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院長李信

2020-12-06 企業家在線

追求技術研發,創造健康農業

——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李信

             

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李信

李信為1961年生人,高級工程師、西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學術委員、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長、香港雄一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四川建元天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申請發明專60餘項;他率先出電解水農業新理念,成為電解水農業創始人。長期從事在農業種植中減少化學農藥,提高農產品品質的生產技術研發工作,並且獲得兩項國內領先科技成果。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劇增、經濟發展,使資源受到了破壞,環境受到了汙染這種對自然資源的傷害,漸漸反饋給人類本身。於是人們出於本能和對科學的認知,開始越來越關心健康,注重食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對沒有汙染、沒有公害的農產品倍加青睞。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基本轉型綠色農業及綠色食品以其固有的優勢被廣大消費者認同,綠色農業越來越被重視,消費者對綠色、安全、高品質農產品需求日益提升面對這樣的趨勢在美麗的盆地四川有這樣一個人,他不辭辛苦,致力於將綠色農業發揚光大他兢兢業業,專注於電解水農業的科學研發;他深深的愛著綠色農業,他就是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李信。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是昔日陶淵明筆下的農耕場景,那時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時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綠色健康的食品越來越少,農藥在逐步泛濫的同時李信深深意識到了這些變化,曾經綠色新鮮的食物,乾淨的水還有澄淨的天空,那些沒有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都令他懷念,他堅信每個人都被賦予使命,所以他要用自己的努力改變社會現狀,他用自己的研發人生來譜寫綠色農業的一代傳奇!

                    不畏艱險勇創業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競爭激烈需要不停奮鬥的時代,這又是屬於成功者的時代,時代造就英雄,英雄創造時代。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為了可以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李信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綠色產品的研發,一次機緣巧合下李信發現電解水可以減少農藥的產生,這一發現加深了李信研發綠色產品的信念,因此李信與朋友以及相關專業的專家於2015成立公司進行電解水的研發和試驗。前期試驗結果不理想電解水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效果不明顯,合作夥伴前期就退出了公司李信獨自一人帶領著研發團隊,選擇堅持研發試驗在2015年到2016年一直都處於一種將成本投入無底洞的狀態,在前期電解水農業試驗大多數人都不認可被認為是不科學不安全的;進而導致了研究工作步履維艱李信面對電解水殺菌率大於90%,實際無毒的正確原理選擇堅持,家人的關懷與幫助支撐著他走出打拼的困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下,在前期資金緊缺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面對一個又一個的質疑,那些不科學不安全的反對聲並沒有改變李信的想法,他非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他始終相信電解水可以減少農藥,而只有成功才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和生態環境,更可以加快我國的農業發展。終於在經歷了上千個日日夜夜的奮鬥,2016年李信帶領的團隊迎來了成功。這次的研發不僅取得在農業種植中減少化學農藥70%—100%的好成績還使得電解水提質增效,增加了電解水的營含量從實驗室到基地種植再到綿陽農科院一層一層的實驗紛紛證明了電解水的強大作用。

最顯而易見的是2018年在11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電解水農業產業發展論壇」,論壇以「創新農用電解水技術,發展綠色農業」為主題,來自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綠色農業行業與電解水工藝處理等領域的百餘名領導、專家共聚一堂,就電解水的應用前景及發展趨勢等進行了討論。作為電解水農業創始人,李信提出「在科技成果取得了時效與成功的同時我們也要繼續努力,減少化學農藥創造健康的生活,爭取讓電解水農業創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雖然在北京舉行的會議內容是以一種初次的姿態展現了電解水的功效,然而根據李信名下企業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電解水的研發和使用在李信這裡早已是老生常談

 

                  積極研發創產品

我們國家的糧食和農業生產連年豐收,政策和技術的支撐很重要,化肥和農藥也功不可沒。目前,我國農業生產還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雖取得了良好養分供應和防治病蟲效果,但也造成了規模化的汙染和農產品農藥殘留,汙染了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對此,推進節肥、節藥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

