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云為什麼可以在天上懸浮?

2021-01-15 科學的故事


我們在初中物理課上,會學到下面兩個知識:


1.在學習物態變化時,我們會知道,雲是由小水滴組成的。


2.在學習浮力時,我們會學到,如果物體的密度比液體或氣體的小,物體受到的浮力就會大於重力,物體會在液體或氣體中漂浮;如果物體的密度比液體或氣體的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會小於重力,物體會在液體或氣體中下沉。


問題馬上來了:雲是很多水滴,水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云為什麼可以在天上懸浮,沒有掉下來或沉下來?


(說實話,我在寫下「問題馬上來了」的時候,心裡很猶豫。因為我是1994年初中畢業,一直到2010年有一天,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拉曼的一篇文章中看到這個問題,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距離學習初中物理已經快20年了,根本談不到「問題馬上來了」。)


這個問題真地很棘手。所以19世紀時,有人乾脆提出來:雲不是水滴,而是泡沫。因為水滴根本沒法在天上懸浮,要掉下來嘛!有一段時間,許多人都接受了雲是泡沫的理論(我也不知道他們講的泡沫是啥)。


劍橋大學的盧卡遜數學教授(這是牛頓以前擔任過的職位)、著名物理學家斯託克斯對泡沫理論嗤之以鼻:怎麼會有人提出這種扯淡的玩意?


斯託克斯認為,雲必定是水滴,水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水滴受到的重力必定大於它受到的空氣浮力,既然不存在其它的力,水滴必定下落!


可是,水滴在空氣中穿行時,會受到空氣的阻力。空氣「試圖」阻止水滴的運動。而且,水滴下落得越快,空氣對水滴的阻力就越大。隨著水滴下落的速度增大,阻力很快就增加得與水滴的重力相等。在這以後,水滴不會再加速,水滴的運動變成勻速的。水滴達到勻速運動時的速度,也就是水滴最終的下落速度,叫極限速度。


斯託克斯的計算結果表明,水滴的極限速度與水滴的大小有關,水滴越小,極限速度就越小;極限速度與水滴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當然,阻力的大小還與空氣的「粘性」有關。同一個物體,放進水裡和放進油裡,下落的快慢不一樣,因為油和水的「粘性」不一樣大。斯託克斯把表示空氣「粘性」的粘滯係數代進他的式子,算出來:半徑為40分之1毫米的水滴的極限速度約為每秒鐘2釐米,也就是每分鐘下落1米多一點。


這比螞蟻跑得還要慢!在幾千米遠的高空,每分鐘只下落1米,地面上的人是察覺不出來的!


當然,如果水滴的半徑大於40分之1毫米,極限速度就會大於每秒鐘2釐米;如果水滴更小,極限速度就會更小。但是,雲中的雨滴究竟是多大呢?


有月亮的晚上,如果天上有薄雲,月亮透過薄雲照下來,我們會看到月亮周圍的圓形區域都發亮。這叫做月華,我們老家叫月亮「戴帽子」。這現象也發生在太陽身上,叫做日華,不過我們的眼睛都會避免看太陽。


月華(圖片取自「知乎@青娘」)


月華的最外圍總是帶紅色,但是月華沒有固定的大小(這一點與彩虹不一樣)。那麼,月華是怎麼產生的呢?歷史上一些最有名的科學家,笛卡爾,惠更斯,牛頓,都對月華進行過研究,但正確的解釋要一直等到19世紀初(斯託克斯之前)的託馬斯·楊。


楊氏認為,懸浮在空中的水滴或其它塵埃使光波發生幹涉和衍射,產生了人們看到的月華。根據他的理論,月華的大小與水滴的大小有關,水滴越小,月華就越大。根據觀察到的月華的半徑,可以算出水滴的大小這樣就可發現,雲中水滴的半徑通常比40分之1毫米還要小得多。這些小水滴通常要好幾分鐘甚至十多分鐘才會下落1米!


科學和技術一直發展,到了20世紀,人們已經可以直接對雲中的小水滴拍照,並且直接測量它們的大小了!拍出來的水滴大小(直徑3~40微米),與從前根據月華大小計算出的水滴大小符合得好極了!


