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將西太平洋一些熱液噴口中的氣泡識別為超臨界二氧化碳,這是地球上首次發現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巨型科學中心的一個團隊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通過自產深水發現了海水中1400m深度的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
該研究所研究員張欣說:「超臨界二氧化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中被廣泛使用,例如乾洗和石油溶劑,但這是首次發現天然存在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張說,超臨界二氧化碳所含的氮量比周圍海水和排洩液中的氮要多得多,這表明超臨界二氧化碳使周圍環境中的氮富集。科學家還發現了液體中未知的有機物質。他們認為,高氮超臨界二氧化碳可以在促進生命起源必不可少的胺基酸和其他有機物質的合成,預富集和保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
什麼是超臨界二氧化碳
隨著環境的溫度和壓力變化,任何一種物質都存在三種相態——氣相,液相,固相,三相成平衡態共存的點叫三相點。液、氣兩相相界面消失的狀態點叫超臨界點,在臨界點時的溫度和壓力稱為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不同的物質其臨界點的壓力和溫度各不相同。超臨界流體(Super Critical fluid,簡稱SCF)是指溫度和壓力均高於其臨界點的流體,常用來製備成的超臨界流體有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物體處於超臨界狀態時,由於氣液兩相性質非常相近,以致無法清楚分別,所以稱之為「超臨界流體」。
超臨界二氧化碳能做什麼
二氧化碳,可以說是應用最廣的超臨界流體,這主要是因為它沒有毒性,臨界溫度低與價格便宜等因素,近年來最引人注意的研究領域則主要在機能性成分的萃取,纖維染色技術,半導體的清洗,特殊藥用成分的顆粒生產,乾洗技術,化學反應與超臨界流體淨米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