面對這樣的局面,談及研發出來的成果,「雄一電解水·肥」設備的產生和發明對我國的農業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在經過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對多種蔬菜、水果等的實際試驗發現該設備及設備生產出來的A劑B劑,能減少化學農藥70%至100%增產5%至20%,並且對植物更有增產和改變口感的作用,同時該設備與生產出的產品經過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鑑定取得兩項科技成果:設備總體技術性能「國內領先」設備所生產出的產品作為綠色農業的創新成果處於「國內領先」。頒發了「雄一電解水·肥『減少農藥』技術創新獎」與「雄一農業電解水·肥『處置設備』技術領先獎」兩個獎項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蔬菜》開設專欄對該技術做了一年的推廣報導,《中國高新科技》刊物也給予了報導,同時CCTV9套、CCTV老故事、CCTV證券資訊姚雪松也對李信及其團隊進行了專訪與報導社會的廣泛關注讓李信感受到了大眾的認可,從而成為了「電解水農業」真正的第一人。但這只是個開始,關於未來他有更明確的目標。

                 專注品牌助發展

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李信從開始創業經歷了數不盡的磨難,但也正是這種磨難才造就了李信今日的成功,但同時企業猶如種樹一樣,它需要內在的飽滿和向外的延伸,只有齊心協力才可以茁壯成長。

在企業成立的四年時間裡,李信一直將誠信負責作為自己的信條,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將自身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每一位員工,為電解水行業提供了數不盡的人才,而企業也從最初的研發成功到發展成國內外紛紛爭相合作,從南往北,再由中部向全國輻射、擴散;發展東南亞市場,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都進行了市場的發展,為綠色農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良好的發展不單單是團隊的積極研發配合更離不開有效的運營管理和深度的開發,只選擇符合條件的代理商,逐一培訓,嚴格要求,從電解水專業知識到設備使用將每一位代理商成功發展為優秀的符合當地的綠色農產品經紀人。扶持國內的種植企業幫助他們提高質量增收提供良好的交易平臺,利用完善的系統真正幫助國內綠色農業的發展。正是秉持著這種對綠色有機的熱愛,李信帶領的團隊漸漸成長為屹立不倒的參天大樹。當很多人都對李信刮目相看,欽佩不已時關於未來的路李信只是更加篤定,要繼續將產品研發做到極致的同時進一步在香港成立新公司,為公司的上市做好準備,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做好進一步的規劃和發展將綠色有機農業發展到全國150個地級市,爭取為更多的人帶來綠色健康的生活,因為只有不打無準備之仗,才能真正的立於不敗之地。

                 初心不改做貢獻

我有一壺酒,贈飲天下人,一方面李信致力於將綠色農業發揚光大;另一方面作為一名有為的創業者李信也為年輕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只有堅持,摒棄浮躁的心態,百分百的付出才會走向成功。只有毅力才會使我們成功,而毅力的來源又在於毫不動搖,堅決採取為達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終會走向成功。

除了對創業的高度熱情外,李信也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並且做出了貢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多年來創業的艱辛讓李信也深深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李信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科技扶貧,將電解水的技術無私的教給貧困戶家庭,將產品贈與貧困戶家庭幫助他們更好的生活,是貧困戶家庭利用產品結合學到的技術增產增收從而來提高自己家庭每畝地的收入 ,為綠色健康生活作出更大貢獻

談及支持,李信也希望國家在個人研究院方面可以更加重視,在倡導全民開發的時代,面對個人研究企業較多的局面希望國家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持,對較好的研發項目多多進行推廣,這樣也許會更加的事半功倍。面對國家綠色農業發展的現狀他認為他帶領的與電解水農業相關的企業處於獨角獸的狀態,即處於唯一領先水平面對化學農藥汙染空氣汙染水汙染等等,他也會依然積極堅持下去。

或許正是對綠色有機農業的熱愛才讓李信從最初的一次次失敗走向成功,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對李信而言,他的整個人生和全部經歷都將為綠色有機農業砥礪前行和不停奮鬥。

 

 

  

