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2021-01-10 騰訊網

開欄的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把握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科學分析形勢、把握髮展大勢,珍惜發展好局面,鞏固發展好勢頭。即日起,本報推出「權威訪談」專家篇系列報導,集中採訪經濟社會領域權威專家學者,緊扣經濟形勢、新發展格局、「六穩」「六保」等重大主題,分析闡釋趨勢走向,精準回應社會關切。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點在哪裡?還面臨哪些障礙?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潛力在哪裡?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新發展格局背後的經濟規律

記者:如何看待中央提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後深意在哪裡?

林毅夫: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提出新發展格局的論斷,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我認為,有短期的原因,也有根本的原因。從短期的原因看,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經濟均受到較大衝擊。我國出口受到外部需求下降影響,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不利影響,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明顯動能減弱。「三駕馬車」中外需萎縮,就要更多依靠國內的投資和消費,也就是說,我國的生產需要更多地依靠國內的投資和消費來完成循環。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和媒體把我國的發展稱為出口導向型,所以大家一看到出口減少就會認為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很大。但實際上把中國的發展稱為出口導向型並不準確。貨物出口佔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達到35.4%,即超過三分之一國內生產是進入國際循環,其後一路下滑到2019年的17.4%,減少了一半,也就是說2019年82.6%的國民經濟是在國內實現循環。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從國際經驗來看,越大的經濟體,國內市場規模就越大,生產出來的產品,國內的消化能力越強,國內生產總值就會更多地依靠國內循環。隨著我國的GDP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006年的5.3%提升到2019年的16.4%,出口佔比隨之降低是必然的。另一方面,隨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會越來越高,而服務業當中有很多是不可貿易的。這也會帶來出口佔GDP比重的下降。2006年,第三產業佔我國GDP比重是41.8%,2019年這個數字已經提高到53.9%。把我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和服務業佔我國經濟的比重這兩個數據放在一起看,2006年以來出口佔我國GDP的比重不斷下降是必然的。

隨著我國收入水平繼續提高,經濟體量和服務業佔比增大,經濟發展會越來越依靠國內的循環,出口佔GDP的比重會逐漸降低到日本、美國的水平。那種把中國發展模式簡單歸納為出口導向型,出口受挫經濟發展就會困難重重的看法是不符合實際的。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正本清源、澄清認識、抓住我國發展機遇、與時俱進的論斷。

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我國被動的選擇,而是經濟發展規律在當前發展階段的體現。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的論斷,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經濟發展的規律和當前的格局,認識到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靠國內循環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用改革的辦法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記者: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減弱後,如何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

林毅夫:更好地釋放內需潛力,關鍵是深化改革,落實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改革雙軌制遺留下來的一些政策扭曲,完善市場不健全的地方,以更好地釋放增長的潛力和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收入水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記者: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還面臨哪些障礙?有哪些需要打通的堵點?

林毅夫: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商品市場上的淤點、堵點已經不多。現在在要素市場上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金融市場。金融應該服務實體經濟,我國實體經濟中創造就業最多的還是在農村、在微型小型中型企業。過去形成的適合服務大企業的大銀行和股票市場為主體的金融結構,使得農戶、微型小型中型企業很難得到金融支持。雖然出臺了許多支持政策,但如果金融結構和實體經濟的結構不相適應,這些支持政策的落實就很難到位。金融改革一方面是價格改革,要放開利率,同時更重要的是結構性改革,補上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足的課。另一方面是人才市場。目前人才流動受到兩方面阻礙,一個是戶籍制度,一個是房價,要深化這兩方面的改革破除障礙。

中國未來發展的潛力和機會在哪裡

記者:中國未來發展的潛力和機會在哪裡?我國有哪些競爭新優勢?

林毅夫: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生產力水平才能夠不斷提高,經濟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我國實現更快發展的潛力在哪裡?一是我國還處於追趕階段,意味著我國有後發優勢。從這個角度看,我國經濟從2010年開始有20年年均8%的增長潛力,這個增長潛力到2030年以前還存在。另外,我國還面臨網際網路和新的產業革命帶來的新機遇。網際網路和新產業革命有兩個特徵:一是產品周期短,一年、一年半就更新一代;二是研發投入以高人力成本為主。對這種短周期的新產業,我國具有「換道超車」的3個優勢:我國是人口大國,工程師多、企業家也多,擁有人力資本優勢,創新能力強;對軟體類的產品,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市場,新運用軟體、新平臺在中國很快就能鋪開,阿里巴巴、微信、抖音等就是例子;對硬體類的產品,我國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各種零部件的供應,從設計到產出,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

以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並用好後發優勢和新產業革命的「換道超車」兩個優勢,我國就能夠實現比發達國家高出2個甚至3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

記者: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增長潛力是由供給側的技術可能性所決定,實際增長還決定於需求側,我國如何應對挑戰?

