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密度是普通水的60倍!

2021-01-21 科學解碼

「超離子冰」是固態和液態的共存體,它的密度是普通水冰的60倍,它的溫度上幾乎和太陽表面一樣高。這是超離子冰——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實驗室中將其製造出來。


這種高壓水冰一直被認為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在我們地球上是不存在的。不過,這都是鑑於理論基礎上的。


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Marius Millot在實驗室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研究為「超離子冰」提供了實驗依據,表明這些預測不是基於模擬中的人工產物,而是在特定條件下捕捉到了水的異常反應。」Millot是這項新研究的領導者。

  

這種冰比普通水冰的密度要高的多,它只能在極熱的環境和壓力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如在巨大行星的內部。


整個製冰過程非常複雜。首先,研究小組先將水壓縮成一種超強的立方晶冰,它的晶體形態與普通冰塊不同。

  

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使用了鑽石砧細胞,使其每平方英寸的壓力達到36萬磅(約2.5億噸),這大約是地球大氣壓力的25000倍。

  

接下來,研究人員使用雷射驅動的電擊,進一步加熱和壓縮結構。每一個水晶冰結構能接收到超過六束雷射的100倍的高壓。

  

研究人員原本預計超離子冰非常不穩定,認為一旦做好了就必須迅速地分析其光學和熱力學性質,因為理論上在壓力波釋放壓縮和水溶解之前,他們只有極短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

  