雲中的水滴(取自Landsberg 的 Elementary Textbook on Physics,Vol.1)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或點擊本文標題下方藍色字體「科學的故事」,關注本公眾號。本公眾號將每周為您定時奉送兩篇同類型文章,文章發布時間為周二晚7點半與周六早7點半。

相關焦點

  • 水的密度明明比空氣大,100萬噸重的雲怎麼不會砸下來?
    仰望天空,看看那些毛茸茸的雲,它們漂浮在空中,隨風而動,我們對此習以為常。 但云是水蒸氣形成的,水的密度比空氣大那麼多,不是應該比空氣重很多嗎?事實上,每立方米空氣重約1千克,只相當於水的1/1000。
  • 天上的雲彩都是水蒸氣形成的嗎?為啥都飄在天上?其實地面上也有
    每個人都見過天上的雲彩,那麼它們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什麼又總會飄在天上呢?又會不會落到地上呢?在氣候學上,雲是指停留在大氣層中的水滴或冰晶體的集合體,它是地球表面蒸發的水蒸氣在上升的過程中冷凝形成的。天空中的白雲正是地球上龐大水循環的直接體現,它們就來自於地球表面產生的水蒸氣,當太陽光照在地球的表面時,產生的熱量可以水面、潮溼的地面,以及植物等產生蒸騰作用,就是使水蒸發形成水蒸氣,由於水蒸氣比空氣的密度小,所以它們會上升,上升過程中溫度會降低,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凝聚成小水滴,特別是容易在空氣中微塵(凝結核)上凝聚,非常多的這樣的小水滴就會成為大團的水汽
  • 天上雲朵為什麼不會掉下來?沒想到原理這麼簡單!
    在我們得思維中,白雲那就該飄浮在藍天之上,我們不是常唱歌: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嗎?可是你有沒想過?天空的白云為什麼不會掉下來?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雲朵為什麼不會掉下來?」這個問題有兩種答案,一種是認真的,另一種也是認真的。
  • 云為什麼能在天上飄而不掉下來
    之後兩人就躺在床上,透過窗外看天空飄蕩的雲。  龍龍看著天上這些飄逸的雲彩,突然很好奇,問道:「媽媽,天上的雲有多重呀?」  媽媽想了一會說道:「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報導說,一般雲的重量都在噸的級別。」  龍龍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不敢相信地說道:「那雲這麼重怎麼還能飄在天上不掉下來呀?」  媽媽沒想到龍龍會問這個,思考了一下,反過來問道:「你知道雲裡是什麼嗎?」  龍龍自信地答道:「雲就是小水滴組成的,科學課上的老師早告訴我們了。」
  • 專家估測一朵雲的重量將近500000斤,那麼它為什麼依舊飄在空中?
    「一片雲重達500,000公斤」一些氣象學家粗略估計,典型的積雲的長度,寬度和高度約為1 km,以每立方米0.5克的密度計算。 整個積雲的重量正好是500,000公斤。首先介紹一下雲的概念雲是一種可見的聚合物,漂浮在空氣中並與冷水或冰晶形成的水滴混合。 根據氣象分類,天空中的雲可分為10屬和29類。雲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它是汽化的水。 空氣的平均密度為1.29千克/立方米,水蒸氣的平均密度為0.5千克/立方米。
  • 科普百科|雲也是有重量的
    漫觀天外雲捲雲舒,白雲漂浮在天空中,常常給人以輕飄飄的感覺。但你知道嗎?雲實際上是有重量的,而且它的重量不容小覷,和其飄渺的外貌大相逕庭。 要想了解雲的重量秘密,第一步就是掌握雲的產生原理。雲到底是什麼呢?雲是懸浮在空中的水珠和冰晶的巨大結合體。它的形成是從熱溼氣流的上升開始的。
  • 天空中的云為什麼不掉下來?
    當地面上的霧拍高了象們就不稱它為霧,稱為雲。我們爬高山時,往往能見到這樣一種情景:在山腳下看到半山腰有白雲繚繞,當我們爬到半山腰時,卻又看不到雲了,只黨得已進入了「迷霧」中。如果你繼續往高爬,然後再住腳步朝下看看,你會感到驚奇,天上沒有雲了,雲在你腳下了。
  • 一朵雲上百噸為什麼飄在空中不掉下來?
    其實這又是跟化學 相關了,水的分子式是H2O,而空氣中的氣體主要成分又是氮氣 (N2)和氧氣(O2),從而水蒸氣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是18,氮 氣和氧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大於水蒸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的。 這就說明水蒸氣與空氣相比「輕得多」,所以水蒸氣就會在空氣 中上浮。
  • 隨便一朵雲的重量就將近50萬公斤,可它為什麼不會掉下來?
    清風拂過,有很多雲在飄,其中一朵雲很厚形狀也很好看,我腦中突然產生了一個問題,轉頭就問躺在我身邊的大寶二寶:「你們猜猜一朵雲大約有多重?」二寶想也沒想就回答:「肯定跟棉花糖差不多,要不怎麼能飄在天上!」大寶思考了一下回答:「雲是會下雨的吧,雨滴那麼多,肯定有幾萬公斤重了吧。」二寶立刻反駁:「雲那麼重,怎麼可能飄在天上呢?」
  • 為什麼星球可以懸浮在宇宙中?
