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超460度,超臨界水被發現,它的存在已違反物理規律

2020-12-04 奇點使者

海洋,可以說是地球上最神秘的一個地方了,71%的海洋總面積,讓地球在宇宙中看起來蔚藍無比,生機勃勃,而時至今日仍有90%的海洋範圍尚未被涉足,又讓它充滿了神秘色彩。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推測,地球上第一個生命就是起源於海洋,也就是說,海洋作為地球生命的搖籃,地球上的每一個生物都是「海的孩子」。

而提到海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水,作為生命之源,水滋潤了我們的生命,讓世間萬物可以茁壯的生長,在我們的認知裡,水的沸點是100度,冰點是0度,簡單來說當我們燒開水的時候,只要水溫達到100度,就可以晾涼後飲用了,而一旦達到0度,就會開始結冰,可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因為水的沸點和熔點存在著很多的變化和多樣性,所以,水其實非常的神秘,至今科學家們都沒有完全將它研究透徹。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當大氣壓升高的時候,水溫也會隨之升高,並且在接近400度高溫的時候,就會到達臨界點,液態水也都會蒸發變成水蒸氣的形狀。不過當科學家們為這一發現歡喜的時候,沒想到在大西洋的海底深處,竟然又發現了一種高溫液態水的存在,這下徹底顛覆了科學家們的認知,而且已經嚴重違反了物理規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一次對大西洋海底進行科研考察的時候,科學家們意外的發現了一個高溫液體噴口,經過測量,竟發現這裡噴出來的水溫竟然超過了460度,科學家們將它命名為「超臨界水」,要知道並不是所有水都會在如此高的溫度保持液體不變的,就像上文說過的,一般水溫達到300多度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質變,而這裡的高溫液態水,竟然能與水蒸氣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看起來非常的不可思議。

更加神奇的,科學家們竟然發現這處「超臨界水」竟然還有這「硫酸」一般的腐蝕效果,很多金屬都可以被它輕易的腐蝕掉,而且與氧氣接觸後還會燃燒,形成熊熊的火焰。在這之前,科學家們曾發現過一種高溫結冰的液態水,按照我們的認知,一般溫度達到零下,水才會結冰,可是這種蘊含多種生命元素的「聚和水」,卻需要溫度達到零上100度以上,才可以結冰,當時科學家們也同樣感到十分的驚訝。

