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受爭議 林毅夫:我不贊成隨機實驗法

2021-01-08 新京報貝殼財經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4日中午,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者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但在國際學術界,這三位得主所倡導的實驗方法備受爭議。如何看待這三位諾獎得主的實驗方法?在今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發表了看法。林毅夫表示,他並不贊成隨機實驗的方法,並表達了擔憂:「現在不做隨機控制實驗,文章就很難發表了,這就可能會把我們整個發展經濟學界的努力引到歧途上。」

據悉,此次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採用實驗性做法,這一做法的背景是什麼?林毅夫介紹,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發展中國家希望通過產業結構的變遷來實現現代化。當時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國際機構、一些發達國家拿錢幫助這些國家建立現代化體系,但都沒有成功。到了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興起。當時的國際發展機構、雙邊研究機構等給發展中國家的建議是,進行所謂的結構調整,讓這些國家去實行華盛頓共識中的市場化、私有化、宏觀穩定化、自由化等。而在改革的過程中,這些國家會經歷一段時間的紊亂、經濟下滑等,在這個過程中,國際機構等給與這些國家援助以幫助其渡過難關。當時的看法是,只要把市場制度安排好了,資源配置就有了,尋租的腐敗行為就沒有了,經濟也可以馬上改善。但是最終的結果來看,發展中國家按照上述思路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制度結構調整或者制度結構改革仍然都不成功。

「國際發展機構認為,這種宏觀的結構調整不成功,乾脆就做人道主義的援助,所以希望把這個錢直接給窮人,來幫助窮人。」林毅夫說。

但是如何幫助人?林毅夫介紹,針對個人貧窮的援助有兩種。第一種辦法是健康,所以給與了很多的醫療援助。第二種辦法是提高人力資本,所以給與了很多教育援助。但是最終發現,這些項目的效果很差。比如,可以蓋一個學校,但是學校的話學生不聽話,或者說老師也不來。如何使得學生願意來上學、聽課,老師願意來學校、也願意講課,進而提高人力資本?

也就是說,如何提高微觀項目的效果?「16年前,他們開始提出,做這個項目就像做新藥一樣,新藥是否有效,要做隨機控制實驗,其出發點是對失敗的宏大發展思路的反思。」

如何看待這種隨機控制實驗的方法?林毅夫表示,其並不贊成隨機實驗的方法,並給出了兩方面的解釋。

第一,醫藥的新藥可以做隨機控制實驗,但藥品跟援助項目有不同。一個藥是不是有效,基本上是人的基因決定的,人的基因99.999%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新藥如果在隨機控制實驗當中被證明是有效的,上市以後基本上應該都有效,只有極端個例無效。但是這些援助項目,比如一個村子裡面,如果要讓病人來看病,要獎勵他他才願意來。如果要給他一個獎勵,可能給紅豆的獎勵就有效,但是給綠豆或者是花生,這些窮人可能就不願意來。而到另外一個村子,可能給紅豆的獎勵也無效了。這是因為每個地方的社會、經濟、文化、歷史都不同,所以,隨機實驗的方法在一個地方有效,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就無效了。因此,做隨機控制實驗看起來很科學,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種實驗在這個村子的運用確實很科學,但是在這個村的研究並沒有辦法推廣到其他村,更別說推廣到全中國或者是全世界。「如果用這種方式做發展政策的話,全世界有幾百萬個村,就要做幾百萬個隨機實驗,更重要的是願不願意來看病的實驗中的變量不只是一兩個,可能是成千上萬的,那(隨機實驗)怎麼可能去成功?」

林毅夫進而提出,花很多錢去做幾百萬、幾千萬個的隨機控制實驗,並不見得能夠讓這些國家發展起來。他以北非的教育水平為例指出,北非的教育水平在這些年發展得不錯,但是沒有就業,一部分人可能會跑去歐洲,但是絕大部分人還留在當地。這些人會用Twitter,但是沒有工作,心裡很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點生活問題可能就會變成大的社會問題,成為政治不穩定的因素,而這些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讓地方發展起來的問題。「從大的方面看,發展起來的國家,哪一個是做隨機控制實驗的?」林毅夫提出。

「當然了,他們得了諾獎我們要祝福,但是我很擔心。巴丹(記者註: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著名的經濟學家,今年諾獎獲得者所在的一個項目的領導者)說在過去的十年,90%投到JD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的文章是做了隨機控制實驗的,而且因為獲獎者是美國經濟評論的主編之一,現在不做隨機控制實驗,文章就很難發表了,這就可能會把我們整個發展經濟學界的努力引到歧途上。」

實際上,北大國發院講席教授張曉波近期也曾對新京報記者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張曉波表示,今年三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的隨機實驗方法在發展經濟學界影響很大,對於剛出道的經濟學者,這種方法容易被接受。同時他們控制著主流的經濟學雜誌(埃絲特迪弗洛是最權威經濟學雜誌之一、「美國經濟評論「的主編)。現在不做田野實驗,發展經濟學的論文很難在頂級經濟學雜誌發表。因此很多人跟風去做類似的田野實驗。但這種實驗方法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受到了很多的批評。

「三位獲獎人的一些實驗方法可以借鑑,可以當作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工具,但不能為了工具而工具。現在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我比較擔心國內的年輕學者會跟風,會為了做實驗而做實驗,反而忘了總結這些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內在規律和發展經驗。」張曉波表示。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任婉晴 校對 郭利