林毅夫:我國要繼續擴大開放,推動全球化進程,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其中就包括技術資源。目前大多數高科技產品我國不是不能生產,而是我國的技術不夠成熟,良品率比較低,生產成本比較高。在一些「卡脖子」的、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發揮制度優勢進行自主創新,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對我國來說,挑戰和機遇總是並存,在面對挑戰時我國要認識機遇、抓住機遇。

發揮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

記者:國內發展空間仍然巨大,但也存在結構問題,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還需要如何發力?

林毅夫:相信在5年之後,我國人均GDP可以跨過1.27萬美元的門檻,成為高收入國家。在中低收入階段,可以形成非常有效率的產業集群。但是隨著資本和技術密集度提高,產業鏈會更長,規模經濟更大,就不可能在一個地區形成產業集群,要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形成一體化區域內的競爭優勢。在分配上,要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在一次分配上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我國這些年在生產領域效率不斷提高,但在流通領域效率的改善相對滯後,需要減少交易環節,減少審批,減少跨地區的障礙以降低交易成本。流通更有效,生產潛力就會更好發揮出來。消費方面,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也要建立更好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提高居民消費意願。

總的來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是同時用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這「兩隻手」。市場有效以政府有為為前提,如果政府缺位一定不會有有效的市場,但政府有為要以市場有效為依歸。

記者: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避免哪些認識上的誤區?

林毅夫:其中一個誤區,是認為我國現在要推行計劃經濟時代的內向型封閉經濟的發展模式,跟國際交往會減少,其實不是這樣。我國要繼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擴大開放。任何國家要發展,都要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如果一些發達國家要孤立中國,其結果很可能是孤立自己。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深化改革,更好地釋放發展潛力,提高發展質量。目前,我國已經是日本、韓國、歐盟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是諸多國家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的發展不僅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的發展也會更好促進世界繁榮穩定。(經濟日報記者 李予陽)