    人類如果很快就解開所有的疑問的話,難度是非常大的。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已經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也不知道地心世界到底是否存在。在宇宙中存在的大量的行星和恆星。有些行星和恆星的質量要比太陽大得多。就拿目前人類觀測到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恆星,R136A1恆星來說,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65倍,所以宇宙中不管是行星還是恆星,都有著非常巨大的質量。
  • 一朵和300輛中型轎車重量一樣的雲是怎麼飄起來的呢?
    那麼雲是怎麼漂起來的呢?先說最重要的這些積雲怎麼飛上去的?沒有太陽就不會有積雲,太陽輻射透過空氣 水蒸氣到達地面,接著水蒸氣就會開始上升,因為那片大氣中的空氣密度較小。我們一會兒會回來解釋為什麼當水蒸氣上升時,它們會冷卻。冷卻時會壓縮成很小滴的冰晶,這些小滴會覆蓋整個雲朵並分散陽光,我們把這些呈現出帶有白色光澤的物質叫做——雲。每小滴的重量雖然不太大,因為它們很小,但加在一起卻很多。
  • 為什麼天空中的雲有各種不同顏色? 究竟是誰給天上的雲上色了?
    為什麼天空中的雲有各種不同顏色? 究竟是誰給天上的雲上色了?時間:2016-04-11 14: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天空中的雲有各種不同顏色? 究竟是誰給天上的雲上色了?
  • 天上為什麼會打雷閃電
    天上為什麼會閃電打雷 電閃雷鳴,是夏天常見的天氣現象,一般在下雨之前,天上總會黑雲密布
  • 長這麼大,你了解空氣嗎?
    「空氣大炮」與波義耳定律當孩子們滿心雀躍,希望一睹「空氣大炮」的英姿時,發現它居然是一隻挖了個圓孔的紙箱?這位穿白袍的老師,你確定不是來搞笑的?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用手觸摸,用眼觀察這隻「空氣大炮」:其貌不揚,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東西。真的嗎?
  • 水有重量,為什麼會跑到天空上形成雲?
    雲的形成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界中,在自然界中像海洋,植物表面,湖泊,土地的水分,以及人體都在無時無刻蒸發著,水就會從液態水變成水汽。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該區域的空氣想像成是充滿了水分子的氣球。 然而在「氣球」上升的過程中,外界的氣壓以及溫度都在發生變化,導致上方空氣的密度不如下方空氣,此時「氣球」就會發生膨脹,但在膨脹的過程中自身也會消耗一定的熱量,導致溫度降低。 當溫度降低到足夠低的程度時,水分子就會和空氣中的微塵為伴,析出水分並凝結為小水滴。
  • 樓樓大視界丨為什麼一朵雲的重量相當於100頭大象,卻不會掉下來?
    要問為什麼?本期樓樓大視界就好好為你解答一下「神馬是浮雲」!雲是如何形成這個問題一言蔽之,是由地面上的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凝結成小液滴,從而形成了我們平時看到的雲,一般來源於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陽光照射下形成的水蒸氣。初中地理的知識相信難不倒在座各位,那麼新的問題來了,雲到底有多重,重量是如何計算?
  • 雲的顏色為什麼不同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在許多人的印象裡,雲就是像歌詞中的一樣,像棉花糖一樣白,但其實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雲不一定只是白色的,而是多種多樣,有紅的、金的、黑的、白的……五顏六色,多種多樣。  但為什麼雲彩會有多種顏色呢?天空中的雲彩有的積累時間長,較厚;有的形成沒多久,很薄。
  • 天上是什麼雲?雲的三族十屬
    小編在去年到友校上暑校的時候被計算機學院的同學指著天上的雲問:這是什麼雲?我答不出來剛考完大氣與海洋學的本編我答不出來!我能想起為什麼天是藍的我能回答為什麼夜晚城市天空是紅色的可我不知道天邊是什麼雲……就是上面這片雲!俺憋了半天:俺不記得了,學過就忘了。
  • 水和空氣都是透明的,為什麼我們能看見水,卻看不到空氣?
    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這個世界上的很多東西,可以領略到這個世界上的大好河山,不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物質是我們肉眼觀察不到的。那麼水和空氣同樣都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看到水,並且還能摸得著,為什麼卻看不到空氣呢?水和空氣的透明度都很高,都可以對光線進行反射或折射,但光在水和空氣內部的傳播是存在差異的。空氣的密度小,比較稀薄,光很容易穿過。
  • 水的密度
    歷史上有很多古怪的科學家,但也許亨利·卡文迪許是其中最古怪的一個,他和女傭人只能通過紙條交流,他還修建了私人樓梯與入口以避免和管家接觸,某些人相信他有自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