結果他們發現這種「超離子冰」只有在華氏4725度(2607攝氏度)且每平方英寸的壓力達到了2900萬磅的情況下才會融化。狀態非常穩定。


如何才能每天第一時間看到這些精彩推送呢?很簡單!把科學解碼【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超離子冰的密度是普通水的60倍!
    「超離子冰」是固態和液態的共存體,它的密度是普通水冰的60倍,它的溫度上幾乎和太陽表面一樣高
  • 美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美國科研人員在遠低於正常冰點的溫度下,對液態水進行歷史上首次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過冷水是兩種液體合二為一的產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水具有一種有趣的性質,就是非常「不樂意」被凍結。其他液體會在到達凝固點後立即開始逐漸變成固態,但水會「抵抗」到最後。
  • 美國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
    美國科研人員在遠低於正常冰點的溫度下,對液態水進行歷史上首次研究後得出結論認為,過冷水是兩種液體合二為一的產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水具有一種有趣的性質,就是非常「不樂意」被凍結。其他液體會在到達凝固點後立即開始逐漸變成固態,但水會「抵抗」到最後。水的凝固通常需要結晶核,也就是礦物或者有機來源的懸浮顆粒。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決定進行測試:如果沒有這些顆粒,那麼水在多少度時還會保持液態。科學家在實驗室用雷射破壞薄冰膜,從而形成過冷的液態水,之後利用紅外光譜跟蹤溫度從135 K到245 K(零下138到零下28攝氏度)的過冷水的全部最細微階段。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吞噬人間;在我們眼中,水只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固態,可是最近已經有科學家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我們就來說一說水的前世今生。,而在兩億年前,地球可是被水全部淹沒掩蓋的;到底是怎麼樣的力量才能夠聚集到如此多的水,這對於科學家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鋯石,作為一種天然礦物,廣泛存在於酸性火成巖當中,因為耐高溫,它得以攜帶大量地球形成開始時的信息;對鋯石進行研究,科學家發現液態水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也就是距今4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孕育魚苗,也可以變身洪水猛獸,吞噬人間;在我們眼中,水只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固態,可是最近已經有科學家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我們就來說一說水的前世今生。,科學家發現液態水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也就是距今4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
  • 水的新形態被發現,它在海底就像黑色煙囪,原理顛覆物理學
    引言:如果告訴你,水不僅有固、液、氣三種形態,還存在另外一種特殊的形態,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不僅如此,這種特殊形態的水還能夠被點燃。
  • 水在2000℃高溫下竟可以結冰?科學家發現水的第20種形態:冰十八
    我們都知道,水有三種形態:固態的冰、液態的水、氣態的蒸汽。其中液態水作為生命之源,塑造了地球萬物。 然而如果你只認為「水」僅有這三種形態那就大錯特錯了,僅僅是冰,在此之前我們就曾知道17種結晶態。不過這個數字在2019年和2020年先後更新成了18種和19種(加上液態與氣態,水的形態則是變成了20種和21種)。
  • 水的密度
  • 科學家發現液態水第二形態:屬性完全改變-水,形態,液態水,屬性...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但一個國際團隊的最新研究卻使水變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項新發現指出,液態水或存在第二種狀態,當水被加熱到40℃—60℃之間時,它的導熱性、折射率、導電性、表面張力等屬性也會發生改變。一般認為,水有三種基本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
  • 當溫度降到-102.7攝氏度時,水怪異液態出現了,密度非常低
    為何固體冰反而沒有水稠密,反而漂浮在水面上?不是越冷密度越高嗎?事實上,當溫度降到-102.7攝氏度時,水出現怪異液態。 一項新研究發現,水即使在非常冷的溫度下,水能以兩種不同怪異液態形式存在,非並只有固態冰一種形態,其中一種形態密度較小
  • 水還有第有四種形態,你知道嗎?
    【水除了經典的液-氣-固三態外,還有第有四種形態?】為什麼說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或存在低溫第二臨界點   水有四種形態(液態、固態、氣態+第二臨界點液態)?   水的2種液態形式,對生命至關重要?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而在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科學家就開始了對水的研究探索,可能很多人覺得,水這種物質太簡單了,只要是學物理的都知道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而且它的三種形態轉化也比較簡單,沒有什麼可研究的價值,事實真是如此嗎?
  • 普通的水被壓縮後會變成什麼?科學家稱:有可能會變成黑洞?
    瀑布雖然水很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它的普通可見,人們往往忽略了它還有更強大,更神秘的一面。據目前的研究成果,已發現火星表面曾有過大量的水,這個從散布在火星地表上的乾涸河床、湖泊可以表明。有科學家甚至相信:火星的地底下或其它地方可能還藏著很多的水資源,只是人類目前還沒有探測到。此外,不只火星,太空上的其它小行星上也發現了含有水質現象。
  • 地球是水最多星球嗎?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水庫,為地球140萬億倍
    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土星、木星,也不是它們的衛星,而是一個宇宙中的超級水庫,那裡的水是地球的將近140萬億倍,它遙遠又神秘。2011年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用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了120億光年外的一個遙遠星系,在他們的周圍浮動著大約20億個太陽質量的黑洞,物體的內部是被稱為類星體的一種天體,他們將其命名為APM 08279 + 5255。就是在這個類星體上發現了如此多的水,只不過他們大多以水蒸氣的形式呈現。
  • 電擊大腦幫助恢復記憶;新發現水的超離子冰形態;狗「馴化」人類傳遞愛狗基因 | 聞周周
    #物理最近,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論文中,這一猜測終於得到了證實:這種熔點高達 4700 攝氏度的黑色「超離子冰」不僅存在,還可能是太陽系中含量最高的水的形態之一。30 多年前,就有物理學家預言,水能夠以一種獨特的超離子冰晶存在。
  • 4700 攝氏度才會化的冰,可能是水在太陽系中最常見的形態
    雷射發射,形成的衝擊波讓水滴的壓力達到了大氣壓的數百萬倍,溫度也升高升至幾千攝氏度。X 射線瞬間穿越水滴,讓人類目睹到一幅前所未見的畫面。通過X射線,科學家了發現,水在這種極端條件下呈現出全新的形態!衝擊波裡的水並沒有成為過熱液體或氣體,而是凝固、結晶成冰。
  • 科學家發現神奇系外行星!或存在高密度水,相當於23個地球!
    近日,科學家利用(NASA)苔絲任務(TESS mission)前三個月的公開數據,證實了一顆位於天網星座名為HD 21749b的新行星,這是這個年輕的探測器任務的第8個被確認的發現。它是一顆比地球大三倍、質量大23倍的「次海王星」(sub-Neptune)。
  • 水有幾種形態?研究發現水有多種液態
    超臨界流體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質,如粘度小、密度、擴散係數、溶劑化能力等性質隨溫度和壓力變化十分敏感:粘度和擴散係數接近氣體,而密度和溶劑化能力接近液體。  超固體是一種空間有序(比如固體或晶體)的材料,但同時還具有超流動性。換句話說,超固體同時具有固體和流體的特性。
  • 水的密度為什麼剛好是1
    首先水的密度是1是人為設定的。但並不是直接定義水的密度為1。而是因為定義質量單位時用了水這種物質作參考。法國大革命時,科學家定義了長度單位米,製作了國際米原器。科學家定義了質量單位千克,製作了國際千克原器。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重大弱點:水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VECTOR)近日對外分享了一項新冠病毒新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提到了一種極其簡單的殺死跟新冠病毒有關顆粒的方法。該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新冠病毒一個新弱點,那就是水--只是普通的常溫水,不過開水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