相關焦點

  • 林毅夫: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此後,林正義根據那句從小熟記的「士不可以不弘毅」改名林毅夫,正式進入北京大學經濟系攻讀政治經濟學碩士研究生。1980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林毅夫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教授的青睞,並於1982年遠赴美國到芝加哥大學師從舒爾茨攻讀博士學位。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告訴你答案
    記者/ 艾果 大部分人會把拍賣簡單理解為是一種「價高者得」的交易方式,而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則向普羅大眾展示了其背後複雜而龐大的隱藏世界。 曾經多次出現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猜想名單中的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 替諾貝爾經濟學獎喊冤,林毅夫曲解提名規則(附官方評選程序)
    經濟學家圈公號和新浪網先後刊登「林毅夫: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林毅夫:我為什麼常常說『我不會得諾貝爾獎』」。 內容源於2016年9月25日的第72期北大博雅講壇上,林毅夫教授回答了自己不會得諾貝爾獎的提問,並解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現在選舉規則。林毅夫教授認為自己不會得獎和諾獎的提名規則有關。
  • 諾貝爾經濟學獎何用?從經世濟民看中國的經濟學流派
    每次看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總有人要問下,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獲得此獎。其實呢,這個獎獲還是不獲,都沒啥關係。不比諾貝爾獎在自然科學界的位置。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個沒用的獎項,是西方經濟學者自娛自樂、故弄玄虛的獎項。歐美國家那麼多人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沒見得治理好經濟危機(也有說是叫金融危機)。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不是給了研究拍賣的人了嗎?
  • 林毅夫: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我了解到這1500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會推薦自己,基本就是750票了,另外750票當中會非常分散,相對集中的大概也就十幾票,不到二十票,然後從連續幾輪都得到十幾票、二十票的人當中挑選五個人,再仔細看他們的貢獻是什麼,最後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來做一個推薦。
  •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與「隨機田野實驗」在中國的實踐
    豬肉保衛戰、貴州小縣城、諾貝爾經濟學獎、隨機實地實驗.....這些看似並無直接關聯的元素,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陳玉宇與其他幾位教授的研究中卻得以融合。這一切要從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說起。阿比吉特·班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三位經濟學家因「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獲得本次經濟學獎。
  •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傲慢與偏見
    每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這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非常關注的話題。她說自己能夠通過看諾獎,了解國際最受認可的經濟學理論創新;但另一方面,她也能報出一串被諾獎「拋棄」,但成就卓著的經濟學家。其中,曾經呼聲極高卻始終沒有得獎的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1903~1983)就是她非常喜歡的經濟學家。
  • 從經濟學的拍賣理論推測中國誰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通俗來說,這使得投標者利益不受損,積極誠實報告,拍賣師利益若不誠實可能受損,最終讓政府利益不受損。喬治亞州的土地配置、航空線路的發射和商業性的太空發射依靠拍賣領域取得過非常多的經濟史上的成就。四、中國同諾貝爾經濟學獎有非常深的淵源中國的老舍原本是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物,可惜老舍被人迫害致死,也讓中國本該在上個世紀都獲獎的願望付諸東流。
  • 價值與爭議:獨家解讀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減貧研究為何重要
    今年經濟學獎的獲獎者的一個特別之處是,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平均年齡67歲的背景下,三位獲獎者都很年輕,正值研究產出旺盛的年齡,班納吉58歲,克雷默55歲,迪弗洛47歲,迪弗洛也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同時,班納吉與迪弗洛這樣夫妻檔共同獲獎,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歷史上也是首次。
  • 為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沒有中國人?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拍賣新形式的發明」獲獎。
  • 林毅夫、楊小凱、張五常……誰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經濟學家?
    ,林毅夫的《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總被好事者翻出重發,這篇文字根據他在某論壇上的一次發言整理而成,傳播效果總是不錯。,對作為翻譯的林毅夫印象深刻,於是邀請他去芝加哥大學深造,那裡是新自由主義學派的大本營,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最多的大學之一。
  • 為何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備受爭議?隨機實驗法有用麼
    【財新網】(專欄作家 陳永偉)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14日中午,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者為兩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除此之外,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每年會舉辦諾貝爾宴會,獲獎者將有機會與瑞典王室成員及政要人士一同出席。今年9月2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官網發布聲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諾貝爾晚宴也將不會舉行,而改為在諾貝爾獎博物館開展宴會展覽的形式。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世界獎項之一,一直受到極大關注。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3名發展經濟學家獲獎(林毅夫離諾獎最近...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大大提高了應對全球貧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們基於實驗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如今已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獨家編譯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詞和發布稿全文!今年的獲獎者引入了一種新方法,以獲得有關消除全球貧困的最佳方法的可靠答案。簡而言之,它涉及將此問題劃分為較小的,更易於管理的問題,例如,用於改善教育成果或兒童健康的最有效幹預措施。他們表明,這些較小、更精確的問題通常可以通過在受影響最大的人群中進行精心設計的實驗來最好地回答。
  • 陳平:諾貝爾經濟學獎終於走近當代問題
    最荒唐的例子是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同時獎給兩個互相矛盾的經濟學理論——提出有效市場假設的法瑪(Fama)早在1970年宣稱有效市場不存在內生的不穩定性,而席勒卻從市場波動率的過度波動中在2000年就預言美國股市的非理性繁榮將導致股市泡沫。
  • 沒想到,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他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身世說起來,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身世有些「悽涼」。1896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遺囑中只設立了5個領域的獎項: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和平。也就是說,經濟學獎並不是諾貝爾的「親兒子」。
  • 羅伯特·希勒:泰勒是又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驚喜
    (原標題:羅伯特·希勒:泰勒是又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驚喜) 改善民眾的儲蓄行為可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許正式揭曉,由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 和 Robert B獲得,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著名學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場和諸如公司等層級組織代表著不同的治理結構,在解決利益衝突方面採取不同的方法。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利諾-奧斯特羅姆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