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新形態被發現,它在海底就像黑色煙囪,原理顛覆物理學

2021-03-01 宇宙解碼

引言:如果告訴你,水不僅有固、液、氣三種形態,還存在另外一種特殊的形態,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不僅如此,這種特殊形態的水還能夠被點燃。德國科研團隊在大西洋某處海域的底部發現了這種形態的水,它就是超臨界水。

    水既是一種普通的物質,也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它的普通之處在於地球上幾乎任何地方都能夠看到水,它的特殊之處它的形態會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進行變化。在常溫常壓條件下,水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著的,一旦溫度開始升高,水中的分子就會受熱發生運動。當溫度達到水的沸點之後,水就會沸騰起來,逐漸從液態轉化為氣態。同樣的,如果溫度下降到水的冰點,那麼水中的分子分布就更加穩定,宏觀上變現為水結成冰。

    一直以來人類認為水就只有三種形態,但是科學家近期發現了水還有另外一種形態,這種新形態只能夠在特殊的環境下才能產生。我們都知道將水煮沸之後它就會變成水蒸氣逃逸到空氣中去,但是科學家發現這個地方的水沸騰之後卻沒有直接變成氣體逃逸,而是處於一種超臨界的狀態。

    來自德國的科研團隊在大西洋的一處海域底部發現了這麼神奇的一幕:他們在對海底高溫區域的噴口進行探索時發現,周圍的水溫高達460攝氏度。按理說這周圍的水都會變成氣態然後逃逸掉,但是這裡的水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以一種處於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臨界狀態存在著。從科研人員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海底冒出了一條黑色的「煙囪」,這就是海底高溫噴口所形成的的。

相信很多朋友對此會有疑問,明明是海水,為什麼會形成黑色的「煙囪」呢?

    科研人員對此解釋道,這樣的現象並非每一處海底都存在,這需要海底的地殼經過擴張後地殼底下的巖漿噴發出來。高溫的巖漿遇到外界低溫的環境,兩者的結合體就產生了超臨界狀態的水。至於為什麼超臨界水看起來十分渾濁,是因為水中摻雜了許多巖漿中的礦物質。

    科學家表示,水要保持超臨界狀態需要苛刻的環境條件,溫度和氣壓都要剛到達到某一個數值,然後水才會在壓力和溫度的共同作用下向超臨界狀態過渡。因此超臨界狀態的水可以說是液態水,也可以說是氣態水,因為這時候兩種形態的水密度是相同的,這就是超臨界狀態顯著的特點。

那麼這種新形態水的發現對人類來說有什麼幫助呢?

    德國一位名為安德裡的科學家對此介紹到,超臨界水有兩大特性,每一特性都能被人類利用。第一特性就是它具有超強的反應活性,如果把一個能夠被氧化的物體放在超臨界水中,那麼該物質在其中氧化的速度要在空氣、其他溶劑中要快很多,而且氧化的程度幾乎達到百分百。

    第二個特性就是,超臨界水能夠被點燃,這才是顛覆人類認知的一種現象。在人類固有的認知中,水是用來滅火的,怎麼可能燒起來呢?超臨界水正是這種物質。不僅如此,超臨界水還能夠將油脂溶解掉,這在解決海面石油洩漏等方面都有重要應用。