此前,就曾有一些科學家們猜測在海洋的深處,或許存在蘊含原始生命元素的「生命湯」,並且推測它的溫度很高,形態與我們之前接觸過的完全不一樣。這兩處「超臨界水」的發現,無疑為科學家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證據,並讓我們再次見證了來自海洋的神奇。未來,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科學家們也能帶領我們涉足更多的海洋領域,見證更多的奇蹟!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超臨界水被發現,溫度超464度也不蒸發,它的存在顛覆物理學
    當水加熱到100℃時,它就會達到沸點,最終成為水蒸氣,而零下4℃則會導致結冰。但是也有某些特殊情況,比如科學家們就發現了「超臨界水」。實際上,所謂「超臨界水」就指當氣壓和溫度達到某個數值時,高溫而膨脹的水的密度和因高壓而被壓縮的水蒸氣的密度正好相同,它的氣態和液態沒有太大的差別,二者相互融合,成為一個高溫高壓狀態的神奇液體。
  • 超臨界水被發現,溫度超464度不會蒸發,其原理已顛覆物理學
    在人們的認識當中,水一般是以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形式存在的,而決定水會以哪一種形式存在的是氣壓和溫度。一般而言,水在達到100度時,也就是沸點,水就會沸騰蒸發成水蒸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氣態,而水在達到零下4度時,則剛好會結冰。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超臨界水,溫度達到了460攝氏度,怎麼回事?
    所以海洋中仍然有很多的秘密沒有被我們發現。理論上來說,當大氣壓升高的時候,水溫也會升高,並且在接近400度高溫的時候,會達到一個臨界點。水的形成會發生改變,那麼在海洋的深處,壓力非常大,並且這裡靠近地底,溫度也是非常高的。那麼在深海之中的水還是呈現液態嗎?
  • 超臨界水被發現,高溫下不會蒸發,與物理規律完全不符合
    在人的認識中,水存在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即生活中見到的水,水蒸氣和冰。這三種狀態只要達到一定的條件就會相互轉換,這是大自然的神奇,也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對水的研究也開始深化,知道了溫度和氣壓對水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就設計了很多關乎水的實驗。
  • 超臨界水是什麼?能輕易腐蝕金屬,溫度超高
    地球海洋的面積非常廣闊,而且很深,雖然如今人類科技已經進步很多,但是我們對於海洋的了解也只有10%,也就是說還有很多海洋的秘密我們沒有發現。就我們所知的理論來看,大氣壓不斷升高的時候,水的溫度也會不斷升高,但是水的溫度並不是無限升高,當水溫達到接近400度時,會達到一個臨界點。
  • 超臨界水被發現,在464℃下也不會蒸發,它的存在已顛覆物理學
    相信學過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在正常大氣壓(P0=101.325kPa)下,水的存在狀態有三種:氣態、液態和固態。正常大氣壓下,當環境溫度變為零攝氏度時,水會凝結成冰,由液態變成固態。而當環境溫度達到99.975攝氏度(人們習慣約等為100攝氏度)時,水會沸騰,蒸發成水蒸氣。
  • 「超臨界水」被發現,在高溫下也不會蒸發,研製成功將造福人類
    ,在自然界中還存在另外一種形態的水,當科學家們發現的時候,都驚呆了,因為它超出了物理規律,即使在高溫下也不會蒸發。自然界中的水,我們常見的液態水是正常溫度下的水,當液態水加熱到100攝氏度時,液態水就會沸騰,然後變成水蒸氣,也就是我們說的水的氣態狀態;當液態水在零下攝氏度時,液態水就會結成冰,也就是我們認識水的另一種狀態——固態,這就是我們對水的普遍認知,也是大自然的發展規律。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而在兩億年前,地球可是被水全部淹沒掩蓋的;到底是怎麼樣的力量才能夠聚集到如此多的水,這對於科學家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鋯石,作為一種天然礦物,廣泛存在於酸性火成巖當中,因為耐高溫,它得以攜帶大量地球形成開始時的信息;對鋯石進行研究,科學家發現液態水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也就是距今4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地球上的水到底是怎麼來的地球五分之四的表面都是水,而在兩億年前,地球可是被水全部淹沒掩蓋的;到底是怎麼樣的力量才能夠聚集到如此多的水,這對於科學家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鋯石,作為一種天然礦物,廣泛存在於酸性火成巖當中,因為耐高溫,它得以攜帶大量地球形成開始時的信息;對鋯石進行研究
  • 超臨界水是什麼水?它會是「弱水」嗎?為什麼?
    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水在647K(開爾文,溫度計量單位,與攝氏度的換算方程為:k=273.15+T,其中T就是攝氏度,按照公式算,647K就相當於647-273.15=409.85℃)的溫度下,並且在22.064MPA的壓力下,就會成為超臨界水。
  • 面向未來的化工創新技術:微化工、超重力、超臨界、膜過程耦合……
    但同時它也是我國工業汙染的主要來源和能源消耗大戶之一,其廢水排放量居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之首位 ,約佔1 9%,能源消費量約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 的 16%。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化學工業存在「高能耗 、高汙染和高物耗」的現實問題 ,嚴重製約著我國化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 水的新形態被發現,它在海底就像黑色煙囪,原理顛覆物理學