相關焦點

  • 林毅夫教授在南京大學商學院專題講座圓滿舉行!
    林毅夫教授是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現任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曾任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專職副主席。
  • 為什麼選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
    ——林毅夫01介紹(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新結構經濟學由林毅夫教授及學界同仁提出並倡導,是第一個來自於我國的社會科學自主理論創新體系,涉及現代經濟學的各個子領域,是對主流經濟學的一場結構革命。「林班」由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探索者林毅夫教授任首席教授,並領銜精銳的國際化師資團隊,與中國新生代力量,共同推進深化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創新、運用與推廣,致力於提升中國的話語權、軟實力,形成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新結構經濟學派」、「中國學派」
  • 市發規院、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 寧波諾丁漢大學籤訂三方協議
    寧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將成立    本報訊(記者單玉紫楓 廖惠蘭)昨天下午,市發展規劃研究院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寧波諾丁漢大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共同建設政府研究機構與高校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各方研究資源共享與智力優勢互補,更好地服務於寧波「名城名都」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 ...發展」系列線上講座第四講-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
    2020年3月4日,北大國發院「國家發展」系列線上講座第四講由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林毅夫主講。作為新結構經濟學理論的創始人,林毅夫老師主要談及了三個問題:為何要反思發展經濟學、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新古典經濟學的結構革命。
  • 林毅夫: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4年,林毅夫教授與幾位志同道合者共同創辦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擔任創始主任),其後改名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林毅夫擔任名譽院長),成為中國的高水平學界思想庫和政府高端智庫。同年,他和蔡昉、李周合作出版了《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和經濟改革》,用不同於西方經濟學主流觀點的理論解釋了中國的發展之路。
  • 劉春明出任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第二任院長、許智宏任名譽院長
    6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調整任命宣布會在英傑交流中心召開。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張平文、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霍曉丹、副部長劉雨龍等出席會議,現代農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參加會議。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百家經濟學重要期刊主編論壇」隆重舉行
    論壇全景出席論壇的領導和嘉賓主要有:北京大學校長郝平,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林毅夫,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等。
  • 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新冠肺炎防控經驗國際研討會舉行...
    」「5月2日,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主辦的「紀念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兩周年理論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等出席會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的全國六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參加會議。
  • 方正證券戰略客戶深度參與北大國發院第五屆國家發展論壇
    來源:時刻頭條近期,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大國發院」)主辦的第五屆國家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雙循環:國家發展新格局」為主題,北大國發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北大國發院教授、北大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維迎,北大王寬誠講席教授、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國家信息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專委會秘書長杜平,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中央外匯業務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繆延亮,方正證券執委會主任何亞剛
  • 林毅夫這麼說
    此前的10月8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發布了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第一屆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本科實驗班上的致辭,從這個致辭裡我們可以看到林毅夫對創立中國特色經濟學的雄心。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知識分子跟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知識分子有一個共同的心態,認為發達國家這麼發達一定有道理,學會了那個道理,就可以幫助我們的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追趕上發達國家。
  • 唐良智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
    唐良智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彭練矛一行
  • 新結構經濟學國際發展論壇第二期:《2015年人類發展報告》解讀
    經濟觀察網記者 董瑞強  4月30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CNSE)在北京大學教學樓舉辦了第二期「新結構經濟學國際發展論壇」。論壇解讀了《2015年人類發展報告——為人類發展而工作》,來自政府、高校和國際組織的嘉賓和評論人先後從不同視角對報告作了具體分析和探討。
  • 2018中國十大品牌年度人物之孫楊:為國家品牌的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國家遊泳隊隊長孫楊榮獲「2018中國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榮譽獎項。同時,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爭取為國家形象和國家品牌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沙祖康,艾豐,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王輝耀,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國家一級演員六小齡童,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楊瀾,中國女排總教練、中國排球學院院長郎平,清華大學教授、亞傑商會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徐井宏,中國男子射擊隊前運動員、中國奧運金牌第一人許海峰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 2021年「申請-考核...
    國家發展研究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採用「申請-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申請人須按照北京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校本部)和本說明要求報名並提交申請材料。申請國家發展研究院的考生須在規定時間之前寄(送)達以下8項材料(郵寄只接收EMS或順豐快遞)。請務必在申請資料封面及快遞備註中註明申請專業和學院,即「國家發展研究院-相關申請專業)。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承辦第三屆「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
    「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和《經濟研究》雜誌社於2018年10月共同發起,每年舉辦一屆,今年的論壇由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承辦。來自不同學術機構的八十餘名學者參與了此次論壇。
  • 假如林毅夫獲得諾貝爾獎
    兩個人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個是北大國發院名譽院長、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一個是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耀眼的頭銜、光鮮的履歷,出版著作數十本,撰寫文章幾百篇,光人物介紹就需要 135 頁。無論是學術地位還是社會地位,這恐怕都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那麼他們的水平到底怎麼樣?
  • 訪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院長李信
    追求技術研發,創造健康農業——訪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院長李信             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院長李信李信為1961年生人,高級工程師、西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學術委員、江油市微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院
  • ...踐行濟民初心——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20暑期思政實踐教育工作紀實
    8月18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紮根祖國大地,踐行濟民初心」思政實踐團在院長董志勇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河北省無極縣,師生實地參訪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親身體會普通農戶的生活情況和日常勞動。在實踐參訪過程中,鄉親們對「大學生村官」們的高度讚揚和殷切期望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紮根祖國大地,踐行濟民初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20暑期思政...
    8月18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紮根祖國大地,踐行濟民初心」思政實踐團在院長董志勇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河北省無極縣,師生實地參訪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親身體會普通農戶的生活情況和日常勞動。在實踐參訪過程中,鄉親們對「大學生村官」們的高度讚揚和殷切期望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全球新格局下企業如何轉型與發展?北大的這場高端論壇周六重慶開講
    9月5日,一場以「全球新格局下的中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高端論壇將在重慶城市新地標來福士洲際酒店舉行。北京大學國發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姚洋教授將與現場嘉賓共同探討當前國內、國際形勢下企業的轉型與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