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系列線上講座第四講-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

2020-12-05 MBA中國網

2020年3月4日,北大國發院「國家發展」系列線上講座第四講由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林毅夫主講。

作為新結構經濟學理論的創始人,林毅夫老師主要談及了三個問題:為何要反思發展經濟學、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新古典經濟學的結構革命。從經濟理論到經濟現象,從深刻反思到理論建構,林毅夫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卓越的學術貢獻始終引領著北大國發院MBA、EMBA同學擔當起新一代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

回到亞當·斯密的研究方法

「經濟學是一套理論體系。理論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如果一套理論未能幫助我們了解世界的現象,或是根據理論來行動不能達成理論預期的結果,我們就要對這樣的理論進行反思。」

無論是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預測和治理,還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給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建議,主流經濟學都顯得捉襟見肘難以奏效。從第一代的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強調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現代化大產業來追趕發達國家,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對「市場化、私有化、財政預算平衡宏觀穩定化」的休克療法改革來建立市場經濟體系的極力倡導,根據盛行的發展經濟學理論來制定政策的國家不是由於政府干預過多而腐敗橫行,就是經濟崩潰停滯危機不斷,並未消除貧困、實現繁榮富強。

林老師觀察到,反而是沒有按照主流經濟學藥方來發展的經濟體,如亞洲四小龍不是優先發展現代化的大產業,而是先發展了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的小規模產業而實現了經濟騰飛的奇蹟。此外,像中國、越南、模里西斯這樣轉型較為成功的國家,採用的卻是被新自由主義認為是最糟糕的漸進雙軌的轉型方式。

林老師強調,在反思發展經濟學時,關鍵是要回歸到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的研究方法,就是對經濟現象的本質和產生原因進行深入研究,而不是從現有的理論去找答案,其實,亞當·斯密之後現代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也大部分是運用這種方法所取得。

林老師所創立的新結構經濟學旨在研究現代經濟增長的本質及其決定因素,即研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及其演化的決定因素,而取名為「新結構」則是為了區別於第一代發展經濟學--結構主義。

新結構經濟學能有效解釋發展中經濟體的成功之路

新結構經濟學認為,一個國家最終的發展目標是民富國強,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就需要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以提升勞動生產率水平,在此之前則必須改變其要素稟賦結構。而要改變要素稟賦結構就必須根據要素稟賦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技術,以最低的要素成本來組織生產,再加上合適的軟硬基礎設施帶來的較低交易成本,發展的產業才有最大的競爭力,才能創造最大的剩餘和積累,從而逐步從資本短缺變成資本相對豐富,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

在此過程中,要使企業在追求利潤時自發按照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來選擇進入的產業,前提條件是有一套能夠反映各種要素相對稀缺性的價格體系,這種價格體系只有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才會有;同時,政府必須對敢於冒風險的先行企業家提供激勵,並根據新產業的需要提供軟硬基礎設施的完善,產業升級才能成功。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競爭的有效市場和因勢利導的有為政府二者都不可或缺。

那麼,新結構經濟學是否能完成一個理論的「使命」,給發展中經濟體提供成功發展經濟的處方?

林老師引用了由諾獎獲得者邁克斯賓塞領銜的增長委員會在2008年發表的報告,介紹了二戰後13個實現了每年至少7%、持續至少25年快速增長的成功經濟體的五大特徵:開放;宏觀穩定;高儲蓄、高投資;有效的市場機制;積極有為的政府。

增長委員會認為這5個特徵是經濟發展成功的要素,但成功沒有處方。新結構經濟學則認為這5個要素實際上暗含了新結構經濟學主張的按比較優勢發展的處方,其中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制度前提,其他三項:開放、宏觀穩定和高儲蓄高投資則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的結果。

新結構經濟學為新古典經濟學帶來結構革命

講座中,林老師引導同學們看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不同。「現有的主流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總結於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現象,以發達國家的結構為理論的暗含前提;在數學建模時為了簡化又往往以一個部門來代表整個經濟體。這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只有量的差異而沒有質的差異,並且不自覺地以發達國家的結構為理想的結構,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制度結構只要和發達國家不同,就被認為是扭曲。」

新結構經濟學則恰恰是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結構的差異性和內生性引入現有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中,把發達國家的結構為唯一結構的二維經濟學擴展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不同結構的三維經濟學,從而推動了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的結構革命。