相關焦點

  • 超臨界水被發現,溫度超464度不會蒸發,其原理已顛覆物理學
    德國科學家在對大西洋底一處高溫熱液噴口進行考察時發現,這處噴口附近的水溫竟然達到了464度,而一般而言   而據德國科學家安德裡介紹,人們發現的這處海底熱液噴口又被稱為「海底黑煙囪」,它是由海底的地殼在發生分離活動時產生的。   地殼擴張分離之後,海水湧入地下並接觸到熾熱的巖漿形成熱液,熱液便攜帶著大量的礦物質再次排回海裡,而這些礦物質再遇到海水被不斷冷卻,從而積聚在噴口附近,就形成了人們所看到的「黑色煙囪」現象。
  • 海底「熱水煙囪」發現奇特生物 生命源頭掀開面紗
    海底「熱水煙囪」發現奇特生物 生命源頭掀開面紗  兩年前,科學家在大西洋海底發現了一處神奇景觀,並將之命名為「失落的城市」。在這個城市中,有許多被微生物團團包圍的白色尖塔,並不時向外噴射高溫水流。這些就是被俗稱為「煙囪」的海底熱水噴發系統。現在,這些「煙囪」的年齡已經被確定為3萬年。科學家們相信,這種系統可能已經延續了數百萬年,並孕育了最初的生命。
  • 海底存在不會上升的巨大氣泡?——深海熱液區首次發現了氣態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有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組成物質除水以外,含金屬及化學物質。是後生地質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與關鍵性因素。
  • 超臨界水被發現,溫度超464度也不蒸發,它的存在顛覆物理學
    這既是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也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水也進行了深入研究,了解到溫度和氣壓影響水的狀態後,很多實驗因此對水有了更多的利用方式。當水加熱到100℃時,它就會達到沸點,最終成為水蒸氣,而零下4℃則會導致結冰。但是也有某些特殊情況,比如科學家們就發現了「超臨界水」。
  • 超臨界水被發現,在464℃下也不會蒸發,它的存在已顛覆物理學
    然而,剛才我們說到的水的狀態轉化有一個前提條件--正常大氣壓下。那麼當氣壓發生變化的時候,水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2005年,德國不萊梅雅各布大學的地球化學家安德裡亞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在大西洋中部山脊發現一處高溫熱液噴口。
  •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起源於海底煙囪?
    而在原始海洋中,因為海底煙囪的存在,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裡,原始海洋的海底會在熱液噴出口附近形成一個類似煙囪的景觀。就在現在地球的海洋底部,在海底煙囪附近有很多奇特的原始生物,已有很多學者把這個奇特的生物現象作為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場所。
  • 溫度超460度,超臨界水被發現,它的存在已違反物理規律
    而提到海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水,作為生命之源,水滋潤了我們的生命,讓世間萬物可以茁壯的生長,在我們的認知裡,水的沸點是100度,冰點是0度,簡單來說當我們燒開水的時候,只要水溫達到100度,就可以晾涼後飲用了,而一旦達到0度,就會開始結冰,可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因為水的沸點和熔點存在著很多的變化和多樣性,所以,水其實非常的神秘,至今科學家們都沒有完全將它研究透徹
  •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由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湖內充滿大量閃閃發光的水體。這是由於巨大的溫度、密度差異形成的強烈光反射層。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由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湖內充滿大量閃閃發光的水體。這是由於巨大的溫度、密度差異形成的強烈光反射層。通過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和深海熱液溫度探針對倒置湖內水體不同層位進行拉曼光譜採集和溫度測量。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每經編輯:王鑫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官網28日消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5月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這一重磅科研發現,今日也被央視報導。
  • 海底熱泉的"煙囪林"中藏著什麼?
    海底熱泉是指海底深處的噴泉,原理和火山噴泉類似,噴出來的熱水就像煙囪一樣,發現的熱泉有白煙囪、黑煙囪、黃煙囪。1979年,美國科學家比肖夫博士首次在太平洋2500米接近海底時,看到這一奇異的景象:蒸汽騰騰,煙霧繚繞,煙囪林立。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在"煙囪林"中有各種生物生存。  實際上,海底熱泉的活動並不一定形成煙囪。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在紅海發現了許多奇異的現象,比如水溫和鹽度偏高,接著就出現了高溫滷水。1967年,在一處海淵中發現了在熱泉周圍形成的海底多金屬軟泥。
