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實現突破

2021-01-14 全球紡織網
13.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實現突破

2010-12-30 00:00:00

  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是以液態二氧化碳作為染料溶劑實現染色的技術,染色用的二氧化碳經揮發去雜質後回收,通過壓縮至超臨界狀態循環利用。我國已研製出具備中試生產規模的工程化設備,實現染色關鍵裝置的可視化,在散纖維和成衣藝術染色方面具備了產業化條件。
  (7月14日1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網站本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染色技術獲突破
    近日,從瀋陽化工研究院染料國家工程中心傳出消息,該中心自主開發的超臨界二氧化碳(CO2)無水染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基於此項技術的毛類專用染料已進入放樣應用階段。
  • 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技術實現突破
    由大連工業大學和光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共同完成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與工程化設備」和「散纖維及成衣製品無水染色」項目日前通過鑑定。
  • 超臨界二氧化碳印染技術獲突破
    2007年05月22日 收藏     色彩鮮豔的紡織品今後無需用水,只用二氧化碳和染料就能完成印染過程,這項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進行的無水印染技術現已進入中試階段。
  • 染色加工之革命——超臨界流體技術
    用超臨界流體代替水使紡織品染色是對傳統染色加工的一次革命,它從源頭上杜絕廢水的生成,還有不用助劑,織物染色後不需清洗,染料利用率高等種種優點。
  • 活性染料無鹽染色和無水介質染色技術的應用
    活性染料無鹽染色和無水介質染色技術的應用 2006-12-1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遼寧騰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突破紡織印染過程中的兩項重大關鍵技術難題
  • 突破!中國科學家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科學家將西太平洋一些熱液噴口中的氣泡識別為超臨界二氧化碳,這是地球上首次發現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巨型科學中心的一個團隊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通過自產深水發現了海水中1400m深度的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
  • 即發集團:「無水染色」將投產,年產能可達近千噸
    剛進入2021年,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即發集團」)就收到了來自山東省科技廳的好消息:公司牽頭建設的山東省無水染色技術及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籌)正式獲批。
  • 國內無水印染技術跟國外ColorDry無水染色技術有何區別
    目前,該公司開發的活性染料非水染色小試已經取得成功,與傳統工藝相比,可以節水70%,節約染料15%~20%,節約助劑60%~80%,染色介質回收可控制在97%以上。  下一步,我們計劃新建一條示範生產線,一來給對方企業提供成套技術,二來可以作為綠宇向其他企業介紹技術的實體。」劉今強介紹說。
  • 我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獲突破
    本報訊日前,合肥工業大學潘見教授主持的「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研究」項目,通過了機械工業技術發展基金會組織的專家鑑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所發展的萃取結晶組合分離工藝系國際首創,具有國際領先水平。超臨界萃取技術主要應用於製藥與生物化工領域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分離精製。
  • 超臨界二氧化碳輔助水發泡硬質聚氨酯噴塗裝備及應用技術
    12月26日上午10時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專家、環保部專家以及國內部分聚氨酯行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在北京見證了紹興某企業的一項新技術:將水和二氧化碳以合理比例,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與其它助劑有機融合,「剔」出了傳統發泡工藝中產生的臭氧層天敵氟利昂——含氫氯氟烴。
  •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開放式無故障代碼的處理方案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開放式無故障代碼的處理方案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少水壓裂關鍵技術:超臨界二氧化碳與低黏度滑溜水複合破巖技術、基於多因素的多簇裂縫均衡延伸控制技術、造縫及攜砂全程加砂技術等
    、泡沫壓裂難以形成複雜裂縫的問題,提出了少水壓裂技術的概念,即充分利用水力壓裂、無水壓裂和泡沫壓裂的技術優勢,在滿足壓裂造縫體積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水量。少水的極限就是無水,二氧化碳幹法壓裂及液化石油氣(LPG)壓裂都屬於無水壓裂。二氧化碳幹法壓裂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超低黏特性,可以溝通與延伸小微尺度裂縫系統,但因其黏度太低,導致加砂量及砂液比都相對較低,即使採用了二氧化碳增稠技術,仍然無法滿足強加砂的工藝要求。
  • 中國完成超臨界水核反應堆基礎技術研究
    近日,我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肖澤軍透露,我國超臨界水冷堆技術研發第一階段(基礎技術研究)研發目標已完成,提出了超臨界水冷堆總體技術路線,完成了中國百萬千瓦超臨界水冷堆CSR1000總體設計方案和材料選型方案。同時還完成了關鍵技術基礎研究,初步構建了設計與實驗研究平臺體系。
  • 環保染整技術盤點(三):非水介質染色技術
    採用非水介質染色,從源頭制止汙染、減少反應副產物,符合綠色發展理念。重要的非水介質染色技術包括有機溶劑染色和超臨界CO2染色等。>溶劑染色以有機溶劑作為染色介質,在有機溶劑中染料更容易與纖維結合,染色溫度比傳統工藝低,可減少熱量消耗,節省能源;染色介質採用有機溶劑,染色時不需水,節省染色過程水消耗;溶劑與水不相溶,染色後廢液易於回收。
  • 超臨界水應用領域的重大突破至「可控高效超臨界水發生裝置」誕生
    目前,水的臨界溫度T=374℃,臨界壓力P=22.1MPa。當體系的溫度和壓力超過臨界點時,稱為超臨界水。迄今為止,科學界發現最高溫度的超臨界水為464℃,在科學研究中,通常使用超臨界水發生裝置製造超臨界水。
  • 二氧化碳超臨界充裝方法
    ,「12vugqc」二氧化碳超臨界,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二氧化碳超臨界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表面不再刷一遍二氧化碳超臨界?溫度測量裝置或設備來檢測吸入溫度!
  • 超臨界水燃燒技術
    應用於煤基等高碳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利用        煤的超臨界水熱燃燒是一種不需要汙染物末端控制就能實現煤的高效、清潔利用的新型燃燒技術。與煤的常規燃燒技術相比,煤的超臨界水熱燃燒技術具有顯著優勢:①煤中的硫主要以硫酸鹽的形式存在於液相產物中,不會向大氣中排放 SOx;②煤中絕大部分的氮最終轉化為氮氣,不會向大氣排放NOx;③燃燒過程在超臨界水中進行,無粉塵向大氣環境排放;④煤中碳的燃燒終產物為 CO2,CO2與超臨界水完全互溶,而 CO2 在液態水中溶解度很低,燃燒後流體溫度降低後 CO2很容易被分離出來,從而實現 CO2 的低成本捕集
  • 中科院:我國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廖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科院獲悉,該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於近日首次在西太平洋一處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深海雷射拉曼探針在深海熱液區原位探測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
  • 衡水高新區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開建
    本報訊 (楊亞峰)2020年12月30日,中科衡發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開工儀式于衡水科技谷11號車間舉行。此次開工建設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並建設,將奠定我國在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引領能源產業技術革命。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採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循環介質,通過布雷頓循環進行發電。
  • 澳CSIRO研究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助力礦廠實現可再生能源目標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據外媒報導,近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已與美國燃氣技術研究院(Gas Technology Institute,GTI)籤署協議,雙方將擬定聯合計劃以開發超臨界二氧化碳(sCO2)發電技術,以助力澳洲礦業公司實現長遠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