相關焦點

  • 2018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研究院藥源微生物基礎和應用創新團隊招聘...
    一、課題組簡介團隊依託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重要的藥源微生物為主要研究材料,開展相關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團隊負責人:李越中教授,博士生導師,微生物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 中國測繪丨堅持和堅守——訪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院長張志華
    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院長張志華「近幾年,行業變化大,在這錯綜複雜的變化之中,我們仍能把握好方向,院生產經營也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們有一些自己探索並堅守的發展方針,貫徹『科技興院、人才強院、文化立院』的理念
  •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哈工大科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付強
    楊廷雙會見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哈工大科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付強 2020-09-07 11: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齊魯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趙竹青)3月11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與濟南市人民政府、山東省科學技術廳三方共建的「齊魯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成立,將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微生物高科技研發集群。
  • ...的軍民融合探路者——專訪深圳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
    原標題:「從0到1」的軍民融合探路者——專訪深圳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新華財經北京12月6日電(記者高少華)痴迷創新、把產品做到極致、引領業內潮流……這些矽谷創新者的共性,用在深圳市至高軍民融合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章乃雲身上也同樣適用。
  • ...訪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
    16日,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系統科學與工程在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當中是什麼樣的定位?有什麼樣的使命?
  • 煙臺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成立 培養產業人才
    膠東在線12月29日訊(記者 李謙) 12月28日,煙臺大數據(雲計算)應用技術研究院在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揭牌成立。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作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的核心。在此背景下,煙臺大數據(雲計算)應用技術研究院由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北京青苔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
  • 微生物驅油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微生物驅油在我國礦場的應用     自1995年起,勝利油田開始了系統的微生物採油技術研究,開展了微生物單井處理現場試驗。即將菌液從套管加入或擠入油井近井地帶,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和代謝產物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動性,延長油井免修期;而外源微生物驅油技術,是針對油藏條件,篩選特殊菌組,通過加入一定營養液注入地層,讓細菌在地層中大量生存繁殖,從而改善殘餘油的流動性,提高油藏採收率。目前,微生物單井處理技術,已在該油田日臻成熟,並進入工業化應用,每年處理近200口油井,年增油2萬餘噸。
  • 優客工場成立區塊鏈研究院,Astar 合伙人馬治宇擔任院長
    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馬治宇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 於日前正式成立 ,馬治宇擔任院長,優客工場首席戰略官張鵬,優客工場首席技術官徐彬超擔任副院長。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已組建由 5 名海外歸國碩士組成科研團隊並計劃逐步邀請國內行業專家共同加入探討空間服務及區塊鏈結合的行業可借鑑方向,未來主要將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1、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在共享辦公行業的應用場景和落地方案,並推動相關技術在共享辦公領域的實踐。2、設立專項專家委員會,研究並建立共享辦公行業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白皮書。
  •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推進區域高效協同 加速創新產業...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社分析師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下一步仍需加大力度開展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構建,堅持區域協同統籌,形成合力助推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發展。  王旭東認為,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迅速,但存在著「兩端強、中間弱」的問題。一方面,我國的石墨烯研究與專利積累強,創新技術發展迅速。
  •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推進區域高效協同加速創新產業...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社分析師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下一步仍需加大力度開展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構建,堅持區域協同統籌,形成合力助推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發展。王旭東認為,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迅速,但存在著「兩端強、中間弱」的問題。一方面,我國的石墨烯研究與專利積累強,創新技術發展迅速。
  • 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落地」順德樂從
    原標題: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落地」順德樂從   日前,佛山病原微生物研究院成立大會在位於樂從鎮的暨南大學生物醫藥
  • 白春禮院長調研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
    2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調研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相裡斌,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於英傑、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徐濤、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辦公廳副主任黃從利、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等參加調研。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常務副校長潘建偉等陪同調研。
  • 歷史性時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
    近日,主要從事空間技術開發、太空飛行器研製、航天技術應用等業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大會強調,五院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旨在更好地支撐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一流軍隊新目標的實現。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即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於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長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 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院士榮獲上海市「一帶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申報的《中泰天然藥物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項目入選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  2019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泰國朱拉蓬皇家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共同建立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中國總部設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
  • 魏樹旺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院長張兆勇座談
    魏樹旺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院長張兆勇座談 2020-12-01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確認出席2019鳳凰網科技峰會
    鳳凰網科技訊 (作者/鄭媛)8月9日消息,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中央網信辦智庫專家趙子忠確認出席2019鳳凰網科技峰會,本次峰會主題為「5G時代·智連聚變」,由鳳凰網與鳳凰新聞客戶端主辦、人民網協辦,由新奧迪A8L冠名贊助。本次峰會將於8月15日在望京凱悅酒店舉辦,為期一天。
  •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院長賈振華獲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院長賈振華長城網11月3日訊(記者 煙成群 通訊員 孫陽陽)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院長賈振華教授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產業創新獎」,以表彰他為中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所做的傑出貢獻
  • 唐良智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
    唐良智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彭練矛一行
  • 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新發展格局背後的經濟規律 記者:如何看待中央提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後深意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