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科學家測出超臨界水形成的精確溫度

2020-11-25 搜狐網

法科學家測出超臨界水形成的精確溫度

來源:

新華網

2010年04月01日10:58

  新華網巴黎3月31日電(記者李學梅)法國國家科研中心31日發表公告說,該機構與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合作,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個光學實驗裝置,測出了超臨界水形成的精確溫度。

  國家科研中心表示,水、二氧化碳和甲醇等物質在高溫、高壓狀態下兼有氣體和液體的一些特點,既像氣體可以加速化學反應,又像液體一樣容易溶解其他物質,這時它們就可以被稱作超臨界流體。此前,據粗略估計,超臨界水形成於374攝氏度、220個標準大氣壓下。此次科學家在微重力環境下得出了超臨界水形成的精確溫度,即373.995攝氏度。

  據國家科研中心介紹,用於本次研究的光學實驗裝置由法國航天研究中心和美國航天局聯合研製。它於去年8月搭乘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到達國際空間站,並被安放在「希望」號實驗艙內。科學家通過遠程遙控,在地面指導該裝置進行各種操作,法國航天研究中心科學家還在該中心位於法國土魯斯的基地實時跟蹤了研究進程。

  公告稱,今後科學家還將利用氣體和液體的超臨界特性,探索在宇宙中「焚燒」有機廢料的可行性。

上網從搜狗開始

民生視點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超臨界水,溫度達到了460攝氏度,怎麼回事?
    當溫度升高到100攝氏度的時候,水就會變成水蒸氣,當溫度下降到0攝氏度的時候,水就會結冰成為固態。可是你見過數百度高度以上的液態水嗎?可能有人會說了,這怎麼可能?水不是到了100攝氏度的時候就會變成水蒸氣嗎?怎麼還會呈現液態?
  • 超臨界水是什麼?能輕易腐蝕金屬,溫度超高
    眾所周知,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冰點是0攝氏度。就是說,當水的溫度升高到100攝氏度的時候,水就會變成水蒸氣,而當水的溫度降低到0攝氏度時,水就會結冰成為固態。按理來說,水到了100度會變成水蒸氣,但是還真的有數百度高溫的液態水,這是怎麼回事呢?
  • 水的第四種狀態—超臨界水
    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當時測得的最低溫度為4°C,壓力為1,100地球大氣壓力。科學家曾經對常溫下的水做過實驗,在1萬倍的氣壓之下,常溫下的水有了結冰的跡象。那麼在超過1000個大氣壓的海底,溫度只有4°C左右的海底,我們有理由相信下面已經結冰。事實上那裡的水仍然是液體。原來,水在高氣壓下會結冰,是用純水測試的。一旦在水裡融入一些雜質,結冰溫度也會受到改變。
  • 超臨界水被發現,溫度超464度不會蒸發,其原理已顛覆物理學
    在人們的認識當中,水一般是以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形式存在的,而決定水會以哪一種形式存在的是氣壓和溫度。一般而言,水在達到100度時,也就是沸點,水就會沸騰蒸發成水蒸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氣態,而水在達到零下4度時,則剛好會結冰。
  • 溫度超460度,超臨界水被發現,它的存在已違反物理規律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當大氣壓升高的時候,水溫也會隨之升高,並且在接近400度高溫的時候,就會到達臨界點,液態水也都會蒸發變成水蒸氣的形狀。不過當科學家們為這一發現歡喜的時候,沒想到在大西洋的海底深處,竟然又發現了一種高溫液態水的存在,這下徹底顛覆了科學家們的認知,而且已經嚴重違反了物理規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超臨界水是什麼水?它會是「弱水」嗎?為什麼?
    超臨界水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種介於液體和氣體之間的水,而且在這種狀態下,水的氣態和液態是非常均勻的混合在一起的,它既會氣體那樣逃逸,也會像液體那樣流動。那麼,超臨界水是如何形成的呢?超臨界水的形成有兩個必要的條件:高溫和高壓。
  • 超臨界流體發泡擠出機溫度控制系統
    目前廣泛應用的發泡機理是臨界流體快速降壓法(solvent free),如將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聚合物飽和溶液形成均相的SC-CO2/聚合物體系,在一定工藝溫度下迅速降壓,由於快速改變壓降使SC-CO2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突然降低,產生過飽和溶液,造成體系熱力學不穩定從而發生相分離,因此,在聚合物內形成大量細小的晶核,這些晶核持續生長,最終得到具有泡孔結構的發泡材料
  • 超臨界水燃燒技術
    研究發現超臨界水熱燃燒法可以用更短的停留時間(小於或者等於幾秒)徹底去除幾乎所有汙染物,包括超臨界水氧化工藝中的頑固化合物或者反應速率控制中間產物,如萘、甲苯、苯酚、乙酸、氨氮等。與煤的常規燃燒技術相比,煤的超臨界水熱燃燒技術具有顯著優勢:①煤中的硫主要以硫酸鹽的形式存在於液相產物中,不會向大氣中排放 SOx;②煤中絕大部分的氮最終轉化為氮氣,不會向大氣排放NOx;③燃燒過程在超臨界水中進行,無粉塵向大氣環境排放;④煤中碳的燃燒終產物為 CO2,CO2與超臨界水完全互溶,而 CO2 在液態水中溶解度很低,燃燒後流體溫度降低後 CO2很容易被分離出來,從而實現 CO2 的低成本捕集