  • 中國在深海熱液區倒置湖中發現超高溫氣態水存在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5月29日消息,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官網了解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閻軍課題組在2018年「科學」號科考船深海熱液航次中,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和深海熱液溫度探針在冰冷的海底之上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
  • 熱鬧的海底熱泉社區
    此深度的海水通常是冰冷的,大約2℃左右,但炙熱的海底熱泉卻能將這寒冷刺骨的海水加熱到60℃至464℃。這裡的海水與我們想像中的不大一樣,如果溫度足夠高,海水會成為超臨界流體,即既擁有液態水的性質,又擁有氣態水的性質的水。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臨界點是375℃,而在這個深度的深海中,壓力超過了300個標準大氣壓,這裡的水在407℃時便會成為超臨界流體。
  • 油與水不相溶是常識 不過科學家想用新方法顛覆它
    (原標題:顛覆常識!油性物質在高壓下溶於水) 聶翠蓉科技日報北京8月29日電,油與水不相溶,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一項最新發現或將顛覆這一常識。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生命世界」,或顛覆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球上不同地區存在的生命不同,在外星球上如果存在生命,它們的生命形態可能會顛覆我們的認知木衛二的海洋中是否存在生命,目前不得而知,不過,科學家在地球海底深處發現了一個據發布在《科學進步》雜誌的科學報告指出,來自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利用海底數據繪製了一幅新的全球海洋生物圈圖像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首次在深海熱液區發現氣態水
    來源:央視央視網消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科學」號科考船,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該成果今天(28日)在地球科學權威刊物《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正式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由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湖內充滿大量閃閃發光的水體。這是由於巨大的溫度、密度差異形成的強烈光反射層。通過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和深海熱液溫度探針對倒置湖內水體不同層位進行拉曼光譜採集和溫度測量。
  • 「科學號」船在衝繩海槽發現海底黑煙囪線索
    北京4月17日電(記者王怡)我國最新一代科考船科學號17日在西太平洋衝繩海槽進行綜合科考時,利用其搭載的水下攬控潛器(ROV)發現了海底黑煙囪的線索,在一些海底火山口發現了阿爾文蝦和毛瓷蟹等聚集的群落科學號科考船第一航段的科考任務即是尋找海底黑煙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WPOS專項首席科學家孫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海底黑煙囪也叫海底熱泉,和冷泉相對應,它們是地殼活動在海底反映出來的現象,多分布在地殼張裂或薄弱的地方,如大洋中脊的裂谷、海底斷裂帶和海底火山附近。按照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常識,在海底深部,沒有陽光並且是高溫區域,還能存在生物群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煙囪、溫泉、礦物質,以及特殊生命體的家
    在「深海勇士」號公布的視頻裡,我們看到了海底2000米生物的樣子。除了視頻裡可見的鎧甲蟹、貽貝、盲蝦外,那裡還「隱藏」著許多神秘群體。它們隨著1979年「熱液噴口」(hydrothermal vent)的發現,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熱液溫泉、熱液煙囪周圍,就是這些奇特生命體的家園。
  • 地球的70% 水深火熱中的海底鬧市——深海熱泉
    1977年,自美國「阿爾文」號深潛器在東太平洋附近的加拉帕戈斯裂谷發現第一個海底熱泉以來,海底熱泉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而這種似煙囪狀的物質並非是人們常見的因燃燒所產生的煙,它其實只是一種水。而有些煙囪被稱為「黑色煙囪」,因為那裡常常有黑色的金屬富有的煤煙燻了的液體。此外,較冷的「白色煙囪」則噴射出與二氧化碳和非金屬的礦物質混合的水。
  • 北極發現最高溫"海底黑煙囪" 或為生命起源處?
    北極發現最高溫"海底黑煙囪" 或為生命起源處?  地熱出口區 煙囪最高四層樓   由挪威柏根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德國布裡曼大學以及洛桑瑞士聯邦科學院組成的科研團隊,在格陵蘭島與挪威之間的大西洋中洋脊海域,北緯七十三度的海面下三公裡處,發現共包括五個「黑煙囪」的海底地熱流出口群,其中最高的「煙囪」有四層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