當把結構引進主流理論之後,林毅夫及其研究團隊對很多問題產生了新的見解。如:貨幣是否中性、如何跳出流動性陷阱、什麼才是最佳金融結構等等問題,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的經濟結構中,往往意味著不同的答案,這就需要經濟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能夠從發展中國家的具體情況出發,而不是簡單照搬發達國家的理論和經驗。

「現在主流的理論來自於發達國家經驗現象的總結,是內嵌於發達國家的結構之中的,由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結構的差異性,在發展中國家運用這樣的理論難免會有南橘北枳的局限…而新結構經濟學讓我們有機會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林老師最後總結道。

「國家發展」系列講座旨在幫助同學們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來觀察世界、解釋世界、改造世界。今後,北大國發院還將為MBA和EMBA推出更多與國家發展議題相關在線課程,讓同學們結合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理論框架來分析現實問題,指導商業實踐。

相關焦點

  • 陳世清: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不能解釋解決金融危機
    林毅夫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地根據自己國家的現實,分析問題」,實現「從西潮到東風」的轉變,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結構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就應該用中華民族固有的對稱思維方式代替新古典方法論的線性思維方式,用對稱的結構經濟學代替線性的「新結構經濟學」。 林毅夫只有徹底拋棄西方新古典經濟學線性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方法,代之以對稱的、五維空間的、複雜系統論的方法,才能真正實現「從西潮到東風」的轉化。
  • 「財經縱橫」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是大道,後來者需要注意什麼誤區
    因為我對新結構經濟學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也就是用新古典的方法來研究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結構和結構演變的決定因素,這才叫新結構經濟學。新古典的方法來研究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結構和結構演變的決定因素,這才叫新結構經濟學。如果你的研究不是去研究結構是怎麼決定的,是怎麼演變的,也就是沒有把結構內生化,即使你放進結構,那你也用新古典的方法,來研究結構可能產生什麼影響,我覺得它還不是新結構經濟學。
  • 林毅夫: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同年,他和蔡昉、李周合作出版了《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和經濟改革》,用不同於西方經濟學主流觀點的理論解釋了中國的發展之路。2008年,林毅夫受聘出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成為世界銀行歷史上擔任此要職的發展中國家第一人。
  •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2016年02月24日 13: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 為什麼選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
    ——林毅夫01介紹(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新結構經濟學由林毅夫教授及學界同仁提出並倡導,是第一個來自於我國的社會科學自主理論創新體系,涉及現代經濟學的各個子領域,是對主流經濟學的一場結構革命。「林班」由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探索者林毅夫教授任首席教授,並領銜精銳的國際化師資團隊,與中國新生代力量,共同推進深化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創新、運用與推廣,致力於提升中國的話語權、軟實力,形成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新結構經濟學派」、「中國學派」
  • 諾貝爾經濟學獎何用?從經世濟民看中國的經濟學流派
    不能因為西方有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就轉頭照搬西方經濟理論,不考慮中國實際。第二是新結構經濟學。林毅夫先生牽頭創建了這個學派。林毅夫的成就主要在西方經濟學研究上,但是他努力將西方經濟學的益成分吸收進來,研究中國經濟,摒棄了西方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糟粕。
  • 林毅夫教授在南京大學商學院專題講座圓滿舉行!
    【MBA中國網訊】2019年11月11日,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專題講座「新中國70年—現代經濟學的反思和新結構經濟學的自主理論創新」在南京大學商學院安中樓鴻意報告廳圓滿舉行。
  • 新結構經濟學國際發展論壇第二期:《2015年人類發展報告》解讀
    經濟觀察網記者 董瑞強  4月30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CNSE)在北京大學教學樓舉辦了第二期「新結構經濟學國際發展論壇」。論壇解讀了《2015年人類發展報告——為人類發展而工作》,來自政府、高校和國際組織的嘉賓和評論人先後從不同視角對報告作了具體分析和探討。
  • 中國道路爭議與新古典經濟學迷思(二)
    二.新古典經濟學難以理解中國經驗的理論誤區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新古典經濟學的傳播在中國的經濟學界受到極大的歡迎,有幾個原因。首先,新古典經濟學強調需求方的市場作用和價格在供求調節上的作用,正好補充指令經濟忽視市場需求的不足。第二,宏觀經濟學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與利率匯率的宏觀調節,也是計劃經濟下的缺失。
  • 市發規院、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 寧波諾丁漢大學籤訂三方協議
