沉沒,為什麼冰卻會漂浮?科學家們過去提出了一些有爭議的理論,但一直缺乏有力的證據。
  • 凝固的冰為什麼還能浮在水面上?
    可是放進水裡的冰塊並沒有快速融化或者沉入底部,而是靜靜地浮在水面上,這是為什麼呢?物體較「輕」時會浮在水面上,這裡所說的「輕」並不是重量、體積,而是與浮力相關的密度。密度與浮力關係為:若ρ物體<ρ水,則物體漂浮(上浮);若ρ物體=ρ水,則物體懸浮;若ρ物體>ρ水,則物體沉底(下沉)。因為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根據密度與浮力關係可知,冰會浮在水面上。
  • 為什麼裡面先冷卻
    為什麼裡面先冷卻 2020-10-02 18:19:01 來源 : 三丫科技 更準確的說,地球有一個固態內核和液體外核,然後才是下地幔
  • 遊泳技巧丨為什麼你在水裡總是漂浮不起來?
    1、浮力的大小取決於物體比重的大小遊泳者剛開始熟悉水性的時候,總會學習到水中漂浮。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總是漂浮不起來,而且總是不到一會就下沉的特別的厲害,到底為什麼呢?讓我們一探究竟吧。根據阿基米德定律,物體在液體中所受到的浮力,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量。
  • 水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云為什麼可以在天上懸浮?
    2.在學習浮力時,我們會學到,如果物體的密度比液體或氣體的小,物體受到的浮力就會大於重力,物體會在液體或氣體中漂浮;如果物體的密度比液體或氣體的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會小於重力,物體會在液體或氣體中下沉。
  • 水在4℃密度大的現象疑惑了300年 終得解釋
    中新網10月16日電 300多年前,人類就已知道水在攝氏4度時密度最大這一現象。雖然這一現象僅僅是由於水的分子結構造成的,但對於水的這種特性,一直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物質研究所研究員三島修和鈴木芳治通過實驗證實,在低溫情況下,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呈完全不同的形態。這項研究首次解釋了水在攝氏4度時密度最大的現象。
  • 3.98℃時水的密度最大
    幾乎所有的液體的密度都隨溫度的下降而增大,而水的密度最大值卻不出現在0℃。
  • 當溫度降到-102.7攝氏度時,水怪異液態出現了,密度非常低
    眾所周知,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我們每天都有接觸到,對生命來說,是如此普遍而又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洗漱需要大量生活水外,我們人體也要攝入大量水,因為人體水含量達到70%至80%。 然而水存在方式的確令科學家感到困惑,為什麼水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變成固體冰呢?
  • 水的密度明明比空氣大,100萬噸重的雲怎麼不會砸下來?
    仰望天空,看看那些毛茸茸的雲,它們漂浮在空中,隨風而動,我們對此習以為常。 但云是水蒸氣形成的,水的密度比空氣大那麼多,不是應該比空氣重很多嗎?事實上,每立方米空氣重約1千克,只相當於水的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