  • 超臨界水被發現,溫度超464度也不蒸發,它的存在顛覆物理學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水也進行了深入研究,了解到溫度和氣壓影響水的狀態後,很多實驗因此對水有了更多的利用方式。當水加熱到100℃時,它就會達到沸點,最終成為水蒸氣,而零下4℃則會導致結冰。但是也有某些特殊情況,比如科學家們就發現了「超臨界水」。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
    300多年來,不少科學家在努力測量G值並讓它更精確。就在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家測量萬有引力常數的研究,測出了截至目前最精確的G值。  卡文迪許的嘗試  G值不明確,萬有引力定律就算不上完美。但是,地球上一般物體的質量太小,引力幾乎為零,而宇宙裡的天體又太大,難以評估其質量。
  •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如何檢修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如何檢修   二氧化碳萃取,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二氧化碳萃取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新聞—科學網
    有人說這個發現得益於一顆砸到牛頓腦袋上的蘋果,也有人說這種說法純屬虛構,但無論如何,牛頓成功地讓世界各地的中學課本裡多了一個描述萬有引力的公式:F=G(m1m2)/r2,其中G是萬有引力常數。根據T形架扭轉的角度,就能測出受力的大小。 接著,卡文迪許在T形架的兩端各固定一個小球,再在每個小球的附近各放一個大球。為了測定微小的扭轉角度,他還在T形架上裝了一面小鏡子,用一束光射向鏡子,經鏡子反射後的光射向遠處的刻度尺,當鏡子與T形架一起發生一個很小的轉動時,刻度尺上的光斑會發生較大的移動。這樣,萬有引力的微小作用效果就被放大了。
  • 化學、電化學催化、溼式、超臨界水、光催化、超聲波氧化技術
    在化學氧化法中,Fenton法在處理一些難降解有機物(如苯酚類、苯胺類)方面顯示出一定的優越性。隨著人們對Fenton法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又把紫外光(UV)、草酸鹽等引入Fenton法中,使Fenton法的氧化能力大大增強。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而在兩億年前,地球可是被水全部淹沒掩蓋的;到底是怎麼樣的力量才能夠聚集到如此多的水,這對於科學家一直都是百思不得其解;鋯石,作為一種天然礦物,廣泛存在於酸性火成巖當中,因為耐高溫,它得以攜帶大量地球形成開始時的信息;對鋯石進行研究,科學家發現液態水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也就是距今4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科學家發現液態水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也就是距今4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而在四十五億年前,也就是地球剛剛形成之初,就已經有化學結構是一個氧原子搭配兩個氫原子結構的水,這也讓科學家們猜測很有可能是地球剛形成的時候,巖石不斷脫水才逐漸形成了現在地球上的水。
  • 多層陶瓷電容器與水熱法
    目前,製備鈦酸鋇粉體的方法有固相法、液相法、氣相法等,其中固相法和水熱法已產業化。固相法相對於其他方法而言,技術比較成熟,原料便宜易得,產量高,但此方法所需反應溫度高,能耗較大,而且產品顆粒粒徑大,無法生產100nm以下的粉體,嚴重團聚且組分不均勻,無法滿足MLCC的發展需求。
  • 超臨界乾燥裝置技術應用
    1超臨界乾燥研究超臨界流體是一種溫度和壓力處於臨界點以上的無汽液界面區別而兼具液體性質和氣體性質的物質相態,它具有特殊的溶解度,易調變的密度,較低的粘度和較高的傳質速率,作為溶劑和乾燥介質顯示出獨特的優點和實際應用價值  [1]。
  • 超臨界水應用領域的重大突破至「可控高效超臨界水發生裝置」誕生
    目前,水的臨界溫度T=374℃,臨界壓力P=22.1MPa。當體系的溫度和壓力超過臨界點時,稱為超臨界水。迄今為止,科學界發現最高溫度的超臨界水為464℃,在科學研究中,通常使用超臨界水發生裝置製造超臨界水。
  • 「超臨界水分解」新方法將含碳廢物變能源
    研究人員開發的是一種創新型含碳廢物氣化方法,利用超臨界水的「獨特化學性質」將有機材料分解為具有多種潛在用途的氣體,並輕度溶解無機材料。這裡的超臨界水,是將水加熱到超過374℃並加壓到超過219個大氣壓,導致水達到無法明顯區別出其液相和氣相的狀態。        在超臨界水的環境中,含碳廢物中的有機物被溶解為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
  • 中國科學家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科學家將西太平洋一些熱液噴口中的氣泡識別為超臨界二氧化碳,這是地球上首次發現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巨型科學中心的一個團隊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通過自產深水發現了海水中1400m深度的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