    德國科研團隊在大西洋某處海域的底部發現了這種形態的水,它就是超臨界水。    水既是一種普通的物質,也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它的普通之處在於地球上幾乎任何地方都能夠看到水,它的特殊之處它的形態會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進行變化。在常溫常壓條件下,水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著的,一旦溫度開始升高,水中的分子就會受熱發生運動。當溫度達到水的沸點之後,水就會沸騰起來,逐漸從液態轉化為氣態。
  • 法科學家測出超臨界水形成的精確溫度
    法科學家測出超臨界水形成的精確溫度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4月01日10:58   新華網巴黎3月31日電(記者李學梅)法國國家科研中心31日發表公告說,該機構與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合作,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個光學實驗裝置,測出了超臨界水形成的精確溫度。
  • 水的第四種狀態—超臨界水
    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當時測得的最低溫度為4°C,壓力為1,100地球大氣壓力。科學家曾經對常溫下的水做過實驗,在1萬倍的氣壓之下,常溫下的水有了結冰的跡象。那麼在超過1000個大氣壓的海底,溫度只有4°C左右的海底,我們有理由相信下面已經結冰。事實上那裡的水仍然是液體。原來,水在高氣壓下會結冰,是用純水測試的。一旦在水裡融入一些雜質,結冰溫度也會受到改變。
  • 超臨界水燃燒技術
    研究發現超臨界水熱燃燒法可以用更短的停留時間(小於或者等於幾秒)徹底去除幾乎所有汙染物,包括超臨界水氧化工藝中的頑固化合物或者反應速率控制中間產物,如萘、甲苯、苯酚、乙酸、氨氮等。與煤的常規燃燒技術相比,煤的超臨界水熱燃燒技術具有顯著優勢:①煤中的硫主要以硫酸鹽的形式存在於液相產物中,不會向大氣中排放 SOx;②煤中絕大部分的氮最終轉化為氮氣,不會向大氣排放NOx;③燃燒過程在超臨界水中進行,無粉塵向大氣環境排放;④煤中碳的燃燒終產物為 CO2,CO2與超臨界水完全互溶,而 CO2 在液態水中溶解度很低,燃燒後流體溫度降低後 CO2很容易被分離出來,從而實現 CO2 的低成本捕集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超臨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簡稱SCWO)技術的原理是以超臨界水為反應介質,經過均相的氧化反應,將有機物快速轉化為CO 2 、H 2 O、N 2 和其他無害小分子。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處理各種廢水和剩餘汙泥方面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其缺點是反應條件苛刻和對金屬有很強的腐蝕性,及對某些化學性質穩定的化合物氧化所需時間也較長。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超臨界能源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書是國際上第一部關於超臨界流體應用於能源化工系統方面的專著,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各國權威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它的出版顯示了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為代表的中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近年來,工程熱物理所在該領域的重點方向上,特別是在大型跨臨界設備、布雷頓循環及電力循環中適用的緊湊式超臨界換熱器設計、超臨界系統裝備製造、超/近臨界環境化工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為中科院在超臨界流體戰略技術的重點突破方向之一。超臨界流體技術憑藉其在能源動力領域的重大潛力,被稱作是下一代「戰略技術」。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超臨界能源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書是國際上第一部關於超臨界流體應用於能源化工系統方面的專著,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各國權威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它的出版顯示了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為代表的中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近年來,工程熱物理所在該領域的重點方向上,特別是在大型跨臨界設備、布雷頓循環及電力循環中適用的緊湊式超臨界換熱器設計、超臨界系統裝備製造、超/近臨界環境化工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為中科院在超臨界流體戰略技術的重點突破方向之一。超臨界流體技術憑藉其在能源動力領域的重大潛力,被稱作是下一代「戰略技術」。
  • 超臨界流體發泡擠出機溫度控制系統
    0 引言超臨界流體(SCF)是溫度和壓力均在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之上的流體。超臨界狀態既非氣態也非液態,但它具有氣態和液態的雙重優點,既像氣體一樣容易擴散,又像液體一樣有很強的溶解能力。超臨界流體具有液體的密度,同時具有氣體的擴散性,因此,廣泛用作高聚物發泡用發泡劑。
  • 中國科學家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科學家將西太平洋一些熱液噴口中的氣泡識別為超臨界二氧化碳,這是地球上首次發現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巨型科學中心的一個團隊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通過自產深水發現了海水中1400m深度的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