    寧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將成立    本報訊(記者單玉紫楓 廖惠蘭)昨天下午,市發展規劃研究院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寧波諾丁漢大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共同建設政府研究機構與高校聯合開展課題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平臺,促進各方研究資源共享與智力優勢互補,更好地服務於寧波「名城名都」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 陳平:新古典經濟學在中國轉型實驗中的局限
    本文為陳平教授2006年發表的批評新古典經濟學的文章,其中專門批評了科爾奈的「軟約束」理論,並希冀年輕一代經濟學家學會用歷史實踐和國際比較來檢驗互相衝突的經濟學理論,而非用邏輯或信仰來決定經濟學理論的是非。】內容提要:「華盛頓共識」和「休克療法」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反凱恩斯革命的新浪潮。他們否認大蕭條的基本教訓,無視歷史的多樣性和經濟的複雜性。
  • 貨幣政策的新結構經濟學:觀點及政策含義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貨幣政策的新結構經濟學:觀點及政策含義新結構經濟學最早萌芽於1988年林毅夫教授對中國反通貨膨脹政策的思考——為抑制當時高企的通貨膨脹,中國採用了砍投資、砍項目的行政辦法,而未採納主流貨幣經濟學所開出的標準「藥方」,通過加息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
  • 林毅夫1.7萬字長文:我的13個經濟學新見解
    來源:金融界網站由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主辦的「2019年新結構經濟學優秀學子夏令營」於7月5日-8日於北京大學朗潤園舉行。林毅夫教授做了題為《新結構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的結構革命》的開幕演講。凱恩斯主義之前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認為,供需關係及價格調節能使商品市場、勞動市場自動出清,實現均衡,不會出現長期的失業現象。但在上世紀30年代,西方出現經濟大蕭條,通貨緊縮與大量失業並存,無法用原有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凱恩斯才提出凱恩斯主義,認為經濟存在結構性的剛性問題,造成大量就業,宏觀經濟無法自發恢復均衡狀態,主張政府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來創造需求,增加就業,使經濟恢復均衡。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受爭議 林毅夫:我不贊成隨機實驗法
    在今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發表了看法。林毅夫表示,他並不贊成隨機實驗的方法,並表達了擔憂:「現在不做隨機控制實驗,文章就很難發表了,這就可能會把我們整個發展經濟學界的努力引到歧途上。」據悉,此次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採用實驗性做法,這一做法的背景是什麼?
  • 北大開設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 邀請諾獎得主親授
    由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擔任首席教授的北大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就面向北大在校生二次招生,多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將擔任學術顧問,並為學生提供指導。提到北大二次選拔的項目,姚翔首先重點推薦了北大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該實驗班是由北大經濟學院和經和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共同打造的本科生項目,會有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內的數十名國際頂尖教授擔任學術顧問。
  •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啟示
    大體上看,對政府職能與成本問題的研究,走的是兩條思路,一條是信守新古典經濟學理論預設,認為市場可以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持「小政府」觀點;另一條是信守政府干預主義理論預設,認為政府不時幹預是市場能夠健康運轉的必要條件。筆者認為,對政府職能與成本問題的研究之所以演變到觀點立場相互對立的局面,與其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有關。
  • 新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困境及其批判
    就歐美自由主義思想史來說,new liberalism興起於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力圖發展出一種不同於古典主義的積極政府觀,藉助政府的力量,發展和實現「積極的自由」,這是對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 liberalism)的批評和修正。它無論在時間上還是邏輯上,都先於neo-liberalism。至於neo-liberalism,在很大程度上是對new liberalism的批判和否定。
  • 林毅夫:你們選擇了致力於引領未來世界經濟學理論新思潮的事業
    2020/07/11 信息來源: 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 編輯:白楊 | 責編:悠然 凌薇 編者按:2020年6月30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帶領全體團隊成員及博士生
  • 替諾貝爾經濟學獎喊冤,林毅夫曲解提名規則(附官方評選程序)
    經濟學家圈公號和新浪網先後刊登「林毅夫: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林毅夫:我為什麼常常說『我不會得諾貝爾獎』」。 內容源於2016年9月25日的第72期北大博雅講壇上,林毅夫教授回答了自己不會得諾貝爾獎的提問,並解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現在選舉規則。林毅夫教授認為自己不會得獎和諾獎的提名規則有關。
  • 行為經濟學:引領經濟學的未來?
    有限理性有可能替代新古典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假說,而社會偏好理論則通過引入人的社會性,一改新古典經濟學完全忽略人的社會性的做法,從而將經濟學引入一個嶄新的方向。從這個角度講,行為經濟學在未來完全有可能成為經濟學發展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