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是之
昨天有讀者發來連結,讓我談談看法,這裡簡單一說。
連結是林毅夫前幾天在斯蒂格利茨在中國的新書發布會上的演講內容,主要是學術「互吹」。
兩個人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個是北大國發院名譽院長、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一個是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耀眼的頭銜、光鮮的履歷,出版著作數十本,撰寫文章幾百篇,光人物介紹就需要 135 頁。
無論是學術地位還是社會地位,這恐怕都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那麼他們的水平到底怎麼樣?
我們可以從林毅夫的這篇演講中窺知一二。
林毅夫在演講中提到了兩次金融危機,以及兩次金融危機斯蒂格利茨的觀點和政府態度:
1997-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暴發,當時新自由主義盛行,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都遵循新自由主義政策,推行「華盛頓共識」方向的改革。但斯蒂格利茨教授當時就站出來公開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這些政策主張,讚揚馬來西亞馬哈蒂爾總理對資本管控以穩定金融和經濟的辦法。這一舉動違背了當時的新自由主義觀點,他也因此被迫提前從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職位上退下來。
2008年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以後,美國和歐盟政府反而都遵循斯蒂格利茨教授的觀點去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0年也正式採用他的政策建議,認為發展中國家有必要進行資本帳戶管理,而不是新自由主義所主張的資本帳戶自由化。
劃重點:斯蒂格利茨反對新自由主義,提倡對資本帳戶進行管理,實際上就是管控。
第一次 1997-1998 年東亞金融危機,他的觀點未被認可,還因此受到排擠。第二次 2008 年金融危機,美國和歐盟反而都遵循斯蒂格利茨的觀點去做了。
所以,林毅夫的潛臺詞就是,「看吧,我說吧,早就該這麼做了」。另一層意思就是,美國和歐盟都採納了斯蒂格利茨的建議,所以斯蒂格利茨是對的,牛 X。
後面還有一段類似的:
斯蒂格利茨教授開出的診斷和藥方非常到位,很遺憾的是,在美國真正被接受的可能性很低。因為美國現行的政治體制被極少數的權貴階層綁架,表面上美國是一人一票,實際如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書中所言是一美元一票,政治體制被權貴階層的利益綁架,貧富差距擴大、產業空心化、中產階級不斷縮小等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進而由內部矛盾衝突激化導致民粹主義抬頭。
川普就是利用藍領階級、中產階級因衰落而產生的民粹主義上臺,上臺後又為了自己的連任以及黨派利益向權貴階層政策傾斜,比如他推行的減稅,受益最大的還是有錢人。
如書中所言,美國除非有一場革命,不然這些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問題難以解決。但即使有一場革命,美國至今還有1/3的人支持川普,加上美國的知識精英還有左右之分,像川普這樣的領導人上臺的機會依然很大,政策上很可能只是新瓶裝舊藥,老問題繼續存在。
劃重點:斯蒂格利茨認為美國現在是一美元一票,並且林毅夫和他都認為,減稅受益最大的還是有錢人。美國需要一場革命。
乖乖,真被斯蒂格利茨說中了,美國正在發生一場自己的「文化革命」,但這樣的革命能解決他認為的那些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問題嗎?
斯蒂格利茨的藥方是什麼?無非就是他文章和書籍中經常用的高額稅制,他認為不平等是一切問題的根源,用稅收來解決所有問題,這就是他一貫的主張,沒有什麼新意。
林毅夫還順便夾帶了一下自己的「私貨」: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人的收入水平,讓所有人在發展過程中受益。政府和社會就不僅要對「鰥寡孤獨廢疾者」等弱勢群體有所幫助,還要防止金融寡頭、科技寡頭對財富的壟斷。這就不僅需要有效的市場,還需要有為的政府,這也是這些年我提倡的新結構經濟學所主張的:「兩隻手」都要用。
劃重點:有效的市場,有為的政府,「兩隻手」都要用。
換言之,市場有時候是無效的,不能都依賴市場,「一隻手」不夠用的,「兩隻手」才行。
哪兩隻手?我提倡的新結構經濟學中有答案。
斯蒂格利茨的新書叫《美國真相》,從林毅夫的介紹來看,應該是重點批判新自由主義:
中國有一句話,叫「謊話講一千次,自己都會相信」。美國建國以後,「傑斐遜主義」主導話語權,「漢密爾頓主義」主導政策權,但是,由於美國不斷宣稱「傑斐遜主義」,後來自己也相信了,「裡根主義」和現在的川普也都相信了自己的謊話。於是,美國在裡根總統之後也推行了新自由主義,導致了《美國真相》這本書中所指出的收入分配的惡化、寡頭壟斷、政府被權貴利益集團綁架等問題。
劃重點:收入分配、寡頭壟斷。
正是因為你總有一顆想著怎麼分配的心,才會總是從分配的角度看收入,而不是從交易的角度來看。
微軟作為寡頭壟斷差點被拆分,英特爾、谷歌、蘋果都經常受到來自歐盟的壟斷指控。
可以說,沒有這些經濟學家們對壟斷的理論分析,那些政客們恐怕立法都沒有理論根基,都不知道從哪下手。
在壟斷問題上,經濟學家給政客們遞了「刀子」。
諾獎的光環、對美國的貶斥和對中國的褒獎,斯蒂格利茨這是自己人啊,給咱們「遞刀子」來了。
可以預見,在今天的大環境下,《美國真相》很快會成為國內炮轟美國的證據書、工具書。
美國當然也有很多問題,也不是不能炮轟,但如果你哪一天看到有人搬出斯蒂格利茨的書來作為支持證據,你大概就知道他是什麼水平了。
哈耶克在獲得諾獎時曾經提出警告,經濟學獎的設置很容易讓人們誤以為經濟學的理論和自然科學的理論一樣正確無誤,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獲獎經濟學家的理論未必就是對的,但這些錯誤的理論一旦轉化成政府政策,恐怕造成的後果要遠比那些自然科學的理論還要嚴重。
假如林毅夫某天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那他說的那「兩隻手」還不得上天那?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需要去讀他倆的書,我相信讀者都會自有判斷。
2020年07月09日