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時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

2021-01-09 環球網

近日,主要從事空間技術開發、太空飛行器研製、航天技術應用等業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

據《中國航天報》報導,「12月1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在京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掀開了推動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嶄新篇章。」

報導稱,「上級有關部門領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一院、五院、八院、中國衛通、中國四維、東方紅移動通信等單位相關領導和專家以及衛星應用總體部全體員工參加成立大會,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大會強調,五院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旨在更好地支撐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一流軍隊新目標的實現。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即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於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長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經過50年的發展,該院已成為中國主要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研製基地,是中國空間事業最具實力的骨幹力量,為國民經濟建設、國防現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主要從事空間技術開發、太空飛行器研製、空間領域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航天技術應用等業務。該研究院官網介紹說,「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研究院抓總研製和發射了200餘顆太空飛行器,目前百餘顆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已經形成了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六大系列太空飛行器,實現了大、中、小、微型太空飛行器的系列化、平臺化發展。鑄就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衛星中國航天發展的三大裡程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此次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的定位及目標是什麼?

上述《中國航天報》的報導解釋稱,「衛星應用總體部的定位及目標是打造集團公司衛星應用業務的總體單位,積極推動與集團公司內優勢單位的資源聯動,全面支撐相關研製單位航天裝備一體設計實現跨越發展,以強軍為首責,瞄準衛星應用增量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形成核心競爭優勢,為各類用戶提供天地一體系統解決方案。總體部將充分發揮集團公司整體優勢,形成富有競爭力的衛星應用產業鏈,樹大品牌、謀大市場,為國家衛星應用產業發展起到牽引和主導作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在講話中指出,「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是集團公司黨組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戰略決策;是集團公司黨組履行強軍首責,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的重要抓手;是集團公司黨組貫徹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的重要舉措;是推動五院從衛星研製向衛星研製與衛星應用並重,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引擎。」

吳燕生強調,衛星應用總體部要牢記所承擔的強軍強國神聖使命,深刻認清衛星應用領域是國家軍事、戰略、發展的制高點,切實承擔起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推動航天裝備體系發展變革和戰略轉型的時代職責。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發射極地衛星
    央廣網廣州12月4日消息(記者鄭澍)12月3日,記者從在中山大學舉行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 集團改革加速
    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將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華創證券指出,五院全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主承包商,北鬥三號系統剛剛在7月31日正式開通。本次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是航天科技集團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五院旗下上市公司中:中國衛星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製、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製造和衛星運營服務。康拓紅外已將應用於衛星姿態控制的紅外線探測技術引入鐵路車輛安全領域。
  • 微小衛星研究院舉辦「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
    微小衛星研究院舉辦「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 2019-04-30 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宇航系統總體重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
    【點擊右上角加&39;,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 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
  • 產業觀察員海霞播報——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與航天五院總體設計部...
    當天下午,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院長才泓冰、執行院長史卓琦一行率隊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參觀調研,與五院總體部的關暉總師,軍民融合辦公室徐浩博士、孔鵬博士等專家就衛星產業鏈和衛星遙感綜合應用及合作進行座談交流。才泓冰和關暉分別介紹了產研院和五院的發展歷程和職能。
  • 天津大學空間機械與熱物理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10月8日,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籤署合作協議共建空間機械與熱物理技術聯合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院長張洪太,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五院總工程師周志成出席籤約儀式。
  • 【國防軍工】航天科技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團簡介及宣講計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經過40餘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主要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研製基地,是中國空間事業最具實力的骨幹力量。主要從事空間技術開發、太空飛行器研製,空間領域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航天技術應用等業務,還參與制定國家空間技術發展規劃,研究有關探索、開發、利用外層空間的技術途徑,承接用戶需求的各類太空飛行器和地面應用設備研製業務並提供相應的服務。
  • 宇航系統總體重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改革,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來源:中國證券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8月15日消息,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國星宇航發起設立國內首個AI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
    AI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院將圍繞AI衛星整星及衛星網絡整網,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空間信息產業化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出任該院名譽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國星宇航陸川博士、閻鏡予博士分別受邀擔任院長、副院長。
  • 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掛牌成立
    8月28日,雲南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昆明正式掛牌成立。中心以雲南省遙感中心為依託,雲南省地質調查局、雲南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信息中心、雲南省測繪工程院、雲南省地圖院、雲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五家衛星遙感技術優勢單位共同建設。
  • 金太陽(300606.SZ)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開展非晶合金技術研究合作
    格隆匯12月10日丨金太陽(300606.SZ)公布,2019年12月9日,公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開展太空飛行器用非晶合金反射鏡樣品試製和驗證試驗方面的技術合作,本著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原則,在北京市籤署了《技術服務合同書》。合作期限為2019年12月9日至2021年6月30日。
  • 軍工新分支呼之欲出:航天五院推進宇航系統總體重組 混改有望加速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王天勇)訊,航天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計劃打「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西電先進遙感技術研究院成立大會順利召開
    12月1日,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9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先進遙感技術研究院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校區科技樓一樓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郭華東院士、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等十餘位遙感領域頂尖專家受邀出席。
  • 「神舟五號」承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8所希冀
    「神舟五號」承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8所希冀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人民網太原10月25日電記者羅盤報導:24日,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太谷
  • 煙臺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成立 培養產業人才
    膠東在線12月29日訊(記者 李謙) 12月28日,煙臺大數據(雲計算)應用技術研究院在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統計與大數據研究院教授朱利平、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石志鑫、青苔數據CEO程永、中科創大副總裁王正飛、開發區管委及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共同出席揭牌儀式。當前,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大數據智能計算與分析處理技術已成為各國競爭焦點之一。
  • 搶先看 | 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分論壇十四:深化衛星應用 拓展...
    >個人簡介伏瑞敏,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測繪領域辦指揮兼總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工藝專家組成員、材料專家組成員長期從事自然資源衛星工程、遙感應用和科技創新工作,主持完成863、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分重大專項和部重點科技項目20餘項,牽頭或重要參與重點城市土地遙感監測、土地資源全天候和自然資源常態化監測等重大遙感應用工程,任資源一號02C衛星和高分多模衛星工程應用系統副總師。參與制訂10餘部土地資源遙感監測技術標準與規範,取得軟體著作權30餘項,取得發明專利10餘項。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再推重組,旗下擁有這些上市公司
    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加速推進
    中新社太原12月20日電 (郭超凱)中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2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其探索之旅。「天琴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該計劃擬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組成臂長十幾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構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通過雷射幹涉測距系統來精確測量處於衛星內部的檢驗質量之間距離的微小變化,實現探測引力波的目的。
  • 成都山地所與航天五院總體部持續推進科技合作
    陳琦簡要介紹了航天五院總體部近期發展情況,並表示,成都山地所在山地災害研究領域獨樹一幟,航天五院總體部在應用衛星相關業務方面具有突出優勢,雙方開展科技合作,應著眼於長遠戰略,共同打造災害監測預警旗艦產業。韓運忠就地災多模通信系統的研發細節和設計思路進行詳細介紹,該系統基於2017年底九寨溝實地考察研發出的支撐地災監測預警的通信系統,旨在解決全天候實時監測的信息傳輸難題。
  • 聚焦衛星定位系統及技術、應用領域
    魯網8月3日訊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離不開有志之士的精誠團結、合作奉獻,「山大人」的身影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